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番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_赵剑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77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_赵剑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番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_赵剑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番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_赵剑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艺108 2023 年 8 期 摘 要:广灵县位于山西东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种植的蔬菜品种有番茄、茄子、青椒、黄瓜等,种植面积大约3000亩。其中,番茄发生病害较频繁,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因此防治番茄病害十分有必要。关键词:番茄病害;防治技术番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广灵县农村改革与经济事务中心 赵剑欣1生理性病害1.1脐腐病1.1.1脐腐病症状脐腐病主要发生在番茄幼果和青果时期,开始在脐部出现水浸状斑块,暗绿色或褐色,然后斑块扩大至12cm形成坏死斑,严重的会扩展至半个果实,颜色加深呈褐色或黑色。脐部干疤,果实小而且发硬干腐,气候潮湿会发霉,容易掉落,失去商品

2、价值。1.1.2脐腐病发病原因发生脐腐病主要原因为缺钙,温度太高或太低、湿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钙的吸收,引发脐腐病。番茄缺钙造成番茄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份的能力,发生脐腐病。土壤、植株、水份、肥料、日照都对脐腐病的发生有影响。土壤水份太低或者盐分浓度过高会导致发生脐腐病,偏施氮肥、氮肥用量过大、钾肥不足会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从而发病。1.1.3脐腐病防治方法番茄的品种直接影响脐腐病的发病率,因此要选择果实表面光滑、形态较尖、抗病力较强的品种。合理控制土壤湿度防止土壤过干或者过湿。施肥的时候适当增加有机肥的用量,要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注意氮肥用量避免氮肥过多。施肥的时间一般在番茄开花坐果

3、后30天内,这时候最容易促进钙的吸收,在开花期初始叶面喷施1%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1%氯化钙溶液,初花期开始每间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避免植株叶片过于茂盛,必要时剪掉多余叶片,避免植株萎蔫影响对钙的吸收。松土、覆盖地膜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进而减少钙的流失,防止脐腐病发生。1.2裂果病1.2.1裂果病症状裂果病是一种常见的番茄生理病害,症状是果实表面有裂痕。裂果有3种:第1种环状裂果表现为以果蒂为圆心出现环状较浅裂纹,多数出现在果实成熟前。第2种放射状裂果表现为从果蒂开始向肩部延伸的放射状深裂。第3种不规则裂果表现为顶花痕部不规则条形开裂。裂果容易造成开裂部位感染病菌腐烂从而降低番

4、茄的品质。1.2.2裂果发病原因番茄的裂果病和番茄品种与水份调控密切相关,番茄果肉组织和表皮生长的速度不一致,果肉膨大速度太快,内部压力增大,会导致果实表皮开裂。土壤水份湿度不稳定,在果实生长的后期或转色期土壤干旱突然降雨量增加,或者大雨后太阳暴晒,土壤忽干忽湿会导致番茄根系受损,影响对钙、硼元素的吸收造成果皮老化弹性降低,容易开裂。部分番茄品种也容易导致发生果裂。1.2.3裂果的防治方法在选种上要选择果皮较厚的品种可减少裂果病发生。合理控制土壤湿度,避免土壤湿度忽高忽低,过干或者过湿。合理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在果实生长的中后期喷施钙、硼等肥料,可增强番茄表皮的韧性,防止出现裂果。大棚种植的要

5、合理控制温度,保持土壤湿度稳定均衡。在剪枝的时候选择保留对果实起到遮光的叶片,防止日光暴晒引起的果实开裂。广灵县气候比较干旱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要选择耐热、耐旱品种。1.3畸形果1.3.1畸形果症状畸形果实形态与正常果实不同,呈现出尖顶、指形、扁圆等不规则形状。畸形果植株生长旺盛,植株比正常株高大粗壮、萼片肥大、花蕊短粗、花粉少、作者简介:赵剑欣,男,1986年出生,山西大同人,本科,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DOI:10.15989/ki.hbnjzzs.2023.08.038农艺2023 年 8 期 109柱头不规则。1.3.2畸形果发病原因温度与畸形果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幼苗期如果植

