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学的诊法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85114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的诊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中医学的诊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中医学的诊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中医学的诊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中医学的诊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一节第一节 诊法概述诊法概述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一)知外揣内(一)知外揣内(二)见微知著(二)见微知著(三)知常达变(三)知常达变二、运用原则二、运用原则(一)内外详察(一)内外详察(二)四诊合参(二)四诊合参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二节 望 诊 望诊是指医生利用视觉对病人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皮肤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病情、判断预后的诊察方法。注意事项:1、选择适宜的光线,以自然光线为佳。2、充分暴露受检部位。3、实施检查时应注意保护受检者的

2、隐私。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望神 望神是用视觉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外在表现和精神状态的诊断方法。望神主要观察面部表情、目光眼神、形态动静、精神意识、言语应答、对刺激的反应等。望神之重点是观察两目、神情、气色和体态的变化。神的表现,可分为得神、少神、失神、神乱、假神五种。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得神 得神又称“有神”,是精神饱满,目光灵活,反应灵敏,语言清晰,面色润 泽,呼吸平稳,脉象和缓有力等生命活动正常的表现。意义:平人见之,说明正气充足,精气充盛,体健无病;若见于病人,

3、则 提示精气未衰,脏腑未伤,病势轻浅,预后良好。(二)少神 少神又称“神气不足”,是精神不振,思维迟钝,目光呆滞,不欲言语,肢体倦怠,动作迟缓等的表现。意义:少神为轻度失神之象,提示正气受损,多见于一般虚证或恢复期 的患者。(三)失神 失神又称“无神”,是精神萎靡,神情恍惚,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言语低微,面色无华,肌肉瘦削,或二便失禁等生命活动衰败的表现。意义:失神为神气衰败之象,提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脏腑功能虚 衰,病情深重,预后较差。若见神识昏迷,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多属邪陷心包,阴阳离决的危候。若见猝然昏仆,目闭口张,手撒尿遗等,属失神重证,提示精气已脱。文档仅供参考,不能

4、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四四)神乱神乱 神乱即神志错乱,精神意识失常的表现,亦属失神范畴。包括癫、狂等病。癫病多有神情抑郁,表情淡漠,默默不语,继则神情发呆,哭笑无常等表现,由痰气凝结,蒙蔽心神所致;狂病多有躁扰不宁,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行为狂乱等表现,由痰火扰动心神所致。(五五)假神假神 假神是指重危病人突然出现精神、食欲等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表现: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本已意识不清,不能言语,突然神清多语,喋喋不休,欲见亲人;或本已目光无神呆滞,面色晦暗或苍白,突然目光异亮射人,两颧泛红如妆;或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等。意义:提示精气

5、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多出现在病人临终之前。假神与病情好转的鉴别:假神是在某些方面突然出现一过性“好转”的假象,与其危重的病情并不相符,且持续时间短暂;病情好转则是症状逐渐由重转轻,与病情减轻相一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望色 望色又称“色诊”,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皮肤、黏膜、爪甲、毛发的色泽,重点在于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以此来诊察疾病的诊断方法。望面色包括常色与病色两个方面。(一一)常色常色 常色即正常无病的面色。常色的特征是明润、含蓄。明润即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为有神气;含蓄是面色红黄隐隐于皮肤之内,是为胃气充足,精气内

6、含而不外泄。常色包括主色、客色两种:1主色 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隐隐、明润含蓄。2客色 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的正常变化的面色。正常人的面色即为主色与客色的有机结合。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二)病色病色 病色即疾病状态下面部色泽的异常变化。病色的特点是:晦暗、暴露。晦暗即面部色泽晦暗枯槁,是为脏腑精气虚衰,胃气不荣 之象;暴露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是病色外现或真脏 色外露。观察病色主要包括辨别五色善恶及五色主病两个方面。1五色善恶 观察五色善恶的要点,在于区分色泽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暴露。无论何色,凡光明润

7、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上荣于面,主预后良好;凡枯槁晦暗者为恶色,说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精气衰败,病情深重,多预后不良。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五色主病(1)青色:主惊风、寒证、痛证、血瘀。小儿常见于眉间、鼻梁、口唇四周出现青灰色,多为惊风所致。面色出现青白、青紫或青黑晦暗,多属寒证、痛证、血瘀所致。(2)赤色:主热证。赤甚属实热,微赤属虚热。面色红赤或满面通红,多见于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之实热证。两颧潮红,下午较甚,为阴虚阳亢之虚热证。面色苍白,忽见颧红如妆,游移不定,多见于久病重病之人,为虚阳浮越于上的“戴阳”证,属危重

