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925478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57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词两首第1页情境导入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课文小结布置作业第2页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这么描述他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苏轼第3页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思想与壮志未酬苦闷,正确了解“人间如梦”思想情绪。2、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写法。3、初步了解怀古词诗心、诗本质。第4页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

2、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整体感知作者介绍第5页古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黃庭坚齐名并称“苏黃”词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黃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四大家画与胸有成竹文与可并称“文苏”。第6页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其时苏轼因为以诗文讽喻新法,他政敌就摘取他诗文中句子,罗织罪名,把他送入监狱,欲置之死地。但再三审讯,无法结案,终于以黄州团练副使之衔,把他贬到黄州。这首词是他刚从监狱放出来,游赏黄州城外赤壁矶而作。写作背景第7页解 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牌名说明这首词是怀古诗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怀古有感而作。1题目念奴娇赤壁怀

3、古包含哪些信息?第8页小乔初嫁了 纶巾 樯 橹 华发还酹江月整体感知1初步感知,诵读全文(1)字词正音(gun)(qing)(hu)(lio)(l)(hun)(li)第9页(2)词义辨析穿空:纶巾:樯橹:华发:尊:酹:吟啸:芒鞋:料峭:萧瑟:耸入天空。佩有青丝带头巾。船桅杆和桨,代指曹操水军。花白头发。同“樽”,酒杯。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吟咏长啸。啸,打唿哨。用植物叶或杆编织草鞋。形容微微严寒,多指刚入春时严寒。风吹雨落声音。第10页古今异义千古风流人物:词类活用大江东去樯橹灰飞烟灭古义:出色、英俊有才华今义:常指生活浪漫放荡名作状,向东名作状,像灰/烟一样第11页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读课文,把握情感。第12页文意概括(1)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上阕写江景,联想到英雄人物周郎(周瑜);下阕描写了周瑜形象,和自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感受。第13页(2)上阕写出了什么样江景?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同时谈谈是哪些词语表现出来。波澜壮阔,雄浑壮美等;相关词语: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千堆雪第14页(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形象

5、,请用四字短语概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意气风发,英姿飒爽;英俊儒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第15页把握情感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情感?解读上阙2面对这么情景,苏轼想到了什么?豪迈、奔放之情千古英雄人物,豪杰。第16页3苏轼专门提到了谁?周瑜4为何苏轼看到大江会联想到这些英雄们?大江这个意象有什么涵义?流水象征时间流逝,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大河则象征历史长河滚滚而去。第17页解读下阙1大家在之前已经明确了周瑜形象,苏轼为何要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周瑜形象?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作者却早生华发,这是作者有意用周

6、瑜同自己进行对比。第18页2对比目是什么?作者是被贬官到黄州,写周瑜是借此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第19页 一反上阕豪情,作者借描写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来对比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抒发自己被贬之后悲愤之情。下阙总结第20页合作交流1、本词在上片中,作者看到了什么?这些景展现出怎样特点?又想到了什么?所见(赤壁)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所想(怀古)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涌现多少豪杰雄伟壮丽小组合作学习:第21页2、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所忆(周郎)雄姿英发周郎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怀古)所慨多情善感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伤今)第22页 文中描写景色有哪些句子?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

7、力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第23页 赤壁美景特点是:“雄奇壮丽”乱:岩石山崖险怪 形 夸大穿:山崖陡峭高峻 形 夸大惊:江水之汹涌 声 比拟拍:惊涛力度之大 声 比拟卷:波涛气势之大 形 夸大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豪迈奔放雪:浪花之白 色 比喻第24页词前三句从来被人们称道,说说它好在哪里?“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点题。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由江水流逝想到岁月无情,引发怀古之思。境界开阔,气象恢弘。不但写出了长江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非凡业绩。写景和抒情、议论融合一体,给人以强烈感情冲击,并产生对

8、历史和人生思索。第25页 一、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其它描写“水”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表示了作者怎样情感?提醒:不但写出了长江奔流磅礴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非凡业绩。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思念。第26页二、“乱石穿空千堆雪。”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画面?先写江岸,再写江水。高耸入云乱石,怒涛澎湃,雪浪千迭。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第27页三、思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壮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

