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骆云丰教授从脾论治杂病经验介绍_姚柱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189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骆云丰教授从脾论治杂病经验介绍_姚柱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骆云丰教授从脾论治杂病经验介绍_姚柱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骆云丰教授从脾论治杂病经验介绍_姚柱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骆云丰教授从脾论治杂病经验介绍姚柱豪 谢秋雨 骆云丰 摘要:此文介绍了骆云丰从脾胃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对重症肌无力,依据脾虚九窍不通理论应用补中益气汤而获效,文案显示了辨治过程中攻补相宜、补清相制、脾肾相资遣药奥妙;对于临床中自觉发热一类的疾病,归于内伤发热,依据东垣阴火理论,阐发补脾胃泻阴火升阳之理,在此文中显示虚实之辨以及升阳潜阳思路;对于汗证的治疗,以水饮立论,强调脾阳健运的作用,此文从水湿同济到温肾利水再到温阳健脾,体现了治脾的规律及法要。关键词:骆云丰;名医经验;脾胃学说:文章编号:()(,;.,):,:;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杨春波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 号)

2、;“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处科技计划项目()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级(福建 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福建 福州)通信作者:骆云丰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国医大师杨春波老先生嫡传弟子,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青年副主委,临证二十载,谙熟伤寒及东垣学说,擅治脾胃病,善从脾胃入手治疗疑难杂病,每获佳效。益气温阳治睑废素问 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揭示脾主升发精气的正常功能,且人体气机是先升后降,升降相依;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脾胃中气在

3、人体一气周流的重要地位有更精细的论述与发挥,其记述“人身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 转,轮 不 升 降 而已”。提示脾胃对气机升降的的关键作用,若中轴不转,则清气不升,在临床上可导致下陷性疾病,如眼睑下垂、四肢不举、内脏下垂。骆师认为,对于下陷性疾病可以从“脾不升提”论治,但临床辨治应当明确区分虚实,细致区分“虚者补之”及“陷者举之”,不能一概以补中益气滥投。补中益气汤为临床升补良方,主以补益升提中上二焦之气,而人体之气根于下焦肾脏,过于升提可拔气之根,化生火热,故用药

4、时既要注意气机的协调,也要注意兼顾肾脏,使脾肾相资、升降相宜,方为妥善。验案:洪某,男,岁。年 月 日初诊。两睑下垂无力 年,于外院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并规范服用溴吡斯的明 ,每日 次,仍不能有效改善眼睑情况,每日仅可上抬 。就诊时诉昼夜眼睑下光明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垂,眼泪、鼻涕清稀,目眵不多,口无干苦,头晕,阵发心悸,中午多发。多行走亦发作,周身疲乏,双下肢怕冷,眠欠佳,阳弱不举。大便日 次,尚成型。舌质淡,苔薄,脉弦。诊断:重症肌无力(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证)。治法:健脾益气,升提清气。处方:补中益气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黄芪,麸炒白术 ,陈皮,升麻,党参,黄芩,麻黄

5、 ,苏木 ,细辛 ,泽泻 ,炙甘草 ,枳壳,当归 ,淡附片 。剂,水煎服,每日 剂。年 月 日二诊:服药后下肢怕冷好转,眼耳情况稍改善。晨起涕泣俱出,疲乏明显,舌脉如前。守方加人参 ,方药如下:黄芪 ,麸炒白术 ,制陈皮,升麻,人参,黄芩,麻黄,苏木,细辛 ,泽泻 ,炙甘草 ,枳壳 ,当归,淡附片 。剂,水煎服,每日 剂。月 日 月 日多次复诊:渐增参芪药量,服药后怕冷心悸消失;眼睑好转,上午可维持睁开,下午仍低垂,守方再进。月 日七诊:诸症明显改善,阳强有效,重振雄风。守方增黄芪至 。如此守方进退续调治半年,黄芪续增至,目前症情平妥,眼睑可正常睁开持续昼夜,仅过度用眼劳累时出现轻度下垂,另头