8、证候。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黄色:主虚证、湿证。面色萎黄,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面黄虚浮,为脾虚湿盛。面、目、肌肤以及小便俱黄,为“黄疸”,其黄色鲜明如橘皮者,属“阳黄”,是湿热熏蒸,胆汁外溢所致;黄色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气血瘀滞或不荣所致。小儿面黄肿或青黄或乍黄乍白,腹大青筋,为疳积。(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面色淡白,为气血俱虚。面色白光白光白虚浮,多为阳虚水泛。寒证伴有剧烈疼痛时,面色苍白,为阴寒凝滞,经脉拘急所致。暴病突现面色苍白,多为阳气欲脱之象。(5)黑色:主肾虚、寒证、血瘀和水饮。面黑黯

9、淡者,多属肾阳虚。面黑干焦,多因肾精亏耗,机体失养。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属瘀血。目眶色黑,多为肾虚水泛,或寒湿带下。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三、望形态望形态 形指形体,态指姿态。望形是观察身体的外形,以测知肌肉、骨骼、皮肤状况的诊断 方法;望态是观察身体的动态,如体位姿势及活动能力等的诊断方法。观察人体形态,可了解内在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一一)望形体望形体 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之强弱胖瘦以及体质形态。1形体强弱形体强弱 体强,即形体强壮。表现为筋骨强健,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等,为体魄强壮,内脏坚 实,气血充盛之象。体弱,

10、即形体虚弱。表现为筋骨不坚,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不荣等,为体质虚弱,内脏虚弱,气血不足之象。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形体胖瘦形体胖瘦 体胖,即形体肥胖。虽略胖而肌肉坚实有力,动作灵活者,为形气有余,身体健康。肌肉松弛,神疲乏力,动作笨拙者,为形盛气虚,或多痰多湿。体瘦,即形体瘦削。虽略瘦而筋骨肌肉坚实,精力充沛,食欲旺盛者,仍属健康。形瘦而多食易饥者,为中焦有热。形瘦颧红,皮肤干枯者,多属阴血不足,虚火内生。体瘦无力,神疲倦怠者,为形气俱虚,脾胃虚弱。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即“大肉已脱”,为气虚至极,津液枯涸,脏腑衰败,神气欲脱之危

11、候。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二)望姿态望姿态望姿态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及肢体动作和体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1动静姿态 观察病人喜动喜静的不同姿态,可判断证候的阴阳、寒热、虚实。阳证、热证、实证病人多以动为主,可见卧时面常向外,转侧时作,喜仰卧伸足,揭衣弃被,不欲近火,坐卧不宁,烦躁不安;阴证、寒证、虚证病人多以静为主,可见卧时面常向内,蜷缩成团,不欲转侧,喜加衣被,喜卧少坐。2咳喘姿态 呼吸气粗,咳嗽喘促,难以平卧,坐而仰首者,为肺有痰热,肺气上逆之实证。喘促气短,坐而俯首,动则喘甚,为肾不纳气,或肺气不足之虚证。身肿心悸,气短咳喘

12、,喉中痰鸣,多为肾虚水泛,水气凌心射肺之证。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抽搐 多为动风之象。手足拘挛,面颊牵动,伴有高热者,为热极生风。四肢抽搐,目睛上吊,苦笑面容,眉间唇周色青黑,时发惊 叫,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并有外伤者,可为破伤风。抽搐伴有面色萎黄者,多为血虚生风。手指震颤蠕动者,多为肝肾阴虚,虚风内动。4偏瘫 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偏侧手足麻木,运动不灵,口眼歪 斜,为中风偏枯之证。5痿痹 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沉重麻木或疼痛多为痹病。四肢痿软无力,行动困难,多为痿病。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

13、删除。四、望头项五官四、望头项五官 (一一)望头面望头面 1望头部望头部 (1)形态:小儿头形明显过大或过小,伴智力低下者,为先天不足,肾精亏虚。方颅畸形,多见于佝偻病,属肾精不足或脾胃虚弱。头摇不能自主,多为肝风内动。(2)囟门:囟门是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望囟门可以观察婴幼儿肾与脑的情况。若囟门高突,称为“囟填”,多属实热证;若囟门下陷者,称为“囟陷”,多属虚证,见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或吐泻伤津,气血不足,脾胃虚寒等。囟门迟闭,骨缝不合,称为“解颅”,多为肾气不足。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头发:头发的生长与肾气和精血

14、的盛衰关系密切。头发色黑润泽浓密者,为精血充足,肾气充盛。头发稀疏,色黄干枯者,为精血不足。头发稀疏,伴见健忘、腰膝酸软者,属肾虚;伴心悸、失眠、健忘者,为劳神伤血。小儿发结如穗,形瘦腹大,多见于疳积。头发成团脱落,留下钱币大小光秃头皮,是为斑秃。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望面部望面部 (1)面肿:眼睑颜面浮肿,多由外感风邪,肺失宣肃所致。头面皮肤焮红肿胀,色如涂丹,面伴有疼痛,是抱头火丹,多由风热火毒上攻所致。(2)腮肿:腮部突然肿起,面赤咽痛,或喉部肿痛,但外肿而兼耳聋者,称“痄腮”,为温毒壅结所致。颧下腮上耳前,发红肿起,称“发颐”,

