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仙游现代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高一年语文必修1、2试卷命题人:吴碧琴 满分:150分 答卷时间:2.5小时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9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1)但我不能放歌,_。(徐志摩再别康桥)(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_,三岁食贫。(诗经氓)(3)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4)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5)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6)_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7)或因寄所托,_ 。(王羲之兰亭集序)(8)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9)寄蜉蝣于天
2、地, 。(苏轼赤壁赋)(二)课内文言知识(6分) 2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夫晋,何厌之有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 不吾知其亦已兮D 大王来何操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以其无礼于晋 焉用亡郑以陪邻B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酒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C.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凌万顷之茫然(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
3、“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也。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
4、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
5、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帏庸党死。(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人 B为参谋,预机画 预:参与C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 除:废除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 )(3分)A善长固谢弗往 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B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C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D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礼之,留掌书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6、是( )(3分)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人的能力。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朱元璋一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C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杀人,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3分)答: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3分)答: (
7、四)古代诗歌阅读(5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西楼:即朱楼,东面与海相对,故名。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3分)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_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9下列各项中,对巴黎圣母院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在广场的一条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伽西莫多抢走
8、。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近卫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B加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避难所里,给她拿来了衣服、食物和被子。爱斯梅拉达抬头看到加西莫多丑陋的外表,虽然害怕但还是向他表示了感谢,加西莫多为了不让她害怕,让她闭上眼睛听他说话。C. 就在古杜勒沉浸在母女重逢的喜悦中时,一大队军卒来抓爱斯梅拉达。为了掩护女儿,她与军卒斗智斗勇。就在刽子手抱她的女儿踏上梯子时,她一跃而起,向刽子手猛冲过去,狠狠咬住他的一只手,用尽了最后的力气。D数不清的无赖们聚集在圣母院的广场上,手里拿了各种武器,加西莫多见了,害怕极了。于是他就拼死守着圣母院大门。后来约翰带头搭着梯子上了法国
9、列王长廊,躲在一尊石雕后面,但被卡西莫多发现了,卡西莫多猛扑到他身上,一手抓着他的双脚,把他丢了下去。E. 巴黎的乞丐王国区域,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居住着巴黎的下层人民,他们中有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国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白天是乞丐,晚上是小偷。爱斯梅拉达就住在这个区域。(巴黎圣母院)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析画线句子的来龙去脉。(5分)正把倒在血泊里的卫队长抬走,教士早已无影无踪了,房间深处,临河的那扇窗户敞开着,人们捡到一件斗篷,猜想这斗篷是军官的。她听到周围的人在议论:“是个巫婆刺杀了一位军官。”(巴黎圣母院)_(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1.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
