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_詹宏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201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_詹宏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_詹宏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_詹宏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4期重庆三峡学院学报No.4.2023第39 卷(206期)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Vol.39 No.206作者简介:詹宏伟(1969),男,湖北武汉人,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陈双(1996),女,重庆巴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当代价值研究”(ctbuds01);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演进逻辑”(yjscxx2022-112-17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人类文

2、明新形态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22JDSZK085)。-1-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詹宏伟陈双(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67)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个结合”,其自身的演进逻辑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展开是“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一般演进逻辑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具体化,则表现为“第二个结合”的特殊演进逻辑。两个逻辑之间辩证统一,以一般演进逻辑统摄特殊演进逻辑,又将一般演进逻辑具体化为特殊演进逻辑。全面准确把握“第二个结合”的演进

3、逻辑,有利于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规律和机理。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一般演进逻辑;特殊演进逻辑;规律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135(2023)04-0001-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1“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前者简称为“第一个结合”,后者简称为“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的历程有其内在的演进逻辑,包括一般演进逻辑和特殊演进逻辑。其一般演进逻辑是:一百多年来,“第二个结合”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

4、历史主题展开并为该主题服务;其特殊演进逻辑是:一般演进逻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化,即“第二个结合”的形式、内容以及侧重点等在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不同。揭示和把握“第二个结合”的演进逻辑,有助于深化对其DOI:10.13743/ki.issn.1009-8135.2023.04.001詹宏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2-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的重要命

5、题,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进行了强调317。学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称为“第二个结合”4。将“第二个结合”与“第一个结合”并列提出,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内涵、重要地位和时代价值。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第二个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第一,关于“第二个结合”的内涵和实质研究。有学者认为,“第二个结合”的内涵与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本土化5。第二,关于“第二个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有学者认为,“第二个结合”的必要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发展

6、要求6-7;有学者认为,“第二个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需要的推动8-9;有学者认为,能够实现“第二个结合”是因为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之处,加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实践验证,有力地证明了二者相结合的可能性10。第三,关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演进阶段研究。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五段论11,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四段论12-13,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三段论14-15,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两段论16。第四,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个结合”的研究。有学者研究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12,17;有学者研究了这一时期“第二个结合”的具体成果5,9,18;有学者研究了这一时期“

7、第二个结合”的价值意义6,19-20。第五,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二个结合”的研究。有学者研究了这一时期“第二个结合”的历史经验21;有学者研究了这一时期“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教训22。第六,关于新时期“第二个结合”的研究。有学者研究了这一时期“第二个结合”的具体成果5,9,23;有学者研究了这一时期“第二个结合”的价值意义24。第七,关于新时代“第二个结合”的研究。有学者研究了“第二个结合”的理论逻辑25-26、历史逻辑14,27、情感逻辑16,28、现实逻辑29-30;有学者研究了这一时期“第二个结合”的具体成果31-33;有学者研究了这一时期“第二个结合”的价值意义4,30,34。

8、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内涵和实质、必然性和可能性、发展阶段、具体成果、实现路径、价值意义等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下一步需要强化对“第二个重庆三峡学院学报-3-结合”的发展规律或演进逻辑的研究,即“第二个结合”演进的一般逻辑是什么?特殊逻辑是什么?其演进的一般逻辑与特殊逻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水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需要。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

9、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3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结合”就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展开、为这个主题服务的。这就构成了“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316“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养分,并通过二者的融会贯通,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精神文化支持和思想

10、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个结合”并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要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使之在中国具体化、中国化。抽象的普遍性是无法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也是具体的,必须使其本土化,通过本民族的方式来表达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指导中国实践。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没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具体答案。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必须切合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实际,并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马克思主义,中西并举、鞭辟入里地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

11、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35534。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个结合”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也有效进行了“第二个结合”的探索。(二)“第二个结合”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价值在百年奋斗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形成了主动的精神力量、创造了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解决了各种实际问题,推动民族复兴历史伟业不断取得历史性进展。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主动把握历史规律性、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不断深化,在不同历史阶段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詹宏伟:论马克思主义中

12、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4-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通互助,从中既找到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又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气、主动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有力促进了立足中国国情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活动,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精神文化上强有力的支持;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场域和历史载体。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开拓进取,从主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探索如何使之在中国落地生根,到提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再到坚持“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战略部署等,都是中华民族

13、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历史主题的正确理解、深刻把握和不断践行,破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茧重生的历史难题,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论,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书写了民族复兴伟业的新篇章。民族复兴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而且更加呼唤思想文化的复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起点与归宿都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第二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其一般演进逻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原因与演进的一般规律。实践反复证明,只有紧

14、紧围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主题推进“第二个结合”,有效融入实践经验、形成正确的理论成果,并将这些理论成果转化为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导力,才能指引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朝着民族复兴的崇高目标踔厉奋进。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特殊演进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特殊演进逻辑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形式、内容以及侧重点在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侧重。党在百年奋斗的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历史条件不同,决定了“第二个结合”在不同阶段的演进逻辑也不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围绕“救国”实现“第二个结合”的演进逻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演