15、属少阳、阳明热毒上攻所致。(3)口眼歪斜:单见口眼歪斜,肌肤不仁,患侧目不能合,口不能闭,不能皱眉鼓腮,饮食语言皆不利,此为风邪中络,脉络空虚,风痰痹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二)望五官望五官1望目望目 水轮-瞳仁、风轮-黑睛、气轮-白睛、血轮-目眦、肉轮-眼睑 (1)目色:目眦色赤为心火,白睛赤为肺火,白睛显红络为阴虚火旺,全目赤肿为肝经风热。白睛变黄为黄疸,目眦淡白为血亏,眼胞红肿湿烂为脾火。(2)目形:健康人低枕睡眠后一时性胞睑微肿不属病变。目窠微肿如新卧起之状,为水肿病初起。目窠内陷,为亡阴脱液,或五脏精气衰竭之象,病重难治。

16、喘而眼睛突起,为肺胀。眼突颈肿,属瘿病。单侧眼突则多为目内或颅内肿瘤。睑缘肿起结节如麦粒,红肿较轻者,名为针眼;胞睑漫肿,红肿较重,名为眼丹,皆为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所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目态:两目上视,白多黑少,不能转动者,称“戴眼”,见于惊风、痉厥及癫痫等。双目凝视前方不能转动,称“瞪目直视”,多属阴血亏损或痰迷心窍。黑睛斜向一侧,称“横目斜视”,为肝风内动,亦可见于先天性斜视。瞳仁散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亦可见于中毒病人;瞳仁缩小,多中毒所致。胞睑下垂,又称“睑废”,多由脾胃亏虚所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

17、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望耳望耳 正常人耳廓厚大,色泽红润,是肾气、气血充足的表现。外耳道有耵聍腺分泌液,还有皮脂腺分泌物,干后是白色碎屑,此为“耵聍”。(1)色泽:耳色淡白,主寒证或气虚;色白则多见于血虚、血脱;色青白,主慢脾风。色黑者,主肾病;耳轮焦黑干枯,属肾精大亏。耳背红疹,耳根发凉,为麻疹先兆。(2)形态 耳廓薄削者,多属肾虚。耳轮萎缩,为肾气竭绝,多属死证。耳轮甲错者多属久病血瘀。(3)耳道分泌物 耳内流脓,多由肝胆湿热,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望鼻望鼻 (1)色泽 鼻头

18、色白,多属气血虚亏;色黄为里有湿热;色赤多属肺脾蕴热;色青多见于虚寒腹痛病人;色微黑,常是肾虚寒水内停之象。(2)形态:鼻头红肿,多肺经火盛。鼻头色赤有小丘疹,久之色紫变厚或肿大,称“酒渣鼻”,为肺胃热壅。鼻翼煽动,常见于喘证,新病多为风热痰火或邪热壅肺;重病出现鼻 孔煽张,喘而额汗如油,多属病危。(3)鼻内分泌物:鼻流清涕属外感风寒;鼻流浊涕多为外感风热。涕黄质粘量少,或偶有血丝,多为燥邪所伤。久流浊涕且腥臭者,名为“鼻渊”,属湿热蕴蒸。鼻涕中经常挟带脓血不尽,应作进一步检查,谨防鼻腔肿瘤。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望口唇望口唇(1)色泽

19、:唇色淡白,主血虚。唇色深红,主实热证。唇红绛而干,是热伤津液或热入营血。唇色青紫,为气滞血瘀。环口色黑者,是肾气将绝或水气内停。唇口发青为木旺乘土或惊风先兆;唇色青黑,多属寒盛痛极。(2)形态:口唇糜烂,多因脾胃湿热上蒸或食积生热。唇内溃烂,色淡红,为虚火上炎。唇上赘物,不断增长,翻花流脓血,是为唇茧,恶性肿瘤。口唇干枯皲裂,为津液耗伤。口开不闭,主虚证;口闭不开,为“口噤”,主实证;上下口唇紧聚,称“口撮”,为邪正交争,见于新生儿脐风、破伤风病人。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5望齿龈望齿龈 (1)牙齿:牙齿黄垢,是胃浊熏蒸,也常见于吸烟者。

