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的植酸含量_贺为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132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的植酸含量_贺为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的植酸含量_贺为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的植酸含量_贺为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3):377382DOI:10.13331/ki.jhau.2023.03.018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引用格式:贺为毅,王葵,彭晓赟,黄明春,萧浪涛,刘登友,王若仲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的植酸含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3):377382HE WY,WANG K,PENG X Y,HUANG M C,XIAO LT,LIU D Y,WANG R ZDetermination of phyticacid content

2、in rice by 1,10-phenanthroline spectrophotometryJ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23,49(3):377382投稿网址:http:/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的植酸含量贺为毅1,2,王葵1,2,彭晓赟1,2,黄明春4,萧浪涛1,2,刘登友3,王若仲1,2*(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128;3.湖南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4.湖南省衡阳县

3、农业农村局,湖南 衡阳 421200)摘要:建立了一种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植酸含量的方法:加入过量 Fe3+与植酸生成 41PA(Fe)4沉淀,再利用盐酸羟胺将剩余 Fe3+还原为 Fe2+,以邻二氮菲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 Fe2+,从而实现对稻米植酸含量的检测。对测定体系的 pH 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分析无机磷酸对植酸含量测定的影响,验证方法的重复性和精确度。结果表明:在溶液 pH为 2.5、反应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可准确测定的植酸浓度为6.71072.5105mol/L,低浓度和高浓度植酸测定工作曲线的 R2均大于 0.99;无机磷酸浓度低于 2.0105mol/L

4、 时,游离的无机磷酸对植酸检测无影响;对 6.71072.5105mol/L 的标准样品进行 5 次平行试验,回收率为 93.30%104.67%,RSD 为 1.25%7.34%。利用该方法测定的黄华占、金穗 408、Kitaake、日本晴等 4 个品种的稻米植酸含量分别为5.42、4.72、6.40、5.68 mg/g,RSD 为 1.23%7.60%。关键词:稻米;植酸;分光光度法;邻二氮菲中图分类号:TS207.3;O657.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1032(2023)03-0377-06Determination of phytic acid content in ri

5、ce by1,10-phenanthroline spectrophotometryHE Weiyi1,2,WANG Kui1,2,PENG Xiaoyun1,2,HUANG Mingchun4,XIAO Langtao1,2,LIU Dengyou3,WANG Ruozhong1,2*(1.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2.Hunan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hytohormones and G

6、rowth Development,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3.School of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4.Agriculture andRural Bureau of Hengyang County,Hengyang,Hunan 421200,China)Abstract:In this study,a 1,10-phenanthroline spectrophotometry for the deter

7、mination of phytic acid content in rice wasestablished.The protocol included three steps,first add excess Fe3+and phytic acid to form 41 PA(Fe)4precipitation,then use 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 to reduce the remaining Fe3+to Fe2+,after that use 1,10-phenanthroline as a colordeveloper to quantitativ

8、ely detect Fe2+by spectrophotometry,and finish the detection of phytic acid content in rice.ThepH and reaction time of the determination system was optimized,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organic phosphoric acid onthe determination of phytic acid content,the reproduci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9、were verified.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phytic acid concentration could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in the range of 6.710-7-2.510-5mol/L underthe pH 2.5 and reaction time was 30 min,and the R2of the working curv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ytic acid at low and收稿日期:20220210修回日期:202306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31871714、31671777);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9A221)作者简介:贺为毅(1996),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通信作者,王若仲,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378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2023 年 6 月high concentrations were greater than 0.99.The free inorganic phosphate did not affect the detection of phytic acid whenthe inorganic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wa

11、s lower than 2.010-5mol/L.The recoveries were 93.30%-104.67%and theRSD of 1.25%-7.34%for five parallel tests on standard samples of 6.710-7-2.510-5mol/L.The phytic acid contents ofthe rice of four varieties,including Huanghuazhan,Jinsuo408,Kitaake and Nipponbare,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were5.42,4.