6、株所处环境温度较低,发生畸形果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尤其是温度低于6时,畸形果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如果长时间低温缺水,幼苗花器官会木栓化,当环境条件正常后木栓化组织不适应内部环境,很可能造成畸形果。定植时间不宜过早,如果温度不稳定,昼夜温差大,会影响根系对硼、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影响花芽的分化,形成畸形果。水分是影响番茄畸形的重要因素,苗期土壤湿度不宜过高,水分适度亏缺可降低畸形果比例。开花坐果期土壤水分适度提高,不宜过度亏水,否则容易形成畸形果。成熟采摘期如果土壤湿度低会提高畸形果比例。施肥不当会提高畸形果的发生比例。例如苗期氮肥用量过多,会造成果实心室数量增加,增加畸形果发生的比例。1.3.3畸

7、形果的防治方法选择品质好抗逆性强对低温敏感度不高的品种。合理控制苗期温度,在出苗到破心前,适度降低环境温度,低温炼苗。幼苗出土后,温度控制在昼温2025,夜温1215。育苗周期不宜过长,控制幼苗徒长。合理控制温度使花芽正常分化,减少畸形果的出现。合理施肥浇水。育苗期环境温度较高可以多浇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90%左右,开花坐果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水分适度降低有利于根系发育,降低畸形果发生率。避免偏施氮肥,避免苗期苗期营养过剩造成花芽分化异常。如果环境温度偏低,可根据花期适度喷施生长调节剂。2病原性病害2.1早疫病2.1.1早疫病症状早疫病以危害叶片为主,也可能感染叶柄、果实和茎。叶片感染由下部开始,

8、逐渐向上感染。发病初期,背部感染叶片出现灰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变黄,出现同心轮纹,环境潮湿时病斑容易出现黑色霉层。茎和叶柄感染后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椭圆病斑,凹陷有轮纹,发病后期茎秆和叶片容易枯死。果实感染后主要发病位置在果把处,出现褐色圆形病斑,潮湿时出现黑色霉层。2.1.2早疫病发病原因早疫病的病原体是茄链格孢菌感染,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残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病菌在气流或雨水作用下从气孔、伤口或表皮侵入植株。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2.1.3早疫病防治方法对种子用1%的硫酸铜溶液浸种1015分钟,洗净后催芽。田间管理做到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大棚种植要控制湿度低于80%。预防措施可喷施75

9、%百菌清粉剂600倍液,也可以用白菌清烟雾剂熏烟,每隔710天一次。发病初期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2.2番茄晚疫病2.2.1晚疫病症状晚疫病主要发生在成株期,主要侵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多数是从叶尖和叶边缘开始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暗绿色水渍状斑块,然后逐渐扩大变为褐色。发生在果实上时多在绿果一侧,在表面形成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斑块,然后逐渐变黄。病果变硬,潮湿时病斑部会长出白色霉菌。晚疫病也可以发生在茎秆上,当发生在茎秆上时病斑呈褐色。2.2.2晚疫病发病原因晚疫病是由于鞭毛菌亚疫霉属真菌侵染造成,当相对湿度在95%以上,温度在1822时有利于孢子囊形成。2023时菌丝

10、生长的速度最快。田间排水、通风不好容易引起晚疫病。偏施氮肥或者底肥不足也会引起该病。2.2.3晚疫病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如白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发病后可用50%的烯酰吗啉(灭克)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68%的金雷多米尔锰锌600800倍液喷雾;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2.3番茄青枯病2.3.1青枯病症状一般植株长至30厘米左右即将开花的时候会出现病症,发病植株中午萎蔫,傍晚恢复,反复23天后病株枯死。由于病死植株叶片仍然是青色或绿色所以称作青枯病。青枯病与枯萎病不同的是病株茎部下端表皮不平粗糙,多有长短不一的不定根不定芽,

11、病株茎部有成褐色斑块腐烂,会溢出白色菌脓。多数是上端叶先发病萎蔫,然后是下端叶最后中间叶片枯萎。2.3.2青枯病发病原因番茄青枯病是由于感染青枯假单胞菌造成的,连作多年会造成病菌积累引起发病。青枯假单胞菌容易在高温、高湿度环境生长,田间通风不好,土壤湿度大容易发病,或者连续降雨转晴后叶容易发病。农艺110 2023 年 8 期 2.3.3青枯病的防治方法预防青枯病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如合作918、汇赢268、红玉586。避免和茄科蔬菜连作入茄子、马铃薯等,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病原菌适宜在偏酸环境生长,避免土壤pH值偏低。加强田间管理灌溉要避免大水漫灌,使用小水勤浇,发现病株及时清除、