20、牙齿干燥不泽,为阴液耗伤;齿如枯骨,是肾阴枯涸。齿衄肿痛者,属胃火。牙齿腐洞为“龋齿”。(2)牙龈:龈色红肿者,是胃火盛,若见出血为胃火伤络。龈肿不红者,是虚火上炎;若出血而不红肿者,是虚火灼络或气不摄血。龈色淡白,多气血大亏。牙龈腐烂,牙齿脱落为“牙疳”。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6望咽喉望咽喉 咽喉红肿疼痛,为外感风热或肺胃有热;红肿溃烂,为热毒深重。咽红干而痛,是热伤肺津。咽部嫩红,肿痛不甚,是水亏火灼。咽喉一侧或两侧红肿胀而痛,甚则溃烂或有黄白色脓点,状如乳突,称“乳蛾”,是肺胃热盛所致。咽部有灰白色膜点,擦之不去,重擦出血,随即复生

21、者,是“白喉”,为疫疠毒邪蕴积肺胃,上蒸咽喉所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三)望颈项望颈项望颈项应注意外形和动态变化。1外形 主要观察有无肿瘤、结节及其部位、形态、大小等。(1)瘿瘤:颈前颌下喉结的一侧或两侧,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移动,称为“瘿瘤”,多因肝气郁结,痰凝血瘀所致,或与地方水土有关。(2)瘰疬: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称“瘰疬”,多由感染痨虫,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热时毒,气血壅滞,结于颈项所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动态 主要观察颈项部的

22、动静姿态。(1)项软:颈项软弱,头项不能举者,称“颈软”,见于小儿,为先天不足,肾精 亏少。久病项软,举头无力,见于痿病,为气血大伤,肌肉失养。若年老体弱,项软头垂,是肾精亏竭的表现。(2)项强:后项强硬,俯仰转动不利,称“项强”,轻者伴头痛、恶寒、脉浮,多 为风寒侵袭太阳经脉;甚者伴高热神昏,多为温热病热极生风。醒后突觉项强不舒、肩背疼痛者,为“落枕”,多因睡姿不当,或风寒 客于经络,或颈部肌肉劳损所致。(3)颈脉搏动:在安静状态下,颈侧人迎脉搏动明显,可见于肝阳上亢和血虚重证。若坐位时颈脉怒张,卧则更加明显,是心阳衰微,水气凌心。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

23、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五、五、望舌望舌望舌,即舌诊,是用视觉观察病人的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了解病情,推测预后的诊断方法。舌质、舌苔的色泽与形态所构成的形象,称为“舌象”。舌诊的基本原理是:其一,舌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其二,舌与精气血津液关系密切。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舌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属,具体划分方法有两种:1、是以胃经划分:以胃经划分是: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此法适用于胃病的诊断。(此法多用于诊断胃病)2、是以五脏划分:以五脏来划分: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中心属脾胃,舌根属肾。舌诊要求:1

24、、是光线充足,最好在自然光线下,病人取坐位或卧位,面向光亮;2、是病人伸舌应自然,不可太过用力,使舌面平坦舒展,便于观察;3、是察舌顺序一般先舌质后舌苔,由舌尖至舌根;4、是察舌苔时应注意除外“染苔”,某些食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5、是察舌时应考虑到舌象随年龄的不同与体质的差异可呈现不同的情况。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一)望舌质望舌质1望舌神望舌神 望舌神以辨生机。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润燥。有神之舌,见舌质红活荣润,灵动自如,是脏腑气血充盛,生机旺盛之象,虽病亦属善候;无神之舌,见舌体干

25、枯晦暗无华,是脏腑气血阴阳衰败,邪气壅盛之象,生机受损,病势危重,预后不良。2望舌色望舌色 通过观察舌质色泽的变化,以了解疾病的相关情况。(1)淡红舌:为正常舌象。疾病初起见之,主病轻浅,尚未伤及脏腑气血。(2)淡白舌:舌体颜色浅淡,缺乏血色的舌象,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红绛舌:舌色深于正常,鲜红者,称红舌;深红如玫瑰者,称绛舌。红绛舌主热证,有虚实之分。舌尖红者,为心火亢盛。舌边红者,是肝胆火盛。舌中部红者,为中焦脾胃热盛。舌色鲜红,苔黄燥者,属气分实热。舌质红绛,为热入营血。舌质嫩红或绛,少苔或无苔,主阴

26、虚火旺。(4)青舌:舌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古书形容如水牛之舌。青舌主寒证、瘀证。舌边青者,是肝郁血瘀;全舌青者,多是寒邪直中肝肾,阳郁而不宣。(5)紫舌:舌质色紫,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望舌形望舌形 (1)老嫩舌:主要观察舌质的纹理。苍老舌的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娇嫩舌的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苍老舌主实证,娇嫩舌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正常老年人舌质常偏苍老,婴幼儿舌质多偏嫩。(2)胖大舌:胖大舌的舌质大于正常,伸舌满口,主水肿、痰饮。舌淡白