12、72,6.40,5.68 mg/g,the RSD were 1.23%to 7.60%.Keywords:rice;phytic acid;spectrophotometry;1,10-phenanthroline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含有 6 个磷酸基团,呈强酸性,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含磷化合物之一1。成熟的植物种子或营养体中约 60%80%的有机磷以植酸和植酸盐的形式存在。植酸作为强螯合剂,可与植物中的铁、锌、钙等金属阳离子形成稳定的植酸盐2。种子萌发过程中,植酸盐在植酸酶作用下释放出磷离子和低磷酸肌醇供给胚发育和幼苗生长3,且此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均与磷、含磷有机物密切相关,如 DNA

13、 合成、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形成4。此外,植酸还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参与 mRNA 转运,与 Gle 蛋白协同将mRNA 由细胞核内向核外转运,响应逆境胁迫,调节磷信号转导,促进内环境的稳态,DNA 修复和种子发育等5。植酸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滴定法主要有三氯化铁滴定法6和硝酸钍滴定法7,滴定法操作简单,但其滴定终点难以掌握,对操作的熟练度要求高,且精密度低。高效液相色谱法8检测灵敏度高,但所需仪器设备昂贵,检测成本高,且强酸性的植酸易腐蚀检测体系。离子色谱法9对使用的树脂要求过高,洗脱过程繁琐。分光光度法主要有磺基水杨酸铁比色法10,因其能实

14、现快速测定而被广泛采用,但其灵敏度尚有待提高。邻二氮菲作为显色剂,其摩尔吸光系数是磺基水杨酸的近 2 倍11,且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 Fe2+具有高灵敏性和好的线性范围12。植酸与 Fe3+定量反应生成沉淀,Fe3+/Fe2+具有良好的可逆性,还原剂能将 Fe3+迅速还原为Fe2+。为了进一步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的灵敏度,笔者从显色剂的选择上开展相关研究,通过加入适度过量且已知浓度的 Fe3+标准溶液与植酸生成41PA(Fe)4沉淀,离心去除沉淀后,再以盐酸羟胺为还原剂将剩余 Fe3+迅速还原为 Fe2+,采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其剩余的 Fe2+,从而实现对植酸的定量检测。笔者还对测定

15、体系的 pH 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分析无机磷酸对植酸含量测定的影响,验证方法的重复性和精确度,最后将该法应用于测定稻米样品中的植酸含量。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水稻种子有黄华占、金穗 408、Kitaake、日本晴。主要试剂有 Fe2(SO4)3、植酸钠、0.15 g/L 邻二氮菲溶液、1.0 mol/L 乙酸钠、0.1 mol/L 盐酸羟胺、0.5 mol/L 硫酸钠。主要仪器有 SPARK 型多功能酶标仪(瑞士Tecan)、AUX220 型分析天平(日本 SHIMADZU)、FE28 型 pH 计(瑞士 METTLER TOLEDO)。1.2方法1.2.1标准溶液的配制1.0103、1.

16、0102mol/L Fe3+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称取 Fe2(SO4)30.100 0、1.000 0 g 于烧杯中,用去离子水溶解,再加入 1.0 mL 浓硫酸,最后定容至500 mL,配制成浓度为 1.0103、1.0102mol/L 的Fe3+标准储备液,于 4 冰箱保存,备用。1.0103mol/L 植酸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植酸钠 0.461 9 g 于烧杯中,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定容至500 mL,配制成浓度为 1.0103mol/L 的标准溶液,于 4 冰箱保存,备用。1.2.2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 Fe3+浓度本研究要建立的方法是通过测定 Fe3+含量,从而间接计算出植酸含量,考查

