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在“预”中“遇”见课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6449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预”中“遇”见课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预”中“遇”见课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PAGE实践/治班锦囊PRACTICE生成课程是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师生共同建构新知。那么,如何开设好生成课程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生成课程的主题如何选择1.将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时机生成主题3到 6岁的幼儿认知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从生活中的点扩散,提升出教育的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关注幼儿提出的“为什么”。比如,在开展主题活动 花园里有什么 时,我发现本班幼儿对蚂蚁感兴趣,经常会问:“老师,蚂蚁的家里面是什么样子的?”“蚂蚁洞里有那 么 多 蚂 蚁,它 们 是 同 一 个 爸 爸 妈 妈 生 的吗?”于是,我思

2、考能不能找到一部影片,既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契合他们的兴趣呢?于是,虫虫特工队 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我想,只有善于抓住每个“遇见”,引导幼儿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才能不断生成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2.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主题预设课程的目标先于活动,生成课程则强调目标在活动中形成,注重活动过程,不断调整目标。只有基于幼儿实际,生成课程才能有效开展。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开展相关活动等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也可以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寻找幼儿的经验与教育目标的契合点。例如,在生成主题活动“虫虫特工队”开展前,我们发放了一张前期经验调查表。我们发现大

3、部分幼儿只知道蚂蚁、蜜蜂、瓢虫等常见昆虫,对昆虫有粗浅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浮于表面,对于昆虫的习性、外形都比较陌生。这些信息都为教师找到幼儿的兴趣点和经验增长点提供了参考,也为“虫虫特工队”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关注幼儿的需求。幼儿的需求既是生成主题的出发点,也是开展主题活动的生长点。比如,在观看影片 虫虫特工队 后,幼儿对马戏团的各种虫虫与蚂蚁菲力的对话非常感兴趣,活动之后还在模仿。因此,“情节表演组”应运而生。在讨论“你想扮演什么角色”时,幼儿对蚂蚁、毛毛虫、甲壳虫等昆虫角色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影片情节尝试表演。生成课程如何开展1.师幼共同确定主题网络一般由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和问

4、题做一个初步的主题网络,形成主题活动开展的网络雏形图。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调查表发放、讨论、分享等,根据孩子的需求、兴趣对网络雏形图进行调整、修改。这个过程要真正做到以教师为引领、以幼儿为本位,让主题脉络更好呈现班级的特质。师幼共同参与,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比如,在生成主题活动“虫虫特工队”中,我们要时刻观察幼儿的行为、时刻倾听幼儿的表达,追寻幼儿的兴趣点,并及时对课程做出调整,形成了贴近班级幼儿兴趣与经验的生成课程,最终形成主题网络。2.运用多种方法引发幼儿活动生成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需要灵活运用,激发幼儿兴趣,促进课程开展。在“预”中“遇”见课程 常艳32PAGE实践治班锦囊

5、/PRACTICE参观调查。实地参观调查和直接感官接触有利于幼儿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与经验。比如,在开展主题生成活动“虫虫特工队”时,“蚂蚁王国组”到小山坡去寻找、观察蚂蚁和蚂蚁的家,对蚂蚁有更多的了解,对蚂蚁的探究兴趣也更加浓厚。讨论活动。讨论不仅是集体智慧的碰撞,也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发展。比如,主题生成活动“虫虫特工队”中,4个项目研究组都是在幼儿的讨论中产生的。以“蚂蚁王国组”为例。在活动开展的第一天,我们一起观看影片 虫虫特工队。两个多小时的观影时间对中班幼儿来说偏长,为此我们将影片观赏分为两部分进行,前半段在菲力受挫离开蚂蚁王国后结束。接着,我们对影片的前半段内容进

6、行初次探讨,同时对故事后面的情节进行猜想。在对影片前半段的探讨中,有的幼儿说:“蚂蚁王国里面的蚂蚁不团结,所以才受到欺负。”有的幼儿说:“蚂蚁公主很漂亮。”有的幼儿说:“蚂蚁从叶子上滑到家,就像玩滑滑梯,好搞笑。”在零散的表达中,我们抓到一条主线:蚂蚁。为此,我们初步确定了“蚂蚁王国组”,既方便研究又符合幼儿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作品的交流与分享。在生成活动中会有不同的分工、合作,不管是按兴趣分组,还是能力提升的分组,都需要交流和分享。比如,我们请幼儿收集关于虫虫的资料。为了让幼儿的收集有方向、有目的,我们给了幼儿两条主线:一是收集关于益虫、害虫的资料;二是收集幼儿感兴趣的昆虫的生长过程。我们

7、鼓励幼儿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解给其他幼儿听,大家一起讨论,讲解人要对其他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交流中提升幼儿对虫虫的认知。生成课程中教师是什么角色生成课程中,教师既不能放任幼儿,也不能过度干预。那么,教师如何把握好“度”,可以既指导了幼儿,又不让他们过多地感到教师的存在呢?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以促进生成活动顺利开展。1.做好平等关系中的引导者生成课程强调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究。在生成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一起探究、一起学习。同时,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教师适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幼儿思考,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比如,在“虫虫特工队”生成主题中,我们有 4个研究小组:蚂蚁王国组做幼儿活

8、动的陪伴者。我们设计 虫虫特工队之蚂蚁档案,分为“我看见的蚂蚁”“蚂蚁喜欢吃”“蚂蚁的家”3个部分,帮助幼儿梳理关于蚂蚁的知识。在“我看见的蚂蚁”这条活动线索上,画出“我看见的蚂蚁”,布置心中的“蚂蚁王国”;在预设活动“蚂蚁的家”基础上,我们用沙和土堆成小房子,铺石头路,插上花草,布置出蚂蚁生活的环境,由幼儿来帮蚂蚁找家,活动中充分尊重、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虫虫敌人组做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我们通过设计 虫虫特工队之虫虫天敌调查单,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引导幼儿更深入了解害虫,认识害虫的种类、外形特点等。可爱虫虫组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如在“你最喜欢哪个虫虫”的讨论中,蝴蝶因为美丽赢得了最多选票,我们支

9、持并尊重幼儿的想法。为此,在“虫虫飞”的美术活动中,每幅画中都有蝴蝶的身影。情节表演组做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在讨论“你想扮演什么角色”时,幼儿对蚂蚁、毛毛虫、甲壳虫等昆虫角色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遵循幼儿的兴趣点,用草坪、大树等材料创设活动情境,提供角色的头饰或装扮材料,鼓励幼儿根据影片情节表演。2.学会反思,不断总结生成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比较有挑战,因为每个教学活动、每一样教具都是从无到有,需要不断思考、琢磨。比如,在生成活动“虫虫特工队”主题中,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先各自观看了影片,并就影片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也在此基础上预设了一些教学活动。在幼儿观看影片进行讨论后,虽然他们提出的一部分观点与我们预想的不谋而合,但是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点是我们不曾想到的。于是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每天根据当日活动的情况进行交流、分享,及时反思,找出活动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把教学的理念和技巧加以内化,使教学更有成效。(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幼儿园)责任编辑何欣容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