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学体系、现实运动、价值诉...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_韩林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843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体系、现实运动、价值诉...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_韩林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体系、现实运动、价值诉...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_韩林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体系、现实运动、价值诉...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_韩林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学体系、现实运动、价值诉求:全面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韩林杉 姜永建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是科学体系、现实运动和价值诉求的辩证统一。作为一种严密的科学体系,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作出的科学预测和设想。作为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事实得出的科学结论,植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私有制”。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诉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以实现包括人自身、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在内的人的彻底解放为最高价值理想,并为兑现自己对这一理想的承诺,开辟了一

2、条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现实道路。全面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对于扫除各种错误观念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诘难,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 共产主义 科学体系 现实运动 价值诉求作者韩林杉,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大连116029);姜永建,通讯作者,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大连 116029)。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力量之源。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 软骨病”。然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遭到

3、一些人的攻击或曲解。他们妄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是一种乌托邦的纯粹幻想、是基督教天国理念的现代翻版,等等。受此影响,“空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讳言甚至丢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错误观念一直充斥于部分共产党人的头脑之中。鉴于此,本文将从科学体系、现实运动和价值诉求三个维度,深刻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扫除各种错误观念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诘难,澄清部分共产党人理论上的疑惑,真正把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牢固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一、共产主义是一种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作为一种严密的科学体系,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在揭示人类社会

4、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作出的科学预测和设想。(一)共产主义的逻辑起点:把人从“非人”或“异化”的存在状态中解放出来马克 思 在 经 济 学 手 稿(18571858年)中明确指出,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也必然随之发展变化。于是,人的84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23 年第 1 期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坚定政治信仰的历史考察”(项目编号:21CKS005)和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培养对象委托课题“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项

5、目编号:2022lslwtkt-073)的阶段性成果。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就必然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与自然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在自然经济形态中,由于“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人与人之间必然形成相互依赖的裙带关系,个人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没有独立性。正是这种“人的依赖关系”抹杀了人的个性。第二阶段,与商品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商品经济形态下,由于“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所以

6、,“人的依赖关系”被打破,个人获得了人身自由,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人的个性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在这里,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却是以一种“普遍的物化过程”出现的,它“表现为全面的异化”,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悖论。第三阶段,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要克服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彻底摆脱人对资本的依附关系,“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人们将在共产主义这种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每个人都能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

7、二)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的出现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在众多条件中,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生产力条件,认为这是“解放劳动的第一个条件”。马克思指出:“劳动主体所组成的共同体,以及以此共同体为基础的所有制,归根到底归结为劳动主体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而和该阶段相适应的是劳动主体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和他们对自然的一定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使这些形式解体,而他们的解体本身又是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正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直接触发了在旧的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不断否定自身的结果。与此同时,新的所有制形式的生成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

8、力的进步与发展。具体到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巨大发展引发的生产资料的过度集中和生产劳动的高度社会化,直接引发资本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彻底否定。“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产生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社会生产力将得到更高的发展和更为彻底的解放,“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三)共产主义的首要特征

9、:联合起来的个人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共产主义是全社会作为一个经济主体的社会形式,联合起来的个人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是共产主义的首要特征,“共产主义”就是依据这个特征而命名的。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财产关系或所有制关系,我们通常称为“公有制”,但准确来说,这种概括不全面。因为人类历史上早就存在过类似原始部落所有制、公社国有制甚至劳动者集体占有制等公有制形式,如果仅从公有制的角度,还无法完全揭示出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这种共产主义在财产关系或所有制关系方面的特征。确切地说,只有指明由整个社会作为唯一的经济主体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才能真正揭示出这种共产主义与其它“公有制”形式的根本不同所在,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作为

10、共产主义者所“特有的观点”。正如恩格斯所言:“使生产资料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支配,这里第一次表述了一个使现代工人社会主义既与封建的、资产阶级的、94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小资产阶级的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截然不同,又与空想和以及自发的工人共产主义提出的模糊的财产公有截然不同的原理。”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社会的财产关系或所有制关系不仅是一种社会占有制,还是一种个人占有制。当然,这种个人占有制并不是过去存在的那种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人占有制,即小私有制,而是一种生产能力与个人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生产资料成为“社会单个人的个人”或者 联合起来的个人”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即马克思在 资

11、本论 中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下,劳动者真正克服了与自身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实现了劳动者劳动所有权的复归。(四)共产主义的呈现形式:源于并超越市民社会的劳动共同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最为关注的问题。马克思更是明确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归结为个体发展史,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但马克思认为个人不可能单独实现其自由发展,“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据此而言,共同体是马克思恩格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呈现形式。但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共产主义

