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_朱桂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834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_朱桂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_朱桂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_朱桂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6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62022年第6期第21卷(总第123期)No.6,2022General No.123,Vol.21安 徽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朱桂林(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二系,安徽合肥230031)【摘要】加强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度不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度和广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重

2、视程度不高、教师素养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围绕“如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等难点,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推动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是我们当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事关课程思政建设成败,必须高度重视。【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01(2022)06-0105-04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3、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履行高职院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组织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合作,构建全员育人的良性工作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高职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果,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4、,特别是在贯彻全员育人要求、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营造齐抓共管良性工作局面上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课程思政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度需要提升有的高职院校尚未建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造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思政建设与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贴合度不紧。专业教师在课程教育中更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训练,对于思政教育的融入显得过于机械,难以做到不留痕迹地有机融入1。思政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和技巧,但对于专业课程内容不熟悉,缺乏与专业教师有效的横向合作机制,无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拓展

5、就建设深度而言,有的专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处理,课程思政演变为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简单拼接,缺乏与热点时事的密切联系,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的专业教师不重视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进行思政元素渗透,反而拘泥于传统的思政理论讲解和政策文件解读,使得思政元素融入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学生内心,难以体现不同学【收稿日期】2022-08-27【作者简介】朱桂林(1980-),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二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105教 育 新 论朱桂林: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6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6、学报20226科专业特色2。就建设广度而言,除了个别专业教师尝试跨领域合作外,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大多没有形成合力,缺乏优势互补,客观上限制了课程思政建设广度的拓展。(三)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有的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一些专业教师更加关注高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提升,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抵触和应付的思想,认为在专业课上开展思政教育没有必要,不能深刻认识到高职思想教育应该结合具体实践,更要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内容,唯有如此,才更符合新时代对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提出的要求3。学校平时也会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但都是以会议传达和资料学习为主,没有根据相关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

7、的培训,教师对于政治学习缺乏深入思考和认真交流,更谈不上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自觉意识。(四)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要完善一是在领导机制方面,有的高职院校缺乏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没有在校级层面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也没有对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与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导致课程思政建设混乱4。二是在管理机制方面,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标准不明确、认识不到位、实施碎片化等问题,导致课程思政建设难以形成以点代面的格局。三是在评价机制方面,有的高职院校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以概括定性为主,失之于宽,缺乏专门针对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考核指标和评估结果,更无法形

8、成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四是在保障机制方面,缺乏资金、人事和政策的有力支持,客观上影响了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成效。二、强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成效剖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复杂、覆盖范围广、建设任务艰巨,客观上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合理、与高职教学融合度不高、课程思政体系建构不系统、教师思政素养不够等建设难点。建立健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是解决课程思政建设难点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一)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挖掘思政元素在挖掘高职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时,既要确保不影响专业课知识体系,又要在遵循学科知识逻辑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凝练课程蕴含的价值引领元素等精神内涵。其中,科学

9、深挖要求教师对所授课程在知识、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合理深挖要求教师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这两大要求对于很多高职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而言是极大的考验5。目前,不少专业教师对所授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无法准确理解和有效把握,就需要借助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优势互补,确保精准、科学、合理地发现并提炼出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建设成效。(二)有助于促进课程思政与高职教学的有机融合不同专业、课程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课程思政具有个性化特征,因而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知识传授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在教学切入、讲授侧重和分析视角等方面都要把握恰

10、当。而对于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乃至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而言,怎样有机融入思政教育资源没有现成答案,全凭教师把握。最恰当的融合不仅要求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做到适时融入,这对高职教师的挑战不言而喻6。只有借助协同育人,兼顾专业课特点和思政教育规律,注意融合的时间、形式、节奏和内容,才能确保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和质量。(三)有助于系统建构课程思政体系在遵循课程关联性的基础上科学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能够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功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功效。然而,有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止步于专业课教学层面,没有渗透到课程理论及其学科体系中。加之学校对各门课程的思政建设重点缺乏统筹规划,忽视了学段差

11、异和学科特色,没有充分结合院校的职业教育优势所在7,学校整体课程思政建设不成体系,建设成效也不明显。而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合问题,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为建构课程思政体系夯实基础。(四)有助于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素养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由以往只重视学科知识传授向同时承担价值引领任务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敬业精神、高度负责的育人担当以及自觉关心国家命运的责任使命等课程思政建设素养。从目前高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看,有的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106教 育 新 论朱桂林: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安徽警官职业