27、胖嫩,苔白而水滑,多属脾肾阳虚。红而胖大,伴黄腻苔,为湿热蕰结,或痰热为病。亦有先天舌部血络郁闭,以致舌紫而肿胀,如舌血瘤患者。(3)肿胀舌:肿胀舌的舌质肿大,盈口满嘴,甚者不能闭口,难以缩回,主实证、热证。舌鲜红而肿胀,为心脾热盛;青紫肿胀,多属酒毒攻心。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瘦薄舌:瘦薄舌的舌质较正常瘦小而薄者,主阴血亏虚之证。舌色浅淡而瘦薄,属心脾血虚;舌色红绛瘦薄,为热盛伤阴或阴虚火旺。(5)裂纹舌:裂纹舌的舌面有明显的数目不等、形状各异、深浅不一的裂沟,其裂沟中一般无舌苔覆盖,多主精血亏虚之证。久病舌色浅淡而裂者,为血虚不

28、润。暴病见舌色红绛而裂,为热盛伤津,阴津耗伤。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有裂纹者,为脾虚湿渍。正常人群中约05的人有先天性裂纹,其特征是裂纹中有舌苔覆盖,且无不适感,称先天性舌裂。(6)点刺舌:点,指凸起于舌面上有大小不一的星点。红点者,称“红星舌”,是温热邪气入血或热毒乘心之征;白点多为脾胃气虚挟热毒上攻,为将糜烂之兆;黑点为血中热盛。刺,即芒刺,舌面红色颗粒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称“芒刺舌”。主邪热炽盛,芒刺越多,邪热越甚。舌尖有芒刺,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属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肠积热。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7)齿痕舌:齿痕舌的舌质

29、边缘有如同牙齿挤压的痕迹,多因舌体肿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并见,主脾虚湿盛。舌淡白而湿润,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舌体瘦小而见齿痕,多为精血亏虚,舌体失养所致。正常人舌边也可见轻微齿痕,但舌质并不胖大,不属病态。(8)舌下络脉:正常络脉不粗,也无分支或瘀点。若舌下络脉青紫迂曲,主血瘀气滞;舌下出现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多属肝郁血瘀;舌下络脉青紫粗胀,则属痰热内阻,或为寒凝血瘀。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望舌态望舌态 即观察舌体的动静姿态。正常舌态:舌体活动灵活,伸缩自如,提示气血充盛,经脉调通,脏腑健旺。病

30、理舌态:常见舌体强硬、震颤、歪斜、痿软、短缩等表现。(1)强硬舌:舌体失其柔和,伸缩不利,或板硬强直不能转动者,亦称“舌强”。多见于热入心包或中风病证。舌红而强硬,兼神志不清者,多属热扰心神。舌色干红而强硬,多为热盛伤津。舌强语謇、口舌歪斜者,多为风痰阻络。(2)震颤舌:舌体不自主颤动,或舌体细微颤动,多见于内风。舌质淡白而颤动者,属血虚生风;舌红或绛而颤动,为热极生风;肝郁化火生风等,均可致舌体颤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歪斜舌: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一般舌歪在前半部明显。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或外伤等。多由肝风夹痰,或痰瘀阻滞经络而

31、致。(4)痿软舌:舌体软弱,一侧或全舌痿软,伸缩无力,言语困难。舌淡白而渐痿者,属气血两亏。舌红绛而渐痿者,属肝肾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痿软,是热灼津伤。(5)短缩舌: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甚则伸舌难于抵齿,由舌上筋脉挛急所致,多为病情危重征象。舌淡紫湿润而短缩,多属寒凝筋脉。舌胖苔腻而短缩,多为痰湿内阻。舌红绛而短缩,属热病伤津。先天性短缩舌,是舌下系带过短,牵拉而使舌不能伸长所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二)望舌苔望舌苔 正常舌苔是由胃气、胃阴上潮于舌面而生成,表现为薄白苔,不滑不燥,为胃气充盛、胃阴充盛之象。病理舌苔则是胃气挟邪气上蒸

32、而成,故舌苔与胃气的强弱、病邪的深浅、病邪的寒热等属性有关。观察舌苔变化对邪气的深浅、确定病性及预测预后吉凶都有重要意义。1望苔色(1)白苔:正常舌苔为薄白苔,即舌上薄薄分布一层白色舌苔,可透过舌苔看到舌体,细腻均匀,干湿适中,舌质淡红。白苔有薄、厚之别,多主表证、寒证,也可兼燥润、腐腻等的不同,见于里证、实证、热证等。薄白苔 多见于表证,若兼有恶寒发热、脉浮,主表寒证。如舌苔薄白、舌质淡白、神倦肢冷者,多为阳虚内寒证。苔薄白而干、舌尖红者,为燥热伤津,或心肺火热,或外感温热之邪初起。白厚腻苔 苔白而厚腻,多主里证、实证。若苔白厚而腻,为脾阳不振,水饮停聚,或痰湿内生;苔白厚如积粉,扪之不燥者

