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文本细读的经典探微——评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4554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8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文本细读的经典探微——评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文本细读的经典探微——评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文本细读的经典探微——评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22 期罗秋香1,赵文敏2(1.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定 551300;2.贵州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文本细读是文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基于文学作品语音语义层次对文本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实现作品内涵多元化的阐释。莎菲女士的日记是现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学史上的名篇。小说采用日记体的形式,细腻地讲述了五四运动后北京城几个青年的生活和爱情。其中,莎菲离群索居,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其间认识了大学生苇弟。苇弟钟情于莎菲,可是莎菲对苇弟的态度充满矛盾。后来,她又认识了南洋的华侨凌吉士,被凌吉士吸引。但当她识破凌吉士的平庸虚伪之后,经过痛苦地挣扎,最

2、终选择独自一人离开。小说以爱情这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为线索,但并未落入俗套。本文立足小说文本进行细读,通过梳理解读莎菲的社会角色、个性特征,探寻小说在当代的意义,为现代文学经典的解读赋予新的内涵。一、莎菲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与个性特征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全面了解个人,从社会角色切入是必要的。莎菲在日记中写道:“我是每天都在等着,挨着,只想这冬天快点过去。天气一暖和,我咳嗽总可好些,那时候,要回南便回南,要进学校便进学校,但这冬天可太长了。”从这段描写中可见莎菲的社会角色是一名暂时离开学校正在养病的学生。日记里继续写莎菲的日常生活,“太阳照到纸窗上时,我是在煨第三次的牛奶。昨天煨了四次”。除了煨牛

3、奶,还细致地写了她看报纸,不仅看新闻、看广告,还看讣闻,几乎把报纸上的每一个字都看遍。报纸看完后,她无事可做,便坐下来生气。从这些叙述中,可见莎菲的主导情绪是无聊空虚的。莎菲除了喝牛奶,还为恋爱而搬家,可见她是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同时,莎菲还有文化,在家里看报纸,跟朋友看电影,显然已经是一个现代都市女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去十多年后,“莎菲已经成为了一个已出走(不需要出走)的娜拉”,她没有封建家庭需要叛离,也没有在社会中堕落。从时间上来看,莎菲生活在大革命失败后。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让青年们迷茫看不到出路,莎菲便是如此,这决定了她的主导情绪。社会角色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

4、挥的功能,但莎菲显然与五四摘要 莎菲女士的日记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丁玲用细腻的文字构筑了一个层次丰富的艺术世界。小说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呈现了莎菲的心理世界,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基于文学研究常用的文本细读法重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对主人公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挖掘莎菲的社会角色和苦闷、叛逆、独立等典型性格,从莎菲的结局和丁玲的人生经历探讨如何处理个人与爱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借以探寻文学经典的当代价值。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社会角色;典型性格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959(2023)23-0004-03作者简介:罗秋香(198

5、8-),女,苗族,贵州福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赵文敏(1984-),男,汉族,贵州湄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文本细读的经典探微评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04新评论时期作家笔下那些牺牲自己服务社会的女学生是不同的,这不同“正是历史投射在一部分知识青年身上的 时代症候”。因此,丁玲并没有对无聊空虚的莎菲进行批判,而是自然呈现莎菲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的生活。在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中,小说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二、莎菲的典型性格茅盾曾评价莎菲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这为我们打

6、开莎菲的世界、解读莎菲的性格提供了几把关键的钥匙。(一)失落苦闷的莎菲日记中记录了莎菲“长远地沉溺在失望的苦恼中”。由此可见,莎菲的心理状态是苦恼烦闷的。丁玲曾评述过莎菲:“她们要同家庭决裂,又要同旧社会决裂,新的东西到哪里去找呢?她眼睛里看到的尽是黑暗她的全部不满是对着这个社会而发的。”莎菲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推翻了束缚中国女性几千年的三纲五常,旧的标准被推翻了,但新的标准规范还未确立,这是一种价值无所归依的烦闷和苦闷,是时代的苦闷。因此,莎菲代表了五四退潮时期知识女性的心理特征。(二)叛逆反抗的莎菲莎菲生活毫无目标,但十九岁的她和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向往爱情。在无