17、 Fe3+的浓度(C)与吸光度值(A)的线性关系是准确测定 Fe3+浓度的基础。取8 支 10 mL 试管,其中 4 支试管分别加入 6、18、30、300 L 的 1.0103mol/L 的 Fe3+标准溶液,另 4支试管分别加入 60、90、300、480 L 的 1.0102mol/L 的 Fe3+标准溶液,使 Fe3+终浓度为 2.0106、第 49 卷第 3 期贺为毅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的植酸含量3796.0106、1.0105、1.0104、2.0104、3.0104、1.0103、1.6103mol/L,每支试管再依次加入 0.1mL 盐酸羟胺、1.0 mL 乙酸钠、1

18、.5 mL 邻二氮菲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 3.0 mL,反应 25 min 后于510 nm 波长下测定其 A。1.2.3植酸测定的 pH 值和反应时间的优化pH 值影响 Fe3+和植酸的存在形态,从而干扰植酸的准确检测。pH 值低,会导致 H+与 Fe3+竞争植酸,从而抑制 Fe3+与植酸的结合;pH 值高,会导致Fe3+水解。设不添加植酸(空白组)和添加植酸(植酸组)共2组进行pH值优化试验。每组选取7支10 mL离心管,分别加入 3.0 mL 1.0103mol/L 标准 Fe3+溶液,并分别将溶液 pH 值调为 2.0、2.5、3.0、3.5、4.0、4.5、5.0,植酸组的另加入

19、0.5 mL 1.0103mol/L植酸钠标准溶液,2 组样品均定容至 5.0 mL;反应30 min 后,4000 r/min 离心 5 min;2 组均取 2.0 mL上清液于 10 mL 试管中,依次加入 1.0 mL 盐酸羟胺、5.0 mL 乙酸钠、1.0 mL 邻二氮菲溶液,定容至9.0 mL,25 min 后于在 510 nm 波长下分别测定 A。Fe3+与植酸反应时间影响其沉淀的生成和吸附。配制 3 组浓度为 1.0103mol/L 的 Fe3+溶液,每份溶液均加入 Na2SO4溶液 25 L,再分别加入1.0106、2.0106、6.0106、8.0106、2.0105、2.5

20、105mol/L 标准植酸钠溶液,分别设置 10、30、60 min 等 3 个 Fe3+与植酸反应时间,达到反应时间后 4000 r/m 离心 5 min,取上清液 1.0 mL,加入 0.5mL 盐酸羟胺、1.0 mL 乙酸钠、0.5 mL 邻二氮菲溶液,定容至 3.0 mL,静置 25 min 后取 150 L 溶液测定 A,并计算 Fe3+与植酸反应的摩尔比。1.2.4植酸测定根据 1.2.3 的结果,最终确定植酸测定的方法如下:在离心管中加入 300 L 1.0103mol/L Fe3+标准液,加入 25 L 0.5 mol/L Na2SO4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2950 L,用1.0

21、mol/L乙酸钠将pH调至2.5,加入 50 L 待测液反应 30 min 后,4000 r/min 离心5 min;取上清液 1.0 mL 依次加入 0.5 mL 0.1 mol/L盐酸羟胺、1.0 mL 1 mol/L 乙酸钠、0.5 mL 0.15 g/L邻二氮菲溶液,静置 25 min 后,在 510 nm 波长下测其 A。将光度值代入工作曲线,计算出植酸浓度。1.2.5磷酸根干扰的测定种子中存在游离的磷酸根13,在 pH 为 2.5 的环境中,磷酸根主要以 H2PO4、H3PO4形式存在14。测种子的植酸含量时,为避免磷酸根的干扰,在测定时将植酸替换成磷酸二氢钠溶液进行试验,以明确其

22、干扰情况。在离心管中加入 168 L 1.0103mol/L Fe3+标准液,再分别加入 0、10、30、60、90、120 L 的 1103mol/L 磷酸二氢钠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 3.0 mL,使磷酸二氢钠的浓度分别为 0.0、3.3106、1.0105、2.0105、3.0105、4.0105mol/L;反应 30 min 后,取上清液 1.0 mL,依次加入 0.5 mL 盐酸羟胺、1.0 mL 乙酸钠、0.5 mL 邻二氮菲溶液,定容至 3.0 mL;反应 25 min 后,分别测定 A。1.2.6工作曲线的绘制不同浓度的未知植酸与 Fe3+所产生沉淀的量有所不同,且沉淀吸附作用

