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如何运用归纳法构建历史知识结构标准体系.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847212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如何运用归纳法构建历史知识结构标准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如何运用归纳法构建历史知识结构标准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如何运用归纳法构建历史知识结构标准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如何运用归纳法构建历史知识结构标准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如何运用归纳法构建历史知识结构标准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怎样利用归纳法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美国认知心理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任何一门学科全部有一定知识结构,知识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学 科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把同类事物联络起来,并把它们连接成给予它们意义结构。这种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主动组织组成,这个组织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过程,正是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概念化和类型化活动,才使学生弄懂了所学习大堆杂乱事实,并将有利于学习迁移。布鲁纳强调学科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对于历史教学含相关键指导意义。而归纳法就是掌握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最关键方法之一。通常来说,归纳法是指从部分事实走向通常概念、结论思维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

2、中利用归纳法,一则能对教材中有限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建立起立体知识结构, 便于学生了解。二是能揭示前后史实内在联络,提炼出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下面介绍多个相关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归纳方法。1、整体归纳方法:学习历史一个关键思维方法就是要学会从宏观、整体、全局高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综合认识。充足研究单元、章、节、目 标题,掌握它们所包含关键内容、标题之间相互关系,将历史知识连成系统。如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过程。多民族融合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它各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准备了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秦统一标志着中

3、国多 民族封建国家已初步建立,标志着以华夏族为主干中华民族大家庭开始成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西汉时期,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大大扩展了西 汉疆域,使中国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多民族大融合发展:因为民族迁徙和各民族联合斗争,民族融合加强;孝文帝改革愈加速了这一进程。多民族大发 展时期: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关键时期,对周围各少数民族有很强吸引力,加上唐朝统治者实施开明民族政策,所以唐朝和各少数民族关系范围更广,数 量更多,形式多样,关系也愈加融洽,在西北和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基础。民族大融合深入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围各少数民族借助自 己政权力量加强了和汉族交往,相互学习,逐步

4、缩小和汉族差异,为元朝更大规模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重新统一作了准备。元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巩固和民族大融合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深入巩固:明清时期。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理藩院,统管全国少数民族事务,确立了疆域,稳定了行政区划。把相同内容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无疑是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好方法。经过这么归纳,我们能够形成对整个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正确定识。2、史论结合归纳方法:阅读课文时归纳课文中关键史实和基础结论,要归纳课文中关键历史人物和她关键事迹,并对她做出基础正确评价。如唐太宗关键事迹归纳为六个方面:在唐朝建立和统一过程中,功劳最大。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帝位。即位后善于总结隋亡教训,知

5、人善任,勇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实施均田制、 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发展封建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和亲密同少数民族关系,设安西全部护府,派文成公主入藏。对外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 法。数次接待来华日本遣唐使,玄奘西游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在位时期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形成“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对这么杰出帝王活动归纳概括后,同时还要树立评价历史人物正确见解: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明者见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发明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决定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发明者见解全部是错误。树立评价历史人物正确标准,那就是以 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作用去评价

6、历史人物历史地位。这是一个科学标准,它和任何形式阶级偏见划清了界限。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条件,实事求 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任何伟大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产儿,总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络,离开具体历史条 件去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苛求于古人,就是把古人现代化。所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地位,首先要具体分析当初历史条件。具体分析历史人物功过。评价历史 人物常碰到功和过问题,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全部要作具体分析。在封建社会中,部分帝王将相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能够顺应历史发展作出主动贡 献。不过因为阶级地位所决定,又有压迫奴役本民族或异民族劳感人民一面。正确方法是分

7、析当初社会矛盾,找出社会发展趋向,分析历史人物言行对解 决社会关键矛盾、对历史发展所起客观作用,并以此去判定她到底是功绩占主流还是过失占主流。做到新旧知识衔接,学习每一段内容,要思索它和旧知识有什么关系,要把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历史长河中去思索,了解它们在整个历史进程 中地位和和前后史实联络。这么一边整理一边学习,就会逐步理清历史线索,搞清历史事件内在联络,使之成为含有规律性知识,这么才能清楚地掌握每 一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经过、意义,做到以史带论、史论结合。比如把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放到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中去了解和把握。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 阶级矛盾是社会关键矛盾,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

