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853386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茶树主要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全世界茶树发病引发的病原种类有507种。我国已发现的茶树病害100多种,其中常见的病害30余种。由于我国种茶历史悠久,茶区面积大,生态条件差异明显,各地茶树病害种类不尽相同。有些病害是普遍发生的,如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等;也有些病害的发生表现一定的区域特点,流行模式也不一致。其中叶病(包括芽梢)是茶树病害的主要类群,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最直接、最大。我国的茶树叶病在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的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发生较重,尤其是茶饼病;江南和江北茶区以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和茶煤病发生较多,茶白星病在高山茶区发生较重。 茎病类最多已报道有229种,对茶

2、树影响仅次于叶病。我国的广东、云南等省(区)的茶红锈藻病发生较重,茶枝梢黑点病发生也很普遍。 在热带茶区,茶树根病发生相当严重。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茶红根腐病发生很普遍,茶紫纹羽病在我国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的小叶种地区发生较重。线虫病是茶树根病的一个重要类群,其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茶苗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广大茶区都有发生,引起茶苗大量死亡。 第一节叶部病害 一、茶饼病 我国华南和西南茶区发生严重,已成为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茶叶品质也有不良影响,病叶制成的干茶,味苦、易碎、质量明显下降。 (一)症状 茶饼病仅危害茶树幼嫩多汁的芽叶和嫩茎部,发病最初病状是在嫩叶上出现浅绿、浅黄或略

3、带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透明斑,一般直径0.61.2厘米。以后叶片表面的病斑逐渐凹陷,叶片的背面突出,形状象饼状,病斑正面较平滑并略有光泽,色泽较周围叶色浅,叶背突起部份初为灰色,上覆有一层白色粉末。 (二)发生规律 茶饼病是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以菌丝体在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翌年春季或秋季,平均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飞散飘落到新梢和嫩叶上,在水滴中孢子萌发,侵入组织,318天后,产生新病斑。此病原菌在一年内能多次侵染,导致病害流行。此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当春、秋季气温在1820,平均相对湿度在85%以上,阴雨多湿的条件下,有利于此病发生。全年发病时间各地不

4、同,西南茶区在711月;华东和中南茶区在35月和910月;海南茶区在9月中旬至翌年2月。夏季病菌在荫蔽的茶树上越夏。高山、谷地及过度遮荫茶园,由于雾多、日照少、湿度大,发病重。偏施氮肥,杂草丛生,采摘、修剪和遮荫等措施不合理的茶园发生也多。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 (三)预测预报 在茶饼病流行期,平均气温1520,连续5天中,如有3天上午的平均日照数等于或小于3小时,或5天中日降雨量在255.0毫米以上时,应做出预报,及时喷药防治。 (四)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木检查。从病区调运苗木必须严格检验,发现病苗,应立即处理,防止病害传入新区。2、勤除杂草,砍除遮荫树,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减轻发病。及时

5、分批采茶,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和台刈,使新梢抽发时,尽量避过发病盛期,可减少侵染机会。3、药剂防治可选用25粉锈宁、75十三吗啉10002000倍液,20萎锈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有预防和治疗效果。粉锈宁(三唑酮)残效期长,发病期喷药1次即可。其它药剂喷药后,间隔710天,再连续喷药,共23次。上述农药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1014天。非采摘茶园也可喷施0205硫酸铜液,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以保护茶树。 二、茶芽枯病 茶芽枯病是我国江南和江北茶区茶树芽叶的重要病害,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广东、湖南等省茶区。主要危害春茶幼芽和嫩叶。该病发生严重的茶园,梢发病率可达70%,春茶减产约30%,而

6、且茶叶品质下降,开采期推迟,使茶农经济效益大大下降。 (一)症状 病斑开始在叶尖或叶缘发生,病斑呈黄褐色,以后扩大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细小粒点,以正面居多,病叶易破裂扭曲。幼芽、鳞片、鱼叶均可变褐,病芽萎缩不能伸展,后期呈黑褐色枯焦状,严重者整个嫩梢枯死。 (二)发病规律 茶芽枯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老病叶或越冬芽叶中越冬。翌年春天气温上升至8以上时形成器孢子,在水湿中释放孢子,并随雨水溅泼而传播,侵染幼嫩芽叶,23天后出现新病斑,进行扩展蔓延。本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仅在春茶期发生。春茶萌芽期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病,春茶盛采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