23、的影响大,故针对低浓度和高浓度的植酸测定需要分别绘制低浓度和高浓度的工作曲线。高浓度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准确吸取1.0103mol/L 的 Fe3+标准溶液 300 L 于 6 支离心管中,加入 25 L 0.5 mol/L Na2SO4,调节 pH 值至2.5,再分别吸取 1.0103mol/L 植酸标准溶液 6.0、12.0、45.0、60.0、75.0 L 于 6 支离心管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 3.0 mL,使植酸的浓度分别为1.0106、5.0106、1.5105、2.0105、2.5105mol/L;反应 30 min 后,4000 r/min 离心 5 min;取上述 6 支离心管

24、中的上清液 1 mL,依次加入 0.5 mL0.1 mol/L 盐酸羟胺、1.0 mL 1 mol/L 乙酸钠、0.5 mL0.15 g/L 邻二氮菲,静置 25 min 后,在 510 nm 波长下测其 A;以植酸浓度(mol/L)为横坐标,A 为纵坐标绘图,得到高浓度植酸测定工作曲线。低浓度工作曲线的绘制:1.0103mol/L 的 Fe3+标准溶液用量为 90 L,1.0103mol/L 植酸标准溶液用量分别为 0.0、2.0、3.0、4.0、5.0、6.0 L,使植酸的浓度分别为 0.0、6.7107、1.0106、1.3106、1.6106、2.0106mol/L。其他均同高浓度工作

25、曲线绘制。1.2.7重复性及精确度试验选取植酸浓度为 6.7107、1.0106、1.3106、38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2023 年 6 月1.6106、2.0106、1.5105、2.0105、2.5105mol/L 的系列标准溶液,按照 1.2.4 的方法进行 5 次平行试验,确定方法的重复性及精确度。1.2.8水稻种子样品植酸含量的测定取黄华占、金穗 408、Kitaake、日本晴等健康饱满的水稻种子各 100 粒,将种子脱壳加液氮研磨成粉末;每样品称取 0.500 0 g 于离心管中(3 次重复),每管样品加入 10.0 mL 10%Na2SO4的 1.2%HC

26、l溶液浸提 2 h,4000 r/min 离心 30 min,取上清液于4 冰箱静置 12 h;取提取液 2.0 mL 置于 10 mL 玻璃试管,加入 15%TCA 溶液 2.0 mL,混匀,于 4 冰箱静止 2 h 后,4000 r/min 离心 30 min,取上清液 2.0 mL,用 0.75 mol/L NaOH 调 pH 值为 6.06.5,放入 4 冰箱冷藏,待用。采用 1.2.4 的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含量。2结果与分析2.1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 Fe3+浓度时 Fe3+浓度与吸光度值的线性关系由图 1 可知,Fe3+浓度为 2.01061.0104mol/L 时,Fe

27、3+还原后的溶液符合朗伯比尔定律,Fe3+浓度与吸光度值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A=3620.1C+0.043,R2=0.999 9。可见,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 Fe3+浓度具有稳定性强、线性范围宽、检测限(2.0106mol/L)低且操作简单等优点。0.00E+00 2.00E06 4.00E06 6.00E06 8.00E06 1.00E05 1.00E04 1.50E04 2.00E04Fe3+浓度/(molL1)图 1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 Fe3+浓度时溶液的吸光度值Fig.1A value of the solution of Fe3+concentration m

