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难免”“不免”“未免”的语用比较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7979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难免”“不免”“未免”的语用比较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难免”“不免”“未免”的语用比较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难免”“不免”“未免”的语用比较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难免”“不免”“未免”的语用比较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2024,12(3),262-269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4 in Hans.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ml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3199 文章引用文章引用:孙尧.“难免”“不免”“未免”的语用比较分析J.现代语言学,2024,12(3):262-269.DOI:10.12677/ml.2024.123199 “难免”“不免”“未免”的语用比较分析“难免”“不免”“未免”的语用比较分析 孙孙 尧尧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

2、教育学院,陕西 咸阳 收稿日期:2024年2月19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19日;发布日期:2024年3月29日 摘摘 要要 从词典释义看,“难免”“不免”“未免”均为语气副词,对“难免”“不免”“未免”的语用预设分从词典释义看,“难免”“不免”“未免”均为语气副词,对“难免”“不免”“未免”的语用预设分析来看,三者之间存在主观性强弱析来看,三者之间存在主观性强弱之分。“难免”“不免”“未免”均可以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主观之分。“难免”“不免”“未免”均可以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主观性性的强弱和语力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即主观性越强,语力越强。句类和句末语气词的共现情况也可说明的强弱和语力之间存

3、在正比关系,即主观性越强,语力越强。句类和句末语气词的共现情况也可说明其语力。其语力。关键词关键词 语用预设,主观性,语力语用预设,主观性,语力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s of“Nanmian”“Bumian”and“Weimian”Yao Sun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Sha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Xianyang Shaanxi Received:Feb.19th,2024;accepted:Mar.19th,2024;publis

4、hed:Mar.29th,202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ictionary definition,“Nanmian”“Bumian”and“Weimian”are all mood adverbs,and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subjectivity between the three words“Nanmian”“Bumian”and“Wei-mian”from the analysis of their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Nanmian”“Bumian”and“Weimian”can all

5、 indicate a euphemistic tone,and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subjectivity and the power of speech,that is,the stronger the subjectivity,the stronger the power.The co-occurrence of sentence class and sentence end modal words can also indicate their power.孙尧 DOI:10.12677/m

6、l.2024.123199 263 现代语言学 Keywords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Subjectivity,The Power of Speech Copyright 2024 by author(s)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1.引言引言 对语气副词的研究从 19 世

7、纪就开始了,只不过当时称之为“状字”或“助字”。中国现代语法第一次提出“语气副词”的概念,并将一些表达明确语气意义的副词进行分类,之后各路语言学家也关注到语气副词领域,但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说明。到了 80 年代之后,语气副词受到极大关注,一度成为热点,很多语言学家用新的理论来研究语气副词,不仅研究语气副词的作用还研究其语义指向问题,甚至引入到语用学领域,从语境、预设、焦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学界对“难免”“不免”“未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和语法化两个方面,如李兰香(2000)、金朝霞(2003)、于娜(2007)、谷晓恒(2005)、高育花(2008)等,周红(2011)借助“刺激反应

8、”,探讨了“难免”“不免”“未免”三者的主观性,陈轩(2006)从句法分布和语义背景角度去分析“难免”“不免”“未免”的主观性表现。本文从语用预设角度对“难免”“不免”“未免”三个词的主观性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去探寻其语力的不同,即主观性越强,语力也呈现正比,最后从句类和句末语气词的共现情况来看三者的不同之处。2.研究思路及语料来源研究思路及语料来源 从词典释义出发,考察“难免”“不免”“未免”三者在词典中的词义,了解“难免”有形容词、副词和关联词之用法,“不免”“未免”有副词、关联词的用法,各家有不同说法,对其不同词性也进行详细说明,本文只研究其作为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强弱和语力强弱之比较,探求

