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8883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DF 页数:107 大小:5.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方耨及整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自评报告目 录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1)第二部分 建设与改革成效.(5)1.办学指导思想.(5)1.1 学院定位.(5)1.2 办学思路.(7)2.师资队伍.(11)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11)2.2 主讲教师.(17)3.教学条件与利用.(21)3.1 教学基本设施.(21)3.2 教学经费.(27)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28)4.1 专业.(28)4.2 课程.(33)4.3 实践教学.(40)5.教学管理.(45)5.1 管理队伍.(45)-1-5.2 质量监控.(49)6.学风.(53)6.1 教师风范.(53)6.2 学习风气.(56)7

2、.教学效果.(65)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65)7.2 毕业论文(设计).(68)7.3 思想道德修养.(71)7.4 体育.(73)7.5 社会声誉.(75)7.6 就业.(79)第三部分特色项目.(82)一、秉承教师教育优良传统全面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82)二、坚持以服务地方为根本取向的办学理念多层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88)第四部分评建工作情况.(96)一、主要工作.(96)二、主要成效.(99)第五部分 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103)-2-第一部分学院概况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高等 学校,位于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

3、 市。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19590.23平方米,南靠秦岭,北临渭河,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学院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后停办)。1975年在 此基础上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并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 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宝鸡师范学院与1984年新 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学院先后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创佳 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在近5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和“开拓 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聚精

4、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立 足宝鸡,服务地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和知名度逐渐扩大。学院设有哲学系(社会科学部)、政法系、教育系、中文系、外语 系、历史系、经济管理系、音乐系、美术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 化工系、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计 算机科学系、体育系等17个系(部)和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 学院)。现有41个本科专业,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 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八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 区招生,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目前,全日制在校木科生13677 人。学

5、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人才作为办学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师资水平不断提高,现有专任教师894人。有5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30余名教师分别获得全-1-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国优秀教师、曾宪梓基金奖,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教学名师、“三 五”人才、师德标兵、优秀青年教师、青年突击手,宝鸡市有突出贡 献拔尖人才、劳模等荣誉称号。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等,选 拔和培养了 102名学院高层次人才。先后有26名教授参与了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6个高校、8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培养工作。同时,聘请了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

6、我院兼职 教授。学院重视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 件,增强了综合办学实力。目前,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238608平方米,学生宿舍总面积119751.81平方米;教学、科研实验室29个,多媒体 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4572个,教学用计算机3164台,教学仪器 设备值9233.60万元。新、老校区各有一座图书馆,总面积30187平方 米,馆藏图书176.10万册。校园网联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有近7000个信息端点。运动场及体育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 要。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建立健

7、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和 我院“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 程体系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和重点课程建设工程。从1995年开始,我院在全省高校率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实验;从1997年开始,我院实 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至今已经确立了六 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从2002级本科生开始实行学分制,化学化工系 在2006级学生中进行“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改革。2001年 以来,我院共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主持或参与省级教学

8、改 革研究项目12项,3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3门课程被评为省 级精品课程,3部教材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2-第一部分学院概况室、植物化学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止匕外,学院还建设22门精品 课程、57门重点课程和一定数量的双语课程。从2000年开始,连续召 开了七届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会议,加强与县区中学以及企业的联 系与协作,共建设了 140个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力保证。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整合科研队伍、凝练学科方向、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科特色,科学研究水平不断 提高。现有9个重点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

9、哲学、基础数学和自然地 理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设有人文科学研究所、周秦文化研究所、教 育科学研究所、城乡经济研究所、计算与信息科学研究所、非线性研 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机电工 程研究所、陕西文学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 德价值研究中心”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同 时,通过重奖高层次科研成果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争 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三年来,我院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防项目3项,其它各级各类项目456项;20022006年出版著作115部,发表学术 论文

10、3510篇,其中权威和核心期刊618篇,SCI、EL ISTP、新华 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转载160篇。学术期刊宝鸡文理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均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宝 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评为“中 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首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荣获陕西省优秀学报二等奖和全国优秀学报,其中“周秦文化及青铜器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学报优秀栏目;1999年创 办的西部论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学院大力弘扬“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训,以“团结、敬业、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崇严、重导、求精、探新”的良好教风、“学勤

11、、行思、尚真、务实”的浓厚学风,引导和激励师生员工严谨-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治学、刻苦学习、开拓创新、奋发进取。通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 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37个。2004年和 2006年,先后两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 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近五年来,我 院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1%以上,居陕西高校前列。学院坚持走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道路。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的有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广泛的 学