6、晕消失,眠转佳,溴吡斯的明逐步减量 ,每日 次,规律守方维持,追访病情平稳。按语: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学“痿病”范畴,眼肌型中医称睑废、睑下垂。治疗上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本案患者以眼睑低垂无力为主诉来诊,按照五轮学说,眼睑属于肉轮,在脏属脾,东垣亦有“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述,加之周身乏力,头晕,劳则症甚,日中阳气隆时人得天中阳气所助症反增,虽无饮食症状,仍可从中气下陷,阳气不足论治。初诊患者一派阳气不足的表现,如涕泗清稀、下肢怕冷、阳痿不举,可知阳气渐衰。患者年老体弱,虽病在太阴脾土,实已出现少阴心肾之证,况且脾阳之根在于肾,扶助脾气的同时辅以温助肾元,能更好地升发阳气,因此用补中益气汤

7、升举中气,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越肾元阳气;而人身之气机,脾胃升降有序,若用药徒升无降,可引潜藏之龙雷上犯,故佐用黄芩、泽泻降相火;再合苏木,气血二分得以兼顾。药入症减,逐步增黄芪、人参、熟地黄,以冀复人身之阳,又有阴中求阳之意。然而其中曾出现烘热汗出,此为相火不安其位,虽阳虚为本,但仍可合百合地黄汤,滋阴润降、以阴涵阳。随证加减,阳终得复而症妥。升阳散火瘳胁灼热病有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之分。对于内伤发热,则多见低热或自觉发热,现代检查多数正常,常归于神经官能症范畴。对于该类疾病除了常见的阴虚发热、湿热发热外,骆师最为推崇东垣的阴火理论,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记载道,“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

8、盛。心火者,阴火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肝,阴火得以乘其土位”,可知脾胃中虚,则清气不升,下流于下焦肾肝,肝肾本是龙雷之地,得脾胃谷气所郁而龙雷相火亢盛,上腾代君火(阴火)行令。由此可见,此虽为热证,但本在脾胃中虚,病机在下焦肝肾,热仅为标象。前文曾述一气周流,可知人体主升在肝、脾,肝木秉春生之气,乃升发的始动力,若肝木不升,则无生生之机;若脾土不升,则上下不交通。因此,在气虚生热的病理上,除了东垣所述脾虚为本外,肝木升发功能亦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治疗上往往需要相互兼顾。骆师认为,肝木脾土关系密切,在整体气机上肝主升发、脾主升提,肝脾往往相互协作主控气机的升,脾气虚弱不能升提,肝升受限,使整体阳

9、气不得如常升发,阳郁生热而燎于周身。临床诊治中虽整体表现似为实热象,但病本为虚,多有饮食劳倦、舌淡脉细等虚证表现,尤需详细审证,四诊合参,肝脾同治。验案:黄某,女,岁。年 月 日初诊。述自觉胁肋部及双下肢胫骨前侧烧灼感数年余,辰下胁肋部胀痛伴烧灼感、双下肢胫骨前侧亦感烧灼,手扪之温热、胸闷夜作、手足素冷。舌质淡暗,苔薄黄腻,脉沉细弦。诊断:胁痛(肝胆湿热证)。治法:清利肝胆湿热。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如下:龙胆草,炒栀子 ,黄芩,北柴胡,生地黄,车前草,泽泻,通草,当归,百合。剂,水煎服,早晚各 次。年 月 日二诊:药后胁肋部及胫骨前烧灼感加剧,连及腰背,胃脘胀闷、手足冷。舌质淡,苔薄黄腻

10、,脉沉细。辨证为中气不升、阴火内生。方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方药如下:黄芪 ,党参,麸炒白术,茯苓,黄芩,郁金,陈皮,羌活 ,北柴胡 ,黄柏 ,砂仁 ,炙甘草。剂,水煎服,早晚各 次。月 日三诊:药后患者述烧灼感大减,胃胀已无。现胁肋部及两胫骨前烧灼感偶作,口无干苦,大便成形日 次,手冷,纳可,寐佳,又述每入冬后夜晚双足涌泉穴处感发热。舌质淡,苔薄黄腻,脉沉细。药光明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已见效,遂守方加熟地黄、百合再进 剂善后。按语:患者以胁肋部及胫骨两处部位烧灼不适,为肝胆经络循行所过,结合苔黄腻,一诊判断为肝胆湿热,投以龙胆泻肝汤清泄湿热,竟致主症加重,且增胃脘胀闷不适,脉转沉

