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884035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31.1项目简介31.2项目研究范围31.3项目编制依据3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41.5项目建设概况41.7结论与建议5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62.1项目建设背景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83.1社会自然条件83.2社会经济条件103.3社会人文环境条件113.4中国革命历史资源条件13第四章 鹤峰烈士陵园现状184.1鹤峰烈士陵园现状18第五章 项目建设目标定位与原则195.1项目建设定位195.2项目建

2、设目标195.3项目建设原则20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206.1项目建设方案206.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21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评价227.1环境质量及现状评价227.2环境保护目标及措施237.3 灾害预测及安全措施257.4环境评价结论:26第八章 节能降耗分析评价268.1节能降耗依据268.2 鹤峰能耗现状268.3 项目对降耗的影响278.4 项目节能措施27第九章 项目可行性分析279.1政策上的可行性279.2经济上的可行性289.3组织上的可行性289.4建设条件上的可行性289.5劣势28第十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2910.1项目领导小组2910.2工程管理2910.3施工安全管理

3、3010.4招投标管理3010.5财务管理3010.6工程进度安排30第十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3110.1投资概算依据3110.2投资概算3110.3资金筹措33第十一章 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分析3311.1经济效益评估33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3312.1结论3311.2建议34附件:1、(鄂发改办发 200942号)省发改委办公室、省民政厅关于编报2009年全省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建议方案的通知。2、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民函200156号3、鹤峰县环保局关于同意鹤峰县满山红烈士纪念园景点环评报告表的批复(鹤环字200731号)4、建设项目

4、环境影响报告表 5、土地使用证书6、业主法人单位代码复印件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简介1.1.1项目名称: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1.1.2项目地点:鹤峰县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内1.1.3项目业主:鹤峰县满山红烈士陵园管理处1.1.4法人代表:李远斌联系电话:13135833168 邮编:4458001.2项目研究范围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研究的重点范围是:1.2.1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建设条件1.2.2项目建设方案、建设规模选择;1.2.3项目建设的

5、环境保护;1.2.4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1.3项目编制依据1.3.1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关于编报2009年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建议方案的通知。1.3.2湖北省发改委、民政厅(鄂发改办发 200913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现状和建设需求调查的通知的通知。1.3.3(鄂发改办发 200942号)省发改委办公室、省民政厅关于编报2009年全省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建议方案的通知。1.3.4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3.5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2年)。1.3.6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

6、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3.71.3.8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1.5项目建设概况1.5.1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占地总面积245000,森林覆盖面积占60%。原名“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1978年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12月,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管理处成立于1959年。现有职工21人,承担着满山红纪念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目前纪念园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

7、烈士纪念主墓、烈士纪念馆、贺龙铜像、星火广场、陵园广场、主大门牌楼、贺龙元帅题词和廖汉生副委员长题词屏风、烈士纪念亭、后山大门、公共厕所等,园内安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革命烈士红九师师长段德昌、红九师参谋长王炳南、湘鄂边苏区创始人之一贺英、湘鄂边特科队队长蹇先为等4位烈士的遗骨。1.5.2项目建设内容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的确定是根据(鄂发改办发 200942号)省发改委办公室、省民政厅关于编报2009年全省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建议方案的通知文件及鹤峰县满山红景区规划暨满山红烈士纪念园建设性详细规划的有关要求和计划进行的。该项目建设的内容主要有:1、建设规划面积:该项

8、目建设规划用地总面积:245000。2、鹤峰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烈士纪念碑改造;停车场、门楼改造;星火广场、陵园广场改造;烈士纪念馆维修改造;烈士纪念墓群维修及环境改造等四大项。1.5.3项目建设期限:2009年5月2009年9月20日1.5.4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投资概算:该项目总投资618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扶持618万元。1.6项目主要指标名 称单 位规模建设内容投资额(万元)项目总投资合 计6181、烈士纪念碑改造m213598碑体、基座、栏杆、基座平台、台阶、场地、保坎等3242、广场改造m26224星火、贺龙广场、停车场、公厕、电力设施更新、陵园大门、