15、进逻辑是:“第二个结合”的内容、形式以及侧重点,紧紧围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363即“救国”这一阶段性历史任务来展开并为之服务的。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第二个结合”的先河,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资源,并有效融入实践,进而充分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导力,以指引和激励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救国”的历史重任,主动尝试用带有民族特色的中重庆三峡学院学报-5-华传统文化来阐释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遗产,极具中国特色,对指导党目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帮

16、助的。他认为:“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35534他还认为,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仅不会忽视本国的文化遗产的价值,而且要求我们要批判继承中国过去的思想文化37。从成功经验来说,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上,从纷繁宏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斗争精神的思想,形成了适用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基础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实事求是的精神养分,并赋予其新的内涵,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主体论和方法论精髓的基础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传统民本思想的养分,形

17、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独立自主的思想的基础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形成了独立自主的重要原则。以上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充分、深刻地说明了为拯救民族危亡而矢志不渝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第二个结合”,成功实现了“第二个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历史证明,“第二个结合”只有紧紧围绕“救国”的历史重任,筑牢深厚的文化根基,并与马克思主义互通互助,最终将其熔铸于中国革命实践之中,才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提供思想文化保障,为解决“救国”的实际问题提供思想文化支

18、持。(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围绕“兴国”实现“第二个结合”的演进逻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内容、形式以及侧重点,紧紧围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369即“兴国”这一阶段性历史任务来展开并为之服务的。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辩证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要求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并指出要批判地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长处,“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38,并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19、还思考将“第二个结合”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他提出要“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的国家”39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兴国”的历史重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形成了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理詹宏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6-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列宁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经验,从纷繁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勇于革命、善

20、于革命的文化成分,创立了适用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文化支持;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基础上,从深厚博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与社会主义相契合的思想养分,创立了中国化的、适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独立自主思想的基础上,从纷繁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思想精华,开始了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础上,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品质和思想资源,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工作理论。以上理论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

2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第二个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批判继承中华文化,并用其优秀部分的独特意蕴来多层次地表达马克思主义,赋予其中国风格和气派,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更加灵活生动。历史证明,“第二个结合”只有围绕紧紧围绕“兴国”这一阶段性历史任务,继承、创新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与马克思主义互通互助,最终将其熔铸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之中,才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提供思想文化保障,为解决“兴国”的实际问题提供思想文化支持。(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围绕“富国”实现“第二个结合”的演进逻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马

22、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演进逻辑是:“第二个结合”的内容、形式以及侧重点,紧紧围绕“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3615即“富国”这一阶段性历史任务来展开并为之服务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富国”的历史重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积极主动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教训,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二个结合”也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内核和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

23、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富国”的重任,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创立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推动民族复兴取得新的历史进展。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的基础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实事求是”的思想精华,重新确立、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重庆三峡学院学报-7-提供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保证;在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康”和“大同”的理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彰显了“第二个结合”的民族文化感召力;在深

24、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变化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与时偕行”的文化精华,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治理理论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德政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和为贵”的思想文化精华,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韵味的理论范畴。这一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富国”的任务,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第二次伟大飞跃。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

25、“富国”这一阶段性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个结合”,继承、创新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与马克思主义融会贯通,最终将其熔铸于中国建设的实践,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提供有效的思想文化保障,为解决“富国”的实际问题提供思想文化支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围绕“强国”实现“第二个结合”的演进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在新时代的演进逻辑是:“第二个结合”的内容、形式以及侧重点,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3687即“强国”这一历史任务来展开并为之服务的。新时代,以习近

26、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开辟了“第二个结合”的新境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并将之有效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将此转化为强大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导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二个结合”的最新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更加全面、更加灵活、更加彻底,极大地拓宽了“第二个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引下,民族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强国”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守

27、正创新,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开辟了“第二个结合”的新境界,实现了“第二个结合”的新飞跃。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基础上,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维新变革精神,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略;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詹宏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8-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一家思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

28、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和整体思维,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40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和重大战略部署等。新时代推进“第二个结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以现代化视野接续中华文脉,坚持守正创新,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制度等方面的深度结合。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第二个结合”的新的历史性进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

29、“强国”的历史重任,坚持和推进“第二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继承、创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将其熔铸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思想文化保障,为解决中国“强国”的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思想文化支持。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和特殊演进逻辑是有机统一的。全面准确把握“第二个结合”的演进逻辑还需要具体分析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的辩证关系。(一)两种演进逻辑的辩证关系的哲学阐释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般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

30、殊性又是一般性的具体化。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没有离开特殊性的一般性,也没有离开一般性的特殊性,这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事物的共性中看到事物的个性,又要在事物的个性中看到事物的共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演进逻辑包括一般演进逻辑和特殊演进逻辑,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合一般与特殊辩证关系原理即一般性统摄特殊性、一般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将一般性具体化和丰富化。也就是说,“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统摄特殊演进逻辑并寓于特殊演进逻辑之中,而特殊演进逻辑将一般演进逻辑具体化和丰富化。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

