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赤壁赋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922974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96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赤壁赋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赤壁赋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赤壁赋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赤壁赋教学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赤壁赋第1页1.了解苏轼被贬黄州相关背景和“赋”文体特点。2.把握主客问答这一手法在表示思想感情中作用,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复杂感情。3.了解作者借清风、明月阐发“变与不变”哲理,学习课文景、情、理交融写法。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第2页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一生坎坷,屡次被贬官放逐。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几经起落,一直被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州),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作者介

2、绍第3页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他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两人并称“苏辛”。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方面,题材辽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大、比喻,独具格调;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七集等。第4页题目讲解北宋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赤壁,写下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州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后人又称“文赤壁”,并非赤壁大战处。赤壁之战地点有各种说法,普通认为在

3、今湖北武汉市赤矶山,后人称“武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而已。第5页知识卡片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是我国古代一个文体。赋特点:赋在内容上“体物写志”,即经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形式上,赋“铺采摛文”,即重视铺叙,辞藻华美,浓墨重彩。赋将散文章法与诗歌韵律合二为一,句式长短错落,声韵友好,多用排比、对偶,以铺陈事理、保留诗意。赋发展:赋出现于战国后期。其流变经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骚赋为楚辞体,是诗向赋之过渡,如屈原离骚。汉赋篇幅较长,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多用主客问答形式,韵散夹杂,喜用典故,如司马相如上林赋。骈赋多为四六言,考究平仄押韵,骈偶用典,辞

4、藻绮丽,如江淹别赋。律赋为唐宋时科举考试所用,题、字数、韵式、平仄皆有严格限制。文赋是伴随唐代古文运动兴起而产生,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句式参差错落,押韵比较自由,通篇贯通散文气息,重视清新流畅,如苏轼赤壁赋。第6页写作背景王安石变法受挫,一些投机新法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牺牲品。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抵达湖州,七月底遭到逮捕,罪证是他一些诗文。这些诗文中流露出一些怨言,表示了苏轼对新法不一样意见,也针砭新法流弊,其目标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却成了他遭受弹劾把柄。那些奸佞小人诬蔑他“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将他投入大狱,讯问他诽谤朝廷罪行,酿成

5、北宋有名“乌台诗案”。(“乌台”指御史台,是行政监察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内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第7页苏轼在狱中受尽诟辱折磨,幸得亲友营救,这年年底,结案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课文为前赤壁赋。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到达黄州,生计困难,在友人帮助下,他开辟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取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时思想是矛盾: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其次,他时时想从佛、老思想中求得解脱。同时,他在躬耕农事和与田父野老交往中,又感到了温暖。第8页资料链接文赤壁与武赤壁

6、有了苏轼,才有了文赤壁与武赤壁说法。单就这一点来说,苏轼也是真正永垂不朽。武赤壁指是东汉末年刘备与孙权联合,火烧战船,大破曹军古战场。这个武赤壁到底在哪儿,听说至今也没有个权威定论。不过比较多人认为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境内,说那里是赤壁之战发生地,是真正“周郎赤壁”。至于古城黄州(在今湖北黄冈)附近那个赤壁,多数人则认为那里并非当年古战场,只是因为苏轼曾在此谪居,又有流传千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两篇赤壁赋等作品在此问世,所以称为文赤壁,又称“东坡赤壁”。历朝历代,曾经有不少文人错把文赤壁当成武赤壁。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为赤壁绝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7、春深锁二乔。”这首诗就是错把文赤壁当成武赤壁来写。而苏轼也频频借文赤壁发思古之幽情,写下了不少诗文,所以这里才被后人命名为文赤壁。反正情感是真,感叹是真,评价也是真,哪一个才是真正赤壁,反而不那么主要了。第9页羽化登仙“羽化登仙”一词出自苏轼赤壁赋。羽化:本指昆虫由蛹变为成虫;古人认为仙人能飞升改变,所以把成仙叫作羽化。登仙:成仙。冰心在悟中说:“我游泛于自然爱里,月明下一片湖山,只我一人管领,我几疑是已羽化登仙。”第10页 课文探究2.文章第一段第四至七句,写月出之后情况,写景叙事各有什么特点?(1)写景生动形象。“徘徊”利用拟人修辞手法,描绘出明月似对游人有所依恋;“横”“接”考究炼字,描

