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与重庆、云南经济运行比较分析_胡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822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与重庆、云南经济运行比较分析_胡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辽宁与重庆、云南经济运行比较分析_胡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辽宁与重庆、云南经济运行比较分析_胡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Liaoning Economy一、辽宁省与重庆市的对比分析“十三五”以来,重庆GDP年均增长7.4%,较辽宁省(3.7%)高 3.7 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由2015年低于辽宁省4170亿元到2021年反超辽宁省310亿元,重庆GDP较辽宁省多增加4480亿元。具体来看,一是一产与辽宁省差距缩小446亿元,占总缩减量的10%。这主要是十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带动,包括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粮油。二是二产赶超辽宁省1446亿元,占32.3%。其中建筑业赶超辽宁省1362亿元,占30.4%,主要得益于投资的有力拉动,以及积极引进年产值上百亿的企业在当

2、地注册。工业差距缩小43亿元,占1%,主要是材料产业、电子产业上升为第一、第三大支柱产业所带来的提质增效,以及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三是三产赶超2587亿元,占57.7%。重庆较好发挥数字经济引领作用和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集散辐射作用,新模式百花齐放,新业态多点显现,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迅速扩张,电影、动漫和游戏等IP衍生品与零售业深度融合。此外,重庆经济的增长也得益于人口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重庆人口(3205.4万人)较2010年(2884.6万人)增加320.8万人,人口与辽宁省差距缩小436.3万人。2022年前三季度,重庆GDP总量达20835亿元,较辽宁省(20797

3、亿元)高38亿元,居全 国 第 16 位;GDP 增 长 3.1%,较 辽 宁 省(2.1%)高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6位。一是一产低于辽宁省170亿元。重庆一产增加值1366亿元,较辽宁省(1536亿元)低170亿元;一产增加值增长3.7%,较辽宁省(3%)高0.7个百分点。二是二产低于辽宁省213亿元。重庆二产增加值 8375 亿元,较辽宁省(8588 亿元)低213亿元;二产增加值增长3.8%,较辽宁省(-0.1%)高 3.9 个百分点。三是三产高于辽宁省421亿元。重庆三产增加值11094亿元,较辽宁省(10673亿元)高421亿元;三产增加值增长2.5%,较辽宁省(3.4%)低0.9

4、个百分点。辽宁与重庆、云南经济运行比较分析胡红内容提要 为了更好地研判辽宁经济运行态势,本文选取了经济总量与辽宁省相近的重庆市和云南省,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深入分析,以期得出对辽宁发展有益的一些启示。本文分析了辽宁省与重庆市和云南省的经济运行情况,重庆市和云南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鲜明,对于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数字经济、中心城市建设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 经济运行;地区比较;产业发展;数字经济20DOI:10.14041/ki.1003-4617.2023.02.013区 域 经 济二、辽宁省与云南省的对比分析“十三五”时期以来,云南 GDP年均增长7.7%

5、,较辽宁省(3.7%)高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与辽宁省差距由 2015 年的 5250 亿元缩小到2021年的437亿元,6年间缩减了4813亿元。具体来看,一是一产领先优势扩大1383亿元,占总缩减量的 28.7%。这主要是高原特色农业带动,其占一产比重达到60%以上,高原特色农产品指鲜切花、茶叶、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中药材、肉牛。二是二产与辽宁省差距缩小1567亿元,占32.6%。其中,建筑业扩大1242亿元,占25.8%,主要得益于“五网”(路网、水网、空网、能源网和信息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占比超过40%,而辽宁省为21%。工业缩小287亿元,占6%。三是三

6、产与辽宁省差距缩小1863亿元,占38.7%。此外,辽宁省与云南人口差距不断扩大。按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云南人口(4720.9万人)较2010年(4596.6万人)增加124.3万人,为人口净流入省份。辽宁省与云南人口差距由2010年的223万人扩大到2020年的461.8万人。2022年前三季度,云南GDP总量达20818亿元,较辽宁省高21亿元,居全国17位;GDP增长3.8%,较辽宁省(2.1%)高1.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2位。一是一产高于辽宁省691亿元。云南一产增加值2227亿元,较辽宁省(1536亿元)高691亿元;一产增加值增长5.1%,较辽宁省(3%)高2.1个百分点

7、。二是二产低于辽宁省979亿元。云南二产增加值7609亿元,较辽宁省(8588亿元)低979亿元;二产增加值增长 5.8%,较辽宁省(-0.1%)高 5.9 个百分点。三是三产高于辽宁省308亿元。云南三产增加值10981亿元,较辽宁省(10673亿元)高308 亿元;三产增加值增长 2.2%,较辽宁省(3.4%)低1.2个百分点。三、相关启示“十三五”时期以来,重庆市和云南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文旅产业等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对辽宁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参考和借鉴意义。(一)通过延伸链条

8、和培育品牌促进农业较快增长山地特色农业和高原特色农业对重庆和云南经济较快增长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1)延伸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庆特色农业坚持抓大不放小,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提质增效。大的方面,重庆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重点发展10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集群,培育100个以上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加工龙头企业,建设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小的方面,打造“小规模、大特色”地标型农产品,比如“涪陵青菜头”种植面积仅有70万亩左右,但品牌价值高达150亿元。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全省重点培育的“五个万亿级”产业之一,8大特色优势产业中的鲜切花、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中药材等7个