12、学院学报20226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不深刻,课程思政建设的感染力和可信度不高,难以将价值引领统一于知识传授中8;有的教师缺乏工作责任感,缺少应有的育人热情,无法有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果能够建立健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互相取长补短,营造良好氛围,这对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素养的提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协同育人指引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创新按照全员育人的工作要求,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思想指引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职教学、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提升教师思政能

13、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阵地。(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积极功效,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和专业课内容的有机融合。在兼顾思政教育的主导性和专业课程的特殊性的前提下,要从立德树人的站位出发,将价值引领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讲授中,确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政治立场与价值追求;同时也要从专业课特点出发,选取与思政教育相契合的知识点,深入挖掘该知识点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支点和抓手,促进二者更高质量地浸润融合。因此,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应当发挥各自所长,树立联动意识,

14、密切结合专业课资源要素的突出优势和思政教育在话语、载体等方面的鲜明特征,实现取长补短。同时,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还要依据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在专业课教学中推动育人要素实现整合重组,例如挖掘与学科课程有关的科学家或工程师模范事迹、核心技术攻关或重大工程内蕴的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等思政元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优势9。(二)促进课程思政与高职教学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有机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必须协同育人,形成合力。首先,高职院校要坚持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所有课程无论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都要渗透课程思政,充分调动

15、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德育责任,践行全员育人。其次,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构建基于专业群特征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以点代面,循序渐进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10。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要各负其责、各取所长。以法律事务专业为例,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专业教师应以涉及法律事务专业群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为根据,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坚持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素养以及职业需求相统一的理念,力争实现能力养成、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形成的一体化。相应地,思政教师则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挖掘课程隐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积极引入优秀法律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

16、感,强化他们未来从事法律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三)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必须以协同育人为指引,兼容并蓄、齐抓共管。第一,校党委要义不容辞地担起主体责任,做好顶层设计,将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纳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整体规划,在人力、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和支持。同时,校领导要深入广大师生中了解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建立健全校领导深入基层了解广大师生思想动态的制度,要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率先垂范,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教研活动,积极支持并带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11。第二,要在校主要领导牵头下制定校院(系)两级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规划,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第三,各专业要

17、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围绕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开展行业调研、企业调查和产业分析的前提下明晰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内容。对于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安排、教学进度、教学保障等,要组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研讨,将课程思政目标、理念、内容和原则切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中。第四,要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课程标准,组织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修订课程实施方案,充分梳理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课程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和设计以及课程评价等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四)提升教师思政能力教师的思想自觉与业务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必须加强

18、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专业水平和思想水平。第一,对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内容与规范要求,107教 育 新 论朱桂林: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6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6引导他们自觉强化专业知识积累和政治理论学习,在教学中自觉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经常开展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子”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优势,营造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第二,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和政策宣讲,如邀请课程思政建设名师、专家学者等开展政治素养培训、人格魅力熏陶和课程思政实践示范,促使广大教师深入领会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义,转变思

19、维定势,助力教师树立坚定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第三,引导专业教师在延续以往显性知识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思政教育的方法,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为一体,增强专业课鲜明的情感体验和人文色彩,最大限度地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感染力和开放性。【参考文献】1孔德兰,王玉龙.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3):14-18.2郭慧,李峻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J.职教论坛,2020(7):163-167.3冯宝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与提升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0(20):76-79.4陈磊,沈扬,黄波.江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基于江

20、苏省50所高校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87-91.5董慧,杜君.课程思政推进的难点及其解决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21(5):70-74.6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237-246.7娄淑华,马超.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焦点目标、难点问题及着力方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88-196.8李博,陈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挑战与改进J.中国大学教学,2021(9):75-79.9周琳.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思路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

21、1(27):34-36.10何丽丽.目标贯通与融合:高职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39-43.11惠朝阳.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57-60.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Zhu Gui

22、lin(Second Department of Law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Hefei Anhui 230031)【Abstract】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an inevitablerequireme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ful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

23、uethrough education.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difficulties of“how to dig deeply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lements,integrate organically them with curriculum teaching,construct a syst

24、ematic and scientific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and enhance teach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professional teachers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so a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collaborative education;path(责任编辑:孙雯)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