33、,是外感浊邪疫气,热毒内盛所致,常见于瘟疫或内痈;苔白厚如腐渣,多内有食积或痰浊,胃腑积热。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黄苔:黄苔多主里证、热证。由于黄苔有深浅、厚薄、润燥等不同,主病各异。薄黄苔 苔色薄黄,或黄白相兼,多由薄白苔转变而来,见于外感病,主表热证。苔薄黄而润,是表邪初入里,里热不甚,津液未伤。黄厚腻苔 苔色黄而厚腻湿润,多见于湿温病,或湿热内结,或饮食积滞,或为痰热内盛。黄而粘腻,为痰涎、或湿浊与邪热胶结之象。黄干苔 苔色黄干而少津,甚至苔干而硬,颗粒粗松,多属邪热伤津。若呈黄厚干苔,为里热实证;若色黄干枯不润为老黄,黄中带

34、黑为焦黄色,为热极盛积于内,胃液干枯。舌苔黄滑而润,舌质淡胖而嫩者,为阳气虚衰,水湿郁遏不化所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灰黑苔:苔色呈浅黑色为灰苔,深灰色即为黑苔。灰苔与黑苔主病同类而有轻重程度的差别,常并称为灰黑苔。灰苔 可见于里热证,亦主里寒证。舌质润燥是鉴别灰黑苔寒热的重要指征。苔灰而润,主痰湿内停或寒湿中阻;苔灰而干燥,常兼见舌质红,是热炽伤津或阴虚火旺。黑苔 多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化而来,主极热极寒,多见于病情较重者。苔黑而干燥、舌质红者,主热证,多属邪热伤津。苔黑厚腻而粘、舌红者,是痰湿挟热伏于中焦。若舌中焦黑,四周无苔,为

35、津液受伤,虚火所致。苔黑燥而生芒刺,为热极津涸之实热证。苔黑而滑润、舌质淡白者,多属寒湿阳虚。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望苔质 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态。(1)薄厚苔:舌苔薄厚的分辨,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者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者为厚苔。薄苔是由胃气、胃津熏蒸于舌而成;厚苔则常因胃气挟食浊、痰湿等邪气熏蒸,滞积于舌所致。薄苔察胃气,厚苔辨邪气。舌苔由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为病进;舌苔由厚变薄,苔上复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气胜邪,为病退。薄苔主病初起在表,邪浅病轻。苔薄色白主表寒证,苔薄色黄主表热证。苔厚主病邪在里,病

36、情较重。苔厚而黄腻,主湿热或痰热蕴结,或食积化热。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润燥苔: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者为润苔;若苔面湿润而滑,伸之欲滴,扪之湿润,甚则流涎欲滴为滑苔;苔面干燥少津,望之枯涸者为燥苔;舌苔干而粗糙,扪之涩手者为糙苔。苔的润燥代表了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润苔,为正常舌苔或提示体内津液未伤;滑苔多为寒湿内蕴,或阳虚水饮不化,聚于舌面所致;燥、糙苔,为热盛津伤,阴液亏耗所致。(3)腐腻苔:腐苔的苔质颗粒较粗大,而根底松浮,如豆渣堆铺舌面,边 中皆厚,揩之可去,或成片脱落,舌底光滑。主食积、痰浊。腻苔的苔质致密融合成片,颗

37、粒细腻,中间厚边周薄,紧贴 于舌面,刮之难去。多见于湿浊、痰饮等浊邪阻滞,胃气不降的病证。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剥落苔:舌苔全部或部分剥脱者称剥落苔,简称剥苔。正常人可见先天性剥苔,部位常在人字沟前呈菱形状,为先天发育不良所致。剥落苔的形成是因胃气匮乏不得上蒸于舌,或胃阴枯涸不能上潮于口所致。舌前部苔剥落者,称前剥苔;舌中部苔剥落者,称中剥苔;舌苔大片剥落,边缘突起,界线清楚,剥落部位时时转移,称花剥苔或地图舌,乃气阴两伤。若舌苔骤然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即为光剥舌,又称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衰败,毫无生机的危重征象,是剥苔最严重