12、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其中与美国瑞欧戈兰大学联合进行了青年教师 培养工作。同时,积极实施服务地方发展战略,出台宝鸡文理学院 服务地方十年(2006-2015)行动计划,启动宝鸡文理学院科技服务 地方行动计划,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主动地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999年设立的陕西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 心,为陕西省培训地方教育行政干部1500多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院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为重 点,逐步形成了“秉承教师教育优良传统,全面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 力”和“坚持以服务地方为根本取向的办学理念,多层次服务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的鲜明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既有一定理论水平

13、,又有 过硬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在基础教育和经 济社会第一线,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做出了显著成绩,成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十一五”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院以高教大发展和西部大 开发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和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主 动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能力,力争到201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 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社会 满意、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多科性大学。”-4-第二部分建设与改革成效1.办学指导思想1.1 学院定位

14、1.1.1 学院定位与规划我院客观分析自身历史和现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了“到 201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社会满意、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多科性大学”的发展目标,科学 制定各种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明显效果。(1)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办学指导思想是高等学校办 学宗旨、目标和方向的综合体现,是进行教学工作的指南。在长期的办 学实践中,我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确 立了“一全面、两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15、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 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提升层次求发展,以鲜明特 色求地位,以服务地方求支持,促进学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我院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 位,结合办学实际,在实事求是、全面分析学院综合实力、资源条件 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和未来发展做出了科学、准确的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具有一定科研优势 的教学型大学。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领域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宝鸡,服务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使学

16、院成为陕西基础教育、经济建设、社会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科建设定位:建设一个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发展的学科体系和在省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竞争力的学科群体。(2)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实施有效 发展规划事关学院全局和未 来,对保证学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院高度重视发 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2000年,制定了宝鸡文理学院“十五”计划 和2015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五”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定 位、奋斗目标,并通过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了“十五”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学院“十五”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

17、,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办学 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紧紧抓住高教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适度增 加招生数量,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办学空间得到拓展,在极为困难的 情况下,完成征地和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提前两年实现了“千亩校 园”的发展蓝图;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加大经费投入和建设的力度,校园网建成并良性运行,馆藏图书资料迅速增加,图书馆自动化管理 系统更新,实验室建设速度加快,综合教学楼建成使用;教学改革深 入开展,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 系,积极推行学分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 内容、手段和方

18、法,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了 一批数量稳定、条件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取得突破,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电路分 析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确定了57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师资 队伍结构优化,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聘请国内外知名专 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形成了一 支以教授、博士为核心,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 的教师队伍;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建立了具有一定实力的科研团队,“周 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获批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 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数学、自然地

19、理学获批 为省级重点学科,有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准立项,有力地促进了教学-6-第二部分建设与改革成效工作;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先后承办了“陕西省八所院校2003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和“陕西省 十五所院校2004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等,为学生就业搭建了良好平 台,就业率居陕西高校前列;后勤改革取得成效,公司制管理模式为 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被省内外一些高校所借鉴;教 职工收入、住房、生活及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05年,我院制定了宝鸡文理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宝 鸡文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等9个分规划,全面 描绘了学院未来五年的

20、发展蓝图,提出到201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一 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社会满意、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多科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并提出 了两大历史任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申报并获 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通过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 一步增强质量立校意识、人才强校意识、特色办学意识,健全教学质 量长效保障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通过申报并获得硕士学位 授予权单位,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增强学院的综合实力和竞 争力,使学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我院师生员工以接受教育部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动力,求

21、真务实,扎实工作,注重实效,师资 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实验室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教育教学质量稳步 提高,现代化的科技楼按期竣工,三栋学生公寓楼拔地而起,老校区体 育场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校园景点建设出现新的面貌,精神文明建设迈 上新的台阶等,顺利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阶段性任务。1.2 办学思路1.2.1 教育思想观念我院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作为先导工程来抓,先后于2001、2005年进行了两 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明确办学思路。全院教职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7-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新,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增强质量意识,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奠定了

22、坚实的思想基础。(1)转变思想观念,奠定发展基础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学校办 学指导思想及其高等教育观的反映,是一所高校办学的灵魂。我院把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作为先导工程来抓,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进行 了两次全院性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为了保证讨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学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实施意见,提 出“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应当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什 么样的大学以及培育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如何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推进学院快速发展”以及“培养什么样 的人,怎样培养人”等15项重点内容,动员师生员工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全面、深入地讨论,

