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848932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微生物学复习题绪论1、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颈瓶试验,彻底推翻了生命的自然学说,提出了胚种学说,并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2、科赫学派的重要业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二是利用平板分离技术寻找并分离到各种传染病病原菌;三是在理论上提出了科赫法则。3、微生物由于其体形极其微小,带来了体积小、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力强、易变异;和分布广、种类多五大共性。4、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多种微生物的形态,从此微生物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他本人也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的先驱者。5、19世纪后半叶,由于法国人巴斯德和德国人科

2、赫的杰出贡献,微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生理水平研究阶段,他们两人也被后人分别誉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细菌学奠基人。6、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提出病原菌学说B、驳斥自然发生说C、建立一套早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D、证实酒和奶制品变酸的原因7、微生物学中铭记科赫,与他( )等所作出的一系列贡献有关。A、首先提出了病原菌学说B、成功证实了病原菌学说C、首先发现了微生物 D、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了生化研究8、微生物五大共性中,( )是这些特性的基础。A、体积小、比面值大 B、吸收多、转化快C、生长旺、繁殖快 D、适应强、易变异 E、分布广、种类多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概念:1、质粒:细菌细胞核外

3、的遗传因子,是小型双链闭合环状DNA ,能自我复制。2、 荚膜 3、芽孢4、伴胞晶体5、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有时在内部),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时该细胞迅速生长繁殖,结果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定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集团6、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的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菌落”相互联接成一片7、鞭毛8、趋性 1、细菌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基本形态。2、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真细菌特有的肽聚糖。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双糖单位,即由一个N乙酰葡萄胺(NAG)分子和一个N乙酰胞壁酸(NAM)分子通过-

4、1,4-糖苷键连接而成;二是由四个氨基酸连成的短肽尾连接在双糖单位的N-乙酰胞壁酸(NAM)上;三是肽桥,它将相邻单体间的短肽尾连接起来。4、与营养体相比,细菌芽孢具有极强的抗逆(抗热)性和惊人的休眠力,帮助它度过不良环境。6、细菌的运动“器官”为鞭毛,主要成分为鞭毛蛋白。它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3部分组成,它起源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内侧上,但运动时,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细菌表面具有一些比它细、短、硬,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细丝称为菌毛,其主要功能是起附着作用。8、细菌个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往往会在其菌落形态特征上有所反映。例如:产芽孢的细菌,菌落通常粗糙、多褶、不透明等;产鞭

5、毛的细菌,菌落通常大而扁平、边缘多缺刻等;产荚膜的细菌,菌落通常光滑湿润、粘稠、透明等;而对于球菌而言,菌落特征常表现较小、较厚边缘极其圆整等。9、链霉菌属放线菌是放线菌的典型代表,它们具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菌丝类型,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类型为分生孢子。10、放线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绝大多数革兰氏染色后呈阳性。放线菌中产抗生素最多的属为链霉菌属。11、青霉素是一种由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物质。错 3、立克次氏体是界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微生物。对 4、支原体是整个生物界中尚能找到的能独立营养的最小生物体。对7、芽孢的形成是某些细菌的一种特殊繁殖形式。错 8、性菌毛多见于

6、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在不同性别的菌株间发生接合时,它作为传递遗传物质的通道。对11、所有的细菌形态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错12、原核生物的呼吸酶类位于细胞膜上。对15、与真核细胞不同,原核细胞的DNA仅存在于核质体中。错16、对于产荚膜细菌而言,荚膜是必要的细胞组分,去除荚膜会导致细胞死亡。错17、细菌芽孢是自然界中已知的具有最大抗性的一种生命形态,尤其以抗热性强尤为明显,因此人们常以能否杀死细菌芽孢作为物品灭菌的指标。对19、不同细菌的菌落特征不一定相同,但同种细菌的菌落特征则总是一定的。错20、放线菌的菌丝无隔膜,因此有一个孢子萌发形成的单菌落实际上就是一个多核的单细胞丝状体。对22