38、的一种。(5)真假苔:辨舌苔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或脱之不尽者,为有根苔,称真苔,是胃气尚存,生机尚在。苔不着实,似涂浮舌上,刮之即去,为无根苔,称假苔,假苔多见于虚证,为胃气大伤之征。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舌苔和舌质的变化所反映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各有侧重:察舌质重在辨正气的虚实;察舌苔重在辨邪气的浅深与性质,也包括胃气的存亡。临床诊舌必须舌苔与舌质合参。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统一的,其主病往往是两者的结合。但在某些疾病中可出现两者变化不一的情况,

39、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结合全身情况作出正确判断。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六、望皮肤六、望皮肤1、水痘、水痘 皮肤出现水疱,其形椭圆,表浅易破,一般顶部无脐,大小不等,分批出现,浆薄如水,晶莹透亮,不结厚痂,不留疤痕。为外感时邪所致,发于脾肺二经,属病情轻浅的一种传染病,多在小儿中传染。2、斑疹、斑疹 斑,形如锦纹,点大成片,散见于皮肤下,摸之不碍手,色红或紫暗。斑,有阴斑和阳斑之分。疹,形小如粟粒,高出肌肤,抚之碍手,色红或淡红。其有麻疹、风疹、隐疹之别。斑疹均有顺逆之分,以其色红活润泽,分布均匀,疏密适中,松浮于皮面为顺证,预后良好

40、;其色紫红稠密而紧束有根,压之不褪色,若色红如鸡冠为逆证,预后不良。3、白白 是指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高出皮肤,晶莹如珠,根部肤色不变,擦破流水,多分布于颈项胸腹,偶见于四肢,消失时有皮屑脱落。多因湿温或暑温病中,湿热郁蒸肌肤,汗出不彻,蕴蒸而成。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痈、疽、疔、疖痈、疽、疔、疖(1)痈)痈 肌肤局部红肿高起、根盘紧束,伴有掀热疼痛者,属阳 证。多因湿热火毒内蕴,气血瘀滞,热胜肉腐成痈所致。(2)疽)疽 患处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属阴证。多因气 血虚而寒痰凝滞,或五脏风毒积热,流注肌肉,内陷筋骨 而成。(3

41、)疔)疔 初起患部如粟米状,根脚坚硬而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甚者。多因嗜食膏粱厚味,致脏腑蕴热,复感毒邪侵袭,内外合邪,气血凝滞而成。疔毒较一般疮疔为重,易发于颜面手足,其中在头面疔疮,容易发生疔疮走黄而危及生命。(4)疖)疖 患处形小而圆,生于皮肤浅表,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者。多因暑湿郁阻肌肤,使气血壅滞而外发于肌肤。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三节第三节 闻闻 诊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一、听声音一、听声音 声音的发出,是肺、气道、喉、会厌、舌、齿、唇、鼻等器官协调活动,共同作用而产生振动的结果。声音的异常变化主

42、要与肺、肾、心等脏腑有关。(一)正常声音正常声音 正常的声音具有发音自然、音调和谐、言语清楚、应答自如、言与意符等特点。由于个体脏腑、形质、禀赋有所差异,故正常的声音也有高低、清浊的不同。如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则声尖清脆,老人则声苍浑低沉。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二)病变声音病变声音1发声发声 常见的发声异常有:常见的发声异常有:(1)嘶哑:嘶哑:嘶哑包括声嘶和失音。声嘶又称音哑,即嗓子干涩,发音困嘶哑包括声嘶和失音。声嘶又称音哑,即嗓子干涩,发音困难,以致声音不清脆、不圆润、不响亮。失音是指完全不能难,以致声音不清脆、

43、不圆润、不响亮。失音是指完全不能发音,古称发音,古称“喑喑”。二者有轻重之别,轻者为嘶,重者为喑。二者有轻重之别,轻者为嘶,重者为喑。“金实不鸣金实不鸣”。“金破不鸣金破不鸣”。妊娠末期出现声音嘶哑,称为妊娠末期出现声音嘶哑,称为“子喑子喑”,多为胞胎阻碍肾之,多为胞胎阻碍肾之精气不能上荣所致,分娩后可自愈。精气不能上荣所致,分娩后可自愈。(2)鼾声:鼾声:熟睡时喉鼻发出的声音。熟睡时喉鼻发出的声音。若熟睡时鼾声过大过长,则提示息道不畅,肺气失宣,多因若熟睡时鼾声过大过长,则提示息道不畅,肺气失宣,多因睡态不当或鼻道有疾所致。睡态不当或鼻道有疾所致。若昏睡不醒,鼾声不绝者,多因神识昏迷,气道不

