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_张云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690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_张云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_张云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_张云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1 期 总第 5 期新文科理论与实践No.1,2023Serial No.5Journal of New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张云飞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和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等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学科建制,应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范围内,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文

2、献依据、范畴和体系、知识教育等研究,还应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思潮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必须要在方法自觉的基础上达到学科自觉,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面的样本和经验。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与自然;生态文明;知识体系DOI:10.20066/ki.37-1535/G4.2023.01.03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又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作为重要内容。前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固有内容;

3、后者是对前者的研究,是前者的学科化表现和表达、学科化支持和支撑,应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方向。关于后者,笔者曾经提出“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问题并认为,“为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 一门科学 的自觉的理论建构”。今天,立足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放眼世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生态化趋势和潮流,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以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面的样本

4、和经验。作者简介: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新形态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872)。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进展新论断新贡献研究”(2022JZDZ008)的阶段性成果。本刊记者: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张云飞教授访谈,国外理论动态 2007年第 12期。张云飞: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学科建构,理论学刊 2009年第 12期。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 年第 1 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术语自从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问题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存在着生

5、态学“空场”成为国内外思想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就是对此方面讨论及其成果的一种学理回应和概括。(一)从“马克思的生态学”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针对一些论者提出的马克思思想存在着生态学空场的问题,以马克思文本为依据,美国学者福斯特(John Bellam Foster)在世纪之交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为核心的“马克思的生态学”的概念,并出版了 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 一书。该概念不仅引发了广泛的理论争论,而且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借此,福斯特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当然,这一概念存在着不周延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从

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恩格斯的生态学”同样能够成立。第一,恩格斯和马克思都将生态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在 伍珀河谷来信 一文中,19岁的恩格斯已经注意到资本主义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对工人阶级的危害。“在低矮的房子里劳动,吸进的煤烟和灰尘多于氧气,而且大部分人从 6 岁起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这就剥夺了他们的全部精力和生活乐趣。”在深入工人当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恩格斯在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中进一步系统阐明了环境污染及其社会危害。同时,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剖析了资本主义“异化劳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对工人的危害。第二,恩格斯和马克思都提醒要警惕人类盲目行为造成的对人与自然

7、系统关联的破坏。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 中认为,人与自然具有“一体性”,人类盲目征服自然的行为会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将自然看作是人的无机身体,资本论 第一卷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化造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第三,恩格斯和马克思都将人与自然和谐看作是未来共产主义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由于科学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总是受人与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中提出,“瓦解一切私人利益只不过替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转变,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即,消灭私有制之后的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双重和解的社会

8、。和解即和谐。同时,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提出,共产主义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和彻底的自然主义的统一。后来,马克思在 资本论 第三卷中要求联合起来的生产者自觉调控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显然,恩格斯也是现代生态思想的先驱之一。“恩格斯的生态学”同样能够成立。从“马克思的生态学”具有的文明论意涵和贡献来看,已经论及生态文明问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受人与社会关系影响和支配的问题,将生态危机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内生危机,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双重和解以及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看作是John Bellam Foster,“Ten Questions About Marx

9、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fter Marxs Ecology”,interviewed by Roberto Andrs,Monthly Review 4(20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 44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 63页。John Bellamy Foster,“Engels s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the Anthropocene”,Monthly Review 6(2020).32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共产主义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

10、,并认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因此,“马克思的生态学”“恩格斯的生态学”具有科学的文明论的意义和价值,以至于可以将之称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从学科范围和性质来看,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关系的科学。尽管今天的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但从其学科归属来看主要属于自然科学,其学科范围难以完全覆盖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社会关系等广泛领域和复杂内涵。即使我们将生态学理解为“社会生态学”也如此。这样,就需要我们突破“生态学”的限制,将之扩展和提升为生态文明理论。从其创立者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11、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生态文明思想的总和。(二)从“社会主义生态学”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福斯特不同,美国学者奥康纳(James O Connor)等人认为,马克思在生态学上存在着缺陷,有必要用生态学来补充和修正马克思的思想,用生态学社会主义来战胜生态危机。在他看来,马克思只是注意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没有注意到资本主义生产和作为其条件的自然之间的矛盾。他将前者称为第一重矛盾,将后者称为第二重矛盾。在他看来,第二重矛盾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凡是与生态条件有关的问题都是阶级问题,因此,消除第二重矛盾、摆脱生态危机,只能依靠生态学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他将“生态学社