9、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1位,蔗糖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2位。东北特色农产品比较丰富,可通过深度整合农产品资源,加快建设东北地区精深加工集散地。(2)做优品牌,抢占全国市场。重庆农业公共品牌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巴味渝珍”是全国最早的整合省级、直辖市层面农业资源的公用品牌,在全国市场立得住、叫得响、卖21Liaoning Economy得好。云南加大“绿色食品牌”培育力度,经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权后的品牌可使用统一形象标识,并进入官方授权渠道进行产品展示和销售,“云”字牌绿色、健康、民族的形象深入人心。辽宁省在品牌经营方面有较大潜力可挖,应通过创建东北农产品区域农业品牌,引进现代组织

10、经营模式,采取“农产品+生鲜电商”“农产品+大V主播”等模式,做强做优品牌。(二)通过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实现工业振兴目前经济增长较快的省、市,一般都是新经济、新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这在重庆、云南体现得非常充分,两省、市均以“新字号”为引擎,有力推动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十三五”期间,重庆和云南都实现了支柱产业的更迭,重庆材料产业超过汽车产业,云南能源产业超过烟草产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1)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重庆构建“芯屏器核网”产业生态圈,电子产业上升为第三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7位,成为全球重要的笔记本电脑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手机制造基地,全球每 3台笔记

11、本电脑中就有 1台产自重庆,2021年重庆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1%,较辽宁省(5.8%)高 13.3 个百分点。云南以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能源网络为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单晶硅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对于辽宁省来说,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节能环保等“新字号”产业,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增长蓄积新力量。(2)赋能传统产业,全面提质增效。重庆利用材料产业传统优势,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产品,大力培育前沿新材料。云南全力打造千亿元级烟草产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烟草产业深度融

12、合,烟草产业智能制造已走在全国前列,转型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对于辽宁省来说,通过数字赋能,让“老树吐新芽”,改造升级汽车、数控机床等“老字号”,由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深度开发冶金、石化行业等“原字号”,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精细化工方向延链补链强链。只有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三)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动能转换发展数字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重庆实现了从“制造重镇”向“智造重镇”的转身,云南着力提升信息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1)数字经济驱动产业重构和再组织。近年来,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平台数量快速涌现,西部科学城

13、、礼嘉智慧园、仙桃国际数据谷、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等数字创新平台,逐步取代传统市场,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交易场所,面向全球的数字平台,通过数据处理分析交易数据,对消费者需求进行预测和分析,指导供应商生产行为,从需求端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2021 年,重庆数字制造业增长29.1%,占数字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5%。复制重庆模式,充分利用辽宁省数据资源优势,加快数字赋能,才能实现对传统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和再造。(2)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和信息化加速融合。重庆已累计推动实施348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全国15个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中已有11个布局重庆。可充分利用辽宁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以

14、及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22区 域 经 济技术在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引育智能制造新优势。(3)数字经济推进经济社会管理智能化升级。云南吸引国家禁毒大数据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数据中心落户,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中心。辽宁省应加快打造智慧政务、智慧监测、“住业游乐购”等数字场景,实实在在提升辽宁省市民生活品质。(四)通过文旅融合牵动服务业提档升级旅游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搞活旅游业可以有效而迅速地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拉动消费。重庆和云南充分利用“网红重庆”“七彩云南”等旅游资源,走出了文旅融合、跨界发展的新路。(1)体系化。重庆加快推进

15、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打造邮轮旅游与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相融合的旅游新产品,实现“一线游”向“一片游”转变。辽宁省旅游资源也需要充分整合开发,加快实现旅游产业体系化,实现主要景点与沿线景点抱团发展,将“短途游”发展为“深度游”,更好更多吸引省外游客。(2)文化化。重庆利用红色基地打造抗战文化,推出火锅英雄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热门旅游宣传影片;云南以印象丽江 云南映象等生态歌舞剧打响特色文旅品牌。无论辽宁还是东北,旅游资源很好,但缺少历史上文人墨客的渲染,与文化结合不足,只有在这方面做足文章,才能提升现代旅游产业的吸引力,拉长产业链条。(3)牵动化。旅游带动特色产品

16、行销全国,留住省外游客购买力。重庆通过旅游与饮食文化结合,吸引游客返程后继续通过网络购买重庆火锅底料等当地产品。云南重点发展“地产+酒店”“地产+健康”等发展新模式,昆明、西双版纳和腾冲逐渐成为居家、养老和疗养胜地,从“逛一逛”发展成“留下来”。辽宁应利用好日益扩大的旅游度假需求,发展休闲养生、医疗康养、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吸引省外游客来辽异地购房,为辽宁省经济发展蓄积新增量。(五)通过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同步驱动区域发展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背景下,重庆深入推进“一圈两群”建设,主城都市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重要节点城市专业化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2021年主城都市

17、区中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区增至9个,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两群”特色农业、绿色制造、生态文旅和大健康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辽宁省沈阳、大连占全省GDP的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4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以上。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2021年,沈阳、大连GDP增速分别排第11和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增速排第11和第1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第13和第 1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第 14和第15 位,只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对靠前,排第8和第1位。从发展阶段看,沈阳、大连在“一圈一带”区域发展中,正处于虹吸效应大于辐射带动作用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虹吸效应不可避免,但这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左兜到右兜”,对辽宁整体增长难有贡献,因而只有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合理实现产业梯次布局,重点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作者单位:辽宁省信息中心)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