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与时代意义_陈冬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243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与时代意义_陈冬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与时代意义_陈冬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与时代意义_陈冬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南方论刊2023 年第 4 期【摘要】道路不能从天而降,只能脚踏实地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百年、历千难、排万险,终寻得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世界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条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垄断,加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力量,提供了人类发展的崭新选择。【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历程;时代意义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与时代意义陈冬雪(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世

2、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发展自己,融入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理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把握其基本内涵,体悟其意义,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在助力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加速世界发展中的作用。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生命有长短,探索无止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发展,为国家谋复兴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现代化开始萌芽。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得到发展。改革开放后,现代化明确提出。新时代以来,

3、现代化拓展推进。(一)萌芽现代化:寻找站起来的路(1840-1949)中国在 1840-1949 年间经历了两种类型的现代化,第一种类型是发端于 1840-1921 年间的被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第二种类型的现代化是发端于 1921-1949 年间的主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840 年一声炮响,英国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现代化应运而生。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极力探索救世良方。但无论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器物,还是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学制度,亦或是后期先进知识分子的学文化都没有使中国脱身于资本主义的压迫。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

4、国从资本主义现代化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以具体国情为定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针,重新开始了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毛泽东在 1934 年指出,“苏维埃共和国会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实行国家工业化”2,我国也将紧跟苏联脚步加紧实现现代化。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张用具体实际推动现代化,因为“要想获得民族独立的保障,必须实行工业化”。随后,毛泽东在 1945 年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宣布“中国工人必须为中国的农业近代化和工业化斗争”3,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指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4,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在经济领域提出并使用现代化这一概念,现代化的种子开始在中国萌芽

5、。(二)发展现代化:探索建设的路(1949-1978)1949 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将现代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1953 年,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法,主张同时并举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5,加快了国家现代化的步伐。1954 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即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现代化的最初表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科技竞争的加剧,中国共产党人愈发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于 1957 年将现代化科学技术纳入国家建设发展的范畴。1964 年,

6、周恩来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取代现代化交通,将原来的“四个现代化”进行了新的表述,而且将如何实现新的四个现代化进行了“两步走战略”详细部署。在新的四个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的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防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打开了我国即将迈入世界先进航天技术行列的大门。此后,邓小平针对现代化又进行了更为详细科学的解释。邓小平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6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获得进一步发展。(三)定性现代化:开辟富起来的路(1978-2012)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接续奋斗,再次续写探索现代化的新篇章。中国共产

7、党在改革开放初期首次正式使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概念。这更加证明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完美飞跃。邓小平于1979 年 3 月 23 日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同时赋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内涵,将小康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之一。同年,他再次以“小康之家”回应日本首相的“现代化”之问。1979 年 12 月 6 日,邓小平提出在 20 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自此以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呼之欲出。中国共产党人15并不满足于新的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方针战略,即邓小平主张的三步走

8、战略,通过三步走的三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此后,中国式现代化正式形成。无论是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都再次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中心、人与自然相协调、人与人相和睦的带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四)拓展推进现代化:开启强起来的路(2012至今)2012 年 11 月 18 日,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中国人民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共产党在把握中国现有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断,展开了中国式的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9、代化”,将治理与现代化相结合,揭示了治理与现代化的密切联系。这既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现实结果,也是崭新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理论成果。其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2020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2050 年在各项全面提升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这既是我国人民的美好愿景,也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部署。接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总结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

10、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质言之,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推动下,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拓展推进。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式现代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落后、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人口基数大这个持久不变的国情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人口众多、资源有限是中

11、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最大压力,如何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将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口红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难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有着能奋斗敢吃苦的精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将人口基数大实现为人多力量大,充分发挥中国十四亿人口的聪明才智,致力于将中国从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市场。在2020年的全国人口第七次普查中,我国人口的普查总量高达 14.1 亿,这意味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广大的发展空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

12、重视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利用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优势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挖掘中国本土市场发展潜力,激活中国发展原动力。(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大优势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特征。”8邓小平也曾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不懈追求。要想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理解共同富裕。从受众群体来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整体的、有差别的、渐进的富裕。从覆盖的内容来看,共同富裕是全面的,物质和精神的共同的富裕

13、,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富裕,精神匮乏。也不是西方国家那种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富裕而换来的极少数人的富裕,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征途中,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共生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中,中国于 2020 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实践的成果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蕴含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自觉主动地解决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致力于早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仅彰显了中国追求现代化的价值理念,而且弘扬了自由、平等、公正的全人类价值,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14、使全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提到一个新高度。(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9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物质财富的充盈,更要精神层面的富足。在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益暴露出无限逐利、以物质利益为中心的本性,展现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性。中国则与此相反,主张推崇物质与精神相协调的文明,既要搞好经济、积累物质财富,也要继承发展优秀文化、凝聚精神财富。精神文明离不开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人如果连最

15、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满足不了,又怎会有时间去考虑文明问题,物质文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尽管物质文明很重要,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精神文明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坚持两点论,既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也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且针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问题提出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著名论断,主张以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对待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更好地推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自然的无恙存在离不开人的悉心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愈发变强,但是科学技术不当应用的危害

16、也在不断加剧。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错误的指导理念和不太恰当的操作方式引发了全球生态危机。反观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这16种“病态式”发展,创造了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辩证地处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10。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也出现了某些只要经济不要环境的片面发展问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的觉悟下,很快就认识到了保护自然与发展经济的密切关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举措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1随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自然的索取也越来越频繁,只顾开发、不讲保护的利用