12、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生态学”区别开来。“生态学社会主义是指一种在生态上合理而敏感的社会”,“社会主义生态学 意指(也是大概来说)某种辩证的生态科学和社会政治实践”。这样,奥康纳成为生态学社会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社会主义生态学”同样存在着内在不足,需要得到扩展和提升。社会主义生态学首先是“某种辩证的生态科学”。在奥康纳那里,这种辩证的生态科学未必是指“马克思的生态学”,而是指生态学社会主义的生态科学。他指出:“尽管环境保护主义是美国和其他国家最强大的社会运动之一,生态破坏和危机现在正在肆虐世界,但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却很少或无力地尝试以一种连贯的方式从理论上解释这些事实。这创造了一个理论上

13、的空白,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帮助填补。”他将其与友人共同创办的 资本主义 自然 社会主义 杂志定位为一份“社会主义生态学”刊物。其实,马克思主义不仅涉及了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的生态科学。如果遮蔽“马克思的生态学”,那么,“社会主义生态学”不可能成为普遍的概念。不仅如此,有的生态学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公然怀疑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对于生态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怀疑无产阶级先锋队、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在实现生态革命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当资本家控制国家时,试图暴力地击溃资本主义可能不会奏效,因而,国家必须以某种为所有人服务的方式被接受并解放出来。试图通过教育和示范性生活方式实现的

14、一种大众意识的革命是有局限的。介入管理资本主义生产不能形成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方法,而由一个先锋队发动然后成为独裁者的无产阶级专政也是不可接受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 97页。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 439440页。James OConnor,“Prospectus:Capitalism,Nature,Socialism:a journal of socialist ecology”,Capitalism Nature Socialism 1(1988).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

15、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 357页。33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 年第 1 期可见,生态学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原则区别。在科学社会主义看来,只有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为消除生态危机提供适宜的社会形态。因此,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生态学”才能成为普遍的生态学,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社会主义生态学还是一种“社会政治实践”。这种实践指的是生态运动或环境运动。“正像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传统的劳工运动实践的阐明一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要阐明的是新社会运动的实践。”生态学社会主义赞同新社会运

16、动理论。在新社会运动理论看来,环境运动是维护生态环境质量这样的公共利益的社会运动,超越了维护阶级利益的政治运动。其实,在阶级利益分化和固化的情况下,生态环境问题总是一定阶级问题的表现和表征,环境运动总是一定阶级利益诉求的表达。如果遮蔽环境污染的阶级性必然会遮蔽造成环境污染的资本家的责任,成为资本主义的辩护师。当然,环境问题和环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公共性甚至是全球性的特征。因此,科学的选择是将政治运动和环境运动统合起来。同时,这种社会政治实践也应该包括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尽管出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但“苏维埃环境主义”仍然是一种在列宁和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指导下的

17、社会主义环境实践,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指导下的科学创新实践。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境保护也都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系统总结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将“社会主义生态学”扩展和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才能克服“社会主义生态学”的上述局限,使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有机地统一起来。总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整合和超越了“马克思的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生态学”等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等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是马

18、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来涵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学科建制。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范围除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开展的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研究之外,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设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即三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个二级学科在内的完整体系。我们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涉及这些二级学科,下面仅仅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的角度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

19、论研究”的学科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揭示出的普遍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表述所形成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第 254页。Douglas R.Weine,“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Soviet Environmentalism”,Environmental Review 2(1982).Stephen Brain,“Stalins Environmentalism”,The Russian Review 1(2010).34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理论的科学体系。从学科领域来看,马

20、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文献研究、体系研究、现实研究、比较研究、教育研究等几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层面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主要应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文献依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文本系统中,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文献学”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文献学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系统的科学研究,而再现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原本状态、总体面貌、历史进程、科学内涵和思想实质的专门的科学研究领域,主要由马克思主义文献考据学和马克思主义文献诠释学两个方面构成。前者主要属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内容,后者主要属于马克思主

21、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内容。当然,二者具有密切关系。运用文献学方法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学术理路。近年来,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即 MEGA2等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成果,参与过 MEGA2编辑工作的日本年轻学者斋藤幸平在 卡尔马克思的生态学社会主义 一书中研究了马克思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揭示出了马克思对自然的跨历史描述的深刻生态洞见。文献学研究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提供科学的文献学依据和支撑。我们可以按照多种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文献研究。第一,文本个案研究。例如,克拉克(John P.Clark)以马克思 1844年