8、绘出白茫茫水汽笼罩江面,水天连成一片情景。(2)叙事意境开阔,重在感受。“浩浩乎”与“飘飘乎”前后照应,浩瀚江水与洒脱胸怀在作者笔下腾跃而出,泛舟之乐,溢于言表。1.文章第一段第二、三句是怎样写月出之前情况?先写景后叙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写水兼写风,“徐”字从触觉写清风之柔缓,“不兴”从视觉写风之轻柔,这句描绘出秋江澄净,这也是主客内心写照。“举酒”句是直接写主客饮酒吟诗雅兴。第11页3.联络本文背景,说说歌词中“桂棹”“兰桨”有什么含义,“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作者怎样情怀。“桂棹”“兰桨”比喻品行高洁。“美人”指所思慕人,代表一个理想。歌词所表现是作者政治感叹,是作者在遭贬之后依

9、然坚持对理想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情怀。4.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有何作用?作者借助想象,先利用正面描写,用比喻描写箫声;再利用侧面描写,经过“舞潜蛟”“泣嫠妇”写箫声之悲凄。这箫声与“饮酒乐甚”气氛相悖,作者感情由“乐”转“悲”,从而引出下文主客之间问答。第12页先从吟诵古人诗句写起,“月明星稀”两句是由当前江月之景联想而得,似有意,若无意。从诗句推想开去,然后写到眼前地形,把曹操推到背景正面。两个带有启发性问句,使文章起了波澜,也引发人们怀古之情。5.”苏子愀然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几句是怎样描写所游之地?第13页“方其”以下几句,先从曹操兵力强大和地盘扩张,写出其

10、声势和气派,“破荆州,下江陵”,可谓有武功。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勾画曹操文采和英雄气概。最终用“固一世之雄也”一总,“而今安在哉”一跌。目标是说明人,包含像曹操这么英雄,生命都是有限。这几句是推测、想象,却大肆渲染,即所谓“铺”,是赋之写法。6.“方其”以下几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第14页对比手法。由古(一世之雄)与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与自然无穷(长江之无穷)对比生悲,这都是悲人生短暂。由作为渔樵者吾辈与作为英雄人物曹操、周瑜对比生悲,这是悲本身渺小。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对比生悲,这是悲仙愿难成。7.第 3 段中作者是用什

11、么手法来写“客之悲”?结合课文详细分析客“悲”原因。第15页苏子从两个角度来劝说客:从“变与不变”角度,从变角度看,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停地改变;从不变角度看,作为个体人,生命是短促,但人参加了整个人类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从“取与不取”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能够作为人们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自然万物(清风明月)为“吾生”所享用。苏子认为,应该忘怀得失,顺其自然,从中得到乐趣。这表达了苏轼乐观旷达人生态度。8.针对客所发出人生悲叹,苏子是怎样劝说客?这表达了苏轼怎样人生态度?第16页内容

12、小结第17页主题归纳文章经过泛游赤壁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问答,反应了作者由故作旷到达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思想过程,波折地透露出作者隐忧,同时表示了他旷达人生态度。第18页深入探究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兴亡和现实苦闷“悲”,说明变与不变道理,以寻求解脱,最终归于豁达乐观。第3段由眼前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事迹,而两位英雄已然逝去,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都会伴随岁月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小人物就愈加不值一提了,因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消极情怀。1.试分析在夜游赤壁过程

13、中,主客感情发生了哪些改变。结合第3、4 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哲理。第19页第4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现有变一面,又有不变一面。从变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无须羡慕长江无穷和明月永不增减,无须哀叹人生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人生态度,阐发了改变与永恒辩证哲理。第20页在课文开篇和课文结束时作者情绪都是喜悦,但这两种喜悦并不相同。开篇时,作者喜悦是由身边景物引发,在月明风清夜晚,作者泛舟江上,与性情相投朋友诵诗唱答,这实乃人生之乐事;而结束时,作者喜悦则是因为经过主客问答消