28、easured by 1,10-phenanthroline spectrophotometry2.2植酸测定条件的优化结果2.2.1pH 值从图 2 可知,空白组的 A 值先随 pH 增大而增大,pH 3.0 左右时,A 值急剧下降,说明 Fe3+与 OH生成沉淀,导致 Fe3+浓度急剧下降。由于 Fe(OH)3的Ksp为2.81039,Fe3+浓度最高时为1.1104mol/L,图 2不同 pH 下 Fe3+与植酸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值Fig.2A value of the reaction solution between Fe3+and phyticacid under differen

29、t pH由此计算出 Fe3+溶液的 pH 值大于 2.14 时即开始产生 Fe(OH)3。因为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离子活度,实际 pH 3.0 左右时才急剧沉淀。而植酸组则是在pH 2.5 时明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随 pH 增大 A值减少,Fe3+与植酸反应的适宜 pH 为 2.5。2.2.2植酸与 Fe3+的反应时间从图 3 可知,不同浓度植酸与 Fe3+反应时间为30 min 时,摩尔比波动较小,即反应达到平衡,Fe3+与植酸的摩尔比能够稳定在 41 左右;反应时间为 10 min 时,由于 Fe3+与植酸反应不够充分,在测定较低浓度的植酸时,铁与植酸的摩尔比存在偏差;反应时间为 60 m

30、in 时,由于时间过长,植酸与铁产生的沉淀对溶液中剩余的 Fe3+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导致摩尔比升高:因此,选择植酸与 Fe3+的反应时间为 30 min。0.8000.6000.4000.2000.0400.0300.0200.0100.000A空白组植酸组第 49 卷第 3 期贺为毅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中的植酸含量3811.00E062.00E06 6.00E06 8.00E06 2.00E05 2.50E05植酸浓度/(molL1)图 3不同反应时间下的 Fe3+与植酸反应的摩尔比Fig.3Molar ratio of Fe3+to phytic acid reaction at

31、 differentreaction times2.3磷酸根对植酸测定的影响由图 4 可知,当无机磷酸浓度低于 2.0105mol/L 时,游离无机磷酸对植酸含量的检测无影响。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植物种子的无机磷酸质量分数为 0.060.32 mg/g,换 算 成 测 量 时 的 浓 度 为6.321073.37106mol/L13,均 低 于 2.0105mol/L。可见,用该方法测定种子中植酸含量时,无机磷酸的影响可忽略不计。0.00E+00 1.00E05 2.00E053.00E05 4.00E05NaH2PO4浓度/(molL1)图 4不同浓度磷酸根与 Fe3+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值Fi

32、g.4A value for the reaction solu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of PO4with Fe3+2.4植酸测定工作曲线由图 5 可知,植酸浓度为 6.71072.5105mol/L 时,与吸光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2 段工作曲线的 R2均大于 0.99。0.00E+0 5.00E06 1.00E05 1.50E05 2.00E05 2.50E050.00E+005.00E071.00E061.50E062.00E06植酸浓度/(molL1)植酸浓度/(molL1)图 5低浓度和高浓度植酸测定工作曲线Fig.5Standard cur

33、v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ow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hytic acid2.5方法的重复性及精确度由表 1 可知,按最优试验方法对系列标准样品进行 5 次平行试验,回收率为 93.30%104.67%,RSD 为 1.25%7.34%,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精确度。表 1重复性及精确度试验结果Table 1Repeated results of parallel experiments植酸添加量/(molL1)植酸测量值/(molL1)回收率/%RSD/%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第 4 次第 5 次平均值6.70

34、E076.64E077.56E076.64E076.41E076.87E076.82E07101.795.801.00E069.40E079.17E071.01E069.17E078.82E079.33E0793.304.571.30E061.34E061.33E061.28E061.47E061.20E061.32E06101.546.681.60E061.48E061.56E061.60E061.74E061.81E061.64E06102.507.342.00E062.11E062.06E062.04E062.08E061.97E062.05E06102.502.291.50E051.6