12、到底是什么意义上的共同体,却存在不少的歧义。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马克思写道:“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I1但是,当我们站在市民社会的立脚点上思考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共产主义的本质特性时,就会出现将其理解为以政治理念、伦理价值或宗教信仰为基础的种种误读或歪曲。而当我们站在超越市民社会的人类社会的立脚点上时,才能深刻意识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实质上是源于并超越市民社会的劳动共同体。所谓源于,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认可市民社会中蕴含的现代性成果及其对现代社会关系的重塑。然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又必须超越市民社会,尤其是超越维系市民

13、社会赖以存在的庸俗的、狭隘的私人利益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庸俗的、狭隘的私人利益关系恰恰是对异化劳动本质的反映。在马克思恩格斯描绘的未来共产主义图景中,共同劳动将取代雇佣劳动而获得彻底解放,“劳动一解放,每个人都变成工人,于是生产劳动就不再是一种阶级属性”?I2,而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二、共产主义是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作为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事实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植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私有制”。(一)共产主义根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事实的科学分析早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

14、,共产主义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I3。1880 年,恩格斯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中重申:“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I4实质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直接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被异化的事实,即“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I5。这一事实引发了关于“如果劳动产品对我来说是异己的,是作为异己的力量面对着我”“如果我自己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己的活动、一种被迫的活动,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I6的疑问。对此,马克思指出:“我们通过分析

15、,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确切地说,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I7。所以,“我们把05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外化劳动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就已经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I8。正是以异化劳动产生资本主义制度的私有制,而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为理论出发点,马克思深入私有制内部,从私有财产运动的规律中得出了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运动的必然结果的结论。因此,马克思说:“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的运动中,为自己既找到经验的

16、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这种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即它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同时,对它的思维着的意识来说,又是它的被理解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I9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剔除了空想的成分而雄踞人类思想的高峰。(二)共产主义植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之中共产主义是社会制度、思想理论和实践运动的辩证统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靠空谈,而是靠实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中,共产主义就是一种不断致力于改变现状,又不断超越现状的革命实践运动。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他们反复强调,“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

17、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0,“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21。纵观共产主义运动 170 多年的历史,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贯穿始终。从 1848年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撰写的党纲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到 1871 年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的巴黎公社起义,从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打开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体系到二战后一大批东欧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到现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在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

18、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始终干的就是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只用了 28 年时间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只用了40 多年时间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

19、党的奋斗目标,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人民的现实利益和现世幸福正在越来越多地得以实现,共产主义因素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不断积累增长。事实雄辩地证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绝不仅仅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或制度,更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实践运动,“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22。(三)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私有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离开了生产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生产活动。由

20、于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决定了生产关系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系统。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经济的角度说,一个社会的性质正是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由此,生产资料所有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范畴,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也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恩格斯就曾指出:“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而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15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23在 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恩格斯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4。实质上,消灭

21、私有制的主张早已有之,历史上所有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的理想都包含有朴素的共产主义意蕴。被马克思称为“粗陋的共产主义”就是以代表刚刚诞生的不成熟的工人阶级对财产的要求而出现的。“粗陋的共产主义”虽然思想和学说不尽相同,但都把矛头对准私有财产。其代表性人物蒲鲁东等人就公开宣称“财产就是盗窃”。但他们却主张取消个人财产,用平均分配的办法,消除少数人对私有财产的垄断,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马克思认为,从主观愿望看,这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但实际上由于“它还没有了解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也还不了解需要所具有的人的本性”?25,这种做法“只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完成”?26。在

22、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私有财产凝聚了人的劳动和在劳动中付出的心血和生命,不仅具有劳动的本质,而且具有主体的本质。所以,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27,“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28。消灭私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但消灭私有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恩格斯明确告诫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下子就完全消灭私有制,“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2

23、9。这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尤为重要。三、共产主义是一种致力于人的彻底解放的价值诉求作为一种价值诉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以实现包括人自身、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在内的人的彻底解放为最高价值理想,开辟了一条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现实道路。(一)实现人的彻底解放是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什么是共产主义?恩格斯在 共产主义原理 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30这个学说从价值维度鲜明表达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彻底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关于这一价值诉求,最早可以追溯至空想社会主义者,尤其是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家,他们通过“对现代社会

24、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者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31,得出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的价值设想:即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消除分工、消除城乡对立,倡导社会和谐,消灭国家等。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主要不在于他们追求的价值目标,恰恰相反,空想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的意义,正在于其价值诉求的一致性。但长期以来,由于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需要和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们在共产主义理论研究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往往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规律性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应该承认我们这样做是必要的),而关于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却被当作资产