14、除了心中苦恼迷惑,对人生有了一个新认识。2.在课文开篇和课文结束时作者情绪怎样?这两种情绪相同吗?第21页利用主客问答方式,使行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逐步升华。第3 段经过主客问答,使本文思想感情转入悲凉。苏轼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客人连用了两个问句,这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客人回答表现了一个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自己思想一个方面。3.本文屡次写到主客问答,这么安排有什么作用?第22页 第4 段文章思想感情得以深化,又一次泛起波澜。苏轼针对客人人生无常感叹陈说自己看法,以宽解对方,实际上也是宽慰

15、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人生观,他倾向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绝对化,所以,他身处逆境时仍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怅惘中解脱出来。而后,苏轼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方面深入申说。第23页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原本有矛盾,但苏轼却将其统一了起来:治世以儒,治心以佛,治身以道。这就形成了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式旷达自适。赤壁赋以水月之喻化解人生忧患。在困苦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品质自我完善,这当然是儒家士大夫追求精神完美思想一个反应,同时又带有庄子相对主义和佛家虚无主义色彩。事物瞬息改变中蕴含着永恒,苏轼“变”与“不变”之论正是得自佛、道思想启

16、示。而佛、道思想又须用儒家浩然正气来支撑,才能防止虚无空寂。苏轼用这种思想方法,把“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统一了起来,表现出他独特文化品格。4.赤壁赋怎样表达了儒、释(佛)、道三家思想融合和苏轼独特文化品格?第24页 融诗、赋、文为一体,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综合利用。先经过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月升起、大江辽阔等叙写和描绘,寓情于景,渗透着欢快之情,到达了“飘飘乎”“羽化而登仙”程度,可见乐到了极点。接着,叙写了对“美人”思慕,描绘了阵阵悲凉箫声,传达了不可言状哀伤。然后以主客问答形式揭示了哀伤原因,最终集中进行议论,从哲理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及宇宙看法,在思想上得到了解脱。行文有偶

17、有散,错落有致,挥洒自如,如同行云流水,极尽改变,现有整饬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偶句中用韵贴切,转换作者饮酒放歌欢乐和客人悲凉箫声。作者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怅惘、失意胸怀。声调铿锵友好,增强了文章音乐美。采取主客问答方式,即使沿袭汉赋,但并不像汉赋那样古板凝重,而是利用得十分灵活巧妙,恰好表现了作者内心矛盾和思想感情波折改变,整篇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诗情画意俱现。5.本文是宋代文赋代表作,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第25页文言知识梳理 1.主要字音。壬(rn)戌(x)窈(yo)窕(tio)冯(pn)虚御风桂棹(zho)嫠(l)妇愀(qio)然山川相缪(lio)舳(zh)舻

18、(l)旌(jng)旗酾(sh)酒 横槊(shu)渔樵(qio)江渚(zh)扁(pin)舟 匏(po)樽蜉(f)蝣(yu)无尽藏(zng)枕藉(ji)第26页2.通假释义。冯虚御风(“冯”同“凭”,乘)3.古今异义。白露横江(古义:指白茫茫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样子;失意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所思慕人。今义:美貌女子。)第27页4.一词多义。举酒属客(zh,动词,劝请)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若属皆且为所虏(用在人称后表示复数,译为“等,辈”)属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动词,像)纵一苇之所如(动词

19、,往)孰视之,自认为不如(动词,比得上)如方其破荆州(动词,攻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形容词,残破,破败)长风破浪会有时(动词,冲开)破第28页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无实义)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助词,)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相当于“吗”)知不可乎骤得(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语气)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相当于“于”,在)乎第29页羽化而登仙(连词,表顺承,可不译)扣舷而歌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相