9、其三者之间是否存在连续统。一个人在说出一句话时在话语中留下的自我印记便是主观性1,这就涉及到语用领域,从语用预设角度去寻求说话人留下的印记来探求其主观性强弱。“难免”“不免”“未免”都是可以表达委婉语气的语气副词,其委婉语力与主观性成正比。最后从句类和句末语气词共现的角度来补充说明“难免”“不免”“未免”三者的不同。本文的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 CCL 语料库,收集“难免”语料共有语料 5853条,采取等距抽样方法,每 10 条抽一条,抽出语料共 585 条,剔除无效语料,共 153 条,有效语料为432 条。“不免”语料共有语料 5289 条,采取等距抽样方法,每 10 条抽

10、一条,抽出语料共 528 条,剔除无效语料,共 21 条,有效语料为 507 条。“未免”语料共有语料 2579 条,采取等距抽样方法,每 5条抽一条,抽出语料共 515 条,剔除无效语料,共 1 条,有效语料为 514 条。3.词典释义词典释义 由表 1,可知,各家释义基本相同,大多认为是副词,只有李宗江和王慧兰认为是关联词。出现争议的地方是“难免”,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认为“难免”是形容词。的确,在查阅语料库的时候,发现存在少量的“难免”的形容词用法,如:Open AccessOpen Access孙尧 DOI:10.12677/ml.2024.123199 264 现代语言学 Tabl

11、e 1.Comparison of dictionary definitions of“Nanmian”“Bumian”and“Weimian”表表 1.“难免”“不免”“未免”词典释义比较 难免 不免 未免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形容词。不容易避免。副词。免不了。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并非理想的结果。副词。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但语气比较委婉。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王自强)副词。有“不容易避免”、“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的结果。副词。1)有“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结果,多指不希望发生的。2)表示轻微的因果、比较关系,带有委婉的

12、语气。副词。1)有“实在不能说是”的意思,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有委婉否定的意味。2)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汉语新虚词(李宗江,王慧兰)1)副词。推测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会有某种不好的结果。2)关联词,相当于难免不。由于上文说到的原因,自然得出下文的结论。关联词。上文表示某人所见所听或所想的情景,下文表示此番情景引起的心理感受。关联词。根据上下文所说的情况,得出下文的结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副词,意义与用法基本与“不免”相同 副词。由于前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产生后面的结果,这种结果大多是不好的,相当于“免不了”。多用于后一小句,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一种委婉的

13、语气。副词。表示不以为然,带有委婉的口气。常用语后一小句,多与“太”、“过于”、“有点”等配合使用。例 1:萧队长看着刘胜泄气的样子,用温和的声调安慰和鼓励他说:“是难免的事。再说,开了这个会也有好处。(CCL)例 2:生养你的母后每天都想到人生难免的死亡。(CCL)其句法模式均为:难免+的,用在“是”字后面,难免修饰名词。但即使存在这样的现象,也不能完全认同“难免”为形容词,张谊生(2000)在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中对“难免”的虚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难免”是一个由此及彼、由实而虚的连续统,即:难免 a难免 v(体宾)难免 v(谓宾)难免 ad难免 conj 2。齐春红(2008)在现代汉语语气副

14、词研究中从原型范畴的角度出发,将“难免”“不免”划为边缘语气副词,将“未免”划为典型语气副词3。由此可见,“难免”的形容词用法是语法化遗留问题,其虚化结果最终还是朝着副词方向,因此本文将“难免”看作是语气副词,不讨论其形容词用法。下面将从语气副词的角度出发,从语用预设和语力比较方面探讨其异同。4.语用预设语用预设 孙汝建(1999)指出当形式、意义、内容不一致的时候,语用上对肯定、否定的区分是对以往区分肯定和否定的一种补充。其理论主要为:1)肯定的强度:完全肯定 基本肯定 部分肯定,强意肯定 委婉肯定。2)否定的强度:完全否定 基本否定 部分否定,强意否定 委婉否定。齐春红(2008)在此基础

