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坑支护监测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867288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监测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坑支护监测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坑支护监测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坑支护监测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坑支护监测专项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X三期基坑支护监测方案XXX二O一四年十月十二日 XXX基坑支护监测方案1.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1.1.1本工程合肥市XXXXXX项目三期基坑支护指定分包工程由合肥新站XXX开发投资新建,工程地点在合肥市万佛湖路和潜山路交口西北侧ZWQTC-036地块。1.1.2合肥市XXXXXX项目三期基坑支护指定分包工程由江苏东南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设计,基坑支护详见设计图纸。1.1.3 本支护工程为临时性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关键性系数为1.0,基坑使用期为12个月。 1.1.4、本工程支护范围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粘土、强风化泥质砂岩、中风化泥质砂岩,基坑底落于粘土中,

2、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关键为上承滞水。1.1.5、基坑开挖深度约为3.2m8.2m,基坑靠近星光东路有较多管线,北侧会所周围有天然气管道。经放线,管道在基坑上口线外侧3m,对基坑施工无影响。1.1.6、此次设计图纸分为4个剖面,分别为1-1剖面、1a-1a剖面,2-2剖面、3-3剖面。1-1剖面设计为800旋挖桩,间距1.6m,桩长10米,距桩顶2m处设置一道锚索,基坑内侧喷锚护面。1a-1a剖面设计为1000旋挖桩,间距1.5m,桩长15米,基坑内侧喷锚护面。2-2剖面、3-3剖面设计为土钉墙。潜山路一侧设计为自然放坡,放坡百分比为1:1.4。地下底板面标高为-8.3500m,基坑开挖深度为约8.

3、0m, 1.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拟建场地地基土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层杂填土(Qml)层厚3.6010.20m,层底标高为29.1033.69m。褐、褐灰,褐黄、黄褐色等,湿,松散状态,状态不均匀。该层关键成份为粘性土,表部关键含碎砖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含有植物根茎,局部地段夹生活垃圾和淤泥质土等。层粉质粘土(Q4al+pl)此层仅局部分布,层厚0.001.50m,层底标高为28.5129.61m。褐灰、灰黄色等,可塑状态,湿,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许氧化铁、铁锰结核及高岭土等。1层粘土(Q3al+pl)层厚通常为0.506.80m,层底标高为23.3030.36m。灰褐

4、、褐灰、灰黄、褐黄色等,通常为硬塑状态,稍湿,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氧化铁、铁锰结核等。2层粘土(粉质粘土)(Q3al+pl)层厚通常为13.4020.20m,层底标高为9.3111.62m。褐黄、棕红色等,硬塑坚硬状态,稍湿,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间夹薄层粉质粘土、粉土,含氧化铁、铁锰结核、高岭土及钙质结核等。层粉质粘土(Q3al+pl)层厚通常为1.303.40m,层底标高为6.709.32m。灰白、灰黑色等,关键为泥质砂岩风化残积土,夹粉土和粉细砂,硬塑(或密实)状态,稍湿,稍有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氧化铁、铁锰结核等,混少许风

5、化岩块。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层厚2.103.40m,层底标高为3.776.52m。棕红色。稍湿,密实状态,表部已风化成壤及砂,无水可钻进,且不规则夹有中风化块体,局部夹砂岩,含长石、钙质结核等,裂隙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其岩体基础质量等级为类,属极软岩。层中风化泥质砂岩(K)该层还未揭穿。棕红色,岩质致密坚硬,裂隙不甚发育,钻进较为困难,含长石、云母、黑色矿物等,间夹泥岩。表部结构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基础呈块状结构,往下岩体趋向完整,无软弱夹层及破碎带,呈厚中厚层状,胶结较差,岩石质量指标RQD通常为较差很好(50RQD90),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属极软岩,其岩体基础质量等级为

6、类。该层需用风镐开挖。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1由江苏东南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设计基坑支护平面部署图等;2.3相关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3. 监测方案编制标准依据本工程特点和对监测技术要求并结合施工现

7、场实际情况,监测工作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基坑本身及其周围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作为本工程监测对象;(2)对道路下关键管线进行关键监测; (3)设置监测内容和监测项目必需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能结合现场实际全方面反应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本身和工程环境改变情况;(4)采取监测方法、仪器、材料和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5)监测数据测试、采集应做到全方面、立即、正确;监测数据整理和提交应满足信息化施工要求。4.监测目标(1)对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变形和其影响范围内环境变形、被保护对象变形和其它和施工相关项目或量值进行测量,立即和全方面地反应它们改变情况,实现信息化施工,并将监

8、测数据作为判定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关键依据;依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和设计值(或预警值)进行比较,假如超出某个限值则立即采取方法,预防支护结构发生较大变形和破坏、预防周围道路、建筑物发生较大变形和显著损伤;(2)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预估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围管线安全运行提供实测数据,是设计和施工关键补充手段,依据监测提供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组织(3)为理论验证提供对比数据,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4)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经验。5.监测内容依据基坑开挖深度、支护结构特点、所处周围环境条件及设计要求,基坑开挖监测项目设置以下几项:5.1 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5.2 基坑坡顶垂直沉