20、当于“和”“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不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相当于“而且”)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假如”)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连词,表因果,相当于“因而”)而第30页5.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西望夏口(名词作状语,向西)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东下,向东进军)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使用方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第31页(2)动词活用舞幽壑之潜蛟(动词使动使用方法,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动词

21、使动使用方法,使哭泣)(3)形容词活用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明亮)第32页6.文言句式。(1)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也”表判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表判断)(2)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由介词“于”引出动作主动者,表被动)(3)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何为”即“为何”)而今安在哉(“安在”即“在安”)而又何羡乎(“何羡”即“羡何”)第33页(4)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即“凌茫然之万顷”,“之”是定语后置标志)客有吹洞箫者(即“有吹洞箫者客”,“者”是定语后置标志)(5)状语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即“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

22、游”)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即“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6)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即“予怀渺渺兮”)(7)省略句(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苏子)举酒属客(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第34页7.文化知识。1.望古人依据每个月月亮从亏到盈再到亏期间四种状态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农历每个月最终一天叫晦,每个月初一叫朔,每个月初七、初八叫上弦,每个月二十二、二十三叫下弦,每个月十五(有时是十六或十七)叫望,望日后一日叫既望,通常指农历每个月十六。2.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3.舳舻船头和船尾并称,泛指首尾相接船只。舳,船尾;舻,船头。第35页8.词语积累。1.如泣如诉:

23、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悲苦。2.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3.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厉或拘谨样子。4.沧海一粟:大海里一粒米,形容非常渺小。5.杯盘狼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样子。第36页1.解释以下句子中画线词。(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焉:_ (2)白露横江横:_(3)纵一苇之所如纵:_(4)凌万顷之茫然凌:_(5)倚歌而和之焉:_(6)不绝如缕缕:_(7)苏子愀然愀然:_(8)正襟危坐危:_(9)方其破荆州 方:_课后作业动词,放任语气词,无实义动词,笼罩动词,越过动词,循、依容色改变样子

24、名词,细丝形容词,端正副词,当第37页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色词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组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而不知其所止客喜而笑C.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答案:C解析:C 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项,介词,在/介词,被;B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D 项,形容词词尾,样子/助词,起舒缓语气作用。第38页3.对以下句子中加色词活用情况讲解正确一项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侣鱼虾而友麋鹿 下江陵A.相同,不一样 B.相同,不一样C.相同,相同 D.不一样,相同答案:A解析:

25、都是动词使动使用方法,是名词意动使用方法,是名词用作动词。第39页4.以下句子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而又何羡乎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答案:D解析:A、B、C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 项,状语后置句。第40页5.以下对赤壁赋相关内容讲解,不正确一项是()A.赋,我国古代一个文体,它考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B.既望,在古籍文件中,对一个月中一些特殊日子称呼,称农历每个月十五为既望。C.斗牛,斗宿和牛宿,星宿名,都属于古代中国神话和天文学中二十八宿。D.美人,古人惯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象征,文中指所思慕人。答案:B解析:称十五为望日,十

26、六为既望。第41页6.以下对赤壁赋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在选文第一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二重性。B.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因短暂而引发恐惧心理方法。由此,主客都回归到欢快情境。C.选文保留了传统赋体中诗情韵,多处使用骈偶句,采取了传统主客问答形式,但作者又没有局限于传统赋文形式。D.本文融抒情、议论、记叙、说明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情怀。答案:D解析:本文没有利用说明。第42页8.名句默写。(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二句描绘出秋江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作者悠然自得、怡然自

27、乐内心写照。(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语句是:_,_。(3)赤壁赋中写洞箫声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洞箫声想到自己凄凉身世,不禁泣下语句是:_,_。(4)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飞跃不息长江水,吹洞箫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感叹语句是:_,_。(5)赤壁赋中用“_,_”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第43页答案:(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6)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第44页9.翻译下面句子。山水围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地方吗?(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打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成酒器相互劝饮。(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假如从那改变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工夫都不停顿;假如从不变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我们又羡慕(它们)什么呢!第45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