10、问题。(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第2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第8章)【注释】弟:同“悌”, 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色:脸色,此处指好脸色。(1)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_(2分)(2)结合材料谈谈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加以评析。(4分)_ _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陶诗“远人村”新解现代人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的“远人村”的诠释大略分成了“远方的村落
11、”和“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两种。其本意究竟指什么,这还得结合陶渊明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看。有人不同意把“远人村”译为“远方的村落”,理由是前句绝不能断为“暧暧远人村”,若这样,势必将断后句为“依依墟里烟”。“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于是就出现释“远人村”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的说法。此说法颇有“六经注我”的嫌疑。“远人”一词,古即有之,论语季氏中即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所云“远人”是统称,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的“远”。“夷狄”虽然也在远地,却并不称“远人”,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
12、远”是地域差别,并不涉及所谓“华夷之辨”,与文化差异无关。迄至秦汉,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被吸纳进入汉族社会,“远人”从地域距离的“远人”,衍变到“文化距离”的“远人”,向春秋时“夷狄”的意义靠拢。这时的“远人”和“夷狄”,都可指称“华夏”之外的异族,只是前者可能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华夏”认可,较“夷狄”而言,“远人”在风俗习惯上更接近“华夏”而已。自秦汉以后,“远人”开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夷狄”的外延。三国两晋之时,“远人”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远人”的涵义,在两晋向“夷狄”靠得更近,“远人”逐渐变成异族的代称。春秋时代的“夷狄”,后来融入了华夏体系,如吴、楚等。秦汉时崛
13、起的匈奴,则成了这一时代的“夷狄”,后慢慢被融入汉族社会。及至三国两晋,此时的乌桓、西羌等,则被视为“夷狄”。而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这时早在“中夏”文化覆盖之下,他们能被朝廷征辟做官,甚至身居要职,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人”。东晋时“远人”的涵义即是如此。再回到本文的主题陶渊明的诗上。园田居位于庐江郡,而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也是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归隐故乡,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所谓“远人村”,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远人村”是异族人群居的村落,还有一条旁证,即“村”字本身。“村”这种聚落形态,出现得较晚,大概源于东汉。到西晋末
14、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南迁的各豪族大家,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部曲,这里指家兵、私兵),“村”的分布更加普遍。陶渊明所见的“远人村”,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暧暧远人村”,正是陶渊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什么“远离人世俗情”的“大义”,若有,至多只是描绘出他归隐后在野外与“异族”杂居的事实。 (节选自李飞陶诗“远人村”新解,有改动)12下列选项中关于“远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远人”在论语中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与文化差异无关。B春秋时的“远人”并不包括“夷狄”,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C到了秦汉时期,“远人”向春秋时期“夷
15、狄”的意义靠拢,体现出了文化差异。D秦汉以后,“远人”词义的外延扩大,将“夷狄”也包含在其中。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从对仗的角度讲,不能将前句断为“暧暧远人村”,如果这样,后句必将断为 “依依墟里烟”,而“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因此作者不赞同将“远人村”解释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B东晋时期,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能被朝廷征辟做官,已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人”。C“夷狄”一词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指范围,在春秋时代指吴、楚等,在秦汉时指匈奴等,在三国两晋时指乌桓、西羌等。D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各豪族大家南