9、降监测;5.3 基坑周围道路、周围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5.4地下水位监测;6.监测方法和监测点部署6.1基坑坡顶和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监测(1)监测方法利用前视固定点形成测量基线,用经纬仪测量围护体顶部各测点和基线间距离改变;假如视线受限制,则建立平面控制网,采取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进行计算,从而了解围护体因对应位置土体挖除对其顶部水平位移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稳定情况。(2)测点部署水平位移监测点部署在边坡及支护桩顶部,间距不应超出20m,估计共部署有所成24个点,编号S1S24。在边坡坡顶喷射混凝土面上埋设测量钉,应确保测量钉略高出混凝土面,测钉和混凝土体间不应有松动。在稳定地方最少设

10、置2个基准点,以进行相互校核。(3)测试仪器R-202N全站仪、觇牌、钢卷尺等仪器(4)仪器精度2(5)预警指标暂缺(6)监测频率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察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察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察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察一次;碰到异常情况(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6.2基坑坡顶垂直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利用精密水准仪观察测点高程改变情况,从而了解围护结构因对应位置土体挖除对其竖直方向上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稳定情况。(2)测点部署测点部署和埋设同“基坑坡顶水平位移”, 每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作为一个沉

11、降监测点,累计242个,编号为J1J24。(3) 测试仪器中纬ZDL700精密水准仪(4) 仪器精度0.7mm/Km(5)预警指标暂缺(6) 监测频率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察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察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察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察一次;碰到异常情况(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6.3基坑周围道路、周围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利用中纬ZDL700精密水准仪建立高程控制网,监测基坑周围道路测点及周围建(构)筑物测点高程改变情况,从而了解基坑施工对周围道路、周围建(构)筑物竖直方向上影响程度,分析周

12、围道路(地下管线)、周围建(构)筑物稳定情况。(2)测点部署道路监测点部署在道路周围,间距不应超出30m,估计共部署个点,编号DCJ1DCJ5。周围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点应部署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上,测点关键布设于房屋角,长边超出25米和结构较差、距基坑较近房屋在中部合适加密布点。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暂布设12测点,编号为WCJ1WCJ12稳定地方最少设置2个高程基准点,以进行相互校核。(3) 测试仪器中纬ZDL700精密水准仪(4) 仪器精度0.7mm/Km(5)预警指 基坑围护桩体测斜误差0.5mm平面位移监测误差1mm沉降位移监测误差0.4 mm应力监测测量误差0.1% (6

13、) 监测频率土方开挖暂定1个月,每13天观察一次,底板浇筑暂定1个月,每110天观察一次,底板浇筑后至土方回填暂定4个月,每714天观察一次,底板浇筑施工结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观察一次;碰到异常情况(台风、暴雨)应加密监测。7.监测工序及测点7.1监测工序各监测内容所需监测仪器、监测点安装、埋设和测读时间应随基坑工程施工工序而展开:(1)依据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布设地表、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沉降点。(2)地下围护结构施工时,同时安装围护墙体内测斜管。(3)地下围护结构及土体加固施工完成后,进行水位管埋设。(4)围护墙顶圈梁浇筑时,同时埋设墙顶位移、沉降测点,同时做好测斜管口保护工作。(5)

14、基坑开挖之前,应建立测量控制网,将全部已埋设测点测读初始值,并应测读三次。(6)在对应施工区段及其影响范围内测点在施工期间按要求进行测读并进行数据整理和立即完成、提交日报表。(7)在对应锚索安装施工时,同时安装应力计,并在锚索施加预应力前后进行读数。(8)某施工段工程全部完成以后,根据相关要求对应测点停止测读,以这类推直至工程全部完成。(9)编写施工监测汇报。7.2测点保护仪器(传感器)、测点安装、埋设好后应作好醒目标识,设置保护设施,平时加强测点保护工作,确保测点成活率,确保监测数据连续性。8.数据处理分析和信息反馈8.1每次实测数据以后,应立即出具简报并由监测人员签字后报送甲方或甲方指定人

15、员签收。若发觉数据异常应立即再次现场监测,以核实监测结果。若水平位移或沉降超出预警值第一时间口头通知甲方后并在要求时间将报表报送甲方或甲方指定人员签收。监测简报中关键包含以下内容:基坑坡顶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此次变形值和累计变形值;基坑周围道路、建(构)筑物垂直沉降监测:此次变形值和累计变形值;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监测:此次变形值和累计变形值;地下水位监测: 注明各监测项目预警值评价是否超出预警指标;各监测点平面部署示意图。8.2 基坑土方回填结束,即可终止安全监测。对所测资料进行全方面地综累计算分析,30天内提交最终分析结果汇报,形成具体总结汇报一式五份交付甲方,总结汇报关键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监测方案监测结果总结附各监测项目各监测点历次监测结果汇总表附监测点平面部署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