7、最高气温在2025时为发病盛期。6月中旬以后最高气温达29以上时停止发病。此外,茶叶内含成分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春茶期,茶叶中氨基酸含量高,可促进病菌生长发育;而夏茶期,茶叶中茶多酚含量高,则会抑制器孢子的萌芽,病害停止发展。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萌芽早的品种如大叶长、迎霜、福鼎大白茶、龙井43等品种发病较重;而萌芽迟的品种如福建水仙、鸠坑、大毫茶、祁门槠叶种等发病较轻。 (三)预测预报 根据上年越冬菌源老叶发病率(在4%6%)和新芽萌发后1芽1叶或2叶初展时(4月中旬到5月上旬)天气形势,可预测茶芽枯病的发病趋势。在此期间,如果平均气温持续在1520,最高气温在2025之间,温度上升较慢,

8、又有寒流侵袭,降温显著,并伴随着阴雨天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则有可能导致病害流行,应发出预报。 (四)防治方法 1、在春茶期实行早采、勤采,尽量减少嫩芽叶留在茶树上,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抑制发病。2、利用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在重病区改种换植时,尽量选种抗病良种。3、感病品种可在春茶萌芽期和发病前各喷药一次,药剂可选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上述药剂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710天。停采茶园可喷洒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三、茶白星病 茶白星病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是一种重要的芽叶病害。

9、主要危害嫩叶和幼茎,病梢上叶片变小,节间短,百芽重降低,致使茶叶产量下降,而且病芽叶制成干茶,味苦涩,具异臭,汤色浑暗,茶叶品质和风味也明显下降。除茶树外,还危害油茶、山茶等植物。发病重的茶园一般减产20%30%。 (一)症状 在嫩叶和幼茎上初生针头状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病斑,直径0.52.5毫米,灰白色,中央凹陷,边缘有暗褐色或紫褐色隆起线。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后期病斑互相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脉发病可使叶片扭曲畸形。嫩茎上病斑暗褐色,后变灰白色,上生小黑粒点。严重时可蔓及全梢,致使梢枯。 (二)发病规律 茶白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病茎中越冬。翌年

10、春茶初展期,在潮湿条件下形成器孢子,通过风吹、雨溅传播病菌,侵染幼嫩茎叶,13天后出现新病斑,重复侵染,扩大蔓延。本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一般在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时发病重;气温高于25 ,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不利发病。全年发病期在春秋两季,发病盛期在5月份。高山茶园发病尤重。缺肥、偏施氮肥、采摘过度等而致使茶树衰弱的茶园发生较重。 (三)防治方法 1、及时分批采茶 减少侵染源,以减轻发病。2、加强管理 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3、药剂防治 在3月底至4月初,春茶初展期,可选用50%福美双6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

11、液进行防治。在重病区间隔710天,再重复喷药1次。上述药剂喷药后安全间隔期为710天。 四、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在各产茶省均有发生。以西南茶区发生较重。近年来,浙江茶区推广龙井43品种后,病害扩大蔓延。一般多发生在成叶上,老叶和嫩叶偶尔发病。秋季发病严重的茶园,翌年春茶产量明显下降。除茶树外,还危害油茶、山茶和茶梅。 (一)症状 先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沿叶脉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红褐色,后期变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病斑正面密生许多黑色细小突起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上无轮纹。发病重的茶园,可引起大量落叶。 (二)发生规律 茶炭疽病的病原是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

12、中越冬。翌年56月间的雨天形成分生孢子,并借雨水传播,从嫩叶背面茸毛处侵入叶片,814天后形成小病斑,发展成大型病斑需1530天。此时嫩叶已变为充分展开的成叶。由于炭疽病的潜育期长,病菌在嫩叶期侵入,但在成叶期才出现病斑。在高湿度和有雨水条件下,形成孢子,可以不断进行重复侵染。全年以梅雨期和秋雨期发生最重。一般偏施氮肥或缺少钾肥的茶园、幼龄茶园及台刈茶园发生较多。品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一般大叶品种抗病力强,而龙井43等品种易受感染。 (三)预测预报 在我国茶炭疽病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在56月梅雨期和810月秋季,尤其以秋季发生最多。一般上年秋季发病重的年份,当年春、秋季多雨,茶树氮肥施用较

