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学案的辨证_沈心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681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学案的辨证_沈心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学案的辨证_沈心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学案的辨证_沈心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4 文学评论学界于鲁迅“抄袭”的争论历来学者对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与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比较甚多,几乎皆因九十多年前的一桩学术公案。陈源在 1926 年 1 月30 日的晨报副刊中发文指责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根据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中的一部分所作。且不论之前他们的女师大交恶事件,陈源发此言论,依据应是顾颉刚。1927 年的顾颉刚日记中记载:“鲁迅对于我的怨恨,由于我告陈通伯,中国小说史略剿袭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顾颉刚认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列的红楼梦人物关系表,是从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中抄来的。抄袭问题在当时便有胡适等学者为鲁迅辩护。1928 年胡适在白话文学史自序中说:“鲁迅

2、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开山”二字即表明胡适的观点和态度。鲁迅逝世后,他又在致苏雪林的信中写道:“现今盐谷温的文学史已由孙俍工译出了,其书是未见我和鲁迅之小说研究之前的作品,其考据部分浅陋可笑。说鲁迅抄袭盐谷温,真是万分的冤枉。”后蔡元培也为鲁迅写挽联道:“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若抛开其他学者的观点,单看鲁迅关于此问题在不是信中的回应,就已经可以大概得知这两本著作的关系:鲁迅自言盐谷温之书虽是其参考书之一,但仅有一小部分内容是参考它的,且有关红楼梦的几点,鲁迅也有自己的想法。百年前这桩学术公案由陈源、顾颉刚发起,至今仍为学术界争论不

3、休。虽仍有张京华、张真等学者由红楼梦谱系图或是全书构架等认为鲁迅抄袭,但绝大多数学者如日本学者植田渥雄,中国学者钟扬、鲍国华、符杰祥、齐迹、谢崇宁、赵京华、张永禄、张谡等通过比对两著文本内容,研究鲁迅独特的小说史思想、盐谷温对文学史的贡献,以及鲁迅与盐谷温学术思想的不同来客观地看待两著间的继承与差异。两著成书时间线的梳理版本简述。中国小说史略原为鲁迅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授课时所用讲义,经修正补充而成书。最初的讲义整理本有油印本和铅印本,而命名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初版则为 1923 年 12 月,及次年 6 月新潮社所发行的上下册。后又经 1925 年 2 月新潮社再版上下册,1925

4、年 9 月北新书局合订,1931 年 9 月北新书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学案的辨证 沈心怡文学评论125文学评论再次订正,北新书局于 1935 年 6 月出版了鲁迅生前的最后修订本,即第十版。而此后各版均与第十版同。支那文学概论讲话原为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在东京文科大学所作的演讲。最早的中国译本为中国书局在 1921 年 5 月所出版的郭绍虞节译本,共 96 页。时间线梳理。要判定抄袭,首先要在时间线上成立鲁著成书晚于盐著。若梳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和盐谷温 支那文学概论讲话 的成书过程,或许可以一定程度地佐证鲁迅的清白。鲁迅在辛亥革命前便已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相关的内容,如古小说钩沉

5、是他于 1909 年至 1911 年底辑录的古小说佚文集。1920 年起他应邀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授课,于是有了小说史的讲稿。油印本的讲义现存有鲁迅博物馆藏中国小说史,从目录上看,此时小说史略的框架已大致成型。之后一两年鲁迅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删改增订,于是就有了北大印刷所铅印的中国小说史大略。铅印本共二十六篇,删去了原本的首篇,扩充了明之神魔小说明之人情小说,又增加了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宋元之拟话本明之讲史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清之讽刺小说和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这几篇。铅印本在小说归类和篇目命名上也有所改动,至此小说史略的构架、整体内容的分类和篇名

6、已基本固定下来。盐谷温出身于汉学世家,1906 年任中国文学课副教授,1917 年有了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的讲稿,之后在友人的建议下将此稿修订增补,于1919 年 5 月出版。此书出版后便很快引入中国,就有了前文所述的最早译本1921 年郭绍虞所译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第六章小说部分,题名中国小说史略。即使鲁迅可以直接阅读盐谷温日文原著,但告他抄袭者并不懂日语。陈源发文是在 1926 年 1 月,1927 年顾颉刚才在日记中吐露鲁迅抄袭是他告知陈源。由于后来的节译本均在 1926 年之后,所以当时顾颉刚所看的版本大概率是 1921 年郭绍虞的中译本。根据此时间线,1920 年鲁迅在撰写小说史讲稿之前只

7、能参考日文版,并未看过中译版。以中译版去指控鲁迅抄袭,或许有些牵强。两著的辨证比较虽然笔者认为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构不成鲁迅抄袭一说,但仅凭时间线仍旧无法完完全全洗刷鲁迅的冤屈。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的后记中说,中国小说史略的日译本问世后,中日两国读者可通过比对内容以得知他的清白。鲁著对盐著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单从二书的目录来看,整体上都是以时间为线,在大的框架上似乎比较相似。盐谷温直接从神话传说讲起,再到汉人小说、六朝小说、唐代小说和宋以后的诨词小说;鲁迅则在首篇总地论述了史家对小说的著录,再从上古神话起分篇分类论述至清朝小说。此外在总体内容上,鲁迅借鉴了一些盐著所引的材料,但鲁迅所引用的文献材料远

8、比盐著要多。从具体篇目上来看,鲁迅首篇探讨“小说”源起,以此为出发点总结了从汉书艺文志起,历朝史学家在史志中对小说的著录,发展了盐著第二节第一项有关汉志十五家的论述。鲁迅自述有所参照盐著的第二篇,除引用材料相近外,在盐谷温观点的基础上补充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实际上他在原文中已有注明:“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者谓有二故。”此处“说者”即盐谷温。盐谷温认为汉人生于黄河流域缺少天惠,因而注重实际,排斥空理空想。且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只设教修身治国实用之道,儒家自东汉之后又被定为一尊,于是思想束缚,神话传说乃至小说因此失去发展之机运。而经鲁迅详细考察,他认为其原因更在于“神鬼之不别”。有关汉代小

