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简析苗族百鸟衣纹样的民族共享符号——以中南民族大学馆藏丹寨苗族百鸟衣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4872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9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苗族百鸟衣纹样的民族共享符号——以中南民族大学馆藏丹寨苗族百鸟衣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简析苗族百鸟衣纹样的民族共享符号——以中南民族大学馆藏丹寨苗族百鸟衣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简析苗族百鸟衣纹样的民族共享符号——以中南民族大学馆藏丹寨苗族百鸟衣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苗族人们衣着百鸟衣在牯藏节跳舞时,伴随着时而柔和时而宏伟的音乐,能帮助我们直观地感受苗族的历史,让观看的人深陷其中,赞叹不已。百鸟衣作为普通平民百姓的穿戴服饰,是人们适应周围环境的产物,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有着更宽泛的意义,即更加功利地体现了黔东南人民对生命价值的追求。针对现有关于百鸟衣研究文章中多是对单个纹样的论述,而缺乏对民族之间纹样的联系和对比研究。文章将从时间和空间来简述苗族与周边民族的服饰纹样在使用意义上的共通性,从而得出结论:虽然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深层内涵却有着共性。?百鸟衣作为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族人们的精神信仰以及中华民族共通的文化愿望。如图

2、1,以中南民族大学馆藏百鸟衣为例分析丹寨苗族百鸟衣的形制和文化内涵。首先,衣中所包含的三角形的山川和菱形的房屋是为了告诫后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其次,衣服的结构是以前后中心线为轴线的十字型,这种“十字型”的平面结构体现了苗族人民仍保持?以中南民族大学馆藏丹寨苗族百鸟衣为例罗焱(中南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T a k i n g t h e B a i n i a o y i o f M i a o N a t i o n a l i t y i n D a n z h a i c o l l e c t e d b y S o u t h-C e n t r a l M i n z

3、 uU n i v e r s i t y a s a n E x a m p l e?罗焱(1 9 9 9.0 8),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中南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1 3 2 7 1 2 1 6 4 4 q q.c o m。?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术术术术术术术术术术术术术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探探探探探探探探探探探探探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着原始的衣饰结构状态,同时这也一直是中华民族服饰的基本结构形态,两者都体现了“敬物”和“节约”的思想。上衣的正面是以四个圆形为基本单位,在圆形中布满纹样,不留空隙,而在上衣的背面也布满了飞鸟、花卉、鱼类和几何纹

4、样,空隙很少。这种不留空隙的布局方式与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向往的“满”类似,两者都体现了对“圆满”的追求。?法国艺术史学家丹纳在其代表作 艺术哲学 中提出,地理环境、种族和时代对审美观念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影响,三者缺一不可。地理环境是影响一个民族审美观念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最显在的因素,“共同地域”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空间条件。据记载,贵州的苗族先民原是来自北方的民族,是经过多次大迁徙才到达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在历史的长河中,古苗疆走廊是连接西南边陲云南与内地之间一条交通大动脉,是许多民族的家园,明清以后也深刻影响了以贵州省为中心的“苗疆”地域社会的历史变迁1。在古苗疆走廊分布

5、着众多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的民族及族群,随着族群之间的迁徙移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的融合。自宋以后,由于历史上的征战,贵州高原成为西南民族流动的大走廊,这也是古代南方的四大族系,即氏羌、苗瑶、百越、百濮四大族系的交汇地。氐羌民族自西向东发展,苗瑶民族自东向西移动,百越民族自南而北推进,濮人则四处迁徙,汉族主要是从北面和东北面进入贵州,黔东南逐渐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状况。不同族源的古老民族陆续迁入。这些民族虽然族源不同,但却居住在同一区域,在经济上互补互助,在艺术上出现了共创、共传、共享的现象,通过视觉艺术视角去观察就会发现其同源异流的共性。据考古发掘证明,苗族刺绣最初起源大约在大汶口文化时