13、多,叶片柔嫩,品种感病的茶园,可作出预报,指导防治。 (四)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做好积水茶园的开沟排水,秋、冬季清除落叶,2、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抗病力。3、药剂防治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秋雨开始前为防治适期。在新梢1芽1叶期喷药防治。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有保护和治疗效果。75百菌清1000倍液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农药喷药后安全间隔期为714天。非采摘期还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五、茶网饼病 茶网饼病发生不普遍,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贵州、四川、广东、台湾等省局部茶园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充分开展的成叶上

14、,嫩叶和老叶也可发病。病叶常枯萎脱落,嫩茎枯死,发生严重时,对春茶产量有明显影响。除茶树外,还危害山茶和油茶。 (一)症状 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斑点,淡绿色,以后逐渐扩大,有时扩大至整叶,色泽变为暗褐色,病部变厚,叶背沿叶脉出现网状突起,所以称为网饼病,其上生有白色粉状物。病斑后期呈紫褐色至紫黑色,常枯萎死去而引起病叶脱落。病叶有时向上卷,并可由叶柄延至嫩茎,引起萎枯和枝枯症状。 (二)发病规律 茶网饼病由真菌所引起,以菌丝体在茶树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形成新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白色粉末(病菌的子实层),担孢子飞散,通过风力传播,侵染芽下第一至第三张嫩叶,约30天后出现新病斑,60

15、70天后扩大为网状大型病斑,此时嫩叶已充分展开为成叶。平均气温1925,叶面有水膜的低温高湿条件,适于病害发生的流行,一年中以56月、910月发生最盛。病菌怕光照和干燥,因此在夏季炎热而干旱季停止发病,而在荫蔽处越夏。一般在高山多雾茶园或周围种植竹林的阴湿茶园发病重。叶片厚、茶多酚含量高的品种表现抗病;而叶片薄、茶多酚含量低的品种较易感病。 (三)防治方法 1、增施磷钾肥,以增强茶树抗病性,减轻发病。2、在头茶和四茶的新叶展开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7天后再进行喷药,连续防治23次。喷洒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非采摘茶园,也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等铜剂防治。 六、

16、茶云纹叶枯病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上最常见的病害。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枝条和果实。茶树患病后,叶片常提早脱落,新梢出现枯死现象,致使树势衰弱。茶云纹叶枯病在树势衰弱和台刈后的茶园发生较重,扦插苗圃发生也较多。发生严重时茶园呈现一片枯褐色,幼龄茶树可出现全株枯死。除茶树外,还可危害油茶、山茶、茶梅等植物。 (一)症状 成叶和老叶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病斑上有云纹状轮纹,最后由中央向外变灰色,上生灰黑色扁平圆形小粒点,沿轮纹排列。嫩叶上病斑褐色、圆形,后转呈黑褐色枯死。枝条上产生灰褐色斑块,稍下陷,上生灰黑色小粒点,可使枝梢回枯。

17、果实上病斑圆形,黄褐色至灰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有时病部开裂。 (二)发病规律 茶云纹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发病组织或土表落叶中越冬。翌年春天形成分生孢子,遇水萌芽,从茶树表皮或伤口侵入,经过518天出现新病斑,孢子随风吹、雨溅传播。全年除严寒外,均能发病,以高湿季节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由于本病的病原是一种兼性腐生菌,凡茶树树势健壮,抗病性即强;相反茶树生长衰弱,抗病性即弱。在夏季凡土层浅薄,茶树根系发育不良,或幼龄茶树根系尚未充分发育,均会因水分供应失调,叶片上出现日灼斑,而病菌随机侵染。采摘过度、遭受冻害、虫害等致使树势衰弱,均有利于发病。台刈、密植茶园及扦

18、插苗圃,发病也较重。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一般大叶种如云南大叶种、福建水仙、广东水仙等较感病;而小叶种则较抗病。 (三)防治方法 1、秋茶结束后,结合冬耕将土表病叶埋入土中。同时摘除树上病叶,清除地面落叶,并及时带出园外予以处理,以减少翌年初侵染源。2、加强茶园管理,做好抗旱、防冻及治虫工作。勤除杂草,增施肥料,以增强抗病力。3、在6月份初夏期,气温骤然上升,叶片出现枯斑时,应喷药保护。8月间,当旬平均气温高于28,降雨量大于4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时,立即喷药。可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各1500倍液进行防治。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后需间隔10天