31、逻辑相互联结、有机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二个结合”的特殊演进逻辑离不开其一般演进逻辑的统摄和制约,一般演进逻辑离不开特殊演进逻辑展开和发展;没有离重庆三峡学院学报-9-开特殊演进逻辑的一般演进逻辑,也没有离开一般演进逻辑的特殊演进逻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织于“第二个结合”演进的整个过程。探究“第二个结合”的演进逻辑,启示我们要在一般中看到特殊,也要在特殊中不忘一般,如此才有助于深刻理解和充分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内涵及其发展规律,继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支撑民族复兴的“根”与“魂”。“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展开并为这一历史主题服务的;“

32、第二个结合”的特殊演进逻辑是一般演进逻辑的具体化,也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形式、内容以及侧重点等在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不同。“第二个结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结合,它必然会随着阶段性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百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所追寻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在整个演进逻辑中起统摄作用,指引着“第二个结合”不同阶段特殊演进逻辑的展开,特殊演进逻辑在不同阶段分别把一般演进逻辑具体化、阶段化。(二)遵循两种演进逻辑的辩证法促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从遵循着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的辩证法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华民

33、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伟大进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百年历史紧紧围绕实现民族复兴这个历史主题展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完成了“救国”“兴国”“富国”的阶段性历史任务,正走在完成“强国”历史任务的新征程上,这些阶段性历史任务都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第二个结合”是“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科学方法论”41,是完成民族复兴阶段性历史任务的科学指引。遵循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的辩证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推向前进,努力完

34、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民族复兴更加呼唤思想文化的复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积极的精神力量,这就要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新境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回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开拓未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救国”,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为民族复兴的“救国

35、”伟业提供了有效的精神文化支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兴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成功实现詹宏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为民族复兴的“兴国”伟业提供了有效的精神文化支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富国”,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为民族复兴的“富国”伟业提供了有效的精神文化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强国”,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

36、结合”,为民族复兴的“强国”伟业提供了有效精神文化支持,并且正在继续开辟“第二个结合”的新境界,推动最终实现强国目标和民族复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的一百年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主题贯穿和统摄“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指引着不同阶段努力的根本方向,也必将指引新时代民族复兴“强国”伟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最终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9(1).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

37、3.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 姜辉.“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途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1(5):4-9+150.5 何中华.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J.党的文献.2021(3):49-53.6 丁俊萍,林建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关系的历史考察及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7(4):33-38.7 郑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与逻辑J.哲学研究,2021(12):5-13+123.8 柳宝军.党的百年奋

38、斗历史经验总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J.观察与思考,2022(4):30-39.9 田鹏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理探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8.10 张艺川,杨峻岭.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J.中州学刊,2022(2):1-7.11 郭英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历史考察与启示J.学术探索,2017(7):127-135.12 李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百年思想演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14-22+145.13 燕连福,林中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9、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程、经验和未来展望J.教学与研究,2022(2):5-17.14 王增福.“两个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1-2021(5):1-10.15 丁欣烨,谢鑫.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3(1):36-45.16 王易.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9-27(3).17 钱逊.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N.学习时报,2018-01-24(4).18 高长武.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40、结合四题J.红旗文稿,2018(5):24-26.19 王秀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9-13.20 许全兴.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N.光明日报,2021-05-18(16).21 房广顺,隗金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0):98-109.22 齐卫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的新认识J.理论与改革,2022(2):26-36+148.23 贾雷.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J.

41、党建,2023(2):27-29.24 谢永宽,陈有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个维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4):96-98.25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J.理论导报,2015(7):31-32.26 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6):14-23.27 陆卫明,冯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思想文化建设与传播,2021(6):162-176.28 许慎.中国共产党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的百年实践与经验J.思想教育研究,2021(1):65-70.29 徐家林.马克思

42、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整合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3):1-7+108.30 商志晓.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N.光明日报,2021-08-30(15).31 黄坤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J.党建研究,2022(1):33-37.32张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融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8):26-28.33 胡孝红.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2021(12):38-46.34 沈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必

43、要性J.广西社会科学,2021(2):144-150.35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3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詹宏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一般演进逻辑与特殊演进逻辑-12-37 毛泽东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1-192.38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3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61.4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44、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1.41 牟修新.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论J/OL.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72023-4-2.https:/doi.org/10.16246/ki.51-1674/c.20230329.001.(责任编辑:马兵)On the General and Special Evolutionary Logic of the“Second Combination”of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

45、sZHAN HongweiCHEN Shuang(School of Marxism,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Nanan District,Chongqing,400067)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the excellent 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Second Combination”of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

46、eneeds of the times and its own evolutionary logic has both general and special characteristics.Thegeneral evolutionary logic of the“Second Combination”is centered on the historical theme of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general evolutionary logic,when concretizedat diffe

47、rent historical stages,is manifested as the special evolutionary logic of the“SecondCombination”.The two logics are dialectically unified,with the general evolutionary logic unifying thespecial evolutionary logic,and the general evolutionary logic concretizing the special evolutionary logic.A compre

48、hensive and accurate grasp of the evolutionary logic of the“Second Combination”isconducive to clarifying the principles and mechanisms of combin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with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Keywords: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the“SecondCombination”;general evolution logic;special evolution logic;principl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