35、0E051.59E051.50E051.58E051.56E051.57E05104.672.282.00E052.07E052.09E052.09E052.08E052.02E052.07E05103.501.252.50E052.54E052.51E052.52E052.48E052.60E052.53E05101.201.58y=4318.3x+0.162R2=0.999 5y=4406.3x+0.0773R2=0.998 0382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2023 年 6 月2.6供试稻米的植酸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由表 2 可知,Kitaake 的植酸质量分数最高,达6.4

36、0 mg/g;日本晴的其次,为 5.68 mg/g,金穗 408的最低,为 4.72 mg/g,RSD 为 1.23%7.60%。表 2稻米中的植酸质量分数Table 2Measurement results of rice样品植酸质量分数/(mgg1)RSD/%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平均值黄华占5.495.445.335.421.23金穗 4084.714.804.654.721.30Kitaake6.656.555.996.404.50日本晴6.275.545.235.687.603结论与讨论本研究中所建立的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稻米植酸的最佳测定条件为 pH 2.5,植酸与F

37、e3+的反应时间为 30 min;植酸浓度为 6.71072.5105mol/L 时,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R2大于0.99;回 收 率 为 93.30%104.67%,RSD 为1.25%7.34%。通过磷酸干扰试验发现,用该方法测定种子中的植酸含量时,无机磷酸不会对测定造成干扰。武雪芬等10研究表明,采用磺基水杨酸铁比色法测定未知植酸的最低检测浓度为 1.515106mol/L。本研究中,以邻二氮菲取代磺基水杨酸而建立的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植酸测定方法可准确测定的植酸浓度为 6.71072.5105mol/L,可见该方法的测量灵敏度较武雪芬等10的更高。利用建立的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植酸测定法对不

38、同品种稻米中植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为 4.726.40 mg/g。成熟的干种子中的植酸含量约为 1%左右,豆类种子中植酸的含量约为 0.2%0.9%,大麦种子中的植酸含量约为 3 mg/g15。可见,本研究的测定结果均符合种子植酸含量范围。RSD为 1.23%7.60%,重复性好。可见,本研究中所建立的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适宜于植物样品中低含量植酸的测定。参考文献:1LI G E,KONG W L,WU X Q,et al Phytase-producingRahnella aquatilis JZ-GX1 promotes seed germinationand growth in c

39、orn(Zea mays L.)JMicroorganisms,2021,9(8):16472张倩雯,丁广大,王效华,等植物种子植酸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16,34(5):8148203BALABAN N P,SULEIMANOVAAD,VALEEVAL R,et al Microbial phytases and phytate:exploringopportunities for sustainable phosphorus management inagricul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2017,7(1):11294SP

40、ARVOLI F,COMINELLI E Seed biofortification andphytic acid reduction:a conflict of interest for theplant?JPlants,2015,4(4):7287555ALKARAWI H,AL-MUSAIFER M,ZOTZ GPhytatein seeds of wild plantsJ Flora,2018,244/245:15186王国蓉,万文贵,王丽,等三氯化铁滴定法测定植酸含量方法的优化及改进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10):1881907刘巧茹,石起增,董文举硝酸钍法测定植酸含量方法的

41、校正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21(5):38408扈战强,胡贤巧,方长云,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粮食类作物中植酸含量方法:CN201910872196.6P201912209贾鹏禹,申书昌,郑连忠离子色谱法测定米糠中植酸含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25(1):828410 武雪芬,李玉贤,李桂兰利用植酸对磺基水杨酸铁的脱色作用比色法测定植酸含量J河南科学,1996,14(1):505211 范为群分析化学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 侯芳,郑伟邻二氮菲法测铁的实验改进J广州化工,2019,47(8):13413613 李巍,邓坤,张联合,等不同品种小麦幼苗利用种子磷差异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1):808314 倪静安,商少明,翟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 靳晓琳,王新坤,杨润强,等高等植物体中植酸合成、代谢及其生理作用J 植物生理学报,2014,50(6):711716责任编辑:邹慧玲英文编辑:柳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