19、才能采茶,百菌清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非采摘茶园还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七、茶轮斑病 茶轮斑病是茶树常见病害之一,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成叶、老叶,也可发生在嫩叶和新梢上。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致使茶叶减产,扦插苗发病后常呈现枯梢现象,造成成片死亡。 (一)症状 先从叶尖或叶缘产生黄绿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型病斑。病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央变灰白色。在潮湿条件下出现浓黑色墨汁状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沿轮纹作环状排列,这种子实体大而明显,这是茶轮斑病的特征。嫩叶上的病斑无轮纹,病斑常相互连合,甚至叶片大部分呈褐色枯斑。嫩梢

20、发病变黑枯死,并向下发展,引起枝枯。 (二)发病规律 茶轮斑病是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病梢内越冬。翌年环境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从茶树叶片的伤口处侵入。12周后,产生新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形成子实体,分生孢子成熟后,随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一般在夏、秋季发生较重。机采、修剪、捋采和虫害严重的茶园危害重。排水不良的茶园、密植和扦插苗圃发生也较多。云南大叶种、凤凰水仙、湘波绿等品种表现感病;龙井长叶、藤茶、毛蟹等中叶种较为抗病。 (三)防治方法 1、防止强采、捋采造成伤口,以减少侵染机会,减轻发病;机采、修剪后,应喷药保护;建立良好的茶园排灌系统,创造

21、不利于发病,而使茶树生长健壮的茶园环境,以减轻发病。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采茶后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药后l0天左右再喷1次,共23次,以抑制病害的发展。喷药后安全间隔期为710天。 八、茶煤病 茶煤病俗称乌油,分布很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在病枝叶上覆盖一层黑霉,影响茶树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发生严重时,茶园呈现一片污黑,芽叶生长受阻,致使茶叶产量明显下降。由于茶煤病的污染,茶叶品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除茶树外,还可危害柑橘、荔枝等多种植物。 (一)症状 枝叶表面初生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以后渐渐扩大,可布满全叶,在叶面覆盖一层烟煤状黑色

22、霉层。茶煤病的种类多,不同种类的煤菌其霉层的颜色深浅、厚度及紧密度有不同。煤病的发生常与黑刺粉虱、蚧虫或蚜虫的严重发生密切相关。 (二)发病规律 已知茶煤病菌约有l0种,均属真菌。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实体在病枝叶中越冬。第二年早春,在适宜条件下形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病菌从粉虱、蚧类或蚜虫的排泄物上吸取养料,附生于茶树枝叶上。低温潮湿的生态条件、虫害发生严重的茶园,均可引发此病。全年以春茶和四茶发生较重。 (三)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害虫防治,控制粉虱、蚧类和蚜虫,是预防茶煤病的根本措施。2、加强茶园管理,适当修剪,以利通风,增强树势,可减轻病虫害。3、药剂防治 早春或深秋茶园停采期,喷施05

23、波美度石灰硫黄合剂,防止病害扩展,还可兼治蚧、螨;也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抑制病害的发展。 九、茶褐色叶斑病 茶褐色叶斑病在安徽、江苏、浙江、湖南、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等省均有分布。在老叶和成叶上发生,晚秋和早春发生严重,茶园呈现一片紫褐色,病叶大量脱落,致使树势衰弱。除茶树外,还可危害山茶。 (一)症状 发病初期多由叶缘开始产生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或暗褐色病斑,边缘紫黑色较宽,病健部无明显分界线。病斑似冻害状,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如将病叶平放,对光可见病斑上簇生细毛状物,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发病规律 茶褐色叶斑病是由真菌引

24、起的。以菌丝块在茶树病叶或土表落叶中越冬,翌年早春在适宜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助风力或雨水传播,侵染叶片,约经5天后出现新病斑,能反复再侵染。本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全年以晚秋和早春(11月至翌年3月)发生较多。茶树遭受冻害、缺肥或过度采摘致使树势衰弱的情况下,易受感染。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的茶园,有利于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增施肥料,合理采摘和采养结合,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并做好防冻工作,以增强树势,减轻发病。2、在晚秋和早春发病初期(最好是晚秋),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25、进行预防。 十、茶赤叶斑病 茶赤叶斑病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分布,局部地区发生严重。主要危害成叶和老叶,也可危害嫩叶。在夏季干旱情况下,引起成叶和老叶大量枯焦脱落,致使树势衰弱。 (一)症状 发病初期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淡褐色,后变成赤褐色不规则形的大型病斑,可蔓及半叶至全叶。病斑色泽均匀一致,边缘有深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上散生稍突起的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病斑背面黄褐色,较叶面色浅。 (二)发病规律 茶赤叶斑病由真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茶树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5月份,形成孢子,在水湿条件下器孢子随雨水溅泼而传播,进行再侵染。本病是高温高湿型病害,从5月至6月开始