23、力求通过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活动,使师生 员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发展观。在教育思想观念讨论活动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发动 工作,多次深入职能部门和系(部)进行调研,带头撰写研究论文;各职能部门和系(部)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分别开展不同层次的讨 论活动200多次;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撰写心得体会、理论文章 100多篇,使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深入人心。同时,为了使讨论活动取 得更好的成效,我院还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 士生导师别敦荣教授等专家作专题报告。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宣讲辅 导、举行专题报告会、撰写理论学习文章、编辑大讨论简报等多种形 式,使全院师生员工

24、进一步认清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我院面临的 机遇与挑战,开拓了视野,树立了先进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是:以发展为主题,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统一协调的全面发展观;以 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教学 观;以师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管理服务观;敢于竞争,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创新观。-8-第二部分建设与改革成效在总结吸收教育思想观念讨论成果的基础上,我院“十一五”发 展规划提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创新 意识、改革发展意识、特色精品意识、机遇忧患意识等,

25、进一步更新 了教育思想观念,为加快教学改革和建设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 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办学思路明确,质量意识强 我院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坚持为基础 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 色兴校,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坚持到201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社会满意、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多科性大学”的发展目标。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 作的若干意见,党政一把手作

26、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学质 量。制定和实施宝鸡文理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 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构建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各教 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实行严格 的教学质量管理,加大教学奖惩力度。如在教师职称评审中,由教学 督导对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议、量化打 分,将其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参考。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 的效果,增强了教师的质量意识。1.2.2 教学中心地位我院在办学中,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其 它工作的关系,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制度规范教学、教师认真教学、科研促进 教

27、学、管理服务教学、物质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真正落 到了实处。-9-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1)领导重视教学,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我院领导班子一贯重视 本科教学工作,始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做到了“六 坚持”:即坚持院领导联系系(部)制度和接待日制度。制定了宝 鸡文理学院领导联系基层工作制度,院领导经常到所联系的系(部)进行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院领导 和处级干部听课制度。院领导和处级干部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和 掌握教学运行情况;坚持院领导与教职工座谈制度。如召开博士、硕 士座谈会、新晋升高级职称人员座谈会、高层次人才

28、座谈会、新进教 职工座谈会、出国研修人员座谈会等,广泛听取大家对学院建设、改 革和发展的意见或建议;坚持院领导参加教学活动制度。院领导参加 教学工作例会、讲课竞赛、示范教学等教学活动,进行期末考试巡视,检查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坚持院务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制度。院务会每月研究一次教学工作,认真听取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坚持 院领导带头进行教学研究制度。近三年院领导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校理 论战线等报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带动了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由于我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各项制度落实

29、到位、执行 有力,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2)政策导向教学,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近年来,我院出台和实 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强化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和措施,先后制 定和修订了宝鸡文理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 若干意见、宝鸡文理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关于深 化实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宝鸡文理学 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章程、宝鸡文理学院系级教学管理规范、宝 鸡文理学院教学督导暂行规定、宝鸡文理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 系、宝鸡文理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和奖励办法、宝鸡文理学 院高层次拔尖人才选拔和奖励办法、宝鸡文理学院教学与教学管理-10-第二部分建设

30、与改革成效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旨在从经费投入、物质保障、后勤服务和考核评优、职称晋升、津贴分配等方面,突出和强化教学 工作的中心地位。例如,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优先考虑教师系列 的名额分配;在外出进修学习中,优先保证教师研修访学、进修培训I、学术交流的经费;在校内津贴分配中,坚持向教学一线的教师尤其是 高层次人才较大幅度的倾斜;在经费投入上,不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 入力度,确保四项教学经费足额到位,并逐年有所增长。(3)管理服务教学,落实教学中心地位我院始终坚持本科教学 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其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各职 能部门唱响教学中心地位的主旋律,强化服务教学意识,

31、端正服务教 学态度,履行服务教学职责,不断提高服务教学能力;牢固树立师生 为本、服务至上、和谐发展的理念,想教学之所想,急教学之所急,尽心尽力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形成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 境育人的良好局面,使教学中心地位真正落到了实处。教务处制定了 管理人员“十要”,坚持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走访系(部),现场 解决实际问题;人事处优先保证教学岗位人员编制,积极引进高层次 人才,满足教学工作急需;物资设备处切实加强实验室等教学基本条 件建设,为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科技处围绕教学积极组织 教师进行科研立项,开展学术交流;图书馆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干部 职工主动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后勤管