15、上进行分类,把完全肯定和完全否定都归为主观大量,他们的确定度为 1;把基本肯定和基本否定都归为相对主观大量,它们的确信度大于 0.5,小于 1;把疑信参半的语气副词归为主观估量,主观确信度略大于或等于 0.5,小于 0.75;把表示深究的语气副词归为主观惑量,它们的主观疑问度为 1,相对于主观相对大量来说,他们的确信度为“1”。可以用图 1 进行表达。孙尧 DOI:10.12677/ml.2024.123199 265 现代语言学 Figure 1.Subjective quantity distribution map 图图 1.主观量分布图 据此,“难免”和“不免”属于相对主观大量的语气副

16、词。既然“难免”和“不免”都表示一种相对主观大量的语气副词,那么他们之间的主观量是否有差别?齐春红(2008):主观量是含有评价意义的量,既然是评价,就得有参照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说话人主观意识中的一个预先设定的,并被认为是合乎情理的理想之量。这样来说,我们很难客观地去了解到一个人说一句话最想要达到的一个理想之量的具体量值,但是我们总会知道其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语言背景意义,这就要提到预设,预设最先是由德国哲学家 Gottlob Frege 于 19 世纪末提出的,后来用在语言学领域。主要有两大分类,一是语义预设,一是语用预设。语义预设和语言中的断言相关,而语用预设指的是话语中非断言部分的背景意义

17、,涉及交际者所处的语言环境及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它在某种程度上表示的说话人的一种态度和情感。季安锋(2009)提到预设是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或话语的背景信息或者把预设看作实施有效言语行为的适切性条件。这说明了语用预设的两个特性,共知性和适切性4。所谓“共知性”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都可理解接受的背景信息。所谓“适宜性”是指满足一定的条件,一个句子才能得体、恰当地被使用,并且可以使得交际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用预设则涉及言语交际中人的因素和语境因素,是发话人的预设,不涉及到句子的真值问题。下面从语用预设角度来考察“难免”“不免”“未免”的主观性。根据词典释义,“难免”的基本语义为由于前面发生的

18、情况,产生了后面的结果,这种结果往往是说话人想要避免的。例 3: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手册中难免会有疏漏及不妥之处,还希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使其能够更加完善。(CCL)这句话的语用预设为: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手册会出现疏漏以及不妥之处。说话人之说以这样说,是因为说话人认为自己可能会出现纰漏,而这些纰漏也可能会被听话人给发现,基于这种背景信息的可能性,说话人说出了手册中难免会出现疏漏及不妥之处。我们再看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时间仓促,准备不足,这种原因是客观上的原因。由此可见,“难免”是基于一定客观的原因产生了后面的说话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例 4:如果从小接受的是金钱至上的观念,长大后很难正确对待金钱,

19、难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CCL)这是一个假设句,说话人假设的是接受金钱至上观点会产生负面影响,说话人所要向听话人表达的便是接受金钱至上观念会迷失方向。这里的预设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比较认同接受金钱至上的观念会在之后的成长路上使人很难正确对待金钱,这时说话人的意图就较为明显,他想要提醒听话人,并且让听话人预先估计结果再做出选择。这里的双方的语用预设认同的观点是主观的。不管是例 3 中的语用预设还是例 4 中语用预设,两者都是需要说话人进行推测。“手册中难免会有疏漏及不妥之处。”是说话人自己根据一定客观条件(时间仓促,准备不足,)进行推测结果(手册会出现孙尧 DOI:10.12677/ml.2

20、024.123199 266 现代语言学 疏漏以及不妥之处);“难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这是说话人根据听话人也认同自己观点(接受金钱至上的观念会在之后的成长路上使人很难正确对待金钱)这种可能性而进行推测结果(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所以“难免”是说话人要根据一种或多种主、客观条件来推测结果,并且这种结果是很难避免的,显而易见的。“不免”的词典释义为: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某种结果,这种结果是说话人或者当事人不愿意看到的,或者不好的,但是在查阅语料库的时候发现,其后面的结果有的时候也并非是不理想的,也会出现一些中性的成分。如:例 5:投资期货,带有很大的风险性,不免有赔有赚。(CCL)例 6