26、发病,7月至8月为发病盛期。夏季干旱,茶树因水分亏缺,抗病性降低,有利于病害流行。台刈茶树,枝叶生长茂盛,蒸腾量大,遇干旱根部供水不足,茶树易遭病菌侵染。此外,向阳坡地或梯田茶园及土层浅薄、根系发育不良的茶树,发病均较重。 (三)防治方法 1、夏季干旱期进行灌溉抗旱,茶园周围种植遮荫树,加强施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增强保水性,都是防治茶赤叶斑病的重要措施。2、夏季干旱期前,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以防止病害流行。喷药后安全间隔期为710天。 十一、茶黑腐病 茶黑腐病分布在海南、广东和湖南等省,尤以海南省茶区发生普遍。在枝、叶上发

27、生,以危害嫩叶和成叶为主。发生严重时,叶片变黑,芽叶生长受阻,叶片大量脱落,致使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茶黑腐病有菌核黑腐病和菌索黑腐病两种。除茶树外,还危害合欢、猪屎豆、灰叶等植物。 (一)症状 1、菌核黑腐病 在嫩叶上初生黑褐色小型病斑,并在叶正面产生许多细小灰白色近圆形斑点,斑点渐扩大融合成不规则形大型病斑,边缘呈波纹状。在潮湿条件下,表面呈黑色泡沫状粘滑层;干旱条件下,病斑变为褐色或白色。枯叶被红色或黄色的网状菌丝体及菌膜粘附在茎上而不脱落。在病叶附近的绿色老叶或成叶背面,常产生白色粉末状物(子实层)。除叶片外,还危害嫩茎、花和果实。秋季在病茎裂缝处可产生细小菌核。 2、菌索黑腐病 在

28、叶片上产生大型病斑,初为红褐色,形似日灼伤,后变为褐色、黄褐色或灰白色,上覆有乳白色至黄褐色的网状菌丝体。病叶枯死后被菌索悬附在茎上不脱落,病叶附近绿色叶片背面也有白色粉状物。 (二)发病规律 茶黑腐病是由真菌引起。菌核黑腐病以菌核在病茎裂缝内越冬,菌索黑腐病以菌索越冬。翌年5月雨季,越冬菌核长出菌丝,沿茎部伸长到叶片背面,形成子实层。担孢子可以通过风雨进行远距离传播。此病主要通过植株间的直接接触而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活动传播。广东和海南省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底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台刈复壮茶园、条栽壮龄茶园、山谷茶园或荫蔽茶园发生较重。凡生长柔软、发芽早的品种发生较重,普通群体种

29、发生较轻。 (三)防治方法 1、在发病严重的茶园,进行重修剪,剪除茶树冠面的病叶,携出园外,立即烧毁,以减少侵染源。2、在发病初期,喷施8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上述药剂喷洒后安全间隔期为710天。在非采摘期也可喷施铜制剂,喷药后710天,再喷1次,连续喷药12次,不但可以控制当年病情,而且可以减少翌年病源,减轻发病。第二节茎部(枝干)病害 十二、茶红锈藻病 茶红锈藻病分布在中国南部热带、亚热带茶区,海南、广东、云南等省发生严重,近年来,在浙江、安徽等省也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幼龄茶树的枝干上,也可危害老叶和茶

30、果,并能分泌毒素。发生严重时,使枝梢枯死,叶片大量脱落,对产量有明显影响。除茶树外,还危害油茶、柑橘、忙果、相思树等多种植物。 (二)症状 茶红锈藻病是由藻类引起的一种茶树病害。发病初期在茶树枝干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灰黑色或紫黑色,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大型斑块,可布满整枝。59月雨季,病斑上形成一层铁锈色毛毡状物。病部出现裂缝和对夹叶,有时形成环状剥皮或枝梢枯死。病枝上可产生杂色叶片。老叶上病斑初呈灰黑色,后变为黑紫色,圆形,稍突起,上生铁锈色毛毡状物(病原藻的营养体),最后病斑变干,呈暗褐色至灰色。茶果上病斑较小,暗绿色、褐色或黑色,稍突起,边缘不整形。 (二)发病规律 茶红锈藻病是由