32、理处、后勤集团在公寓管理、水 电维修、环境卫生等方面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保卫处加大对校园环 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为教学工作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宣传部和 工会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中的典型事迹。2.师资队伍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2.1.1 生师比我院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生师比合理,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要。-11-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截止2006年3月底,有专任教师894人,外聘、返聘、兼职教师220 人,折合教师数为1004人,折合在校学生数为16882人,生师比为16.81:1(见表2-1)。表21 2004年以来生师比统计表项目 年度、折合 在校生数

33、折合 教师数专任 教师数外聘、返聘 教师数生师比20041330975368713217.6720051555888778520417.54200616882100489422016.81注:统计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2.1.2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我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制定了师资队伍建 设规划和实施办法,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得力。近年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 化教师在职培养,切实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及 学缘结构,使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1)职称结构 现有专任教师89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8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

34、例为31.43%。其中,教授86人,占9.62%;副教 授195人,占21.81%。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符合学院发展水平和学科发 展现状,适应人才培养需要(见表2-2)。表22 2004年以来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统计表年葭、专任教师 总数苗UiWi以 上人数所占比例(%)教授副教授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0468721531.29618.8715422.42200578524631.34729.1717422.17200689428131.43869.6219521.81注:统计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12-第二部分建设与改革成效(2)学历结构现有专任教师894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

35、师 3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38.81%。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3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36.2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2.57%o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 比例逐年提高(见表23),高学历人才成为本科教学的骨干力量。表23 2004年以来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统计表目 年底、专任教师 总数硕士以 上人数所占比例(%)硕士博士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0468721631.4420429.69121.75200578526233.3824731.46151.90200689434738.8132436.24232.57注:统计截止日期为当年

36、12月31日。(3)年龄结构 现有专任教师894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占专 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58.95%;36-55岁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为31.88%o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见 表 2-4)o表24 2004年以来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统计表目 年专任教 师总数35岁以下36至55岁56岁以上人数所占比例(%)人数所占比例(%)人数所占比例觥)200468736152.5527139.45558.01200578543054.7829437.45617.78200689452758.9528531.88829.17注:统计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4)学缘结

37、构 现有专任教师894人,其中具有外校学缘的教师7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82.33%。特别是近几年来,我院-1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注重从国内重点大学引进优秀人才,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 学位,使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见表25)。表25 2004年以来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统计表目 年度、专任教 师总数外校学缘本校学缘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0468755680.9313119.07200578564582.1614017.83200689473682.3315817.67注:统计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5)发展趋势我院牢固树立教师是高等学

38、校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近五年来,我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内稳、夕卜引、培养、提高”为方针,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和所处地 域环境,紧紧围绕“一个稳定、两个改善、三个提高”(即稳定现有师 资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高职比 例、学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我院地处西部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区位优势较弱,为了满足 本科教学工作需要,确保本科教学工作质量,2001年以来先后制定和 实施了宝鸡文理学院关于选拔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宝鸡 文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五”发展规划、宝鸡文理学院师资队伍 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宝鸡

39、文理学院返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宝鸡文理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想方设法留住现有人才,积极主动引进优秀 人才,重点加强教师在职培养,开辟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新路子。具 体做法:一是对中青年教师在保留职务、工资福利待遇并发给一定岗 位津贴的前提下,鼓励其报考定向委培硕士、博士研究生,极大地调 动了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的积极性。目前,我院23名具 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均是通过定向委培学成归来的;324名具有硕士学-14-第二部分建设与改革成效位的教师中,有181名是通过定向委培取得学位的;与学院签定协议 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32人、硕士学位

40、的有98人。这些教师学成回 院后,将使我院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比例由目前的38.81%上升到53.58%。二是加强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 士学位的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新建学科、重点学科、重点 专业和新办专业的师资力量,确保了教学急需。三是坚持对新教师 进行岗前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和“双语教学”能力培训等,加强对 教师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教育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四是 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学习提高、加强学术交流、组 织科研攻关、重奖高层次科研成果、发放科研津贴等途径,取得了显 著成绩。仅2004年和2005年,我院就获取了 8项国家级科研项

41、目。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明显提 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有5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8名教师荣获“曾宪梓基金奖”,“陕 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陕 西省三五人才”1名、“陕西省教学名师”1名、“陕西省优秀教师”2名、“陕西省青年突击手”2名、“陕西省师德标兵”1名、“陕西省师 德建设先进个人”1名、“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10名,学院高 层次人才102名,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才 保障。近年

