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来宾市肉牛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7803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来宾市肉牛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西来宾市肉牛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西来宾市肉牛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21 期 总第 109 期经验交流127广西来宾市肉牛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杨清容 杨晓天*黎宏嘉 庞盛堃 覃志贵(广西来宾市畜牧水产养殖服务中心,广西来宾 546100)摘 要:近年来,来宾市高度重视和发展肉牛产业,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来抓。本文对来宾市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优质核心种牛群,建立健全秸秆收贮和饲料加工体系,补齐屠宰加工体系短板,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盘活沉睡资源释放新潜能等建议。关键词:肉牛;产业现状;制约因素;高质量发展;对策 作者简介:杨清容(197

2、8),女,汉族,广西容县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现代生产养殖和畜禽养殖标准化技术推广工作。*通信作者:杨晓天(1971),男,壮族,广西来宾人,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禽品种改良和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基金项目:种牛选育和扩繁集成示范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项目编号:来科产 220827)牛是草食动物和节粮型动物,肉牛养殖是畜牧业三大产业之一。加快发展肉牛产业,对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来宾市高度重视和发展肉牛产业,立足资源优势,深挖潜力,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来抓。2023 年,来宾市人民政府印发了 加快建设来

3、宾市“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到“十五五”末肉牛年出栏达30万头。来宾市肉牛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现就如何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1 来宾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1.1 生产总量稳中有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来宾调查大队统计反馈,2022 年 全 市 肉 牛 年 出 栏 10.93 万 头,比 2019 年增 长 15.17%;牛 存 栏 27.84 万 头,比 2019 年 下降 10.62%,牛肉产量 11 265.10 t,比 2019 年增长14.99%,肉牛出栏量、存栏量总体趋于平稳,牛肉产量呈稳步增长趋势。1.2 养殖方式加快转变 全市肉牛养殖企业积极转

4、变发展方式,推行“农民养母牛、企业育肥牛”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依托广西忻城县中投牧业有限公司、广西德升牧业有限公司和广西来宾八百里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代养户)”等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养牛,肉牛养殖方式从单一的散养转向养殖合作社、产业联盟、养殖小区等方式,肉牛养殖集约化和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1。来宾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显示,2022 年全市存栏 10 头以上肉牛养殖场(专业户)748 家、比 2019年增加 102 家,其中存栏或年出栏 100 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场 33 家、比 2019 年增加 8 家,设计存栏或年出栏 1 000 头以上

5、大型规模肉牛养殖场 16 家、比2019 年增加 3 家,规模牛场产能占比达 35%。1.3 饲草料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饲草料产业是保证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降低肉牛养殖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2。来宾市是广西的粮食生产基地、甘蔗生产大市,甘蔗种植面积位居广西第二位,稻草、甘蔗尾叶和玉米秆等秸秆资源丰富,同时还有谷壳、木薯渣、酒糟等农副产品废弃物作为廉价粗饲料可为肉牛养殖提供优质草料。根据来宾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核定数据,全市草地面积 1.496 万 hm,目前已利用种植全株玉米、象草、皇竹草等饲草 0.689 万 hm,单产 88.35 t/hm,年产饲草 60.90 万 t。来宾市农业农村局统

6、计,全市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包括甘蔗、水稻和玉米等,播种面积26.67 万 hm,农作物秸秆产生量 253 万 t,年可收贮利用量 194 万 t,现有农作物秸秆收储加工经营主体 48 家,年收贮量达 50 万 t 以上。丰富的饲草料可降低成本,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1.4 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128 来宾市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项目,采取引、繁、育、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广肉牛优良品种,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肉牛单产和养殖效益1。来宾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显示,全市现有牛冻精供应中转站 1 个,牛人工授精配种站(点)64个(其中村级配种点58个),较熟悉的牛人工授精配种员 67 人。2022 年全市开展牛品种

7、改良的乡镇达 43 个,当年开展杂交配种母牛3.68 万头,繁殖杂交牛犊 2.35 万头。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级冻精站-县级供精配种站-乡(镇)品改站-人工授精技术员”的四级品种改良体系。1.5 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来宾市现有忻城县中投牧业有限公司等 14 家重点肉牛养殖场(企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肉牛产业链稳步快速发展。忻城县牧业有限公司建设南方牛都全产业链扶贫项目,5 个肉牛养殖基地已建成投产存栏肉牛 10 000 多头、忻城县中国南方牛羊批发交易中心已于 2021 年 10 月正式开业,年均牛羊交易量可达到 100 万头,配套建设的肉牛屠宰加工物流基地于 2023 年10 月竣工投产,设

8、计年屠宰肉牛10 万头,兴宾区德升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 5 000 头肉牛项目已竣工投产。兴宾区小平阳镇盛达种牛养殖项目等 13个肉牛重大项目正在实施。一批肉牛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有力推动了全市肉牛良种繁育、屠宰冷链、饲草饲料、交易流通、餐饮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肉牛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1.6 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来宾市地处“桂中腹地”,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物流交通便利,活牛及产品畅销广东珠三角等地,消费市场稳定强劲,良好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拉动肉牛产业持续发展,更好打造大湾区肉篮子。1.7 项目撬动作用明显 近年来,来宾市通过实施能繁