21、:这对作者本人来说,不免又喜又愧。(CCL)上面的两个例子中,其后都是正反两种词义并现情况,这时,说话人或当事人想要的结果处于中间,不好不坏。不管是不理想还是中性,这些都是和“不免”所使用的语用预设背景相关。在查阅语料库中发现,“不免”后面的结果有的是说话人认为会出现的,有的则是当事人认为会出现的。面对这种现象,金朝霞(2000)将这两种情况分别分为不免 1 和不免 2 来进行讨论。不免 1:施事指向,由于某种原因,施事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心理或出现某个行为5。例 7:“局势变化也太快了。”顾维钧不免感叹道。(CCL)这句话的语用预设是:局势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感叹之情,顾维钧看到了这样的变化之快的

22、局势,他也发出了感叹之情。这种感叹之情是他本人发出来的,即当事人自发的一种情感。这样的不带说话人情感的施事指向是客观的。不免 2:说话人指向,说话者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结果的出现是合情合理的,自然而然的5。例 8:例如:她在他们班级属于穿着最差最落后的女生,这不免有伤她的自尊心。(CCL)这句话的语用预设是,说话人认为女生穿着最差最落后会伤害人的自尊心,而且说话人也认为班级中她是穿着最差最落后的,所以说话人认为她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这是说话人基于自己的一个主观判断而判定的结果,这里就涉及到说话人较多的主观性。从“不免 1”到“不免 2”是一个视角的转变,从施事者转向说话人,这一种转变也是一

23、个主观性不断增强的结果,所以“不免 1”的主观性弱于“不免 2”,既不免 1 不免 2。“难免”是说话人根据主客观条件推测结果,这涉及到说话人较多的主观性,“不免 1”的施事指向是客观,主观性极弱甚至没有,“不免 2”则是说话人自然而然地发出或者产生的某种结果,这中结果是说话人本身认可的,其主观性较强。“不免 2”所表现出来的主观量是确定的,情感态度是明确的,而“难免”的主观量却是不确定的,需要推测方可确定,因而说话人使用“不免 2”时留下的主观印记更多一些,所以他们的主观性强弱为:不免 1 难免 不免 2“未免”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是主观大量语气副词,根据词典释义,“未免”常常表示的是一种

24、不以为然,经常表现为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所以它的主观性应当是这三个词中主观性最强的。例 9:但是他们也是为了活着,我一点没有见怪的意思,不过将我看做肥肉,未免可气而已。(CCL)在这句话中,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我被看做是肥肉这件事,而且被别人看做是肥肉这样的看法很让人生气,所以这里是说话人对自己所处境地的一个主观判断,并且这个判断是符合听话人的认知的。综上,我们可以大致判断“难免”“不免”“未免”的主观性强弱为:不免 1 难免 不免 2 未免。5.语力比较语力比较 董秀芳(2009):使用委婉语气主要是出于说话人对听话人“面子”关注,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是防止孙尧 DOI:10.12677/ml.

25、2024.123199 267 现代语言学 直接损坏听话人的面子,别人提出的负面性意见直接损坏了听话人的面子;第二种用法是防止间接损坏听话人的面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别人接受或者陈赞,当提出的意见和听话人的意见不同时,虽然不像批评听话人那样会直接威胁到听话人的面子,但是仍然有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第三种用法是说话人遵循“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选择了一种谦抑的说法,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听话人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6。“难免”“不免”“未免”三个词在使用中都是可以表达一定的委婉语气。例 10:你是凡人,所以难免出错。(CCL)这句话中去掉“难免”之后,表示的含义是凡