42、来,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快了由“外延型”发展向“内 涵型”提高转变的步伐,认真落实宝鸡文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 一五”发展规划,修订和完善了宝鸡文理学院高层次人才选拔和奖 励办法、宝鸡文理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宝鸡文理学院 院内津贴分配办法等制度,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改革用人机制、激 励高水平科研成果、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吸引优秀高层次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措施,从加快-1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高层次人才培养、加速骨干人才成长、加强青年教师全面培训等不同 层面,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为今后师资队伍建设的持续稳定 健康发展奠定了坚

43、实的基础,使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见图 2-1、2-2)o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 口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图21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示意图图22师资队伍数量增长趋势示意图-16-第二部分建设与改革成效2.1.3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我院始终把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 一,大力鼓励和资助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引进 高学历人才。现有专任教师894人,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的人数共计 3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38.81%。其中硕士324人,占专任教 师总数的比

44、例为36.24%;博士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2.57%。这些优秀人才,对我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2.2 主讲教师2.2.1 主讲教师资格我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岗前培训,严格认定主讲教师资格,不断提高 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近三年来,每学期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在 90%以上。我院把教师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上岗 与职务评聘的必要条件。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及时对新教师进 行规范的岗前培训,2004年以来参加岗前培训的新教师达至U1OO%。同 时,鼓励青年教师刻苦钻研业务,尽快取得讲师职称。坚持主讲教师资 格认定制度,严格做好主讲教师

45、资格认定工作,明确主讲教师条件及认 定程序,对不具备岗位资格的教师,专门配备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进 行业务指导,强化授课技能训练,使其尽快取得主讲教师资格。近三年 来,每学期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在90%以上(见表26)。表26近三年来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情况统计表人数及比标2004-20052005-20062006-2007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主讲教师总人数603625641667702734符合主讲教师资 格的人数544567585612649683符合主讲教师资 格教师的比例(%)90.2290.7291.2691.7592.4593.05-17-宝鸡文

46、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2.2.2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我院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制度,保证本科教学工作质量。近三年来,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均在98%以上,其中 2006-2007学年度,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达到99.56%。我院是一所教学型大学,教学工作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为确保本科 教学质量,学院历来重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工作,从教师工作 考核、职务聘任和晋升、岗位津贴确定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关 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生课程,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应为本科 生讲授一

47、门以上的课程。近三年来,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中98%以上均为本科生授课。其中,20062007学年度,教授、副教授为本科 生授课的比例达到99.56%,保证了教学质量。2.2.3 教学水平我院高级职称教师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围绕教学追踪学科前沿,充分发挥引 领教学作用,形成了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互动局面。经常开展示范教学、讲课 竞赛和各种“评教”活动,全方位监测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评价满意度较高。(1)坚持高级职称教师上课制度,发挥引领教学作用 长期以来,我院坚持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充 分发挥了高级职称教师在教学中的骨干作用。高级职称教师对青年教 师进行示范教学、

48、观摩教学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不仅使青年教师提 升了教学水平、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改进了教学方法,而且了解到 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业务上更加成熟。在高级职 称教师的引领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其师德风范和教学艺术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年来,我院学生考取 国家、省、市公务员的数量逐年增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大-18-第二部分建设与改革成效幅度增加,其中哲学系、化学化工系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到 同级学生人数的20%左右。(2)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为了切实提高本科教 学质量,我院教师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并能及时地将科研成果转化到 教学中

49、去,有力地促进教学工作,形成了教学促科研、科研促教学的 良性互动局面,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哲学系、中文系、教育系、历 史系、经济管理系、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化学化工系等系教师,充分发挥学术专长,结合自己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引领 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科研素养。近三年来,我院学生年公开发表论文271篇,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院在2005年陕西省首届大学 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2006年陕西 省第六届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中,获得本科组一等奖5名、二等奖15 名、三等奖11名的良好成绩。(3)经常开

50、展“评教”活动,教学工作满意度较高 我院充分发 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保障作用,高度重视院领导、处级干部、同行 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三年来,我院坚持院领导和处级 干部经常听课、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随机检查、学生和同行 教师评课等措施,全方位监控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了教学水平 的提高。2006年底,在对授课的702位教师进行“评教”中,有656 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或良好,优良率达到93.4%(见表2-7、表2-8)。表2-7学生评教结果统计表*目 年参评 学生 人数被评 教师 人数评教结果尤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人数m(%)比例(%)比例(%)比例觥)20047160603186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