7、、蓝细菌是一类G-、进行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上。(错 )23、异形胞是存在于某些丝状蓝细菌中、适应于有氧条件下进行生物固氮的特化细胞。( 对)24、由于支原体细胞膜上含有甾醇,因此支原体对能破坏真核生物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如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也敏感。( 对)2、以下细菌中,( )属于G-细菌。A、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枯草杆菌;D、破伤风梭菌 3、以下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是(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4、除( )外,下列各项都与细菌的荚膜构造有关。A、龋齿;B、肺炎球菌的致病力;C、形成菌胶团;D、淋病奈瑟氏球菌对泌尿生殖道

8、上皮细胞的粘附。 5、以下细菌中,( )可形成伴胞晶体,对多种鳞翅目昆虫有毒性。A、枯草杆菌; B、苏芸金杆菌; C、假单胞菌; D、破伤风梭菌。 6、人的沙眼是由( )中的一种微生物引起的。 A、立克次氏体;B、细菌;C、衣原体;D、支原体。 7、蓝细菌的叶绿素存在于( )上。 A、叶绿体; B、线粒体膜; C、类囊体膜; D细胞膜。9、鉴别染色法用于( )。A、显示细胞内特殊结构B、区分不同细菌类型C、区分死活细胞D、活菌观察19、观察细菌的荚膜构造,采用( )最为合适。A、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B、活菌染色法 C、负染色法 D、单染色法20、细菌是否形成荚膜,决定因素是( )。A、遗传特

9、性B、生长环境中的含水量C、营养D、培养方法23、某一细菌是否形成芽孢,决定因素是( )。A、遗传特性B、培养温度C、营养D、培养时间24、关于细菌菌落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完全正确?( )。A、质地均匀、易挑取、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与中央的颜色一致等特征是细菌菌落的共有特征。B、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是细菌菌落在微生物学工作中的应用之一。C、菌落计数是细菌活菌计数的常用方法。D、实验室培养中形成的每个单菌落都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形成的。29、原核微生物细胞核糖体大小为( )。A、30S B、50S C、70S D、80S30、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

10、酒精(脱色) D、蕃红(复染)32、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 )。A、纵裂繁殖 B、出芽繁殖 C、二分裂繁殖 D、孢子生殖33、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应呈( )。A、无色 B、红色 C、黑色 D、紫色35、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 )。A、几丁质 B、纤维素 C、甘露聚糖 D、肽聚糖40、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羧酶体 B、类囊体 C、藻胆蛋白体 D、叶绿体44、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它是一种多核的()微生物。A、多细胞真核 B、单细胞真核 C、多细胞原核 D、单细胞原核45、支原体是一类( )的原核微生物。A、人工去壁后 B、只能专性寄生C、缺乏细胞壁 D、呈分枝状1、比

11、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2、比较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和成分的主要区别。1、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步骤有哪些?哪一步最关键?为什么?简述革兰氏染色机理。 答:初染、媒染、脱色、复染。脱色机理: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他可以被酒精从G-细胞中浸出,而阳性就较困难,这是由于阳性细胞网膜厚,尤其是肽聚糖含量较高,网络结构紧密,含脂量低,当被酒精脱色时,引起肽聚糖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致关闭,从而阻止了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溢出,使菌体成深紫色,可是G-肽聚糖层较薄,含量小,脂类含量高,酒精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网络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抽出来,从而

12、成复染液的红色。3、 肽聚糖的单体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G+细菌和G-细菌的肽聚糖结构主要有哪些区别?5、细菌鞭毛的结构有哪些?有哪几部分组成?G+细菌和G-细菌鞭毛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有未贴标签的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斜面培养物各一支,你如何使用较简便的方法予以区分?菌落菌苔特征,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革兰氏染色反应,培养24小时后观察有无芽孢11、 链霉菌由哪几部分菌丝组成?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12、 简述典型放线菌的菌落特征。答: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第 二 章 真核微生物1、酵母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为芽殖,但少数酵母可通过裂殖、产生无性孢子等方式进行无性繁