9、公厕、休息座台1543、烈士纪念馆改造m2320屋面防热防水,墙体加固254、烈士纪念墓群改造m23271地面平整硬化、维修保坎、改造步行道、排水沟、排水管道等865、其它费用规费、监理、勘察、设计、管理等29陵园内另需维修保坎1810立方米;排水管道2600米;排水沟渠1600米;改造步行道3000米。1.7结论与建议对鹤峰烈士陵园进行改造和建设是老区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老区发展的迫切要求。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更好地保护、恢复、修缮和管理、利用好革命旧、遗址,告慰先烈,还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生态、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更能给鹤峰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给老苏区、少数民族地区

10、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该项目建成后,不但具有缅怀先烈,激励教育群众,继承先烈遗志,反腐倡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效益,而且还具有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镇文化品位的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尽快组织实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项目建设具有政治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之即,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开展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杨革命精神、方便人民群众瞻仰凭吊活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专门下发文件,(鄂发改办发 200942号)省发改委办公室、省民政厅关于编报2009年全省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

11、建议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国庆节前完成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工作。建设好保护好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在鹤峰革命老苏区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烈、士纪念建筑物,对于新时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鹤峰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

12、神财富。鹤峰革命和建设纪念地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2.2项目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延伸。项目建设是一项红色文化政治工程,项目建设可以充分利用革命先辈在这块红色土地上遗留下的100多处革命斗争遗址遗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

13、统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为拒腐防变筑牢思想防线。项目的启动建设能起到缅怀先烈、教育人们、激励青少年、鼓舞群众、动员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激发全县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为鹤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2.2.3项目建设是巩固和提高执政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革命传统教育是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政治思想活动阵地,通过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把全体共产党员锻炼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科学探索者和坚定实

14、践者,由此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但可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还能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能够更加自觉地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去。2.2.4项目建设是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需要鹤峰宝贵而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多姿多彩的土家文化资源,优美和谐厚重的人文环境资源,虽然被很好的保留下来,奠定了鹤峰旅游开发的良好基础,但由于交通、资金等原因,使得该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尚没有真正启动。这与鹤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极不协调。项目建设能推动该地区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土司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大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项目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能起到将

15、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作用。2.2.5是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素质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鹤峰的知名度,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增加地方税收,带动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是当前思想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2.2.6项目建设是带动和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大旅游格局的需要。鹤峰丰富多彩的绿色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尚处深闺,未能构成大旅游格局。抓紧国家确立鹤峰为“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发展机遇,通过项目建设,可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将红色旅游溶入鄂

16、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又一亮丽的景点,能较好的推动和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大旅游格局。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社会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角,地处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东毗湖北省五峰县和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依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西北与恩施市相连,北同建始县、巴东县接壤。县城距湖北省会武汉603公里,距恩施州首府恩施市176公里。县境内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67公里,国土面积2892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占7.6% ,水域占1.5%,山地占88.9%。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

17、峦连绵,沟壑纵横,多山间小盆地,平均海拔1147米,是湖北省高山县之一。县城距自治州首府恩施176公里(公路,下同),距省城武汉603公里,到长江“黄金水道”的巴东港、枝城港分别为251公里和272公里,距枝柳铁路的枝城火车站起来70公里、大庸火车站180公里,石门火车站251公里,境内列入养护的公路341公里。县城至周边地区城市的公路距离是:到来凤县城100公里,宣恩县城133公里,建始县城237公里,巴东县城250公里,咸丰县城155公里,恩施市178公里,利川市278公里,五峰县城125公里,京山县城624公里,潜江市447公里,仙桃市502公里,天门市495公里,枝江市320公里,沙市

18、中心79公里,宜昌市343公里。距湖南省石门县城251公里,桑植县城110公里,龙山县城108公里,永顺县城220公里,保靖县城278公里,花垣县城304公里,吉首市375公里,常德市340公里,长沙市535公里。至四川省黔江县城211公里,彭水县城341公里,重庆市783公里。3.1.2地形地貌: 鹤峰县系武陵山腹地,为典型的山区喀斯特地貌地质。境内群山矗立,构建成鹤峰独特的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和百态千姿万种景象的叠嶂峰峦,既有高原也有盆地和丘陵,自然地貌构成了河谷与山地,岩溶盆地和高原台地四大类型。主要山脉又构成了分水岭型断实褶相同的石灰岩山地,溶岩地貌千姿百态,孤丘秀峰林立,溶洞、天坑、地