26、人就会出错,这样话语显得生硬,如果在实际语境之中,这样说话会引起听话人的不愉快,为了听话人的面子,加上“难免”,降低了陈述的语力,带有委婉的语气。同样的情况,“不免”、“未免”也一样。例 11:武氏兄弟自来为在郭芙面前争宠,手足亲情不免有些隔阂,这时各人情有别钟,两兄弟便十分相亲相爱起来。(CCL)这里叙述者也是为了武氏兄弟的面子,用“不免”来降低陈述的语力,带有委婉的含义,将武氏兄弟过去为郭芙争宠的种种隔阂化小了。例 12:乔峰哈哈大笑,道:“爽快,爽快,只是未免对不起杨元帅了。(CCL)如果去掉“未免”,乔峰直言我对不起杨元帅,就会显得乔峰这个人跋扈,所以用了“未免”之后,降低了语力,让乔

27、峰的话语显得更加柔和一些。刘龙根(2005)指出语力(即“话语施事力量”)是由话语施事行为所体现出来的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也即话语在具体的交际场境中所发挥的特定功能,比如:小心点!这句话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可以具有“忠告”“提醒”“威胁”等语力7。由此可见,语力是可以表示说话人意图的一种手段,说话人的主观性越强,其意图就会越强,这是成正比的关系,因而“难免”“不免”“未免”三者之间的委婉语气的强度也应与主观性的强度成正比,即难免 不免 2 未免,并且他们三人在陈述句中都可以降低陈述的语力,他们的语力方向与委婉的强度成正比,即难免 不免 2 未免。在现代汉语中,句类和句末语气词都可以表达一定的语气,

28、通过,发对语料的统计,发现“难免”“不免”“未免”大多出现在陈述句中,少量出现在疑问句中,“未免”还可以出现在感叹句中。Table 2.“Nanmian”“Bumian”and“Weimian”sentence statistics 表表 2.“难免”“不免”“未免”句类统计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难免 432 1 0 0 不免 504 0 0 3 未免 487 12 0 15 由表 2 可见,“难免”出现在疑问句中有 1 例,“不免”出现在感叹句中有 3 例,“未免”出现在疑问句中有 12 例,出现在感叹句中有 15 例。下面分别对其进行说明。例 13:建立在一种非常脆弱的经济体系

29、之上,因而经济无法持续增长,并难免会出现逆转吗?例 14:许凤用鼻子嘲笑了一声说:“这未免太可笑了吧?只有当说话人为强调说明事实真相或实际情况而来否定或反驳某种看法(包括自己原先的想法)时才用这个语气副词“并”8。例 13 中并表示否定后面出现逆转的情况,“难免”本身有一种否定含义,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这是一个反问句,例 14 明显是一个反问句,其答案就在句中。“难免”和“未免”用在疑问句(这个疑问句是反问句)中都是增强了疑问的语力,但是他们的强度不一样,“难免”的强度弱于孙尧 DOI:10.12677/ml.2024.123199 268 现代语言学 “未免”,这是因为“未免”本身的主观性强于

30、“难免”,在带有反问句的句子中,答案在句子反问句里面,说话者的主观越强烈,答案越明显,在例 14 中,用“未免”是强烈肯定可笑的意味,而例 13,却没有那么强烈的肯定,所以在疑问句中,难免 未免。例 15:人们对于妇女多是原谅着,但贞洁的男子看来,不免觉着有“人格上受了损失”的感慨吧!(CCL)例 16:江雷哼了一声:“一个小小的处级干部,你也未免有些过分小心了吧!”(CCL)同上,“不免”和“未免”用在感叹句中,其表达的感叹语气有强弱之分,例 15 中,贞洁男子面对女方出轨时会有“人格上受了损失”的感慨,“不免”的委婉特性使得感慨变得有气无力,再加上“吧”揣测语气词的出现,使得感慨的语气更加