13、殖;某些酵母还具有有性繁殖方式形成子囊孢子。11、酵母菌芽殖后在母细胞上留下的痕迹称芽痕,在子细胞上留下的痕迹称蒂痕。16、某些酵母在繁殖过程中,芽体不脱落,并相连接成藕节状,形似菌丝称假菌丝。1、酵母菌是一类兼性厌氧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含糖环境中。( 对 )3、霉菌的菌丝较放线菌粗,都具有隔膜。( 错)4、霉菌菌丝的细胞壁内多数含有几丁质。( 对 )14、放线菌的菌丝是假菌丝,而霉菌是真菌丝。(错 )7、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的酶常用( )。A、溶菌酶 B、纤维素酶 C、蜗牛消化酶 D、几丁质酶10、八孢裂殖酵母的生活史中,营养体的存在形式是( )。A、可以单倍体和二倍体形式存

14、在。 B、只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C、只以二倍体形式存在,单倍体不能独立生活。D、只以单倍体形式存在,营养细胞通过芽殖进行繁殖。11、路德类酵母的生活史中,营养体的存在形式是( )。A、可以单倍体和二倍体形式存在。 B、只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C、只以二倍体形式存在,单倍体不能独立生活。D、只以二倍体形式存在,营养细胞通过裂殖进行繁殖。12、关于霉菌的繁殖方式,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以无性孢子繁殖为主。B、没有有性繁殖方式。C、以有性孢子繁殖为主。 D、在已知的种类中目前均已发现存在有性繁殖方式。22、根霉的无性繁殖孢子为( )。A、分生孢子 B、

15、孢囊孢子 C、粉孢子 D、接合孢子23、分生孢子头呈扫帚状的霉菌是( )。A、毛霉 B、根霉 C、青霉 D、曲霉26、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A、青霉 B、酵母菌 C、曲霉 D、细菌27、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D、病毒1、简述酿酒酵母生活史的特点及其生活史周期。P503、现有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球孢链霉菌、青霉、根霉、曲霉和毛霉的新鲜平板培养物各一套,但未贴标签。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既简便又能准确区分的方法,将它们一一予以区分。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鉴别特征。4、某人在进行的食用菌液体培养实验中出现了如下现象:摇瓶中出现白色

16、绒毛状小球且数量逐渐增多,培养液由澄清逐渐变混浊。请问,(1)上述现象是否正常?(2)若正常则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若异常,请分析该异常现象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你可采用什么方法来证实你的判断?5、试述霉菌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及菌落特征。 第 三 章 非细胞微生物概念:1、病毒2、噬菌斑3、温和噬菌体4、烈性噬菌体5、噬菌体效价6、噬菌体1、病毒大小常用-来表示,它们的基本结构由核心(基因组)和衣壳构成,结构较复杂的病毒外面还有包膜包围。2、病毒粒子的结构有高度的对称性,这与衣壳粒在衣壳上的排列方式有关,这种对称性通常有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两种基本的对称体制,而复合对称则是这二种方式的组合。