16、迁,由于他们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所以“村”的分布更加普遍。14请说明作者认为的“远人村”的本意,并简述其理由。(3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伤心事 安徒生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故事实际上分做两部分:头一部分可以删掉,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细节这是很有用的。我们是住在乡下的一位绅士的邸宅里。恰巧主人要出去几天。在这同时,有一位太太到来了。她带着一只哈巴狗;据她说,她来的目的是为了要处理她在制革厂的几份股子。她把所有的文件都带来了;我们都建议她把这些文件放在一个封套里,在上面写出业主的地址:“作战兵站总监,爵士”等等。她认真听我们讲,同时拿起笔,沉
17、思了一会儿,于是就要求我们把这意见又慢慢地念一次。我们同意,于是她就写起来。当她写到“作战兵站总监”的时候,她把笔停住了,长叹了一口气说:“不过我只是一个女人!”当她在写的时候,她把那只哈巴狗放在地上。它狺狺地叫起来。她是为了它的娱乐和健康才把它带来的,因此人们不应该把它放在地上。它外表的特点是一个朝天的鼻子和一个肥胖的背。“它并不咬人!”太太说,“它没有牙齿。它是像家里的一个成员,忠心而脾气很坏。不过这是因为我的孙子常常开它的玩笑的缘故:他们做结婚的游戏,要它扮作新娘。可怜的小老头儿,这使它太吃不消了!”她把她的文件交出去了,又把她的哈巴狗抱在怀里。这就是故事的头一部分,可以删去。“哈巴狗死
18、掉了!”这是故事的第二部分。这是一个星期以后的事情:我们来到城里,在一个客栈里安住下来。我们的窗子面对着制革厂的院子。院子用木栏栅隔做两部分。一部分里面挂着许多皮革生皮和制好了的皮。这儿一切制革的必需器具都有,而且是属于这个寡妇的。哈巴狗在早晨死去了,同时被埋葬在这个院子里。寡妇的孙子们掩好了这座坟。它是一座很美的坟躺在它里面一定是很愉快的。坟的四周镶了一些花盆的碎片,上面还撒了一些沙子。坟顶上还插了半个啤酒瓶,瓶颈朝上这并没有什么象征的意义。孩子们在坟的周围跳舞。他们中间最大的一个孩子一个很实际的、7岁的小孩子提议开一个哈巴狗坟墓展览会,让街上所有的人都来看。门票价是一个裤子扣,因为这是每个
19、男孩子都有的东西,而且还可以有多余的来替女孩子买门票。这个提议得到全体一致通过。街上所有的孩子甚至后街上的孩子都涌到这地方来,献出他们的扣子,这天下午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孩子只有一根背带吊着他们的裤子,但是他们却看到了哈巴狗的坟墓,而这也值得出那么多的代价一看。不过在制革厂的外面,紧靠着入口的地方,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子。她很可爱,她的卷发很美丽,她的眼睛又蓝又亮,使人看到感觉愉快。她一句话也不说,但是她也不哭。每次那个门一打开的时候,她就朝里面怅然地望很久。她没有一个扣子这点她知道得清清楚楚,因此她就悲哀地呆在外面,一直等到别的孩子们都参观了坟墓、离去了为止。然后她就坐下来,把她那双棕色的小手
20、蒙住自己的眼睛,大哭一场;只有她一个人没有看过哈巴狗的坟墓。就她说来,这是一件伤心事,跟成年人常常所感到的伤心事差不多。我们在上面看到这情景,而且是高高地在上面观看。这件伤心事,像我们自己和许多别人的伤心事一样,使得我们微笑!这就是整个的故事。任何人如果不了解它,可以到这个寡妇的制革厂去买一份股子。 (选自安徒生童话全集,叶君健译,有删改)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的头一部分是故事的缘起,作者认为删去它将会损害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但它对故事主题的表达毕竟并不十分重要,因而是可以删掉的。B哈巴狗的坟墓虽没有什么象征意义,却像模像样,孩子们为观看它献出扣子,以致许多孩
21、子只有一根背带吊着他们的裤子,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故事中那位女孩没有因穷困而失去对自己所属世界的热望,她不说话,也忍着不哭,只有在所有人都离去之后才大哭一场,是一个美丽而凄婉的形象。D最后一段“高高地”一词,既指“我们”观察这件“伤心事”所在的位置,也有以成年人的眼光观察孩童世界的不幸和俯视人间悲悯的意味。E故事写的虽是孩童游戏这样的小事情,题材本身并不宏大,但作者却从中感受到了人类最为细腻的情感世界,表达了作者广及一切心灵的同情心。16作者在文中说,故事的“头一部分可以删掉,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细节这是很有用的”。请简要分析故事头一部分“一些细节”所起的作用。(4分)_17在文末,作者
22、说,“女孩子”的这件伤心事“跟成年人常常所感到的伤心事差不多”,又说这件伤心事“使得我们微笑”。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请简要阐述。(5分)_五、语言文字运用(6分)18古人常以花草树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质,请仿照“君当如兰,幽谷长风,宁静致远”句式,以竹、菊或梅为喻体,写一句。(2分)_1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新春对联 上联:_ 下联:_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_ 下联:_六、写作(7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920年,一位十一岁的小男孩踢足球时,不慎砸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23、邻居索赔12.5美元。男孩回家向父亲求助,父亲严肃地告诉他:“我先借钱给你去弥补你的过错,但你在半年内必须还我。”从此,男孩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涯。半年后,他如数归还了父亲的12.5美元。正是那12.5美元的压力,燃起了男孩发奋成才的热情,让他在经历了许多人生坎坷后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里根。功成名就的里根在追忆往事时,特别地提到了这段“青春加压”的经历,他说那份压力带给他刻骨铭心的动力。是的,在人生旅途中,很多时候,压力就是动力。尤其在青春年少时,多增加一些压力,往往可以促进青少年更好地成长。请以“给青春加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10 高一年语文期末试卷第 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