9、说的内容,鲁迅对于盐著认为迂怪浅薄而略过的几本作了补充,如 伊尹 鬻子 青史子及师旷,拓展甚多。对于世说新语,盐著中仅和其他书一起简单提及,而鲁迅则在第七篇中详细论述了世说新语此类摆脱志怪的小说。有关鲁著继承和发展盐著的内容,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就是红楼梦。鲁迅关于红楼梦究竟是影射谁的故事问题上,补充了“作者自叙说”,认为曹家家道中落之事与红楼梦所叙相符,曹雪芹的岁数也可与宝玉相对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陈源指控之后,鲁迅与盐谷温便开始有了联络。1928年他将 唐宋传奇集寄予盐谷温,之后会面中收到了盐谷温所赠平话126 文学评论五种中的三国志平话和杂剧西游记五部,1929 年又收到了明正德本娇红记

10、。盐谷温就新发现的材料写了论明之小说“三言”及其他,而 1931 年鲁迅于北新书局订正本中的修改就源于盐谷温在日本内阁文库中发现的元刊全相平话残本五种及“三言”,在新版中增加了针对盐谷温这篇文的分析。鲁迅的创新与个人意见。就全书构架而言,从宋朝的小说开始,盐谷温便笼统地称之为诨词小说,仅论述 宣和遗事 景宋残本 五代平话 京本通俗小说、四大奇书西游记 水浒传 金瓶梅三国志演义,以及红楼梦。鲁迅在宋元明清四代之分类则甚为详细,在全书中有宋之志怪及传奇、宋话本、宋元拟话本、元明传来之讲史、明神魔小说、明人情小说、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清之拟晋唐小说、清讽刺小说、清人情小说、清之以小说见才者、

11、清侠邪小说、清侠义小说及公案、清末谴责小说这几部分。他将诨词小说改名为通俗小说,并在这部分增加了许多通俗小说兴起的材料,补充了诸多论述。另外 清之侠义小说与公案 清之狭邪小说 清之谴责小说这几篇,都是鲁迅与盐谷温著作无关的独创。鲁迅补充了大量文献,行文上于小说著作的源流考证,作者简介、内容梗概、引文分析、存世情况及影响都论述颇丰。对于文献材料的选择,盐谷温主要使用汉魏丛书四库全书提要唐人说荟,鲁迅则使用太平御览法苑珠林太平寰宇记太平广记说郛文苑英华。鲁迅曾在晨报副刊 发文 破,认为 唐人说荟存在删节、乱改句子、乱分类、乱题撰人等问题。因此他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的过程中,对唐人说荟中的错误进行了一

12、些订正。由此可见鲁迅在史料钩沉、文字辑校及资料辨伪方面的深厚底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的编写目的也是很不相同的。如上述前辈学者所言,鲁迅所著具有纵向的“小说史”思想,在介绍各小说作者及内容之余梳理小说的发展流变和时代特征,而盐谷温所著则是横向的“概论”,分析各小说的文本特征和存世情况。另外在很多具体观点上,鲁迅都与盐谷温有所分歧。如山海经,盐谷温认为是各方的异闻传说杂录;而鲁迅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巫书,秦汉人对此书有所增益。又如飞燕外传,旧本题汉伶玄撰,鲁迅认为此书不为汉人所撰,应出于唐宋;而盐谷温因此书文章缛丽,认为应作于六朝间。盐谷温讲到述异记二卷旧本题梁任昉撰,记录神怪

13、荒诞之说虽他与鲁迅都是简单提及并未详细讨论,但鲁迅认为此二卷为唐宋人伪作,原因在于此书于唐人书中未尝引用,应不出于唐以前。梅妃传一卷,盐谷温据唐人说荟认为是唐曹邺撰;鲁迅则根据跋语,认为今本所题曹邺撰,是明朝人妄增。盐谷温认为宋代唯一流传至今的诨词小说,为南宋无名氏所作宣和遗事;鲁迅则认为宣和遗事由作者搜集故书,补缀连接,勉强成书,此书或出于元人,又或为宋人旧本,而元人有所增益,只是因为抄袭了宋人旧本,所以口吻有所相似。关于红楼梦贾宝玉的影射问题,盐谷温认为纳兰性德与贾宝玉二人事迹相符合。鲁迅则以为纳兰性德跟贾宝玉只有中举之年相近,其余都不符合。同时盐谷温所举出的蔡元培“废太子胤礽说”也为鲁迅

14、所否定,认为这是牵强附会。此外,盐谷温并不认同高鹗续书说,只觉得续作应是成于一人之手。而鲁迅则信高鹗续书说,他认为程伟元序“旧本”的说法只是刻印者托古欺世惯用的法子罢了。此处鲁迅之观点亦可见其日常考据的功力。至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一说是可以大致放下了。在肯定鲁迅著作发展与独创性的同时,也需得注意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不可磨灭的意义。诚如鲁迅所说,毕竟都是以中国史实为“蓝本”,就不可避免会有对象的雷同。正因二人研究方法的不同,体现了不一样的诠释,为之后小说史的研究构建起一个基本的范式。鲁迅一向注重“史识”胜于所谓“孤本秘笈”,他希望小说史研究可以专注小说在文学史上的美学特质,注重文本本身的魅力。无论他的意愿是否有准确传达到之后作小说史研究的学者,他与盐谷温的著作于学术上的贡献,都将为之铺下坚实的奠基石。(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