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研究_张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581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研究_张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研究_张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师 2023 年第 06 期摘要:在新文科时代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坚持“以生为本”“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在教学管理方面的融合,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引导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内容、方法,打造教学管理平台,优化教学管理考评,从而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中图分类号:F061.3;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201-02在全球科技引领经济发展变革背景下,新文科应运而生,在注重学生思政素养、人文素养、语言素养等的基础上,融入新技术,将理工

2、科的一些新理念、新内容融入文科教学中,以打破文理工科的明确界限,促使文科与理工科在知识体系方面形成一定融合。高校思政课程具有文科属性,但是在推进“大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也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以促进新技术、新手段在教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协同共享。一、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要求及意义1.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要求。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相对稳定,但是单一的学科导向很难满足新文科背景下时代变化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的融合是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基础的,其将原本分割的专业及学科教学专项交叉融合

3、发展,并从适应性的社会人才服务向创新性的支撑引领转变1。可见,要打破传统文科教学的桎梏,在思政育人时更要强调相关知识内容的实践指导意义,推动高校全员参与到思政育人的体系中,从而提高学生关注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思维的支持和影响下不断创新思路、不断成长,找到新的视角、提出新的研究方法。2.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意义。一是,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的融合有助于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将德育、思政教育放在高校育人的第一位,让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都围绕“思政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展开,端正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坚定的内心力量,在“以人为中心

4、”的时代背景下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2。二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思政素养、社会实践与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西方思潮不断涌入,高校学生作为高端精英人才,必须要认识现实、分辨善恶、摆清位置,在提高思政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从容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是,二者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深入融合有助于优化教学管理秩序,在新文科背景下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提高文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思维,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辩证思维的发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形

5、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四是,为了实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的融合,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也转变了传统的育人模式,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育人的领域,促使高校人才培养信息化、智慧化、个性化的发展。二、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策略1.坚持以生为本,调整教学管理思路。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应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个体发展、全面发展视角出发,调整教学管理思路,适应新文科的变革,形成新的思政教育模式3。要坚持党建引领的理念和思路,在党委领导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党委以及下设支部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作用,落实党委在指导高校开展思

6、政教育方面的主体责任,抓住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并发挥出社会主义思政教育体系的优势。具体来看,一是可以通过党委各类会议、座谈活动的开展来研究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的方向和思路,明确近期和中长期的思政育人工作计划,并提出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改革教学目标,选拔相关工作表现优秀的党支部,起到激励效果。二是要用科学态度和务实作风健全二者融合教学管理的组 织 保 障,形 成 学 校学 院系班的四级管理模式,并发挥高校各类职能部门在思政育人方面的配合作用。三是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激励性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各科教师积极挖掘相关课程的思政

7、教育内容,设计融合性强的课程,同时,形成二者融合开展教学管理的保障机制,夯实教师的育人主体责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清晰思政育人的思路,实现“双主体”教学。2.坚持“三全育人”,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当前,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培育能够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在求学之路上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青春力量,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以在生活、求职、就业过程中践行正确的价值准则,走 上 前 途 光 明 的 成 长 发 展 道路4。为此,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还应坚持“三全育人”,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育人、立德树

8、人,提高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育人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和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与此同此,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做好教材管理、教师管理以及学生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3.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管理内容。在新文科背景下,文理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的过程中,有必要整合教学资源,并丰富教学管理内容,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首先,要丰富教材内容。高校思政课程中所用的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材内容,其中理论内容丰富,但实践案例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实践案例的补充。比如在“理想信念”教学中,这个概念较为抽象,而且很多大学生

9、还未找到成长发展的方向,其对理想信念的认知较为局限,或者是感到较为吃力,为此,教师为了让“理想信念”教育更加生动,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形成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作用,可以结合一些优秀榜样人物的案例来辅助教学,比如为学生介绍(下转第 204 页)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研究张佳产学研经济201经济师 2023 年第 06 期(上接第 201 页)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屠呦呦、申纪兰等前辈的故事,激发学生学好知识、干事创业的信念,形成远大理想。与此同时,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同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岗位需求,通过对