31、一种绿藻引起。以营养体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56月潮湿条件下,产生孢子囊,孢囊在水中散发出游动孢子,并随雨滴飞溅或气流传播,从皮层裂缝处侵入。全年有2个高峰期:5月下旬至6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降雨频繁,雨量充沛的季节,病害流行。土壤瘠薄、缺肥,或有硬塥,保水性差,易干旱、水涝等原因,致使树势衰弱的茶园以及过度荫蔽的茶园,均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清沟排水,勤除杂草,增施复合肥,改良土壤,以增强树势,减轻发病。2、在发病高峰期前,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的发展。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4天、10天。绿藻的游动孢子对铜素很敏感,在

32、非采摘茶园,可喷施2硫酸铜等铜制剂进行保护。 十三、茶枝梢黑点病 茶枝梢黑点病在浙江、湖南、江苏、安徽、贵州、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普遍发生。危害茶树枝梢,致使夏茶生长受阻,芽叶稀疏,瘦弱发黄,对夹叶增多,发生严重时,甚至全梢枯死。 (一)症状 此病发生在当年生半木质化红色枝梢上。病梢初期出现不规则形灰褐色斑块,以后逐渐向上下扩展,可长达1020厘米,此时病部呈灰白色,其上散生圆形或椭圆形稍有光泽的突起黑色小粒点。 (二)发病规律 茶枝梢黑点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以菌丝或子囊盘在病梢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侵染枝梢。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形成新子囊,5月中旬至

33、6月中旬为发病盛期。相对湿度在80以上,温度2025适宜于此病发展,高温干旱不利于发病。台刈复壮茶园和条栽壮龄茶园,发病较重。发芽早的品种较感病,一般群体种发病较轻。 (三)防治方法 1、剪除病梢,并及时携出园外予以烧毁。发病严重的茶园,进行重修剪,可直接减少侵染来源,以减轻发病。2、5月中旬发病盛期前,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全年喷药12次。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710天。 十四、茶胴枯病 茶胴枯病已知分布在浙江、湖南、安徽等省茶园中。发生在茶树枝干和枝梢上,以危害一年生枝条为主,对幼龄茶园和苗圃的危害较大,常引起茶树局部

34、枝条和茶苗枯死。除茶树外,还可危害山茶。 (一)症状 茶胴枯病加害茶树枝干,以一年生枝条发病最普遍,发病初期在红色枝条基部出现稍凹陷的暗色小斑块,卵形,以后逐渐向上下扩展,大小约23厘米1厘米,其上有很多白色或粉红色的孢子堆。在放大镜下可见树皮上有许多白色圆形小斑,每个小斑各有1个黑环(病菌孢子堆)。另一种症状表现为树皮变黑,直至根颈部,木质部呈现均匀黑色。后期树皮上出现很多小裂缝,并产生黑色小粒点,茎基部形成环状愈伤组织。危害老枝干,在表面产生稍突起纵条,树皮易剥落,露出黑色木质部。 (二)发病规律 茶胴枯病由真菌侵染引起。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越冬。翌年春天雨季形成器孢子,由雨滴溅泼

35、进行传播,侵染枝条。多雨的地区和季节,发病较多,遮荫茶园以及机采等引起茶树损伤易遭病菌入侵。 (三)防治方法 1、减轻发病机会 合理采摘,防止强采及捋采,以免造成伤口,减少侵染机会;修剪后喷施杀菌剂保护伤口,可减轻发病。2、药剂防治 可喷施50多菌灵1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10天),以抑制病害发展。 十五、茶苗白绢病 茶苗白绢病是茶苗上常见的一种病害。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发生严重时,茶苗成片枯死,造成缺株断行。除茶树外,还危害柑橘、桑树、棉、麻、豆科等216种植物。 (一)症状 此病发生在茶苗近地面茎基部。病部初期呈紫褐色条斑,后变褐色,上生白色绢丝状膜层,并由茎部向土表扩展,后期

36、其上形成油菜籽状菌核。菌核开始白色,后转黄褐色至褐色,最后病部皮层软腐,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直至全株枯死。 (二)发病规律 茶苗白绢病由真菌侵染引起。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或病部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翌年春夏温湿度适宜时,形成菌丝,沿土隙蔓延到邻株,或通过雨水、流水和耕锄进行传播,并可随苗木调运至无病区。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全年以68月高温高湿季节发病最盛。土壤过酸、粘重、排水不良或贫瘠,均易于发病。前作或间作为豆科等感病植物,发病常重。 (三)防治方法 1、选择生荒地或无病地种植茶树。2、选用无病苗木栽种。3、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将周围土壤一起挖除,换以新土并施入杀菌剂