17、4、各类病毒的增殖周期大致相同,可分为吸附、侵入及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5、大部分噬菌体通过注射机制,将核酸注入细菌细胞内;而大部分动物病毒是以吞饮方式进入宿主细胞内,然后通常依靠细胞内的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脱壳。7、温和噬菌体有游离态、整合态和营养态三种存在形式。8、由于HIV存在逆转录酶,因此它在宿主细胞内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14、温和噬菌体具有以下特点:核酸类型dsDNA;具有整合能力;前噬菌体与宿主核基因组同步复制。15、溶源菌具有以下特性:稳定性;低频率的自然裂解;高频率的诱导裂解;免疫性;复愈(非溶源化);溶源转变。17、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18、若在裂解期以前人为地将细胞裂解,将看不到任何噬菌体颗粒存在。18、病毒的衣壳是由称为衣壳粒的重复的单位组成的。2、白喉棒杆菌只有在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发生溶源化后才产生白喉毒素,这一现象被称为( )。A、免疫性 B、复愈 C、溶源转变 D、转导3、病毒的基本结构是( )。A、核衣壳 B、衣壳 C、衣壳粒 D、核心6、腺病毒对称型式属( )对称。A、无包膜二十面体B、有包膜二十面体C、螺旋D、复合7、TMV的特征是( )。A、球状,ssRNA B、杆状,ssRNA C、球状,dsRNA D、杆状,dsRNA 8、HIV属于( )。A、dsDNA病毒 B、ssDNA病毒 C、dsRNA病毒 D、+RN

19、A逆转录病毒11、病毒的基因组,( )组成。A、只有DNA B、只有RNA C、由DNA和RNA共同 D、由DNA或RNA13、有包膜病毒具有的包膜是在( )而获得的。A、芽生释放时包裹了宿主生物膜 B、侵入宿主时包裹了宿主细胞膜 C、基因组与衣壳结合进行装配时 D、宿主细胞内进行生物合成时17、疯牛病的病原体属于( )。A、类病毒 B、(真)病毒 C、朊病毒 D、拟病毒27、E. coli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A、球形 B、蝌蚪形 C、杆状 D、丝状29、T4噬菌体属于( )。A、螺旋对称 B、立方体对称 C、复合对称 D、都不是3、温和噬菌体和溶源性细菌的关系称溶源性。( 对 )7、病

20、毒粒子表面的吸附位点与敏感细胞表面的受体位点之间的特异性关系,决定了病毒对宿主细胞吸附的特异性。( 对 )8、植物病毒大多通过主动侵入方式侵入宿主植物细胞。( 错 )1、病毒有哪些基本特征?6、病毒的增殖有什么特点?以E. coli T4噬菌体为例,图示并说明烈性噬菌体的增殖过程。1吸附:T4通过随机碰撞,尾丝尖端与E.coli细胞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刺突、基板固定于细胞表面2侵入及脱壳:通过噬菌体尾管末端溶菌酶溶壁穿孔,尾鞘收缩,尾管插入细胞内,头部核酸以注射方式侵入细胞,同时脱去蛋白质外壳并留在细胞外。3生物合成:按照噬菌体核酸的遗传信息指令,利用E.coli细胞的代谢系统和原料,在E

21、.coli细胞内完成T4噬菌体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4装配:噬菌体核酸和蛋白质在E.coli细胞内组装成大量完整的子代T4噬菌体粒子5释放:成熟的子代T4噬菌体粒子通过裂解方式从E.coli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E.coli细胞被裂解死亡。8、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它包括几个时期?一步生长曲线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如何进行的?图示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并简述各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9、某人在进行的大肠杆菌液体培养实验中出现了如下现象:培养液由清变混浊而后又变清。请问,(1)培养液由清变混浊是否正常?而后培养液又由混浊变清是否正常?(2)若正常则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若异常,请分析该异常现象可能是

22、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你可采用什么方法来证实你的判断?1正常2不正常1大肠杆菌生长繁殖,细胞数增加2培养过程中污染了噬菌体,大肠杆菌被裂解用无菌毛细管将培养液滴加在含大肠杆菌的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观察是否有噬菌斑产生。若没有即可证实。12、 简述并图示E.coli噬菌体的生活周期。第 四 章 微生物的营养概念:1、自养微生物2、异养微生物3、培养基4、选择性培养基5、鉴别性培养基6、生长因子1、 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方法很多。按碳源分,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按能源分,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按氢供体分,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2、 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而广义的生长因子,还包括碱基、氨