25、阶级的人道主义长期遭到轻视甚至否定(也应该承认我们这样做是片面的)。但问题是,绝不能因为我们过去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轻视甚至否定了这一点,就妄加断言马克思主义具有“反伦理倾向”,是所谓的“人学空场”理论,这显然是有违马克思主义的,不仅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也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并不笼统地反对人道主义,而是反对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矛盾的超历史、超阶级的抽象人道主义。?32作为适应无产阶级和一切进步人类摆脱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解放的需要而提出和建立的共产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一种运动,抑或是一种制度,都意味着一种与25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和

26、解放休戚相关的价值。在 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从正面阐述了共产主义的价值诉求,明确写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3晚年的恩格斯在应他人的邀请用简短的字句表达未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思想时,再次引用了这段话,并强调:“除了共产党宣言 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34(二)人的彻底解放包括人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解放人的问题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只要生活在前进,思维在运转,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和经常地提到人们面前,迫切地要求予以思考和回答。作为对资本逻辑和现代性的批判者和反思者

27、,马克思恩格斯着眼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处境表现出了深度的忧虑与关注。在他们看来,“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35。由此观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就必须实现人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彻底解放。所谓人自身的解放,就是要积极扬弃私有财产,从“身体遮蔽”回到“身体澄明”,实现“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36。身体作为人之存在的最直接、最显

28、露的形式,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类解放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正是通过激发身体的力量而展现于现实世界之中,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但在私有制社会,尤其是“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37。工人本真的身体在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逐与膜拜中被“遮蔽”了,沦为一种工具性的身体。实现人的彻底解放首先就要实现“身体澄明”,而造成“身体遮蔽”的根由就在于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存在。据此,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就是说,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产品的感性的占有”,最终“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

29、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8所谓人与人的解放,就是以社会关系为主轴,从“外在于人”转向“服务于人”,实现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构成了人的具体生活境遇,并实际地决定人到底能够解放到什么程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完全演变成了一种以货币为核心纽带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整个社会关系处于全面物化的状态。作为主体的人类自身创造的经济力量,颠倒地成为统治和支配人的主导性的非主体的客观外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以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物役的超越,确立了社会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30、,由于个人活动所具有的充分自主性特征,“全面发展的个人 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 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39,人与人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从作为异己力量的外在存在,转向服务于人的本质存在。所谓人与自然的解放,就是要明确大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从“分庭对抗”达至“本质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根本价值诉求的人类解放,既包含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解放,更包含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彻底解放。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较长历史时期,在如何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31、着“分庭对抗”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前,由于人作为劳动力没35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有“解放”出来,所以人类在自然面前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呈现出人对自然动物式的受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对整个自然界进行了革命改造,结束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幼稚态度以及其他幼稚行为”?40,确立起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但是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和扩张性,不断加剧人类对自然的宰制和盘剥,在人类陶醉于对大自然所取得的种种“胜利”背后,生态环境却逐步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走向全面异化。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冲破了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传统对抗关

32、系的困厄,明确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1他们认为,唯有共产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对立问题,从根本上消除资本逻辑对人的奴役和支配,最终实现人对自然的自由、自觉改造,使人真正脱离动物界进入人的生存状态。(三)人的彻底解放必须奠基于现实道路之上共产主义既然有自己的价值诉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些价值诉求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西方一些学者则非常推崇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尤其是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公开发表以后,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宣布为“人本学”。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宾克莱,他在

33、 理想的冲突 一书中就认为,马克思对于我们今天的吸引力乃是一个道德的预言,而作为经济学家和历史必然道路的预言家的马克思则已经降到只能引起历史兴趣的被人遗忘的地步。这种观点其实并不陌生,其实质就在于人为割裂价值与制度的统一,仅仅承认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的道德感召力,而否认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实现这一价值理想的现实道路 实现共产主义。这显然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一种误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之所以超越之前的思想家,不仅在于价值理想的彻底性,还在于将这种价值理想奠立于历史必然性的科学认识之上。恩格斯早就说过:“现代社会主义必获胜利的信心,正是基于这个以或多或少清晰的形象

34、和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印入被剥削的无产者的头脑中的、可以感触到的物质事实,而不是基于某一个蛰居书斋的学者的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42事实证明,离开历史必然性谈共产主义、离开真理谈价值,共产主义永远也无法摆脱空想的困境。共产主义价值理想与现实道路相结合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实践运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遵循。注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2 卷,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 323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5 页。?I1?20?21?24?29?30?33?3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0、30

35、2、199、136、155、166、414、304、295、422、415 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0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88、490 页。?2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5 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874、874 页。?23?3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381、409、129、647 页。?I2?I4?22?31?4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12 版,第 102、789、103、391、537 页。?I3?I5?I6?I7?I8?I9?25?26?27?35?36?38?4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11、156、164、166、168、186、185、183、185、185-186、190、189、161 页。?32 刘向军、姜永建:必须警惕共产主义伦理化思潮,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 年第 4 期。?3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8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 56 页。?4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0 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54 页。责任编辑:何海根45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