7、聊孤独的生活中,有陪伴她的苇弟。苇弟老实忠诚,一心一意爱着她。面对苇弟这样的忠诚伴侣,莎菲是拒绝的。“为什么他不可以再多的懂得我一些呢?”莎菲期待的是一个懂得她的人。传统中国社会里的婚恋关系,女性从来就不会是被理解的角色。哪怕是到了近代许多宣扬女性解放的男性,他们期待的爱情还是“红袖添香对译书”的,也就是说女性不仅要懂得男性,还要能够帮助男性。莎菲说:“我总愿意有那末(么)一个人能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仅仅是这个“懂得”,就让莎菲具有了颠覆叛逆的意义,颠覆了男权传统,女性不再是慰藉男性的辅助性角色,这在中国文学史的叙事里是史无前例的。莎菲拒绝苇弟,后来

8、又遇见了凌吉士,被其俊美的外表深深吸引。她在日记中细致地写道:“固然,他的颀长的身躯,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但他还另外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丰仪来煽动你的心。”在浩瀚的中国文学史里,一直都是男性描写女性,譬如“肤如凝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等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期待。在传统文学里,女性角色总给人一种为了迎合男性角色而生的感觉,男性是主导,而女性是被窥视和被消遣的对象。而丁玲笔下的莎菲对凌吉士颇为欣赏,女性成为审美主体,男性成为审美对象,颠覆了文学史中男性对女性审美的传统,这又进一步加强了莎菲身上的叛逆意义。不仅如此,莎菲还写道:“我是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在

9、望着那惹人的两个小东西。但我知道在这个社会里面是不准许任我去取得我所要的来满足我的冲动,我的欲望。”在长期“男主女从”的社会婚恋结构中,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女性只是服从的角色,爱情与情欲是传统社会力避的话题。丁玲借莎菲这一形象,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欲望。对于女性欲望的肯定,开拓了现代文学女性书写的新格局。正如评论家所说,“现代女作家因一场文化断裂而获得语言、听众和讲坛,两千多年始终蜷伏于历史地心的缄默女性在这一瞬间被喷出、挤出地表,第一次踏上了我们历史那黄色的地平线”。也正是在爱情这个层面上,让莎菲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旧道德的挑战者和黑暗社会的反抗者。(三)人格独立的莎菲莎菲渴望爱情,但面对

10、爱情,她拒绝了老实可靠的苇弟。她被俊美的凌吉士深深吸引,但是当她发现他需要的不过“是金钱,是在客厅中能应酬买卖中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致的白胖儿子。他的爱情是什么?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还把左腿叠压在右膝上;不高兴时,便拉倒,回到家里老婆那里去。热心于演讲辩论会,网球比赛,留学哈佛,做外交官,公使大臣,或继承父亲的职业,做橡树生意,成资本家。”唯金钱、唯女人、唯权势的凌吉士,在莎菲看来“太资产阶级了”。最后,在经受了痛苦的感情与理智的考验之后,她悄然出走,远避人世以摆脱凌吉士。当时,社会思潮里

11、妇女解放,既包括女性婚姻自由,也要求女性人格独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菲已经具有了独立的人格,是现代文学史上真正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三、如何避免成为莎菲不可否认,个性鲜明的莎菲是新文学史女性形象052023 年第 22 期里特别的存在,“她不仅在冷静而严峻地剖析社会、透视各种人的灵魂,而且在大胆地、无情地暴露和解剖自己的灵魂”。但不能否认,莎菲终究还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她日记最后一则的结尾写道:“我决计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我生命的余剩”是什么使本该有光彩的生命暗淡虚空?如何避免成为失败的莎菲呢?(一)处理好个人与爱情的关系较之传统女性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莎菲无疑是幸