23、基酸等。某些微生物在生长中不需外界提供生长因子,被称为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则必须外界提供一种或多种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被称生长因子异养型;而某些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反而会分泌出大量的生长因子,被称为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3、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和基因移位四种方式。7、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生活的碳源是CO2,能源来自无机物氧化。8、根据需要的碳源、能源和氢供体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光能自养和光能异养四种营养类型。9、在营养物质运输中,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基因移位;而只有基因移位这种运输方式改

24、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组成。3、红螺菌在日光下能利用光能生长,在无光条件下就不能生长。( 错 )7、由于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极少,因此有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一定能在培养基的配方中反映出来,尤其是在含天然成分的培养基中。(对 )10、细胞壁是控制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内以及代谢产物从细胞内排出的主要细胞结构。( 错)11、对同一微生物菌株来说,以获得微生物菌体为目的的培养基配方不一定就是以获得其代谢产物为目的的适宜培养基配方。( 对)12、所有酵母菌都是有机营养型的微生物。( 对)1、以NH4+作为氢供体和能源,以CO2作为基本碳源,这种微生物属于( )微生物。A、光能自养型 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

25、D、化能异养型。2、大肠杆菌接种在伊红美兰乳糖培养基(即EMB培养基)上,培养后其菌落特征表现为( )。A、菌落呈淡黄色 B、菌落呈深紫色、有金属光泽C、菌落呈棕色 D、菌落无色透明4、硝化细菌是( )营养型的代表。A、光能有机 B、光能无机 C、化能有机 D、化能无机10、下列哪一类培养基不属于固体培养基?( )A、无机硅胶培养基 B、含12%琼脂的培养基 C、含0.5%左右琼脂的培养基 D、木屑培养基12、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看,种类最多的是( )微生物。A、化能自养型 B、化能异养型 C、光能自养型 D、光能异养型13、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0.3-0.7% C

26、、1.5-2.0% D、5%14、蓝细菌的营养类型为(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化能异养型15.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A、被动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移位17、下列微生物结构耐温顺序为( )。A、营养体孢子芽孢 B、芽孢孢子营养体 C、孢子营养体芽孢 D、芽孢营养体孢子18、以无机物氧化提供能量的营养类型是( )。A、光能自养B、化能自养C、光能异养D、化能异养19、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配成的培养基称为( )。A、天然培养基 B、半合成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加富培养基20、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 )。A、碳

27、源 B、氮源 C、凝固剂 D、生长调节剂21、放线菌的营养类型为(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化能异养型22、真菌的营养类型为(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化能异养型25、“PDA”表示( )。A、马铃薯培养基 B、高氏培养基 C、肉汤培养基 D、麦汁培养基27、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前者不需要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C、前者需要能量,后者不需要能量 D、前者没有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后者有30、红螺菌是( )营养型的典型代表。A、光能有机 B、光能无机 C、化能有机 D、化能无机1、从基本碳

28、源、能源、氢供体、实例四方面比较微生物四种营养类型。2、比较微生物运送营养物质的四种方式。5、四种培养基的配方如下:K2HPO4 1g, MgSO47H2O 0.2g, NaCl 0.1g,CaCl2 0.1g,FeCl3 0.02g,(NH4)2SO4 1g,苯酚6.6g,蒸馏水1000ml。pH 7.27.5硫磺10g,CaCO3 10g,K2HPO4 1g,NH4NO3 1g,MgSO47H2O 0.5g,蒸馏水1000ml。甘露醇2% , K2HPO4 0.1% , MgSO47H2O 0.02% , FeCl36H2O 0.025%, Na2MoO42H2O 0.05% ,CaSO4