22、经济学哲学手稿 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提出的“自然是人的无机的生态”命题为论题,说明试图在马克思自然哲学中找到一个真正生态观不能取得成功。其实,手稿 提出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思想是生态文明研究的普照之光。现在,学术界在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文本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第二,文本系统研究。在摘录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文本当中的生态学论述的基础上,帕森斯(Howard L.Parsons)在 马克思恩格斯论生态学 一书中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作为人类劳动的前提和先决条件的自然界,作为辩证法的自然界,作为一种生物的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人与作为谋生条件的自

23、然的相互依存,人将技术应用于自然界,人和自然通过劳动进行物质变换,前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和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污染和自然的毁灭,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厂和住区的污染,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通过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本系统中的生态学思想,有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三,文本思想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根据文献学研究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福斯特概括出了“马克思的生态学”的主要框架。在这方面,重要的问题是要将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系统中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梳理与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结合起来,以逻辑方式完整地再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全貌。(

24、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科学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旁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科学梳理马克思主义文本系统中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贯通张云飞: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年第 3期。张云飞:学科建制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 3期。John P.Clark,“Marxs Inorganic Body”,Environmental Ethics 3(1989).35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 年第 1 期和打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

25、分,发现其中蕴含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对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的思想、批判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思想、对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展望的思想以及这几个方面的内在关联和思想精髓,掌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最后,按照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抽象和具体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原则,应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以系统化、学理化和学科化的方式表述出来。首先应该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范畴体系的研究。第一,从核心范畴来看,“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由于论者的思想语境以及研究生态文明的立场、观点、方法各有差异,因此,对生态文明的含义和定位的看法自然不同。一

26、些国外学者在与“技术文明”相对的意义上所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与我们在“五位一体”意义上所讲的生态文明概念存在着原则区别。第二,从上位概念来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至少涉及自然观和文明论两个方面的范畴。在自然观方面,主要涉及对“自然”范畴的理解。我们的重点不是研究生态文明与一般自然的关系,而是研究生态文明与原初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关系。我们不能对自然作同质化的想象,而要科学把握复杂自然系统的非线性演化。在文明论方面,主要涉及“文化”和“文明”范畴。文化主要是指与自然相对的范畴,突出强调的是“人化”。文明既指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社会发展阶段和过程,又指文化当中的积极进步的成果。在文明

27、论的意义上,主要涉及生态文明的定位问题。一些论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文明的一种要素,也有论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还有论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文明发展的未来方向,更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文明发展的总体问题。这样,就需要从文明论的角度对之作出科学界定。第三,从平行概念来看,主要涉及文明要素和文明形态两个序列的概念。我们既要研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等文明要素的关系,又要研究生态文明与渔猎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文明形态的关系。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第四,从下位概念来看,由于生态文明涉及到社会有机体的各个领域,生态文明自身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

28、生态文明建设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研究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生态参与、生态外交等一系列范畴的关系。第五,从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社会概念来看,既要研究生态文明与文明类型的关系,又要研究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关系。前者要研究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生态文明与西方文明等文明类型的关系,后者要研究生态文明与资本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共产主义等社会形态的关系。最后,我们要研究生态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范畴的矛盾运动最终构成了思想体系或理论体系。在范畴研究的基础上,应该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体系构成问题

29、。(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现实价值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显著特征。正是在批判他们所面临的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现实危险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吸收和总结生物进化论、农业化学、生态学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现实斗争,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看作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Iring Fetscher.“Conditions for the survival of humanity:on the Dialectics of Progress”,Universitas 3(1978).36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和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正是在

30、面向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建立之后的社会主义实际,列宁才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设想,推动形成了“苏维埃环境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正是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八大以来,在这一创新理论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与全局性的进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可以说,实践性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要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现实方面的研究。第一,从现实的社