12、运的,也是进步的。她可以自由地与异性交往,有权选择自己的爱人,甚至可以一反男强女弱的男女交往模式,在爱情中占据主动。莎菲受过教育,有知识,也有思想,不再是依附男性的弱势女性。她所有的喜怒哀乐,种种思虑惆怅,兼因爱而来。苇弟毫无保留的爱让她遗憾惆怅,凌吉士庸俗浅薄的爱让她患得患失。丁玲在小说里借恋爱让女性走进原本由男性掌控的世界。一旦爱情成为生活的全部主题,爱情就成了一把双刃剑。爱情既可以让女性迸发光彩,也同样会令她们黯然失色。当莎菲敢去爱的时候,她逐渐成熟彰显出主体性,可是她只有爱,那么她的主体性本质上还很脆弱。对于女性而言,与其像莎菲一样期待着被爱、被理解,不如先自爱,为自己的人生多搭建几个

13、支点,譬如兴趣爱好、事业等。这样,当其中某一个支点坍塌时,不至于带来毁灭性的塌陷。(二)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便处理好个人与爱情的关系,也不能扭转莎菲的结局。莎菲显然受到五四个性启蒙思想的影响,读书、看报、恋爱都得益于其个人的觉醒、个性的伸张。喝牛奶、吃橘子、读书、看报、看电影,也会发呆、叹气、哭泣、遐想、烦恼、惆怅、矛盾、沮丧,这是一个层次丰富、质感细腻的个人,也是一个可爱可怜的真人。然而她却是一个孤立的个人。莎菲与自己周遭的世界始终是疏离的,她的活动场所几乎都在自己封闭而狭小的房间。在这里,她反复地热牛奶,看不用看就已经知道内容的报纸。偶尔有朋友来访,这些朋友也都是像莎菲一样真实而脆弱、

14、真诚而迷茫的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莎菲只能独自咀嚼着孤独和寂寞。莎菲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是孤独越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越是关注自己就越是寂寞,难以宣泄的寂寞还会进一步将心灵的创伤放大撕裂,容易走上寻求刺激,用刺激缓解寂寞、压抑创伤的歧途。小说中的莎菲无疑是病态的,这种病态不仅是她身体上所患的肺病,还是心理上的病态。然而,如何给莎菲治病,小说却悬置了这一问题。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丁玲用她的创作和人生道路给出了一份给莎菲治病的药方。她先是与沈从文、胡也频一起合办进步杂志 红黑,20 世界 30 年代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共产党,写了 韦护 水 等小说,从小女人的写作转向了革命的叙事。19

15、36 年,丁玲到达陕北,实现了从“文小姐”到“武将军”的蜕变。她用创作和人生实践说明,只有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融进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融入社会的洪流中,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四、结语莎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人物长廊里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性。她真诚地解剖自身的苦闷,大胆呈现女性欲望。她不以温柔娴静示人,但跨越时空让读者始终难忘。作为思想上的先锋,莎菲激励着一代青年关于爱欲难分、灵肉冲突的思考。重读莎菲,回到文本,探微烛隐,解锁文字背后的密码,不仅要看到莎菲的可贵,也应该看到她的局限。我们要能成为个性与思想兼备的莎菲,也要有意识的避免成为脆弱痛苦的莎菲,多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些支点,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进国家民族

16、的前途命运中,以便实现步入社会的最终目标。这正是 莎菲女士的日记 这部文学经典留给读者的思考和彰显的价值。参考文献1严家炎,孙玉石,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许子东.重读二十世纪中国小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1.3陈俐,李家富.莎菲女士的日记 的整体细读J.文学教育,2015(01).4茅盾.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5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6陈一杨.隐于岁月,葬于大海钢琴课 中的女性意识J.戏剧之家,2019(22).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8宋建元.丁玲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9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李新梅)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