31、弱了下来。而例 16 中,“未免”明显表达说话人强烈的不满的语气。因而在感叹句中,不免 未免。句末语气助词可以表达一定的“语气”,典型的语气助词有“的、了、吗、呢、吧、啊”等。学界对这几个语气助词的普遍性认识是:“了”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吧”表示说话人半信半疑的“不确定”态度;“啊”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用于陈述句时,可以表明说话人的态度,有时候还有一种提醒的意味,用于疑问句时带有惊奇的意味;“呀”可以表示意外、惊喜之意。此外,邹海清(2014)指出句尾“了”可以分为两个,一个“了”侧重表现事态现实性的变化义,一个“了”侧重表现事态真实性的确认义9。并指出出现在“太+形+了”中的“了”是用来

32、确认事态真实性的。Table 3.“Nanmian”“Bumian”and“Weimian”co-occur with other mood particles 表表 3.“难免”“不免”“未免”与其他语气助词共现情况 了 啊 吧 吗 哩 难免 0 0 0 1 0 不免 2 0 1 0 0 未免 118 1 25 0 2 在表 3 的统计中,发现“未免”与句末语气词共现情况较为丰富,而“难免”和“不免”共现情况不多,“难免”与“吗”共现只有 1 条,“不免”与“了”共现有 2 条。“未免”与“了”共现的情况最多,其次为“吧”,并且“未免”经常出现在“太了”与“太吧”的句式中。例 17:但是当我

33、也把她当成最知心的朋友时,我不免诧异了。(CCL)例 18:一登台,他的嗓子未免太窄了,只有前两排凑合着能听见。(CCL)例 19:“你一点不考虑我也可能出事,这未免太不仗义了吧。”她酸溜溜地说。(CCL)“不免”与“了”连用,表示产生了变化。因为“不免”本身表示对事件的陈述,不用来强调感情,所以少与“啊、呀”共现。例 17 中,“了”表示“我”的行为和看法出现了新情况,用“不免”更加肯定了这一诧异,虽降低陈述的语力,但是也肯定了事实。“未免”常常和“太”共现,所以和“了”、“吧”共现时常常会出现“太了”、“太了吧”这样的结构。例 18 中,“了”表示的确嗓子很窄,如果不用“未免”的话,直言嗓

34、子很窄是很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所以“未免”来表达委婉语气,降低陈述语力。例 19 中,由于“太了”表示程度过量,加上表示不确定语气的“吧”,可以减缓过量的程度,使得听话人能够接受,这也是委婉的手段。此外,“未免”还会和“哩”这样语气助词共现,这一般出现方言中。可见“未免”与句末语气助词的共现较为灵活。6.小结小结 1)“难免”“不免”“未免”都是语气副词,“难免”与“不免”是边缘性的语气副词,“未免”孙尧 DOI:10.12677/ml.2024.123199 269 现代语言学 是典型语气副词,但是它们所表达的主观性强弱不同,通过对其语用预设的分析,其主观性强弱应为不免 1 难免 不免 2 未

35、免。2)“难免”“不免”“未免”都是可以表达委婉语气的词,主观性越强,其委婉力度也强,因而它们的委婉力度强弱为难免 不免 2 未免,语力是用来表达说话者的交际意图的,主观性越强,其语力表现越强,“难免”“不免”“未免”在陈述句中都可以降低陈述语力,其强弱为难免 不免 2 未免。3)句类和句末语气词都是可以表达一定语气的。“难免”和“不免”大多出现在陈述句中,极少出现在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中,“未免”不仅可以出现在陈述句中,还出现在疑问句和感叹句中,其委婉力度均高于“难免”和“不免”。与句末语气词共现情况,“未免”也比“难免”和“不免”丰富得多,而且较多与“太了”和“太了吧”共现,表达一定的委

36、婉语气。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3 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4 季安锋.汉语预设触发语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9.5 金朝霞.试说“不免”的隐含义J.世界汉语教学,2003(4):43.6 董秀芳.“未 X”式副词的委婉用法及其由来J.语言科学,2012,11(5):480.7 刘龙根.语力概念和意义表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0.8 马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方法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4.9 邹海清.句尾“了”的语法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1):36-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