17、自然,势必会给自然带来难以修复的伤害,也终将遭到自然的报复。十八大以来,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与发展的现代化“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发展势不可挡,巧取豪夺、零和博弈日益盛行。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12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选择了和平发展。西方资本主义逐利的无限性、世界资源的有限性,致使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是充满血腥的殖民扩张的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

18、以想给别人撑把伞”,中国是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扩张路程中的受害者,见过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残忍性,更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信心。中国现代化发轫之初的困境和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传统,决定了中国必将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日起,就坚决做和平事业的维护者。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走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更不会给世界造成混乱。”13中国式现代化不但要将自己的事做好,而且要将世界的事办好。做好自己的事,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走社会主义的路,只做人民满意的事。办好世界的事,关注人类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中国

19、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源于中国,但并不拘泥于中国。它既属于民族,也属于世界,对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一)打破西方模式垄断,消解西方话语霸权理想中的现代化是物质充盈、精神富足的现代化。因此,现代化成为各个国家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人类社会涌入现代化探索的浪潮。人类在探索现代化模式的征途中,一直深受一元模式现代化和多元模式现代化的困扰。西方国家率先开启现代化的探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引发了世界人民的“膜拜”,许多国家将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看作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路径。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西方的现代化之路是带着血腥与掠夺的现代化。反观中国,中

20、国人民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探索出了既能够满足人民需求,又适应时代发展的和平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体现了现代化的一般性,又具有贴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特殊性。在世界多变、疫情频发的背景下,中国以自身秩序井然和西方乱象丛生的鲜明差异,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中国从现实国情出发,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现代化之路克服了西方现代化的弊病,打破了西方现代化唯一模式的神话,为世界上那些既想保持独立,又想谋得发展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满足中国人民现实需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想要实现的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梦。中国经济曾经一度领先世界,直至

21、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经济惨遭重击,甚至濒于崩溃。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人民蒙难、中华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在苦难中逐渐觉醒,积极寻找救世良药,力图重回历史巅峰,站在巅峰继续向前走去。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探索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但使中国实现了站起来,达到了富起来,甚至开启了强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既重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又关照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既涉及了政治和经济,又涉及了文化和生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中,中国于 2020 年底实现

22、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彻底地摆脱了困扰中国多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现在,我们站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新起点,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进了一步。中国所有走过的路,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路,它是一条又好又快的复兴之路。(三)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彰显马克思主义力量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的提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马克思主义生在德国,兴于世界。但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让马克思主义陷入发展的低谷期,马克思主义遭受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此时社会主义的中国正处于发展市

23、场经济体制的初始期,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动摇。在这样复杂艰巨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力排众议,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中国走出了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用自身辉煌的成绩打脸了马克思主义怀疑者,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形象。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中国找到了符合中国发展理念的现代化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内涵,增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力量。中国和平的现代化之路超越了西方的残忍的流血的现代化之路,用事实证明了和平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再次为马克思主义赢得了欢呼。最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资

24、本主义深层次的较量增添了底气。(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发展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单纯经济增长的现代化,而是物质与精神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了人类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是人类历经时代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的文明不断进步。西方(下转第 27 页)27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则是在生态文明方面想要实现的目标。可以说,这五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对应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也与希望建成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五个前置词一一对应。3.中国式现代化意义层面的本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

25、类文明新形态,这两个本质要求,既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也是中国希望对世界做出的更大贡献。质言之,这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也体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涵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在内的民富国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全方位现代化。(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关于 2035 年的远景目标,十九大报告总结了六个方面、十九届五中全会总结了九个方面,而二十大报告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认识的深

26、化,总结了八个方面。比如,二十大报告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这比起原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提法来,能更准确衡量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的导向。可以说这些变化和调整必将有利于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要坚持的重大原则二十大报告指出了在前进道路上要坚持的五个重大原则: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从领导力量来说的。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从实现路径来说的。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从价值取向来说的。四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从发展动力来说的。五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从精神状态来说的。这五个重大原则是党中央基于居安思危、未雨绸

27、缪,以及今后准备经受惊涛骇浪般巨大考验的思虑之下提出来的,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基本遵循。3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继续保持历史耐心,发扬斗争精神,守正创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新华网,2022-10-26.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新华网,2022-10-26.3 张东刚,林尚立.以中国式

28、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N.人民日报,2022-11-15.作者简介:王楠(1987-),女,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中共沁水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理论。责任编辑/吴冬梅(上接第 16 页)的文明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剥削手段日益丰富的基础之上。中国的文明建立在人民至上、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的文明形态,显示了中国发展普惠性的特点。马克思曾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各不相同,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立足点是人类社会。”14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立足于社会、关注人性需求、超越西方单纯物质文明的先进的现代化。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推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反对霸权主义

29、和强权政治。其次,文明有差异,学习无国界。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互相借鉴,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蕴含着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它不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更是重要特征。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化,它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其它想要发展的国家提供了新机会、新选择。参考文献:19111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2毛泽东著作专题摘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89.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0、1081.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7.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7 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266.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0.8黄群慧.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N.光明日报,2021-09-07.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9.13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 N.人民日报,2018-06-28(1)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作者简介:陈冬雪(1997-),女,汉族,河北承德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责任编辑/吴冬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