19、下河流密布。县内地形复杂,程西北高、东南低高差大、切割深、坡度徒走向。平均海拔1147M,最高点是西北部的牛池,海拔2095.6米,最低点是东南角的江口,海拔194.6米,高差达1901米。全县地表平均切割深784米,地表坡度平均24.1度,其中小于5度的平地24.8万亩,占地表总面积的5.7%;615度的缓坡地52.7万亩,占12.2%;16至25度的斜坡地138.9万亩,占32.1%;26至35度的陡坡150万亩,占34.6%;36度以上的险坡地66.6万亩,占15.4%。全县划分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种地貌形态,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带为低山,海拔8001200米的地带为中高山,分别占全县

20、的40%和54.3%。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带为高山,分别占全县的42.3%和28.4%。3.1.3气候条件:鹤峰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凉夏热、秋爽冬寒、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立体气候明显、低(山)热中(二高山)暖高(山)湿寒。3.2社会经济条件鹤峰县常驻人口22.0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4.9%。鹤峰县即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开发县。近几年来,鹤峰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济有了较快发展,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1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8元,农民人均纯

21、收入2555元。全县公路147条,通车里程达1880.14公里,其中:省道3条,全长233.5公里;县乡公路144条,全长1457.78公里。已通公路的村18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3.3%,公路网密度为581米/平方公里。全县有邮电局(所)15处,固定电话机用户超过万户,电话普及率为百人4.39部,通电话的行政村201个,占95%,邮路总长度352公里。开通了县城至恩施的光纤通讯,各乡镇先后开通了程控直拨、无线村村通、图文传真和移动电话,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广播电视电话通讯网络。全县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03个,各乡镇均

22、有卫生院,另有中心村卫生室44个,村卫生室98个,厂矿医务室22个,个体诊所2个,其它医疗机构23个;全县在册卫生工作人员1014人,编制床位450张;县中心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设备比较齐全,能开展脑外、胸外等手术,基本能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煤、磷、硒矿等31种,矿库点及矿化点106处,已探明储量的有磷矿、煤矿、硅石等12种。磷矿属全国四大磷矿 湘鄂磷矿的主要组成部分,属大型矿床,长55公里,面积250平方公里,储量11.8亿吨,居全省第一位。鹤峰县是世界上最大硒资源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县有183个村属富硒地带,富硒土壤达300万亩,占国土总面

23、积的69.3%,土壤硒含量6.83-21.61mg.kg-1。水利资源: 鹤峰水资源充沛,拥有水能资源优势,人平水资源居湖北省第一位。鹤峰境内溪河遍布,流程大于3km的河流112条,河流常水水面11.5km2,河流总长度998.9km,其中干流2条,即溇水河、咸盈河;一级支流38条;二级支流46条;三级支流26条,分属澧水、清江和沅水三大水系娄水、渫水、澧水北源、咸盈河、白水河五大河流。全县水资源平均总量为44.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35.3亿立方米,占79.1%,地下水总量9.3亿立方米,占20.9%,人平水资源2.07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全县水能自然资源理论蕴藏量48.76千瓦,可

24、开发利用的有76处,装机29.5万千瓦,可调峰开发装机85.3万千瓦。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有桃花山、芭蕉河、燕子桥、江坪河等电站。土地资源:国土总面积28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万亩,园地11万亩,山地376.88万亩,水面6.31万亩,其它占地8.66万亩。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评级标准对全县土地生产力进行评价,一级地44亩,二级地0.36万亩,三级地9.24万亩,四级地23.59万亩,五级地24.68万亩,六级地372.21万亩,八级地8.28万亩,无七级地。3.3社会人文环境条件3.3.1鹤峰人文环境优美和谐:鹤峰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土家族的祖先容米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这里古称柘溪

25、、容米、容阳,古为“蛮地”,后称容美土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设立鹤峰州。鹤峰的命名是清代流官依据城后诸峰形似鹤群飞翔而确定的,辛亥革命后称鹤峰县,沿用至今。鹤峰拥有湘鄂川黔边区诸土司中最大的土司-容美土司,被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称为”世外桃园”;是历史悠久.疆域广阔、文化比较发达的土司。 在长达400多年容美土司时期,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披荆斩棘,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政治上反抗封建统治的压迫,经济上自立自强,文化上积极开放向上,始终保留着“洞蛮”的生活方式习性,创造了这个民族特有的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鹤峰土司文字记载内容最多、最丰富的是清代著名戏曲家顾彩在其所著容美纪游中