29、2H2O 0.01% ,CaCO3 0.05% 。pH 7.37.6蛋白胨10g,乳糖5g,蔗糖5g,K2HPO42g,伊红0.4g,美蓝65m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 7.2(1)分析培养基各成分的主要作用。(2)该培养基适合于哪类微生物的培养?为什么?(3)按照以下方法分类,该培养基分别属于哪类培养基?1)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2)培养基的物理状态。3)培养基的功能和用途。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概念:1、无氧呼吸2、发酵3、巴斯德效应4、stickland反应5、同型乳酸发酵6、异型乳酸发酵7、循环光合磷酸化8、非循环光合磷酸化9、生物固氮2、在生物氧化中从有机物分子中获得的

30、氢,根据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可把生物氧化区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三种类型。8、固氮菌按其固氮形式可分为自生固氮、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三类。固氮反应除需有N2、ATP、Mg2+和还原力H及其载体供给外,还必需要有固N酶和严格的厌氧微环境。9、原核生物在肽聚糖合成过程中,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Park”核苷酸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由“Park”核苷酸合成肽聚糖单体分子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由肽聚糖单体合成肽聚糖是在细胞膜外进行的。16、原核微生物中的呼吸链在细胞膜上,真核微生物的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17、微生物生物氧化中,底物脱氢的途

31、径有EMP途径、ED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等四条。1、无氧呼吸的产能效率较低。(对 )2、在发酵工业中,所有的发酵都是无氧条件下进行底物发酵的过程。( 错 )4、固N菌的固N酶对氧极端敏感,一遇到期氧就很快失活,所以大多数固N菌属于厌氧菌。( 错)7、反硝化细菌都是一些兼性厌氧微生物,但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进行硝酸盐呼吸。( 对)1、在下列微生物中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是( )。A、嗜盐菌 B、蓝细菌 C、紫硫细菌 D、绿硫细菌2、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氧化NH+4及NO-2而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类细菌属于( )型。 A、化能异养;B、化能自养;C、光能自养;

32、D、光能异养。4、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合成的作用机制发生在( )反应中。 A、由葡聚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 B、由N-乙酰葡糖胺合成N-乙酰胞壁酸 C、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Park”核苷酸 D、转肽酶的转肽作用形成肽尾和发生交联 10、反硝化作用的最终产物( )。A、NH3 B、HNO3 C、N2 D、HNO21、从产能途径、发酵产物/mol葡萄糖、产能/mol葡萄糖、菌种实例四个方面列表比较:(1)酵母菌乙醇发酵和细菌乙醇发酵;(2)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2、从对氧气的要求、能量的来源、呼吸链递氢方式、末端氢受体的种类、产能效率五个方面列表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三类生物氧化产

33、能的主要区别。3、从主要碳源、产能方式、主要光合色素、氢供体、生长时对氧气的要求几个方面列表比较各类光能营养微生物的主要特征。7、生物固氮反应需哪些条件?写出生物固氮的总反应式。画出自生固氮菌生物固氮的生化途径线路图。9、肽聚糖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哪三个阶段?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生物合成的哪个部位?为什么青霉素不能抑制处于生长休止期的细菌?11、试述代谢调控在Lys发酵和IMP发酵中的应用。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及其控制概念:1、连续培养2、灭菌3、消毒4、化学治疗剂5、巴斯德消毒法6、高密度培养2、分批培养中,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3、任何微生物都存在生长温度三基

34、点,即低温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7、假设某菌在液体培养中指数生长期内的某一时间的细胞浓度为1105个/ml,200min后的细胞浓度为1108个/ml,则该菌在此期间繁殖了约10代,生长速率常数为3代/h,代时(倍增时间)为20min。11、关于厌氧菌的氧毒害机制,目前较为公认的是J.M.McCord和I.Fridovich于1971年提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学说。他们认为,专性厌氧菌由于缺乏SOD,因此也就无法清除由O2经酶促或非酶促方式形成的毒性极强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只能专营厌氧生活;而好氧菌和耐氧菌有此酶,它能将剧毒的-先歧化成H2O2,然后好氧菌在过氧化氢酶、