31、会形态的走向来看,要研究不同社会形态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要深刻揭示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内生的本质的关系,研究西方社会的绿色新政及其引发的社会绿色转型的经验和启示。在此基础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科学剖析“生态资本主义”的不可持续性,系统批判“生态帝国主义”的反动性。同时,要系统揭示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内生的本质的关联,科学揭示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成就和规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贡献,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意义。第二,从现实的社会发展的走向来看,要研究新科技革命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32、、全球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我们要深入研究新科技革命的双重效应,既要看到生态环境问题是新科技革命负效应的表现,又要看到科技发展的生态化趋势和成果为生态文明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要深入研究全球化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双重性质,既要看到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绿色发展,又要看到全球化制造了绿色贸易壁垒。(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潮比较马克思主义总是在与各种社会思潮对话、与各种错误思潮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回应生态危机的过程中,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等思潮应运而生。前者是一种重视环境保护的社会思潮,后者是一种包括生态中心主义在内的激进生态环境思潮。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这些思潮的比较研究。环境

33、主义和生态主义存在着复杂谱系。第一,从对生态危机前景的看法来看,存在着生态悲观主义和生态乐观主义的区分。前者以 增长的极限 为代表,后者以批驳前书的 下一个二百年 为代表。第二,从价值取向来看,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区别。深层生态学是生态中心主义的代表,将人类中心主义视为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女性主义和社会生态学批评了生态中心主义对人所作的同质化的想象,突出了性别和等级的维度。环境正义运动认为,人存在着种族差别,应当维护少数族裔的环境权益。第三,从社会性质来看,存在着广义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资本主义的对立。前者试图借助社会主义的方式摆脱生态危机,后者认为资本主义通过自身的绿化就

34、可以摆脱生态困境。广义生态社会主义存在着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以奥康纳为代表的狭义生态学社会主义的分野。生态资本主义以生态现代化、新自由主义环境主义等为代表。这样,研究这些思潮的产生背景、思想流变、派别分歧、流行机理、现实启示、理论局限等问题,就成为思潮比较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从社会影响来看,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复杂效应。有的思潮有助于生态文明方面的思想启蒙。例如,寂静的春天 只有一个地球 传入中国后,推动了中国环境保护37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 年第 1 期事业的发展。但是,有的思潮存在着误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危险。例如,当生态中心主义将人类中心主义作为造成生态

35、危机的根本原因的时候,就遮蔽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本质关联;当他们主张用生态文明取代和超越工业文明的时候,就存在着阻止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拉大中国和西方之间发展差距的嫌疑。同样,当新自由主义环境主义大肆鼓吹市场手段在生态环境治理当中的作用的时候,有可能引导将作为公共产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产品私有化的风险。尽管市场机制有助于实现外部问题的内部化,但私有化和私有制主张的是一种排他的权利,会将大多数人排除在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的享用之外,会造成不公不义。因此,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赞同一切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的主张。(五)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范围当中的重要研究

36、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养成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般规律。从其内容来看,“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尽管每个人几乎生来便具有朴素的热爱自然的感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自发地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尤其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生

37、态文明理论教育。第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既不是一般的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教育,也不是像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等生态化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教育,而是有其特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生态问题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形成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生态理想,这是社会与自然之间最佳的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这种社会生态理想就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双重和解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如果背离这种价值目标,生态文明永远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文明的高度。第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内容。在一般的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38、、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通过这种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自觉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社会主义新人,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第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原则。推进这种教育,同样必须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和创新发展,因此,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重点

39、。二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通达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途径。按照党的二十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 2020年第 17期。.,“”,m mm()2(1984).38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大精神,我们要坚持以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方式对待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深入研究这种生态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性。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更容易深入人心。当然,我们也需要将国外有益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文化纳入到这种教育中。第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

40、育的方式。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高度渗入性的特点。“生态文化与科学世界观、政治、法律、道德和审美文化、劳动教育、国际爱国主义和科学无神论信仰交织在一起。它们的共同元素的形成需要教育者的特别注意,以便使相应的影响被个体内在化。”因此,我们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比重,又要通过其他专业课程来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这样,才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总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范围内,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展和延伸,而不是要替代和取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

41、论研究”的学科自觉只有达到方法自觉的高度,才能达到学科的自觉。只有在方法自觉的基础上达到学科自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才能沿着自己构成的道路,成为客观的论证的科学,也才能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提供样本和经验。(一)坚持以文献研究为依据与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进行文本的考证不同,运用文献学方式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主要的目的是诠释这一理论的思想内涵,具有“诠释学”的意涵。因此,在研究中要坚持“诠释循环”的原则和方式。一方面,在诠释一个文本当中的生态文明概念和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文本的“内循环”。这就是要研究概念与概念、概念与命题、概念与思想、概念与文本、概念与语境的循环。