12、消毒,将病株带出田外焚烧处理。基肥要施足,施加有机肥。在生长旺盛时期停止中耕避免伤根引发细菌感染,此时要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在第一次采摘后喷施0.2%KH2PO4。发病初期用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喷施治疗,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2.4番茄溃疡病2.4.1溃疡病症状番茄溃疡病是比较常见,其传播速度很快,较难控制。幼苗时期感染从叶缘开始,从下部向上萎蔫,叶缘和叶脉之间逐渐变为黄色、褐色,有的叶柄或胚轴会出现溃疡且凹陷的条斑,最后导致病株枯死或者发育不良。成株发病的多数在茎叶靠近韧皮及髓部,蔓延速度快。开始发病时下部叶缺水状卷曲、枯萎,部分小叶会凋零枯萎,茎部呈现黑色或褐色,病株出

13、现条状坏死病斑。发病后期病株的茎叶中间变空容易开裂,内部出现褐色条斑,变脆容易折断,空气湿度大时会流出褐色菌脓。果实停止发育,出现畸形果,果实里的种子小而且黑色。番茄溃疡病与条斑病在茎部表现相似,区分方法可以用手捏茎部,溃疡病表现为茎部中空褐色,条斑病表现为茎内部中间不空,不是褐色。2.4.2溃疡病发病原因番茄溃疡病的病原体是是密执安棒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好氧型细菌。病原体可以在病株和种子上过冬,也可以随病株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主要从植株叶片、幼根茎部伤口或者花柄处侵入宿主体内,进入宿主体内后经过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感染种皮或脐部。病菌还可以由毛状体或者果实表皮直接进入宿主体内。病原体通过

14、雨水、灌溉水传播,连阴雨或者暴雨对病原的传播有利,病菌在偏碱性的土地中更容易扩散。2.4.3溃疡病的防治方法严格筛查带病菌种子,禁止患病区的种子、果实、种苗将病菌带入,及时处理带病菌的种子,防止感染正常种子。对种子做好消毒工作,可以用55的温水浸泡种子30分钟,也可以用1.5%的次氯酸钠浸泡种子30分钟,然后洗净晾干进行催芽、播种。出现病株时及时将病株、果实等清除,用硫酸铜或生石灰对苗穴消毒。刚发病时要及时清除杂草,避免带清除过程中带露水操作,雨后要及时排水。预防番茄溃疡病要避免连作,需要同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可以用64%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液,50氧化亚铜可

15、湿性粉剂2000倍液也可以使用农用链霉素稀释5000倍液喷雾。2.5番茄叶霉病2.5.1叶霉病症状番茄叶霉病也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叶霉病主要发病部位在番茄叶部,也可以感染茎部、花和果实。感染叶片时初期叶片正面先出现淡黄色斑点,然后扩大形成不规则的或椭圆形状的淡黄色斑纹,然后逐步叶片背面会长出霉层,开始是白色逐渐变为黑色或灰褐色霉层。湿度比较大的时候叶片两面都会出现霉层。通常病株下部的成熟叶片先发病,然后向上蔓延,最后整个病株干枯。病情严重的时候整个病株叶片发生卷曲。果实感染时会在果蒂附近形成硬化的圆形凹陷斑。2.5.2叶霉病发病原因叶霉病的病原体是黄枝孢菌属于真菌。叶霉病菌丝和孢子

16、侵入种子内部或附着在种子表面、病株残体、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气候适应时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风传播到叶片、花等部位侵入植株体内,当种子带病时幼苗期就会染病。种植时如果湿度过大种植密度过大会加速病情蔓延。日照充足天晴时有利于控制病情。2.5.3叶霉病防治方法防治叶霉病要选择抗病品种,深翻地,进行轮作。防止温度低湿度大,增加光照。苗期浇水量要小,定植的时候灌透,开花以前不浇水,开花的时候轻浇水,浇水后要及时排湿。大棚种植时使用硫磺粉和锯未的混合物分多处点燃,密闭熏杀24小时,隔一天后栽苗。发病初期用 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参考文献:1吉彩红.番茄溃疡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8):199-200.2韩华.番茄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42.3黄顺刚.番茄病害防治研究新进展J.耕作与栽培,2012(03):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