10、“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解读,促使学生树立学好专业课知识的信念和信心。其次,在现有教材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校本活页教材,此教材可用于思政课程中,也可以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还可以用于指导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在校本教材中设置“体育强国”一章,将我国举办过的夏奥会、冬奥会的进程介绍给学生,增强学生对“体育强国”理念的认知,促使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未来投身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4.理论融合实践,创新教学管理方法。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有必要采用理实结合的方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只采用理论教学的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方法。采用翻转课堂和小组合

11、作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促使学生发挥个人能动性,自主进行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这在思政课程以及其他各学科课程中都可以应用。比如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时,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可以与思政组的教师进行预先沟通,了解近期所学习的一些思政理论知识,然后思考如何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比如,思政课开展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为学生提供课程内容学习资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并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并达到先进带动后进的效果。另外,任课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加课

12、外活动时思考人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会评价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制定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规划。5.基于信息技术,打造教学管理平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还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新型教学管理平台。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教师都应学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特别是要深入了解平台功能,并学会应用这些功能,在教学管理者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是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时,实际上可以更为自由,也可以将相关的内容展现的更加全面,毕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平台则起到了拓展教学时空的作用。二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平台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可以实现一对多

13、、一对一的教学及管理,教学和管理更为灵活,教师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也更能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国精神”时,教师可以紧抓时事热点,将“航天精神”进行展开教育,借助教学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文、视频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成就,从而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话题,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而不断调整教学管理思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6.多元评价主体,优化教学考评管理。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融合过程中,还有必要采用多元评价主体模式,以优化教学考评管理效果5。一方面,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要将教师、辅导员、学生都纳入到评

14、价主体中来,丰富“思政课程”的考评方式,摆脱仅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模式;另一方面,要将“课程思政”纳入学科教学考核指标,要求各学科任课教师都要重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等资料,以备考评所用。具体考评时,学校既要考评思政教师在指导任课教师开展思政教学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及成果,也要考评各科任课教师的实际思政育人效果,还要考评学生的思政素养、道德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发展情况。在针对二者相融合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审视教学管理体系、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是否到位,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存在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以打开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格局,增

15、强思政教学管理的有机统一6。三、总结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相融合是大势所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在新文科背景下,思政育人与科技育人、实践育人等都要形成深度结合,促进学科交叉,提高思政教育改革的实效性,增强学校教学管理的亲和力,不断创新思政育人的工作思路、体系、内容、方法及评价考核手段等,多举措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形成新的发展局面。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高校思政课发展路向研究”(项目批准号:20JDSZK068)的研究成果;2020 年河套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 思政

16、课程 与课程思政 深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HTXYSZY2007)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杨桂侠.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与解决路径J.衡水学院学报,2022(01):67-71.2 李洪修,崔亚雪.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公共使命”J.中国大学教学,2022(04):32-39.3 肖娅云.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04):53-56.4 刘永连.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J.文教资料,2021(19):96-97.(作者单位: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作者简介:张佳(1986),女,汉族,内蒙古巴彦

17、淖尔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责编:纪毅)3 自然资发 2019 42 号 自然资源部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加强便民 利 企 服 务 合 作 的 通 知 ,EB/OL.https:/ 黄炎,张芸,钮春芳,邱深强.“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探索J.国土资源信息化,2020(02):9-13.5 牛丽娥.关于“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标准化服务的相关探讨J.中国标准化,2021(07 下):28-30.6 陈莉.“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风险防控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27):125-126.7 王小玲.“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风险防控建议J.现代企业,2022(01):137-138.8 王贵芝.“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风险防控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21(11)(作者单位:太原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山西太原030000)作者简介:宿婷婷,太原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不动产登记工作。(责编:贾伟)房地产业2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