35、耐氧菌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进一步转变为无毒的水,因此氧毒害能被解除。12、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是不同的,但一般而言,多数细菌适宜中性偏酸,多数放线菌适宜偏碱性,多数真菌适宜于偏酸性。13、被称为现代实验室中研究厌氧菌最有效的“三大件”技术是哼盖特滚管技术、厌氧罐技术和厌氧手套箱技术。14、烘箱干热灭菌要达到灭菌效果通常是采用160维持大约2h的时间,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干燥、耐热物品的灭菌,如金属器械、玻璃器皿等。 1、在微生物发酵培养中,通常用稳定期的细胞作为接种用的菌种子。( 错 ) 2、同一微生物不同的生理过程有着不同的最适温度。( 对) 3、由于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不存在个体生长现象

36、。( 错 ) 5、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中,接种的种子愈多愈好。( 错) 7、严格厌氧细菌在缺O2时可通过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有O2时则会导致细菌死亡。(对 ) 8、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酶活性降低,故低温可用作微生物的灭菌或消毒方法。( 错)9、平板上形成的每一个菌落都只可能由单一的活细胞繁殖而成。( 错)13、处于延滞期的细菌的生长速率常数为零,细胞数目没有增加,此时的细菌处于休止状态。( 错)15、分批培养中,收获微生物菌体和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分别是指数期和稳定期。( 错)17、微生物的连续培养虽然具有高效、自控、产品质量较稳定等优点,但由于存在着菌种易退化、易污染等缺点,因此“连续”还是有限的

37、。( 对)3、牛奶、啤酒的消毒通常采用( )。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煮沸消毒法; C、巴斯德消毒法; D、间隙灭菌法。9、发酵工业中,为缩短延滞期以提高生产效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但( )除外。A、 使用处于对数期的种子接种;B、发酵培养基成分尽量与种子培养基接近且营养应适当丰富些;C、接种量从5%提高到10%; D、发酵培养基尽量使用成分明确的组合培养基。13、连续培养是在研究(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生物培养技术。A、单批培养; B、开放培养; C、同步培养; D、高密度培养。18、除( )外,下列措施都有利于提高摇瓶培养中培养液的溶氧量。 A、瓶口棉塞改用8层纱布包扎; B、适当

38、减少瓶内的装液量; C、适当提高摇床转速; D、培养基中添加巯基乙醇等还原性物质。19、以下用于活菌计数的方法是( )。A、浊度计比浊法 B、血球板计数法 C、平板菌落计数法 D、生理指标测定法22、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干扰核酸的合成 B、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C、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D、破坏细胞膜的结构25、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A、火焰灭菌 B、干热灭菌 C、高压蒸汽灭菌 D、间歇灭菌26、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 )。A、105,2小时 B、121,30分钟 C、126,2小时 D、160,2小时28、常规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常用的温度和时间为( )。A、126-12

39、7,1.52小时 B、121,2030分钟 C、160-170,1.52小时 D、100,2030分钟29、细菌生长曲线的下列时期中,总菌数和活菌数几乎相等的是( )。A、对数期 B、稳定期 C、衰亡期 D、所有时期30、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灭菌 B、消毒 C、防腐 D、A和B32、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 A、作为抗代谢物,与PABA发生竞争性抑制,从而阻断细菌四氢叶酸的生物合成。 B、抑制细菌肽聚糖生物合成中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C、与真菌细胞膜上甾醇作用,从而引起细胞膜损伤,使细胞内含物外漏。 D、与细菌细胞内30S核糖体结合,从而促进错译,抑制

