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纪录片《中国乐器》古筝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67650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纪录片《中国乐器》古筝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纪录片《中国乐器》古筝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纪录片《中国乐器》古筝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7COMEDYWORLD影 视 观 察摘要:纪录片作为现实生活的载体,它的叙事形式带有着文化印记。在文化全球交互影响的今天,纪录片也成为文化传播和输出的有效工具。它反映人文生活、记录历史文化、传播艺术文化知识的作用和艺术审美作用等多种社会功能,成为吸引现代人眼球的最大亮点,并满足观众对价值观、艺术审美、求知等的需求。纪录片中国乐器以普及我国民族音乐、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器乐文化为出发点,大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器乐文化,为促进我国民族器乐繁荣作出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对其展开分析。关键词:纪录片;中国乐器;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一、纪录片概述音乐纪录片的主体以描写真实存在的音乐内容为中心,强调作品的非虚构性

2、,通过对真实生活的一段还原与再现,提供一种影像对现实社会的指向。这里的音乐内容,既可以是一位音乐人,可以是一类音乐文化或是一种音乐风格,也可以是一个乐器,一个音乐事件等。另一方面,在对真实的音乐内容进行记录的基础上,制作中需加入作者的观念,强调主体意识,将真实素材创造性地剪辑,加入字幕、采访、旁白等元素进行艺术创作,以视听结合的思维方式表达意义。(一)纪录片的特征1.叙事特征叙事,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任何叙事文本都有两个不能缺少的要素:故事和故事叙述者。纪录片的叙事活动也是如此。故事有着自己的内在发展逻辑,需要故事叙述者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进行叙事。讲故事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叙事表达。故事叙述过

3、程中,叙述者需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线索和叙事技巧对叙事进行规范和谋划。(1)叙事视角纪录片中的叙事视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第一人称视角,事件的叙述者以“我”的口吻来讲述故事,强调了叙事者的自我体验和内心感受,拉近叙述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二是第三人称视角,属于全知视角,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去观察被叙述的人物和故事。这种视角的优势在于其能全方位描述人物和事件,可以灵活转换叙述角度,适合表现时空延续大、关系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同时,第三人称视角满足了观众对未知的渴求。(2)叙事时间说故事的时间是叙事时间,又称文本时间,就是故事时间出现在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时间状态。叙事时间可以经由创作者改造,或延长或

4、缩短,使现实素材得以重新组织结构,加工成为一件艺术品。延长:时间延长是指叙事时间大于故事时间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由于故事叙述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和升华影像内容,增加艺术表现力。使用慢镜头是延长时间的常用手法;对同一事物多方位、多视点、多景别拍摄,运用剪辑技巧,也能使叙事时间长于故事时间。省略:时间省略是指叙事时间少于故事时间的情况。将某一阶段发生的事情简化,能避免纪录片叙事给人拖沓乏味的感觉,有加快叙事节奏的作用。复原:时间复原是指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一一对应。常以长镜头的形式来表现。纪录片与现实具有最大贴近性,长镜头的特性能让观看者意识到此时时间的重要性。在长镜头叙事中,人物活动与镜头活动同

5、步对等,叙事时间与实际时间对等,叙述者没有对时间进行变形处理。长镜头有效地表现真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纪录片中国乐器古筝篇文/张歌玮(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省扬州 225009)98COMEDYWORLD影 视 观 察实时空中人物的活动,观看者在体验真实感觉的同时,对画面内容更加关注,有效揭示了人与事物的关系内涵,利于镜头内部信息的表达。(3)叙事线索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感染力和丰富表现力的听觉语言,能够和谐地与画面语言实现结合,增强影片叙事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抒情性、象征性是音乐特有的、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观影感受,音乐的特性将人们自然而然地带入主人公所处的情景中,而乐器纪录片的叙事线索一

6、般都与被拍摄的乐器息息相关。(4)叙事技巧创作好音乐纪录片同样要学会借助巧妙的叙事技巧来讲故事。在遵循纪录片创作的一般规律前提下,可以为了故事表达的需要,将叙述中具体可感的客观真实事件通过艺术的创作手法进行表达,选取最佳的叙事技巧来讲好故事。2.纪录片听觉艺术听觉语言起到深化主题、点明主旨的作用,其主要目的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叙事发展。乐器题材纪录片拍摄的本质还是对与器乐相关的人物的拍摄,器乐题材纪录片中的听觉语言可以塑造片中的人物形象,利用音乐的独特声音叙述故事情节,表达人物当时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外形特征,一步步地推进影片的叙事发展,以此实现音乐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二)