26、,称赞这片土地犹如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其名作桃花园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园,描述这里“山环水复,中多迷津,桃花处处有之,或即渔郎(陶渊明桃花园记中渔人,引者注)误入之所。”并称这里世风清纯,地广人稀,“宜为餐霞采芷者(道士、仙人等出世者)所居。岂复知存世间甲子哉。”是理想中的生活安乐之地,美不胜收。3.3.2鹤峰素有“歌舞之乡、民间艺术宝库”之称。鹤峰民间山歌、民歌地域色彩浓厚,民间舞蹈民族风格鲜明,尤以跳丧舞、摆手舞、滚龙连厢、薅草锣鼓、哭嫁歌、上梁歌最具特色。土家传统民族戏剧傩戏、柳子戏、满堂音别居一格。在现代,鹤峰人在继承和发杨民族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鹤峰虽然只是一个2

27、2万人口的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小县,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特别是受土司时期“田氏诗派”的影响,现在在这块神奇土地上崛起了50多位鹤峰籍土家族作家和学者,从而形成了“鹤峰作家群”。由这些本土文化人整理、创作、出版了容美土司史料汇编、鹤峰民族志、鹤峰柳子戏、远去的诗魂、容美散论等民族学术专著和凉月、雨巷、沧海之恋、清江寻梦巴国俪歌等文艺作品。其中沧海之恋荣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提名奖,清江寻梦、雨巷捧得恩施州第二届清江文学奖和恩施州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远去的诗魂、巴国俪歌夺得恩施州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骏马奖”。除了依凭鹤峰文化土壤成长起来的李传峰、王

28、月圣、唐敦权等知名土家族作家外,还培育了邓斌、杨秀武、向国平、龚光美、祝光强等一大批“鹤峰作家群”。这批作品、作家集中再现和发展了容美土司“田氏诗派”的文化辉煌。3.3.3鹤峰素有“勤劳勇敢、敢为天下先、永不服输、包容豁达”的民族心性。在历史的长河中,鹤峰容美土司在与汉族地区的频繁交往中,善于学习汲取汉文化的长处,借鉴汉族地区开发发展的管理经验,加强对辖区内经济和社会的管理,使自己的政治影响逐步扩大,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这充分说明了鹤峰土家族文化先贤敞开胸怀、打开山门、跨越关山、自觉汇入华夏文化洪流的开拓精神。正是这种“热情好客、诚信善良、质朴憨厚”的民族心性和气质,突出体现了鹤峰民族文化的开放

29、性,一直影响和推动着鹤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正是这样的人文环境,形成了鹤峰吸引外来投资的“洼地”。近几年,全县招商引资合同金额就超过50亿元,仅水电开发引资近4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为县年创税收1.5亿元。同时,鹤峰重点培植近10家的骨干出口创汇企业,形成了以氨基酸原料药和茶叶、薇菜、香菇、箬叶、板栗等为主的特色产品出口创汇体系。八峰药化的氨基酸原料药畅销日本、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湖北长友公司的薇菜、鲜菇、箬叶、糖水板栗等在日本、韩国市场供不应求;白果茶厂的珠茶产品远销德国、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07年,自营出口创汇1669万美元,年出口创汇总额占恩施州的70%以上。创造了薇

30、菜出口量全国第一;茶叶、香菇出口量全省第一;年出口创汇居全省山区县第一;茶叶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一的奇迹。3.4中国革命历史资源条件3.4.1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鹤峰革命老苏区历史悠久。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贺龙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鹤峰为中心最早创建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红四军诞生地、也是湘鄂西工农武装割据的策源地和战略后方、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鄂西工农武装割据的策源地和战略后方, 在长达八年的武装革命斗争中,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鹤峰的山山水水,被誉红色革命圣地和红色根据地。大革命后期,湖南、湖北的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北伐军占领武汉后,武汉成为全国的革命中心,19