9、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第28页上阕小结即景 怀古 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江山如画 三国周郎赤壁 一时多少豪杰 层层铺垫情景交融第29页突出风流人物小乔初嫁 _年轻得意雄姿英发 _英俊潇洒羽扇纶巾_从容儒雅谈 笑 间_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_足智多谋下阕: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第30页 四、围绕赤壁可怀想人物那么多,为何苏轼独想起“公谨”?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英雄,而自己已年将半百,却被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叹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表现。苏轼对周瑜“赞扬”同时慨叹自己。

10、以美女衬托英雄;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大将风采形象。第31页婚姻: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年纪:47婚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苏 轼周 瑜年纪:34第32页 五、怎样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是主动还是消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应了理想与现实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实现理想、建功立业。第33页 六、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公认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

11、现在哪些方面?1.描绘壮丽之景2.刻画豪迈之人3.抒发壮志豪情第34页拓展提升(一)探究上阕表示思想大家读出了苏轼悲愤之情,请带着这种悲愤,再读全诗,体味一下在悲愤背后,还蕴藏着苏轼什么样思想情感?第35页 1请大家仔细品位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注意动词,谈谈这句诗蕴含着哪些信息?东去,向东流去,象征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淘尽,意为洗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是“千古英雄都伴随历史洪流流去了”。问题引导:第36页 2追问:仅仅是英雄其人流去吗?还有他们功业。3追问:不论多么辉煌功业,最终都随波而逝,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价值观?淡看功名价值观。小结:由此可见,在遭受到种种打击之后,苏轼

12、已经看淡功名,产生了超脱想法。第37页1这种超脱想法,在下阕有没有表达?请大家自读下阕,寻找文本线索。“人生如梦”除了表示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悲愤之情外,也照应了上阕“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句,表现出诗人“人生无常”领悟和对现世功名否定。(二)自读下阕,探究下阕表示思想问题引导:第38页“一尊还酹江月”字面上是祭奠江月,实际上是祭奠逝去英雄们,更是在祭奠自己官场生涯,表现出他对官场否定。第39页2这种祭奠行为还有其他什么意味和目?也是一个自我慰藉小结:祭奠江月确实是作者自我慰藉行为,而这种行为所蕴涵不但仅是作者对官场否定,更是对人世退避。第40页 正因为屡遭贬谪,苏轼忠君爱国、学优而仕、理想

13、满怀、谨守儒家思想儒派价值观与人生追求无法得以实现,于是对人生产生了“空漠”之感,转而投向了释、道怀抱以求思想上解脱。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价值标准。苏轼一生诗词传世近3000首,其中就有124首诗为和陶诗。而与陶渊明不一样是,“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经过诗文所表示出来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实际上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示出来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退避,更是一个对社会退避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纷纷扰扰终究有何目标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李泽厚美历程)第41页课时作业1解释以下红色词语。(1)大江东去,浪淘

14、尽、千古风流人物_(2)卷起千堆雪_ (3)樯橹灰飞烟灭_ (4)早生华发_ (5)羽扇纶巾_ (6)故国神游_ (7)一尊还酹江月_ 冲刷 出色比喻浪花劲敌,指曹军花白头发古代佩有青丝带头巾忘形神魂之游酒器,通“樽”(古人祭酒)把酒洒在地上,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感情第42页2补写出以下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空缺部分。(1)苏轼,字 ,号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把他和他父亲 、弟弟 一起合称为“三苏”。其词开创 一派,对后世影响甚远,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豪放第43页(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4)

1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44页3对本词前三句分析正确一项是()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终积淀出历史人物。B是实写。写出东去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线旧迹,只有一些优异人物还留在人间传说中。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但给人以极佳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详细有形长江,写到抽象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羡叹。D概括写。概括长江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C第45页4.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了解不正确

16、一项是()A“多情”一词在这里主要指建功立业愿望。览胜怀古,壮志难酬,“早生华发”使人生悲。B词人嘲笑自己怀古忧今,以致“早生华发”,不如举杯对月,了此一生。C“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苦闷。D这几句词豪放中略见苍凉,显示出词人遭受压抑而又无可奈何心情。B第46页5.对诗句内容讲解不妥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气氛。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年少得志、指挥若定从容神态。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C第47页全词总结: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代表。课文小结第48页1.背诵这首词,思索:苏轼碰到挫折能乐观对待,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挫折,你是怎样对待?2.预习下一课。退出布置作业第4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