37、,如0.5硫酸铜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消毒后,再行补植茶苗。4、加强土壤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减轻发病。第三节根部病害 十六、茶苗根结线虫病 茶苗根结线虫病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分布,是茶苗上一种威胁性病害。病苗根系受破坏,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地上部分发黄。严重时全株枯萎死亡。除茶树外,还危害花生、烟草、豆类、瓜类、甜菜、咖啡、可可等几百种植物。 (一)症状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一种病害,发生在12年生实生苗或扦插苗的根部,罹病茶苗主根或侧根上产生瘤状物,即虫瘿,小的似菜籽,大的如黄豆,表面粗糙,黄褐色,有时几个瘤状物融合在一起。病根畸形,常无

38、须根。扦插苗的病根常密集成团,组织疏松易折。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大量落叶,全株枯死。用细针挑开病根上瘤状物的表皮,在显微镜下可见雌成虫,洋梨状,黄色。将洗净的病根小段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l2天后在皿中出现白色短线状物,在显微镜下可见到雄成虫和幼虫,均为细长形,无色透明。 (二)发病规律 以雌成虫和卵在病根的瘤状物中,或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气温上升到l0以上时,开始活动,在卵壳内孵化出1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2龄幼虫从卵壳中爬出,借助流水、耕作等传播至幼嫩根尖,进行新的侵染,并分泌刺激物使茶苗根部细胞膨大,形成瘤状物。此时2龄幼虫蜕皮成3龄幼虫,再蜕皮,即为成虫。

39、雌成虫固定在虫瘿中危害根部,雄成虫进入土中。线虫通过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在适宜条件下,即土温2530,土壤湿度4070,完成1代需时2530天。线虫在砂性土壤中比在粘土中发生重,熟地栽种茶树发病较生地为重。一般3年生以上茶苗表现抗病。 (三)防治方法 1、选择生荒地种植茶树,避免在前作为感病植物的熟地上种植茶树。种植前,先试种高度感病的绿肥作物如大叶绿豆,以测定土壤中有无线虫存在,也可作为诱集植物。还可在种植前或在苗圃行间,种植能分泌抑制线虫生长物质的植物,如万寿菊、危地马拉草或猪屎豆,以减少土壤中线虫数。2、选用无病苗木,严格种苗检查,发现病苗,立即予以销毁,以防病害随苗木调运而蔓延。3、种

40、植茶苗前,在盛夏期深耕土壤,将土壤中线虫耕翻至土表,使其在45以上烈日下曝晒,隔10天后再耕翻1次,以杀灭土壤中的线虫。 十七、茶苗根癌病 茶苗根癌病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危害茶苗,在扦插苗圃发生普遍,致使茶苗生长细弱,叶片发黄,严重时整株枯死。除茶树外,还危害柑橘、苹果、梨、棉花、番茄等600余种植物。 (一)症状 茶苗根癌病主要危害扦插苗的根部,以1年生的茶苗发病居多。发病初期在插穗末端出现浅褐色球形不规则膨大,以后渐扩大成瘤状物,小的似粟粒大,仅03厘米,大的如豌豆大,达1厘米。后期瘤状物呈褐色,较坚硬,球形或半球形,表面粗糙,可多个瘤聚合成大瘤。须根少或完全不形成须根。实生苗的

41、根部也可发病。 (二)发病规律 茶苗根癌病是由一种细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在病根中或病株周围的土壤中越冬。细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从伤口侵入根部,刺激周围组织增生,形成癌肿,影响茶苗根系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使茶苗生长受阻。病菌通过流水、地下害虫的活动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调运和病土携带。伤口的存在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土壤潮湿、粘重以及前作为柑橘、棉花的苗圃,易于发病。 (三)防治方法 1、扦插苗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无病地作为扦插苗圃。2、防治地下害虫 避免根部造成伤口,以减少细菌的侵染机会,减轻发病。3、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连周围的土壤也一起挖除,并用1硫酸铜或波尔多液灌浇土