9、母牛扩群增量、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粮改饲”和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累计争取上级财政资金 5 000 多万元,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3。2 发展制约因素2.1 肉牛种业基础薄弱 目前,全市仅有5家种牛场,存栏种牛约4 000头。相对肉牛而言,母牛饲养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近年来,随着养殖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加上缺乏强有力、可持续的扶持政策,养殖场(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不高1。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母牛养殖量逐年减少,母牛产能不足,肉牛养殖场对外购架子牛依赖度加大。据统计,20202022

10、年,全市母牛存栏量分别同比下降1.2%、5.60%和 6.2%,优良种源供应不足。2.2 养殖利润空间被压缩 多年来,全市规模肉牛养殖场普遍在新疆、内蒙古和东三省等外购架子牛进行集中育肥,而目前东三省等牛源供应地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架子牛不外调,加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后疫情时代影响,肉牛精饲料所需的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不断攀升,人工等各项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而活牛销售价格走低,牛肉价格基本维持稳定、上涨空间有限,肉牛养殖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2.3 饲草四季均衡供应不足 一是收储运体系不够健全。建立收储运体系是实现秸秆饲料化的先决条件,由于来宾市土地零星分布在农户手中,种植相对分散,且受收割

11、时间不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规模收集或收购的人力及运输成本较大。二是秸秆饲料化利用程度不高。由于农户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对秸秆青贮、黄贮或微贮过程中的水分等条件掌握不足,影响利用效果,秸秆饲料化利用尚未形成规模,达不到常年均衡供应4。2.4 屠宰精深加工能力偏低 目前全市仅有南方牛都肉牛屠宰加工物流基地和合山市陆广盛食品有限公司 2 家牛肉加工企业。忻城县肉牛屠宰加工物流基地虽已于 2023 年建成并试投产,但由于缺少订单尚未能正常开展规模生产,未能延伸到产业链末端,真正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5 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肉牛养殖户技术员短缺,技术人员整体2023 年

12、第 21 期 总第 109 期经验交流129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年龄老化,部分农户虽具有丰富的养殖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和新知识。另一方面,县乡两级技术推广机构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 2019 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专门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大多仅有 1 人,有的乡镇甚至没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3 高质量发展对策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来宾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环节,出台配套支持政策、落实扶持政策至关重要。市县两级财政要整合资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肉牛养殖补贴、贷款贴息等,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向上级争取粮改饲、秸秆综合利用和杂交母牛(含母水牛

13、)扩繁增量等项目支持。3.2 建立优质核心种牛群 加强良种培育建设,推进良种良繁技术推广,提升种牛生产性能。重点扶持来宾市兴宾区八百里农业有限公司、忻城中投牧业有限公司南方牛都等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开展选种选育、提纯复壮和开发利用研究,培育创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解决优良母牛种源问题。3.3 建立健全秸秆收贮和饲料加工体系 一是积极推广“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运行模式,在甘蔗、水稻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建设秸秆“收-储-运-用”体系。二是支持农作物秸秆饲料商品化、规模化生产,重点推动兴宾区年产 10 万 t“非粮型肉牛专用秸秆颗粒饲料”等项目建设,满足规模牛场大部分的饲草料需要。3.4

14、 补齐屠宰加工体系短板 以“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推进全产业链发展,补齐肉牛养殖产业市场流通和屠宰加工体系短板。一是积极引导忻城县中国南方牛羊批发交易中心扩展区内外市场,完善产业链各环节资源配置,对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支持,增强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和联农带农富农能力,强化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推动忻城县“南方牛都”肉牛全产业链、兴宾区德升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 5 000 头肉牛项目等重大项目发挥效益。二是推进来宾市兴宾区金民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肉牛3.65 万头项目投产生效,延长肉牛养殖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值增效,提升产业价值。3.5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是持续挖掘地方土专家、技术能

15、手,加强牛养殖实用型人才培训培养。充分发挥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技术优势,对养殖户开展全覆盖大轮训,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二是依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来宾市工作站及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力量,聘请区内外肉牛产业体系专家为市政府特聘顾问,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的技术团队,围绕肉牛产业发展规划、良种选育、饲料营养、牧草品种选育等核心技术,实施一批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突破肉牛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3.6 盘活沉睡资源释放新潜能 立足优势用活资源,让“沉睡资源”活起来是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全面摸排

16、处于停养、废弃状态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户),核实占用资源、闲置原因等情况,分类施策,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盘活沉睡资源,鼓励发展肉牛养殖,释放肉牛产业新潜能。4 结语 来宾市肉牛产业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转变方式、拓展链条、提升科技含量等把肉牛产业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变为品质优势,再创品牌优势,进而提升为竞争力优势,推进全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 唐春勇,邓伍省,柳春光,等.铜仁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 J.贵州畜牧兽医,2023,47(4):1-3.2 修宗武.通辽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中国畜牧业,2023(2):32.3 李泰明.恭城新时代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J.广西畜牧兽医,2023,39(3):123.4 赵芳芳,周屏香,杨通朗,等.乡村振兴背景下黄平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J.贵州畜牧兽医,2022,46(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