44、利,气冲若昏睡不醒,鼾声不绝者,多因神识昏迷,气道不利,气冲息道所致,常见于热入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证。息道所致,常见于热入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证。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呻吟:呻吟:病痛难忍所发出的病痛难忍所发出的“哼哼哼哼”声。呻吟声高音厉,必痛甚病声。呻吟声高音厉,必痛甚病 急,多实证;急,多实证;呻吟声低音弱,一般痛微病缓,多虚证,或病危欲脱。呻吟声低音弱,一般痛微病缓,多虚证,或病危欲脱。(4)惊呼:惊呼:患者突然发出的惊叫声。小儿阵发惊呼,发声尖锐,表情惊患者突然发出的惊叫声。小儿阵发惊呼,发声尖锐,表情惊 恐,多是惊风证

45、。恐,多是惊风证。小儿夜啼,亦多惊恐为病,或心脾经有热,或脾寒腹痛。小儿夜啼,亦多惊恐为病,或心脾经有热,或脾寒腹痛。成人发出惊呼,除惊恐外,多属剧痛,或精神有病。成人发出惊呼,除惊恐外,多属剧痛,或精神有病。(5)喷嚏:喷嚏:肺气上冲于鼻而发出的声响。肺气上冲于鼻而发出的声响。正常人因异物、异味的刺激,喷嚏偶作的,不属病态。正常人因异物、异味的刺激,喷嚏偶作的,不属病态。若新病喷嚏频作,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若新病喷嚏频作,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 浮等,为风寒邪气侵袭肺卫,束于鼻窍,阳气发越上走,浮等,为风寒邪气侵袭肺卫,束于鼻窍,阳气发越上走,以图驱邪出外,因此产生

46、喷嚏。以图驱邪出外,因此产生喷嚏。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语言 沉默寡言,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多属热证、实证;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为“夺气”,是中气大虚之证。常见的语言失常包括:(1)语言謇涩:说话不流利、含糊不清、缓慢涩滞、语不达意的症状。多为中风先兆,常伴舌体强硬;若见于中风后遗症,是风痰阻络,舌体筋脉失于濡养,致舌失柔软和灵动。(2)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症状。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可见于温病邪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3)郑声:神志不清、语者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的症状。多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文

47、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独语:自言自语、喃喃自语、首尾不续、见人语止的症状。多见于痰浊壅盛,上蒙心窍,神明被扰所致的癫证。见于老年人或久病者,为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思维迟钝所致。(5)错语:病人语言错乱,言后自知说错,而不能自主的症状。虚证是心气不足,神失所养而致,多见于体虚久病或年老体弱之人;实证则多为痰湿、瘀血、气滞,阻碍心窍引起。(6)狂言:声嘶力竭、出言快、声音高、骂詈不休、喧扰妄动的症状,多属实证,可见于痰火扰心的狂证,或伤寒蓄血证。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呼吸 病者呼吸

48、如常,是形病而气未病;呼吸异常,是形气俱病。气粗为实,气微为虚。外感邪气有余,呼吸气粗而快,属热证、实证。内伤正气不足,呼吸气微而慢,属虚证、寒证。久病肺肾之气欲绝,气粗而断续者为假实证;温热病,热在心包,气微而昏沉者为假虚证。呼吸微弱困难,气来短促,不足以息,为元气大伤,阴阳即将离绝之危证。病态呼吸的临床表现包括:(1)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的症状。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喘有虚、实之分:实喘发作急骤、气粗声高息涌、仰首目突、胸闷气憋、惟以呼出为快、脉实有力,多属肺有实热,或痰饮内停。虚喘发病徐缓、喘声低微、吸少呼多、息短不续、动则喘甚,但得一长息为快、形体虚弱、脉虚无力,是肺、肾

49、虚损,气失摄纳所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哮:呼吸急促似喘,喉中痰鸣如哨音的症状。哮有寒、热之别,多时发时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因内有痰饮,复感外邪,束于肺卫,引动伏饮而发;也有感受外邪,束于肺经所致者。久居寒湿地区,或过食酸咸生冷及鱼虾等,也可诱发。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喘以气息而言,呼吸困难为主,哮以喉中痰鸣为特点。(3)短气: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的症状。短气有虚、实之别,虚证表现为气少不足以息,兼有形瘦神疲,声低息微等,多因体质素弱或元气大虚所致;实证呼吸气粗,或胸部窒闷,腹部胀满等,多因痰饮、胃肠积滞或气

50、滞或瘀阻所致。(4)少气: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言,语言无力的症状。主诸虚不足,多为久病体弱或肺肾气虚所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咳嗽 为肺气上逆之象。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1)咳声重浊紧闷,多属实证,是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宣降所致。(2)咳声轻清、低微气怯,兼气促,多属虚证,因久病肺气虚损,失于宣肃 所致。(3)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兼咽喉疼痛、鼻出热气,多属肺热,因邪热犯肺,津液受灼,肺气不利所致。(4)咳有痰声,痰多而易于咯出,多是寒咳,或为痰饮、湿痰,因脾阳虚,水湿不运,湿聚生痰,痰湿阻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