6、期或更早的河姆渡和半坡母系氏族时期。随着历史的演进,古越族群作为苗瑶族群的邻居,也在不停地交流、交融2,徐仁瑶在 苗瑶文化与越文化关系探源中提到,先秦两汉时期活跃一时的古越人,他们的文化在苗瑶民族中得以传承,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侯天江曾在 苗绣艺术 中提到,来到黔东南的苗族主要有两支组成:一支沿湖南西部的沅水迁入,大约秦汉时期定居;另一支居住在雷公山麓的榕江等地,在秦汉时期后迁徙,基本定居格局在唐宋明时期。苗族先民由北向南迁徙,使得百鸟衣中的刺绣仍然带着北方文化的影子。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收藏的百鸟衣,其刺绣所包含的锁绣、绉绣、平绣,就是中原绣法的延续。作为中原

7、绣法的延续,百鸟衣中的刺绣与春秋时期的楚绣一样显得光滑、平整。在宋代,百鸟衣开始被世人所知,这是源于郭若虚在 图画见闻志 中描绘了唐代“东蛮苗谢元深”身着“卉服鸟章”的苗族服饰去见唐太宗。宋代初期的服饰流行大袖衫,虽然与“质朴”不挂边,但大量运用了比喻、借喻、双关和谐音等手法,例如宋代出现的“四君子”梅、兰、竹、菊纹样成为人格道德精神的载体。而地处贵州中心的苗族也受其影响,例如馆藏百鸟衣中的“卐”字纹与十字纹的结合寓意阴阳和谐、日月生辉与生命轮回,将其与“不间断回纹”连在一起形成“万字纹不断头”的吉祥寓意3。?百鸟衣文化特征中的共享性主要体现两点,即形制和纹样。在形制上,中原服饰文化延伸到南北

8、之后,十字型平面结构成为中华民族服饰体系的一大特征,结构中蕴含着中华文化宇宙论的哲学思想4。馆藏的苗族百鸟衣也具有中原特色的“十”字型平面结构,体现着共性。在纹样上,百鸟衣中纹样包括龙纹、鸟纹和几何纹等承载着几千年来形成的苗族形象,通过这些外在纹样进入到苗族的精神世界就会发现,苗族与其他民族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具有一致性,因此以纹样为主要切入点,并列举了两个典型纹样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龙崇拜广泛流行于民族之间,无论是百越和苗瑶族群的龙形象,还是中原地区的龙形象,都表征着中华民族文化对文化圈内其他多民族的影响,龙崇拜从未中断,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只是各自表达的手法和方式有所差异。龙图腾崇拜的起源

9、往往和氏族传说相联系,大部分神话和传说中有不少关于龙崇拜的相关记载,例如作为苗瑶支系的邻居之一的百越族群,龙母卵生神话是百越文化圈始祖神话的普遍母题,并在环大明山壮族地区广泛流传5。与此同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用具里,也能找到龙崇拜的影子,例如黎族妇女们所创作的龙被,黎锦服饰中的龙纹对龙纹结构的表现体现着平实和不拘一格的特点。生产力造成“龙”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不同,但总体来说龙纹逐渐成为一种共享性的元素出现在不同民族当中。汉族传统服饰龙纹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造型由粗犷到复杂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纵向来看,商周时期的龙纹造型较为粗犷质朴,类似爬行动物,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走向写实风格的兽形龙纹的转

10、变,慢慢体现出了中原地区的龙是作为封建君主政治权威的象征而出现的,逐渐成为“皇权标志”,但可以推测龙最初出现时属于灵物崇拜。苗瑶与百越族群都是中华古老的族群,创造的龙纹至今体现着灵物崇拜。?其次,在族群内部关于龙纹的刻画也不尽相同,在苗绣中关于龙的组合中,以黔东南苗族刺绣为例,龙的形象就有二十四种之多,水龙、旱龙两大类各有十二条。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珍藏的百鸟衣按照地域分类属于丹寨式,其中的龙纹是从鱼演变而来的,为龙头鱼身;黑领苗式的龙是从鸟的形象演变而来的,形成龙头鸟身;台江施洞最常见的是牛龙,身体呈蛇形。馆藏百鸟衣的龙在构造上属于半圈型,对比这种半圈型的鱼龙造型与榕江摆贝型的螺旋形蟠龙