31、26年秋,召开了湖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革命风暴席卷全省。1927年春,党的活动发展到了鹤峰县,共产党员陈子杰、徐锡如等到鹤峰开展了党的初期活动,把革命火种播撒在鹤峰。南昌起义失败后,根据贺龙的建议,党中央派贺龙、周逸群、柳直荀、徐特立等革命先驱到湘鄂西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从1928年2月到1933年底,以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苏区革命斗争大致可分四个阶段:鹤峰苏区的开辟(1928年4月1929年1月):工农革命军在湖南泥市一战失利,师长贺锦斋牺牲,全军剩下200余人退回鹤峰堰垭,在梅坪汪家屋场进行了留名军史的“堰垭整编”,全军整编后,剩91人,72条枪。此期间成立了工农革命军,进行了七榔

32、坪整军和堰垭整编。第一次解放鹤峰县城,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鹤峰苏区的形成(1929年1月1930年12月):贺龙率工农革命军转战鄂西南,经宣恩、咸丰、利川、建始到达鹤峰邬阳关,在邬阳关斑竹园举行了著名的邬阳关收编,将陈连振、陈宗瑜的“神兵”(农民自卫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特科大队”,陈宗瑜任大队长。此期间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杜家村整编(红四军诞生地),传达秋收起义、井岗山斗争经验和中央“六大”会议精神,并将工农革命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1929年1月13日第二次解放鹤峰县城,成立了中共鹤峰县委,鹤峰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首任主席吴天锡。汪景云、徐锡如、汪毅夫、陈

33、宗瑜、范松之、是秉奎(吴琛)为委员。这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最早建立的县级苏维埃政府政权。全县普遍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粉碎了敌人两次围剿,开展了轰轰烈烈土地革命。此期间鹤峰县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和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同时建立城关、邬阳、太平三个区党委会,建立城关、太平、邬阳、留驾、走马5个区苏维埃政权。会议重点、部署了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工作。将桑鹤两县苏区联成一片,湘鄂边根据地正式形成。1929年8月,长阳红六军军长李勋在邬阳关组建红六军第三十八团,陈宗谱任团长。成立巴、建、鹤三县边防司令部,曾贤文任司令。同月,红四团党代表徐锡如在桑植战斗中负伤、牺牲。苏区反“围剿”斗争(1930年12月1932

34、年12月):贺龙、邓中夏率红二军团主力,在鹤峰独立团、贺英游击队的配合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正规部队9个团,总兵力15000多人对湘鄂边苏区发起的第三次“围剿,鹤峰苏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在五里坪围歼川军一部,全部解除川军3000人武装,在走马坪收编川军2000余人,处决川军首领甘占元、张轩等9人,错杀川军将领、中共川东地下党员秦伯卿、红四军五路指挥陈连振等12人。走马坪收编是红二军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军。在这次收编后,为加强鹤峰武装斗争,撤销鹤峰独立团,组建湘鄂边独立团,王炳南任团长。1931年9月10日,湘鄂边独立团两个营在鹤峰南北镇九岭头攻敌失利,为掩护撤退,激战后的三营十二连32名官兵

35、弹尽粮绝,在鼓锣山全部跳崖、壮烈牺牲。1932年6月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失利,湘鄂边特委被迫退出湘鄂边,鹤峰苏区人民仍坚持在白色恐怖中英勇斗争。苏区的恢复和丧失(1933年1月1933年12月):1932年10月洪湖根据地全部丧失后。1933年1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率红三军重返鹤峰,收复了鹤峰县城,恢复了苏维埃政府,进行第二次土地分配。同年2月,中央分局在鹤峰太平茅坝召开第二次会议,继续就“肃反”等问题进行进行讨论,贺龙、关向应、段德昌等不同意夏曦提出的解散党组织、和“创造新红军”的意见,没有形成决议。2月10日红三军军部转移到走马坪,同卢冬生率领的独立师会师,并在走马坪召开分局会议,决定发展

36、鹤峰苏区,将部队进行整编。叶光吉、盛联均任七师师长、政委,段德昌、宋盘铭任九师师长、政委;独立师一部编入七、九两师,一部编为教导团,卢冬生任团长,关向应兼政委。中旬,红三军军部由走马坪迁往麻水、邬阳关、官店口、金果坪地区。1933年3月,中央分局在金果坪(当时属巴建鹤五特别区管辖)召开会议,夏曦不顾分局和军委成员的反对,强行作出“解散党团组织和省苏维埃”的决议。第三次大规模“肃反”开始。1933年4月,通知段德昌到鹤峰邬阳关军部“开会”,在邬阳关板桥沟军部驻地,被解除武装,先后囚禁在板桥沟、金鸡口、金果坪江家村,5月1日,在江家坪被杀害。同年王炳南、红七师师长叶光吉、政委盛联均等先后被杀害。1

