资源描述
孔孟孔孟论论学习学习第1页课文字词,你掌握了多少?课文字词,你掌握了多少?1.温故而知新。(“而”是“而且”还是“从而”?)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何并提?)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为何比“好之”更值得必定定?)4.举一隅不以三反隅,则不复也。(“不再教他”不是放弃了教育责任了吗?)5.“诵诗”与“读书”孰先孰后?终究有什么区分?6.“居之安”和“资之深”可否译成“牢靠掌握(知识)”和“深厚积累(学问)”?“居”从“保有”到”占有“再到“掌握”,这么意义引申有没有道理?7.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个技艺”,还是”围棋作为一个技艺“更恰当?8.惟弈秋之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还是“惟有弈秋话听进去了”?)9.“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么“,还是”造成这么结果“?为何?第2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v1、了解作者资料;v2、疏通文意,了解重点词句意思v3、能准确流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了解利用课文中关于学习名言警句;v4、了解积累由本文衍生出来成语v5、感受孔子、孟子光芒人格魅力,联络本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10/103第3页文章讲学习方法有:()文章讲学习态度有:()文章讲学习标准有:()文章讲学习意义有:()/10/104第4页学了知识,按时去温习,不也很高兴吗?温习旧知识,进而能够有新体会、新发觉,就能够做老师了。只学习而不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索而不学习就回疑惑而无所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10/105第5页v聪敏灵活,兴趣学习,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人请教为耻。v知道学问人不如兴趣学问人,兴趣学问人不如以学问为乐人。v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依然领会不了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在教他。/10/106第6页v接收教育,重视请教。谁能不顺利成功?v朗诵诗经,读尚书,如同和古人生活在一起;读尚书,朗诵诗经,如同和古人交谈。v君子遵照正确方法深造学问,就是要求他自觉地有所得。自觉地有所得,那么掌握所学到东西就能牢靠;掌握所学到东西能够牢靠,那么就能积累得深;学问积累得深,则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10/107第7页v即使天下有一个轻易生长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如今下围棋作为技艺,只是小技艺;但不专心尽力,就学不会。名叫秋围棋手,是全国下围棋高手。让围棋手秋教诲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尽力,只听围棋手秋话。另一个人即使也听着,却一心认为有只天鹅就要飞到,想拿过弓箭去射它,他即使和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一定不如人家。是因为他聪明不如人家吗?答案是:不是这么。/10/108第8页v有所作为人譬如去挖井,即使挖掘了六、七丈深,只要还没挖到泉水,依然认为只是口废井。v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一篇,所取只是两三根竹简而已。仁道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么极为仁道人去讨伐商纣这么极为不仁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木槌都漂起来了呢?/10/109第9页v温习主要(1、2)v学习与思索缺一不可(3)v虚心好学(4、5、8)v情感、态度对学习含有更主要作用(6)v启发式教学标准,学习主体第一性标准(7v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9)/10/1010第10页v学习深造正确路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取得(10)v学习关键在于专心致志(11)v做学问要有成就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中途而废(12)v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13)/10/1011第11页学习方法学习方法v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v温故而知新,可认为师矣。v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v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v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返回/10/1012第12页学习态度学习态度v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v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返回/10/1013第13页学习标准学习标准v敏而好学,不耻下问。v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隅,则不复也。返回/10/1014第14页学习意义学习意义v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1015第15页写作特点v孔子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文字简练,有格言色彩;语录虽是片段,但相互间有深刻联络,是一篇逻辑完整文章。v孟子:善于作形象类比,如“一曝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故事。/10/1016第16页议论方式特点优点议论方式特点优点 论语:事理论证、直接提出观点两种议论方式;哲理性强,格言警句多,发人深思。孟子:事实论证(例证法,举例论证)、事理论证两种;逻辑性强,形象性强,富有说服力。/10/1017第17页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了孔孟学习之道?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主动学习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触最深一则谈谈自己体会。学习歌/10/1018第18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