7、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及功能1.承载音乐文化音乐类纪录片给我们建构了关于音乐文化的集体记忆,而影视图像有效地唤醒、再造观众对音乐文化事件的认知。2.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采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演示历史时代的曲折变迁,重塑特定音乐内容的背景文化,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当时的社会状态,挖掘环境与文化、与个人、与事件的联系,增加影视技术的多元素,让简单的叙述变得更有故事性,这更有利于增加音乐文化与观众的接触点。3.经济延伸价值音乐文化自身属于静态资源,必须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其本身的价值。音乐纪录片具备交易、广告、票房、订阅、品牌等延伸价值,能够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与不俗的社会评价。另外,音乐文化发源地可举办音乐

8、纪录片节,扩大影响力,增加行业间、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吸引社会民间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以及独立制片人等参与拍摄过程,不仅保障传播效果,而且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二、纪录片中国乐器古筝篇(一)中国乐器古筝篇概述该大型纪录片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和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联合拍摄制作而成,其主要从乐器历史演变及代表人物、古筝制作工序、流派风格、古筝的传承与创新等几大模块对古筝这一中国传统乐器进行阐述,是极为珍贵的现当代民乐文化资料。其中包含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对音乐生涯的追溯回忆、对中国乐器的情怀诉说,以及乐器制作者对于乐器制作的讲解。该纪录片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华民族乐器的历史脉络和当代的发展状况,既

9、富有总结性,又具有开创性。1.纪录片人物解说、配乐纪录片中对众多古筝界优秀前辈进行了采访,同时伴以旁白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解说,解说词稿是视频后期人员根据录像、图片及录音内容由专业配音人员以最简单直观的方式,为该纪录片录制的具有解释、说明性的语言,以传达创作者的意图。纪录片中配乐多是中国传统曲目及筝派曲目,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对于古筝传统曲目的认识。如:渔舟唱晚 寒鸦戏水 铁马吟等。古筝所见于史书的最早记载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之后随着历史变迁从“江湖”进入“庙堂”,成为宫廷乐器。2.科普古筝制作工序古筝由面板、底板、侧板、筝头板、筝尾板、弦轴板、音梁板等组合而成。古筝的制作足有一

10、百多道工序,制作过程中的任意微小差错都会对古筝的音色造成巨大影响。筝面板多采用的是整块木板,以年轮间隔较宽、条纹明显、呈线状或粒状者为佳。主要制作工序包括琴框制作、内部结构安装、面板粘合、底板粘合、安置琴码、装饰物胶合、上漆、装配上弦等步骤。(1)古筝音响板古筝音响板木材选料也很讲究,主要的木料是从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下辖县的兰考运输而来,兰考拥有河南省内最大面积的泡桐树林,泡桐树树干通直、高大挺拔,被认为是孤直人格的象征。(2)筝面板筝面板的制作需要依靠工匠师傅们的经验对琴身进行刨平,同时面板的烘烤对古筝的音色和质量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烘烤面板的目的在于将木头中的蛀虫消灭、将木头存在的胶性去除,

11、烘烤后会在木头表面形成碳化层,防霉防蛀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防止筝变形。3.古筝的九大流派及演变(1)古筝流派古筝的流派共有九大流派,陕西筝派被称为真秦之声、河南筝派被称为中州古调、山东筝派被称为齐鲁大板、潮州筝派被称为韩江丝竹、客家筝派被称为汉皋古韵、浙江筝派被称为武林遗韵,还有福建筝派、延边筝派和蒙古筝派等,其中以陕西筝派、浙江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潮州筝派和99COMEDYWORLD影 视 观 察客家筝派流传程度更广。(2)古筝演变公元6世纪,中国古筝传入伽倻国,逐渐演变成朝鲜半岛和我国朝鲜族的民族乐器伽倻琴,伽倻琴是朝鲜民族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原先琴制大致和筝相同,十二根弦的琴叫传统