42、壤,进行消毒。 十八、茶红根腐病 茶红根腐病在全国大部分茶区均有分布,但以海南省等南方茶区发生较普遍,病株常常突然死亡。除茶树外,还危害橡胶、猪屎豆、灰叶、台湾相思、合欢等多种植物。 (一)症状 病株叶片稀疏,有时枯死。病株上萎凋的叶片仍附着在树上一段时间而不脱落。主根上粘附有泥和砂,用水冲洗除去后可见根表面有革质分枝状菌膜,初呈白色,后转红色、暗红色或紫红色。剥开根皮,在皮层与木质部间有白色菌膜,木质部一般无条纹。根颈部或茎部常生平伏状或灵芝状子实体。 (二)发病规律 茶红根腐病是由几种真菌侵染引起的。以菌丝体或菌索在病根或土壤中越冬。环境适宜时,可长出营养菌丝体扩展蔓延。通过病根和健根的接

43、触进行传播,其次是担孢子借风雨传播病害。此病的病程长,有时侵染后10年才表现症状。由林地垦植的茶园或间伐遮荫树时,残存的树桩、病根、碎木块,均可成为病菌的过渡食物基地。地下水位高、树势衰弱的茶园,发生均较重。 (三)防治方法 1、开垦林地作为茶园时,应彻底清除林木的树桩和残根。2、在砍伐林木及遮荫树前,先将树木作环状剥皮,使养分不能下传,待数月后树桩养分耗尽时再行砍伐,切口必须低于地面30厘米,以免树桩外露。3、发现病株应立即挖除,并将病株周围外观健康的茶树一起根除。然后用75十三吗啉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或在病区周围挖80厘米深的隔离沟,两年后再行补植。4、药剂处理,在病树基部挖1520厘米深

44、的环形沟,用2030毫升75十三吗啉乳油,加水2000毫升,将其中一半药液均匀灌浇入沟内,覆土后将另一半药液再灌入,每6个月1次,共4次,以杀灭残存病菌。 十九、茶褐根腐病 茶褐根腐病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自治区。除茶树外,还危害桉树、松树、橡胶、油棕、可可等热带林木。 (一)症状 茶褐根腐病发生在茶树根部,病株叶片变黄,凋萎的叶片仍附着在树上一段时间不脱落。病根上粘附有泥砂和细石块,不易洗去,表面有褐色薄而脆的菌膜和铁锈色绒毛状菌丝体。根部和木质部间常有白色或褐色的菌丝体,木质部干腐,剖面呈蜂窝状褐纹。 (二)发病规律与茶红根腐病相似,防治方法参照茶红根腐病。 二十、茶紫纹羽病

45、茶紫纹羽病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分布,局部地区较重,发生严重时,引起全株枯死。除茶树外,还可危害桑树、橡胶、苹果、甘薯、甜菜等45科104种植物。 (一)症状 此病发生在根部及近地面的根颈部。病根表面产生细丝状紫红色菌丝,以后根部逐渐变成黄褐色或黑褐色,根表面形成紫褐色的根状菌索,有时其上生紫褐色或紫红色半球形的菌核,最后在根部及茎基部形成一层紫红色的绒状物,皮层腐烂变黑,栓皮容易剥离,如套子般附着在木质部上。茶树地上部分,发病轻时,枝叶略呈黄绿色。严重时,整株枯萎。 (二)发病规律 茶紫纹羽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以菌核或菌丝束在病根或土壤中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在适宜条件下产生营养菌丝体,

46、侵染幼嫩新根组织,使病根皮层腐烂,表面形成新的菌丝束,向茎基部及土面扩展,通过病根和健根的接触,或流水、耕作传播,也可以担孢子借风、雨传播,调运苗木可使病害远距离传播。此病是一种慢性病,从茶树感病到死亡需1年或数年。凡管理不良、树势衰弱、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的茶园,发病较重。夏秋季高温高湿期易于发病。苗圃地连作或前作和间作为感病植物,也易于发病。 (三)防治方法 1、选择无病地种植茶苗,有病地应先种植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小麦,经过35年后再栽植茶树。2、从有病苗圃中选用的茶苗,应去除病苗,外观健康的茶苗,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根半小时,然后再栽植。3、对局部发病的茶园,挖除病株及根部残余物,并在其周围挖40厘米深沟,然后用40福尔马林2040倍液灌浇土壤,处理后覆土并用塑料布覆盖24小时,间隔10天后再重复处理1次。发病轻的也可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灌浇病根。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所周铁锋电话:88520344E-mail:no.0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