42、例如,就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当中是否形成了“生态异化”的思想,不能单纯从字面或字眼的意义上进行考察,而应该通过对异化、劳动异化及其四重规定、手稿的阶级解放的主旨、手稿 创作时的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现实、手稿 中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思想等方面进行考察。另一方面,在诠释一个文本当中的生态文明概念和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文本的“外循环”。这就是要研究文本与文本、文本与思想、文本与实践、文本与社会、文本与未来的循环。如果我们将 手稿 的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关系异化等概念和思想与 资本论 中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批判联系起来,与马克思晚年的科学笔记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就可

43、以确定“生态异化”概念能否成立的问题。这样,就能够以确切的文献学依据来逻辑地再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体系。同样,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切忌毫无文献依据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必须坚持论从史出。(二)坚持以体系研究为核心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构成。总体性.,“”,m mm()2(1984).39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 年第 1 期方法是用总体性视野来看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将对象和客体置于多重结构和复杂关系中来看待对象和客体,要走向辩证思维。第一,从学科对象来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社会关系的

44、系统看法,包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剖析和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系统批判,对生态文明问题的理论探讨,对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前景的科学展望。在这方面,我们应该重点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地球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体系等范畴。第二,从学科结构来看,应该科学确定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起点范畴,通过起点范畴的矛盾运动来逻辑地再现马克思主义文本系统当中的生态文明理论。从“自然”范畴出发,有可能流向生态中心主义;从“生存”范畴出发,有可能流向人类中心主义。只有从“自然”和“劳动”的辩证运动出发,才能科学地确定这一体系的起点范畴。第三,从学科方法来看,要超越机械论和整体论思维而走向系

45、统论思维。从字面上来看,整体论超越了机械论,但“现代整体论是受过教育的资产阶级的反应,对使他们成为一个阶级的活动感到厌恶和害怕。他们是反工业的,但没有明确的反资本主义 左 的整体论者和右 的整体论者突然在雨林中间相遇”。只有回归到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论,按照系统思维或共同体思维,我们才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维。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体系构成,同样应采用这种方法。第四,从学科功能来看,要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无产阶级主导的生态革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共产主义生态文明前景进行总体性把握。在此基础上,按照总体性方法,我们还应该加强

46、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同样必须坚持总体性方法,坚持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支撑知识体系,坚持用知识体系凝练和提升前三个体系。(三)坚持以现实研究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存在着多个面向。第一,在经济的社会形态方面,应注意生态文明问题上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生产关系尤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概念,形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要看

47、到生产资料所有制对生态环境问题性质的决定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消灭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坚持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取代和超越生态资本主义,而不能简单地讲用生态文明取代和超越工业文明。同时,要深入揭示资本主义对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支配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研究用社会主义方式促进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问题。第二,在技术的社会形态方面,我们要妥善处理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和发展方向。各种文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用什么来进行生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渔猎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48、、信息文明是技术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阶段。工业文明是技术社会形态方面的范畴,生态文明不是技术社张云飞:马克思总体性方法及其学科建设意义,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 7期。Richard Levins&Richard C.Lewontin,“Holism and reductionism in ecology,”Capitalism Nature Socialism 4(199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 602页。40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学科建制化会形态方面的范畴。但是,技术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依托,生态文明为技术社会形态的可持续更替提

49、供了条件和保障。因此,既要研究科技进步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又要研究如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三,在交往的社会形态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的“民族历史”形态和“世界历史”形态的问题。随着交往的普遍化,人类历史逐渐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全球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我们要科学揭示建立在普遍交往基础上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向,现有的全球化是在西方社会主导下的受金融资本支配的过程。进而,要研究如何实现生态文明的“民族历史”形态和“世界历史”形态相统一的问题。第四,在主体的社会形态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与人的

50、全面发展的关系。按照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将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形态演进的“三大社会形态”。我们要深入研究人对物的依赖造成的人的异化、自然的异化、生态的异化的内在关联,以深刻揭示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这里的“物”是指商品、货币、资本等物化力量。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研究作为人的全面发展阶段的共产主义对于生态文明的意义和价值,以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于人的全面的发展、对于共产主义理想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必须要有的现实关切,如此,才能保证这种知识体系成为“改变世界”的知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理论研究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