12、伽倻琴,以五声调式音阶排列。古筝使用指甲弹奏,伽倻琴则是用肉指弹,音色柔和、浑厚。唐时古筝传入日本,逐渐演变成为日本的民族乐器。4.科普古筝乐器制作的革新徐振高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获第二批中国古筝艺术杰出成就奖。通过对徐振高先生的采访及敦煌场制琴比赛工艺、质量、音色等方面考核,侧面刻画徐老先生认真负责制筝的人物形象。徐老先生对古筝制作的革新包括琴弦的诞生、古筝外在形象的改良以及琴码规格等。古筝琴弦原是蚕丝弦和钢丝弦,前者太柔、后者太刚,对于古筝的演奏、音色来说都不是最佳,后徐振高先生与上海音乐学院老师合作制作出尼龙钢丝弦,音色刚柔并济,对古筝演奏音色效果来说大有改进。

13、(二)中国乐器古筝篇的人文价值近年来国家和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与关注日益剧增,诞生了许多优秀纪录片作品,获得广泛关注。传统民族乐器纪录片作为传统文化纪录片的一个分支,音乐素材数量大,乐器种类繁多,文化属性强,是全国各族人民、各地域文化的缩影。人民群众通过观赏纪录片接收相关的历史典故,民族风俗、传统工艺、民族音乐和古典美学等知识,由此提升对传统音乐的关注度,进而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三、科普类乐器纪录片传播的作用及前景分析(一)科普类古筝纪录片在文化教育层面的作用1.弘扬古筝文化、促进艺术交流音乐家、演奏家在国内外进行交流、演出,为大众传播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使得外国友人能够欣赏我国的

14、音乐文化喜欢我们的乐器。古筝作为汉唐文化的象征,逐渐被世界人民所欣赏。2.普及与提高通过包容、兼收、并蓄,从传统文化中传承有益内容的同时推陈出新,普及古筝及其他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知识,提高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知名度,提高器乐音乐教育的专业水准。3.文献资料和研究视角音乐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其承载着丰富的音乐信息。在塑造音乐人物、梳理某种音乐流派的发展历史上,音乐纪录片最为便捷、直观,让人们能够去感受音乐文化。音乐纪录片这类媒介形式的大众性让音乐文化的传播面更加宽广,音乐文化也不再是仅供专业人士探讨的精英话题。科普类音乐纪录片具有真实的特点和丰富的表达手段,音乐纪录片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如图像、影像、文

15、字等,成为音乐学领域中诸多学科的文献资料。(二)科普类古筝纪录片传播的前景分析1.潜在观众群体观众选择观看乐器纪录片,是价值观、审美等心理需求的体现。乐器纪录片具有纪实性与艺术性双重特点,可以在娱乐中增长智慧、提高自身艺术文化修养以及激发创造艺术的才能和灵感,具有极大的人文关怀。2.传统网站平台与网络新媒体的结合利用传统的网站平台中,中央电视台的纪录频道是最大的一条传播渠道,而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的覆盖率就相对较低。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频道是面向全国播出的国家级的纪录片频道,在公众中具有高度的社会信任度、吸引力;电视传统媒体在传播纪录片的过程中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的覆盖

16、率虽然较低,但如果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的音乐纪录片可以平台共享,将会促进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的传播交互。网络视频在中年、青少年中覆盖率达到最高,在老年观众中覆盖率低。数据体现了在网络视频拓展是音乐纪录片的传播趋势,推进音乐纪录片在网络视频中的播出质量和数量,进一步细分网络视频观众,扩大音乐纪录片在网络视频中的影响力。结语古筝纪录片为专业人士提供了文献参考资料的同时也具有社会效益,为大众古筝普及教育提供了物质资料。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网络的快速发展,乐器纪录片传播途径大大增加,视频网站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纪录片中匠人们传承与坚守的精神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学习提供了精神

17、引领。继承与发扬严谨、细致、专注、持久的匠人理念,同时推动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的进步与发展是乐器类纪录片最想向我们传达的精神内涵。参考文献1 徐敏之.音乐题材纪录片的听觉语言研究 D.西北师范大学,2019.2 严锋,孙愈中.音乐纪录片的叙事手段与传播形态 J.北方传媒研究,2019(03):71-72+80.3 王雅妮.音乐纪录片的叙事研究 D.山东艺术学院,2016.4 马晓晓.音乐纪录片及其在音乐传播学中的价值研究 D.南京艺术学院,2014.5 马晓晓.音乐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音乐纪录片研究 J.音乐传播,2014(03):86-93.6 周红.纪录片中流动的思想音乐 J.记者摇篮,2021(03):110-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