11、纹研究发现,两者的龙纹都没有四足,即都没有手脚及颈、身、尾三停之分,颇有先秦遗风6。先秦对黔东南的影响促使丹寨百鸟衣的龙纹像稚气的儿童,造型笨拙而生动,使人倍感亲切,延续至今也从侧面体现了当地仍保持着朴素、纯真的文化氛围。除此之外,龙与蛇、鱼、鸟的组合出现,是为了避免与古代的皇权冲突,引来灭顶之灾,因此所创造的组合龙形象显得憨态可掬。龙纹是万物之魂的发展和生化结晶,自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各族人民对龙的崇拜就已萌芽,虽然苗瑶支系、百越支系与中原地区的龙纹形象大相径庭,但其共通点都在于通过龙纹来传达人们对自然环境、生活和祖先的精神诉求,以及呈现出了妇女们的智慧与创作能力。?蚩尤族的后裔认为鸟帮助过曾

12、经落难的祖先,因此后来把鸟视为族人的崇拜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称之为“羽族”的后裔。丹寨苗族自称为“噶闹”,“噶”为语气助词,“闹”即“鸟”,因此丹寨又被称之为鸟图腾部落。百鸟衣顾名思义是由多只鸟儿组合而成的一件服饰,在祭祖仪式的“鼓藏节”中,人们穿着五光十色的“百鸟衣”,展现出苗族人们对凤鸟的极度崇拜。鸟被苗族人们视为引魂归宗的使者与向导,人们夜以继日地在旗幡上印染凤鸟纹,在神灵祭祀树上沾满鸟羽,在百鸟衣的条裙上缝上一根又一根的羽毛,种种行径都表达了人们希望能够和神灵沟通,隐藏着苗族的图腾象征和祖先崇拜。在早期民族的图腾信仰中,鸟崇拜是一种普遍现象3。在中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中,越人的图腾

13、标志主要是鸟,以及侗族对鸟纹的崇拜也体现在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中:苗童(侗)之未妻者“罗汉”“皆髻插鸡羽”。史记 秦本纪 中:“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有人根据古籍所记,女修吞玄鸟卵而生先秦鼻祖大业的传说,认为秦人的祖先是以玄鸟为图腾的,说明了人与鸟之间的密切关系。据考古证明“观音洞文化遗址”为原始布依族社会母系氏族的一寸,氏族以鸟作为“图腾”崇拜,可见远古时期的布依族就出现了对鸟图腾的崇拜。在馆藏的丹寨式的百鸟衣中,鸟的功能主要是作为补充,具有丰富的造型、强烈的流动感以及浪漫的艺术效果,虽然鸟纹在此件百鸟衣中并不是作为视觉中心的图案,但是鸟纹的

14、出现却比龙纹频繁。楚文化是先秦时期中国南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在许多出土的楚国丝织品中,凤鸟图案在数量上同样超过了龙纹,表明楚人对凤的喜爱,同时也突出了楚人也将凤鸟常常作为补充纹样,增添浪漫效果7。馆藏百鸟衣中的鸟纹与商代青铜器中的短尾式凤鸟纹类似,尾巴长度都短于整体身体的长度,尾部的造型类似鱼尾、燕尾或雀尾,短而精美,鸟身是将植物或羽毛状纹饰沿鱼尾造型向两侧陈列,混合成复合短尾式凤尾。以凤鸟纹为媒介,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具有共通的审美特点,也体现出了人们崇尚生命、向往自由和发扬踔厉的民族精神。鸟纹的出现不仅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样也是对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情感层次的强化。?简言之,要

15、从整体上理解民族服饰,就应该采用纵向、横向的多维度视角,与汉族、周边服饰文化联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方能引领我们了解更加透彻。苗族在不断迁徙和开拓新生地的过程中,一方面靠统一的苗衣、古歌来增强民族的团结,并作为连接民族内部的枢纽;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反过来赋予中华民族文化生机和活力。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中的苗族百鸟衣以夸张变形的纹样符号来代表对生命的理解,从中能体会到苗族人们丰富的情感。以纹样的审美以及寓意来看,民族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模仿,形成了一种共享性的文化符号和共同体理念,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共同体意味着归属感,这种文化符号成为了多民族之间互相认同的体现。民族之间在冲突和迁徙中进行的交流,使得这一多元的民族文化融合成一套具有东方特征的文化,反映了文化群体的认同。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静态的内部过程,也是一个有意识的动态过程,包含了共享性标识。通过研究具体纹样的融合过程,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沟通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更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这也是民族服饰研究的重要文化意义。?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术术术术术术术术术术术术术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探探探探探探探探探探探探探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