11、细。本案从症、舌、脉等方面考虑湿热致病,但以苦寒清热祛湿法治疗不仅乏效,且出现症状加重,可知审证有所偏差;患者虽以“灼热”为主病,但结合一诊治疗可知并非单纯热证、实证,结合脉象,本有所不足,误施苦寒伤土,故应转以治虚;二诊以灼热、脘胀、舌淡、脉沉为主,判断为中气本虚,气虚生热。因中土气虚,相火自盛而燔灼经络所致。遂另辟蹊径“甘温除大热”,治以补中气、升脾阳、散阴火。方用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方中以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坐镇中焦,健运脾土;配以柴胡、羌活风药升阳,宣畅郁热;郁金、黄柏清泄亢盛之火,兼以祛湿,有苦寒潜降之功。全方合用,补泻兼施、升降有序而获良效。健脾化饮瘥手汗素问云“阳加阴

12、谓之汗”,提示汗液的正常化生是阳气蒸腾阴液所致,而汗出过多往往是阳不固摄、阴津外泄或阳气亢盛、迫津外溢所致,治以益气固表或清气止汗便可。但手汗证以局部出汗为特征,与全身汗出或但头汗出有异,论治亦更为复杂,其虽为局部、浅表疾病,但实质源于里内不和,并非益气固表等所能奏效。骆师认为,手心为手厥阴心包与手少阴心经所过,汗为心液,手汗证的发生与君火心脏关系密切,除了阳盛迫津、阳虚不摄外,手汗证以饮邪致病多见。而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气化、主水,若三者有其一出现异常,便可酿生饮邪,而饮为寒水之邪,易乘于心火。针对此类病证,骆师注重三焦(肺脾肾)水道的通利、膀胱气化的正常,因脾交通上下,故尤以脾

13、运为重。验案:王某,男,岁。年 月 日初诊。诉手心易潮多年,滴汗如水;兼见脘胀(饮水后加重),大便时带黏液,口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细弦。诊断:手汗症(脾虚水停证)。治法:健脾化气,涤饮行水。处方:胃苓汤加减。具体方药:桂枝 ,白芍,茯苓 ,泽泻 ,麸炒白术 ,陈皮 ,苍术,姜厚朴,炙甘草,广藿香,莲子,炒白扁豆 。剂,冲服,日 剂。年 月 日二诊:药后脘胀改善,大便黏液减少,但手心仍潮,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治法:温阳利水。处方:真武汤加减。具体方药:茯苓皮 ,黑顺片 ,桂枝 ,干姜 ,炙甘草 ,泽泻 ,麸炒白术 ,黄芩 。剂,冲服,日 剂。月 日三诊:药后手心潮大为缓解,大便成型,偶见黏

14、液,舌淡红苔薄,脉沉。处方:桂附理中丸加减。具体方药:茯苓皮,黑顺片,桂枝,干姜,炙甘草 ,泽泻,麸炒白术,熟地黄,酒白芍 。剂善后。按语:患者初诊以手心滴汗如水多年为主症,黄帝内经云“阳者卫外而为固”“卫气者司开合”,汗证常因卫表不固、津液流失所致,应从益气固表为治,但骆师判断,本案中患者无全身汗出、怕冷的征象,与卫气虚损、津液不固有异;且惟独以手部汗出为主要表现,兼见脘胀(饮水加重)、大便黏液,依据脾主四肢、脾主运化水液,将疾病定位在脾脏,饮水加重、大便质粘是水湿为患的关键体现,因此判断为脾虚水停、水溢于手之证,以胃苓汤温阳化气,祛陈浊之水饮。二诊水去胀消,手汗仍在,骆师认为化湿未逮,系脾

15、阳不足,阴土之生在命火,故增益肾阳以助脾阳,改以真武汤、桂附理中丸治疗而取效。小结脾胃为五脏后天之本,不仅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更是气血津液正常代谢的关键脏腑,而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与杂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从东垣阴火学说及“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理论可知,脾胃虚弱则九窍失养而生睑废之病,或脾气虚弱,阴火内生而致热病,骆师根据气根于肾、源于脾、升于肝的生理特点,治疗上以脾胃为中心,在补益脾胃的同时,补肾填精以助脾、疏肝升阳以达脾,补泻升降共施,使虚者得壮、实者得衰、陷者得振、亢者得潜。而针对汗证,骆师以水湿立论,直取脾虚不化津液,从温阳健脾到益火生土,使阳气充足则水湿阴邪自退,实为仲圣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的法要。其所体现辨证思路的细致和整体施治的重要性,值得学习和进一步实践。参考文献 唐 王冰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彭子益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金元四大医家医学全书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金 李东垣 脾胃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郭金秋 收稿日期:)光明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