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茶馆的地域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6065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馆的地域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茶馆的地域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食趣小考SHIOUXIAOKAO馆为“无茶无座”北方人一般喝白开水、冷井水,仅那些老头或地方士绅去茶馆饮茶。人们很少在河北、河南、安徽、陕西、东北等地看茶馆的地域性到茶馆。在许多地方,比如天津,居民在开水供应点点一一“老虎灶”买开水回家泡文一王笛茶,并非待在茶馆里喝茶聊天。在南方,茶馆发达得多。在梦梁录儒林外史等有关中国古代茶坊的描述,也几乎集中在南方,如杭州、南京等城市。在那些近代作品中,如舒新城、黄炎培、张恨水、何满子、黄裳等人关于茶馆的回忆也几乎是南方城市。在广州,老人们称茶馆为“茶室”,这些茶馆主要是卖点心,但其座位舒服得从一定程度上讲,成都茶铺和茶铺生活也多,所以人们称是“有座无茶”

2、。广东一可以笼而统之地称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般称茶楼,其表面看起来像四川的茶馆,成都茶铺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公共生活的一个普但显然是为中产阶级服务的,与四川的遍现象。“平民化”茶铺不同。这些茶楼有的高达事实上,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扬四五层,楼越高则价越贵,因为那里使用州、南通、成都等地的茶铺,都有不少共同点:的桌椅、茶具等都比较高档,光亮照人,人们以茶馆作为市场、客厅、办公室、娱乐场茶客是有身份的人,不是士绅,就是富所、解决纠纷之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商。他们不但喝茶,还买点心小吃,把茶它们都是“中国茶馆”。铺作为会客或洽谈生意的场所。然而,在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茶扬州虽然

3、在长江北,还是习惯上被馆的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视为南方的一部分。在那里,茶馆和公在北方,如北京,戏院在1 7 1 8 世纪便产生共澡堂经常合二为一,一般早晨卖茶,了,北京的茶馆多是从演戏的戏院发展而来,刚下午成为澡堂。南京的茶馆比成都少得好与戏园从茶馆产生的成都相反。而在北京的公多,顾客一般只在早晨光顾。南通则园里,树荫下的圆桌和方桌,铺有白桌布,上面有三类茶馆,即点心、清茶馆和堂水炉摆着瓜子、花生和其他点心,也卖汽水和啤酒,子。所谓堂水炉子,即“老虎灶”,只卖茶并非其主要的生意。卖热水和开水。在华北的茶馆是用高木桌、长凳子、茶壶,在上海,性别间的限制较少,妇女被坐起来不是很舒服,茶壶泡茶也不

4、利于品茶,而允许进人茶馆也较成都早得多。在1 9 世纪且顾客加开水还得另付钱。因此,人们称这些茶70年代,越来越多的上海妇女进人茶馆、60食趣小考SHIOUXIAOKAO戏院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年轻妇女也喜欢在茶馆约会。1 9 世纪8 0 年代,中下层妇女也经常与男人同处一个公共空间,虽然上古人如何储粮用粮层妇女拒绝到这样的地方。事实上,茶馆在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像咖啡馆那么重要,例如,原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在他的上海摩登(ShanghaiModern)一书中指出的,咖啡馆“在欧洲特别是法国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充满政治和文化意义”,在2 0 世纪3 0 年代的上海,作为学者和知识分子的聚会地,咖啡馆成

5、为“当代城市生活的象征”。如果说上海人去咖啡馆追求“现代生活”,那么成都居民则在茶铺里捍卫“传统”生活方式。虽然茶是中国的“国饮”,在全国大江南北的城镇甚至乡村都有茶馆,但没有任何城市像成都人那样,其日常生活与茶馆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在华北饮茶不像南方那么普遍,茶馆和茶馆生活对南方人比对北方人更重要。巴波在其回忆中,讲到他坐茶馆的经历,他发现茶馆的数量,“北方不如南方多,南方要数四川多,四川境内要数成都多”。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饮茶习俗,例如,北方人说“喝茶”,南方人说“饮茶”,四川人说“吃茶”。成都茶铺是中国茶馆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茶馆文化的精华。也可以这么认为,成都的茶铺是中国茶馆的代表,因

6、为它具有中国茶馆和茶馆文化最丰富的历史和最有影响的文化现象。它是根植于地域、生态、生活方式而发展起来的,是地方文化的最突出的表现。如果我们想了解中国日常生活文化和公共空间关系的话,那么成都茶铺无疑是最典型的观察对象。文闵卓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储藏粮食的重要性。先秦时期的著作管子治国明确提出:“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西汉戴圣的礼记王制中也论述:“国无九年之蓄日不足,无六年之蓄日急,无三年之蓄日国非其国也。古代官方的储粮方式跟现代相似,主要是修建大型粮仓,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下仓窖,另一类是地上库房。隋唐时期的洛阳含嘉仓是古代窖穴储粮的代表。其内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存粮有许

7、多优势,比如贮藏量大、安全,劣势是防潮较为麻烦。通常情况下,窖底防潮要先垫干土,再火烤,然后涂抹用桐油调和的碎炭渣。地上粮仓始建于北宋时期。北宋初年,宋人修筑了大型的土木结构库房,用来储藏粮食。这些粮仓内多采用铺细沙、夹方砖、垫杉木的方式来防潮。至于驱虫防腐,有些仓房会根据实际需要放置樟木。古代官仓储备的粮食用处极多。一是可以宏观平抑粮价;二是赈灾安民;三是保障国防。除了官办粮仓,古代民办粮仓也不少见。隋朝时,洛阳人长孙平在官办粮仓附近建立了民间公共粮仓一一义仓。平日里,百姓们或按户,或按宗族,自愿捐纳一些,等到了年成不好时,再用以救荒自助。古代粮仓需要靠人来管理。从西周开始,朝廷便设立了专司粮食存储的官员。民间义仓则由乡民公推的社长、仓长担任管理者。为了落实粮仓管理者的责任,历朝历代都有过相关法律。如战国时期李制定的法经规定:“诸弃毁符、节、印及门钥者,各准盗论;亡失及误毁者,各减二等。”编辑/房立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