40、肽链延伸。1、与氧关系不同的各类微生物的特点比较比较项目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专性厌氧菌SOD+H2O2酶+需O2状况需O2需氧或厌氧低氧分压厌氧,但氧气无害厌氧产能方式有氧呼吸有氧时有氧呼吸,无氧时发酵或者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发酵发酵、无氧呼吸或循环光和磷酸化在半固体琼脂柱中的生长状态模式图 2、细菌生长曲线各时期有哪些特点?原因是什么?简述细菌群体生长规律在发酵工业生产中的应用。6、影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常见因素有哪些?8、试以磺胺类药为例,说明抗代谢物的抗菌作用机制。在治疗细菌性传染病中为什么必须维持人体内较高的药物浓度才能起到治疗作用?为什么磺胺药物对人无毒?9、请设计一个实验

41、方案,要求从某一土壤样品中分离并初步筛选一株淀粉酶活性较强的需氧芽孢杆菌菌株。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概念:1、诱变育种2、出发菌株3、营养缺陷型4、艾姆氏试验5、转化6、转导7、接合1、科学家们先后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和植物病毒的拆开和重建实验,证明了核酸才是负荷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真正基础。8、营养缺陷型筛选的一般步骤如下。1)诱变处理。包括选择优良的出发菌株、选择合适的诱变剂和最适剂量、处理单细胞悬液等。2)淘汰野生型。对于细菌,可采用青霉素法;对于丝状生长的霉菌和放线菌,可采用菌丝过滤法。3)检出缺陷性。具体方法很多,如:夹层培养法

42、、逐个检出法、影印平板法等。4)鉴定缺陷型。通常采用生长谱法来进行。11、基因突变与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没有对应(定向)关系,但环境对突变型起着选择作用。16、大肠杆菌F因子的四种接合型菌株是:F+菌株、F-菌株、Hfr菌株。19、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和影印培养试验是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著名实验。1、细菌在含青霉素的环境中,出现抗青霉素的突变体,这是由于青霉素诱变的结果。错8、没有病毒的干预,转导是不可能的。(对 )10、在E.coli F因子接合中,与F+菌株和F-菌株接合相比,Hfr菌株和F-菌株接合后所发生的重组频率要高的多,但转性频率则要低的多。( 对)11、青霉素法筛选营养缺

43、陷型是将诱变剂处理过的菌液接种在含青霉素的完全培养基里培养以淘汰野生型。(错 )12、若某一细菌细胞同时发生甲、乙两个基因突变,甲基因的突变率为10-8,乙基因的突变率为10-6,则该细胞发生甲乙两个基因双重突变的几率为10-14。( 对)5、在筛选抗青霉素菌株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其作用是( )。A、筛选 B、诱变 C、既筛选又诱变 D、以上答案都不对10、含有游离的但携带有一小段核染色体DNA的F因子的E.coli菌株称为( )。 A、 F+菌株 B、F-菌株 C、F菌株 D、Hfr菌株11、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下列除哪一项外都不正确?( )A、基因突变是定向突变 B、诱发突变只能提

44、高突变频率,不能改变突变方向C、基因突变发生后不可能再发生突变 D、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不能遗传12、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 )。A、有营养不良症的菌株 B、在完全培养基上也不能生长良好的菌株C、当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缺少时获得的菌株 D、丧失了合成某种必须营养成分能力的菌株15、以获得抗药性突变株为目的的诱变育种中,所用药物的作用是( )。 A、作为诱变剂;B、作为该抗性突变株的营养;C、定向诱变;D、定向筛选。17、白喉棒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特性与( )有关。 A、低频转导 B、高频转导 C、溶源转变 D、自身的遗传特性1、什么是“三致”物质?简述艾姆氏法检测致癌物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7、试述营养缺陷型筛选的一般方法。8、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中淘汰野生型的三种主要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微生物?简述其基本原理。11、简述诱变育种工作中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13、某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无法生长,而在添加了0.1% 碱水解酵母核酸后该菌株能生长。请设计一实验方案以进一步确定该菌株的生长必需物。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概念:1、极端微生物2、大肠菌群3、正常菌群4、微生态制剂3、从自然界筛选特定的生产菌种一般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