37、933年12月在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剿”下,红九师和红七师在施鹤边界的石灰窑、棒木营一带会师,并在咸丰大村召开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会议决定放弃湘鄂边根据地,向四川东部的酉、秀、黔、彭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奇峰关苏区的建立和丧失(1935年4月1935年12月):1935年4月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共宣恩县委派员到鹤峰奇峰关地区建立了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 1935年12月红十八师佯攻鹤峰县城后掩护红二、六军团长征, 自此鹤峰苏区全部丧失。鹤峰是块血染的土地。贺龙、段德昌、关响应、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多次进出鹤峰,浴血奋战,为此鹤峰有3000多人为苏维埃英勇献身,约占当时鹤峰

38、全县总人口的5%,其中新中国建立后被追认为烈士的就有685人,鹤峰人民为中国革命斗争作出了具大牺牲,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也为鹤峰留下了宝贵的红色革命历史资源。鹤峰邬阳段德昌囚居处、殉难处、县城中坝贺龙旧居、张家坪红鱼溪战斗遗址、走马杜家村的红四军诞生地、中营麻水红岩坪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部旧址等100多处革命旧址(遗址)遍布全县每个乡镇,这些资源既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也是最有开发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好保护好这些红色旅游资源也是更好地告慰和缅怀先烈。现存最具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遗址)、纪念地有:国家级的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2个即: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

39、士陵园。湘鄂边苏区军政干部训练班旧址、红军被服厂、红军随军医院、鹤峰九区(五里)、苏维埃政府、湘鄂边独立团指挥部旧址群。各乡镇主要革命旧址(遗址)、纪念地分布见下表:乡镇旧(遗址)及现代纪念建筑容美镇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馆、鹤峰县中心县委、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屏山红军后方医院旧址、贺龙旧居、红四军警卫团旧址、“范家五虎”旧居遗址、共青团鹤峰县委员会、鹤峰县少年先锋队总队部旧址,鹤峰县妇女协会旧址,鹤峰县儿童团总团部旧址,红四军第一路指挥部、鹤峰县游击大队队部、湘鄂边独立团团部旧址、观音坡战场遗址、鹤鸣书院旧址走马镇红四军诞生地、鼓锣山32壮士殉难处、走马坪收编遗

40、址、工农革命军堰垭整编旧址、红军桥、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工农革命军东进石门出发地七榔坪、七榔坪整军旧址、罗家台惨案遗址等五里乡湘鄂边特委机关旧址、湘鄂边联县政府革命旧址、湘鄂边军政干部训练班旧址、左角寺战斗遗址、南村惨案遗址、五里坪围歼战遗址、温勉之烈士墓、红军排长烈士墓等邬阳乡段德昌囚居地、陈连升旧居、邬阳关收编神兵旧址,陈宗瑜烈士墓、红四军第五路指挥部旧址中营乡红三军军部旧址、湘鄂西中央分局旧址、王炳南烈士殉难处、军长田、中营烈士陵园、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旧址、烧巴岩会议旧址、红军枪炮局旧址、赵家台红军医院旧址等太平乡湘鄂西中央分局茅坝会议旧址贺英殉难处、打伙场战斗遗址、雷家岭战斗遗址、赶

41、家湾战斗遗址、太平烈士陵园、王家河(桑鹤根据地)旧址、官屋黄连溪红军枪炮旧址、红军烈士七英之墓、黄连溪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旧址群等下坪乡留驾苏维埃遗址、天星寨战斗遗址、二等岩枪炮局遗址、范松之留驾除奸旧址等燕子乡燕子区苏维埃遗址、玉天井红军医院遗址、红毛尖战斗遗址等第四章 革命烈士陵园现状4.1革命烈士陵园现状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78年,陵园占地245000,森林覆盖面积达60%以上。陵园主要烈士纪念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一座(碑体高21米3米2.5米;碑座周长25米4方,高3米,碑体基座四周为石质栏杆,长104米,高1 米,纪念碑周边有追悼瞻仰场地4500平方米)、陵园内有星火广

42、场、贺龙广场、停车场共6246平方米,均为土质地平、有烈士纪念主墓、烈士纪念馆320平方米、贺龙铜像1个、贺龙元帅题词和廖汉生副委员长题词屏风、烈士纪念亭7个、前后二个主大门牌楼等,园内安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革命烈士红九师师长段德昌、红九师参谋长王炳南、湘鄂边苏区创始人之一贺英、湘鄂边特科队队长蹇先为等4位烈士的遗骨,还安埋着团级以上革命烈士36名。由于鹤峰县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财政资金十分困难,陵园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陵园基础设施十分落后。1978年建设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建筑,因陋就简采用当地普通石料建造,因年代旧远,风吹雨打,现多已风化剥落、地基下沉损毁严重,就连陵园管

43、理办公用房都是租用的住房进行工作,尽管如此,陵园职工仍然尽心工作,人工种植了大量的青松翠柏,花草树木,修建了人行步行道7.5公里、园内公路5公里,三级步行台阶500米和7个观光亭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4.2烈士纪念碑现状现有的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78年,采用当地普通石料建设,碑体高21米、宽3米、厚2.5米;碑座周长25米4方,高3米,碑座四周为石质栏杆,长104米,高1 米;纪念碑四周为追悼瞻仰场地,占地4500平方米,为土质地平,从正门进入纪念碑瞻仰广场需经过三级、500米长的步行台阶。纪念碑、碑体、步行台阶由于建设年代旧远,建造石料为当地普通石灰石,现风化剥落、损毁严重。需对碑体、基座、四

44、周追悼瞻仰场地及步行台阶进行维修改造。4.3烈士纪念广场现状陵园现有烈士纪念广场总面积6224平方米。其中:领导题词屏风36平方,休息座台86平方米,公厕142平方米,星火广场2986平方米、贺龙广场1860平方米,停车场1200平方米,场地均为土质地平,以上场地均由原自然地形经逐年改造而成。现部分地面下沉严重,电力设施老化,广场边坎危险处也未设防护栏。目前广场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馆、贺龙铜像、主大门牌楼、贺龙元帅题词和廖汉生副委员长题词屏风、烈士纪念亭、前后大门、休息看台、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周围林木松柏苍卒,生态环境优美。4.4烈士纪念馆现状 陵园现有砖混结构烈士纪念馆320平方米、于1

45、992年修建,内设烈士画像、烈士遗物遗迹陈列柜展示,烈士生平简介等设施。由于资金等原因,建造面积小,建造质量差,墙体及屋面裂缝渗水严重,房后保坎部分垮塌,急需维修.4.5烈士墓群现状 陵园内现分散安埋有36位团级以上烈士,总占地面积3860平方。现有墓群上山步行道约3000余米,排水沟渠3800余米。由于资金条件限制,所建墓群为简易墓体,烈士墓周为土质地平,部分烈士墓安置在山坎边,由于山水长年冲刷,部分排水设施和土坎被雨水冲刷,损毁较严重,急需维修.由于陵园资金投入不足,陵园建设一直停滞不前,先期已建基础设施,多处损毁严重,且现有瞻仰活动场地面积小,不利于人民群众瞻仰、凭吊革命先烈和游览的需求

46、,改造和扩建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已迫在眉睫。第五章 项目建设目标定位与原则5.1项目建设定位项目建设定位:把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建筑改造工程建设成为一项政治工程、红色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1、政治工程缅怀先烈,学习先烈,增强“宗旨”意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水平,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造就和培养千百万革命接班人,激励和鞭策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文化工程通过陵园红色革命文化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把鹤峰自然生态文化与土司民族文化同步发展;发掘、弘扬鹤峰土司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瑰宝,展示容美土司文化的内涵;增强人民对革命人物和民族文物的

47、保护意识,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3、经济工程通过陵园红色革命文化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和完善鹤峰县红色旅游、土司文化旅游、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带动绿色生态景区和土司民族文化景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使旅游业尽快成为鹤峰县新的经济增长点。5.2项目建设目标以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为契机,将鹤峰革命烈士陵园改造成庄严、大方、肃穆、环境优美方便人民群众瞻仰凭吊的纪念场所。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示范基地。5.3项目建设原则5.2.1项目建设坚持教育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项目建设注重社会效益是革命烈士陵园改造建设的前提。项目建设要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等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政治效益协调发展。 5.2.2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建设原则 项目建设坚持突出陵园现有烈士纪念主体设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