8、封建社会对抗矛盾尖锐化产物,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最高形式。封建暴政、土地吞并、天灾人祸是引发中 国古代农民起义三大原因。因为农民阶级不是优异生产力代表者,所以,中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其最终止局不外乎三种:一是最终被封建地主阶级所镇 压,如黄巾起义、明末农民起义;二是成为封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工具,如绿林赤眉起义、隋末农民战争等;三是农民起义领袖蜕变为地主阶级代言人,建立起新 封建王朝,如刘邦、朱元璋等。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进历史发展动力。在封建社会中,农民战争对历史起推进作用。但农民战争推进历史发展作用是 有限,农民阶级不是优异生产力代表者,她们能够打击统治阶级,实现改朝换代,但最终不能

9、推翻这个制度,而且农民起义往往成为封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工具。3、制表图示归纳方法:历史基础要素较繁杂:在时间上,要求你能记住每个朝代起止年代、关键历史人物产生年代或一个统治者在位时间等,能计算历史上重大事件、关键人 物距今有多少年;在地点上,要能识别中国历史地图上关键山脉、河流及其流向,识别关键历史事件发生地理位置,能掌握、描出国家疆界和农民起义进军 路线,能读懂教科书插图等。至于人物事迹、事件内容及其历史评价等要素就更为繁杂。要把握这些繁杂内容,先要一段一段阅读、了解,然后还要把消化了 历史知识概括、归纳、整理,制成历史朝代演变表,历史事件比较表,关键年代关系表等等,这么才能把书本上知识纳入

10、自己知识体系。设计图表过程是:先画草图,将教材内容加以简化浓缩,然后再从草图中去掉次要原因和次要联络,这么就可做到以简驾繁、一目了然。比如,能够编制 秦统一中国大事年表,明清时期科学家、文学家和她们代表作简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比较表等等。这种列表图示法,能够使历史知识经过消化,达成简化、 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比较分析,从中明晰地看出历史总体发展趋势。如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中国水利建设历史悠久,经过劳感人民三、四千年百折不挠努力,修建了很多伟大水利工程,而且积累了丰富而宝贵治水经 验。(1)浇灌工程:秦国蜀守李冰在成全部周围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浇灌工程全部江堰;郑国在咸阳周围开凿了

11、郑国渠,浇灌田地400万亩;汉武帝时,在 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凿了六辅渠,又开凿了白渠;唐朝时,在黄河、长江流域开凿一系列浇灌渠;王安石变法期间,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浇灌农田。(2) 运河工程:秦政府为处理运军粮困难,派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水、漓水;隋炀帝于6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元世祖 时,为处理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3)历代治黄工程:禹用疏导措施把洪水引到江河里再流入海洋;西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修筑旧渠和堤塘;元世祖征发军民治理黄河。(4)海塘工程:为预防潮汐灾难,五代十国时,吴越在钱塘江边修筑海塘,使万

12、亩水田免于水 患。这些工程能够一一设计到中国地图中,便于记忆,也轻易和地理学科结合起来,适应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要求。4、知古鉴今归纳方法:学习历史为是“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要采取理论联络实际学习方法,要会利用历史知识。这就要求站得高,望得远,发掘得深,要把历史学习和自己思想实际联络起来。可经过写部分笔记、评论或小论文来加深对历史知识了解。比如:结合当今西部大开发,能够归纳中国古代历史上曾进行对边疆地域开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西部开发有一定借鉴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诸国直接联络,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边疆序幕。西汉时期组织军民进入西域地域实施屯垦,守卫边疆;驻扎军民

13、,修建城堡及交通设施,确保西部边境安全和丝绸之路通畅;实施宽松民族政策,西汉朝廷基础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唐朝在西域建立和完善军政管理机构全部护府;着眼 于综合开发,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实施开明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利益,不搞民族歧视。元朝对西域开发治理,实施全方位开发;重用少数民族人才。在西藏委 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清朝平定分裂分子噶尔丹、大小和卓叛乱,加强并巩固对西域和西北、北方地域统治;在新疆地域以军屯、民屯等形式大规模开发荒地,发展经济。中国现在西部大开发,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实施重大战略,表现了国家在经济 上宏观调控职能,

14、是资源配置中重大经济问题。它关系到西部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西部开发实施,表现了国家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西部开发,表现了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基础标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标准。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中,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对历史知识归纳、整理、排列、组合,建立历史知识结构体系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知识不停识记、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不停深化认识过程。经过归纳形成知识结构体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学习历史主动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系统、牢靠 地记忆和了解历史知识,而且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形

15、成对历史认识和见解,愈加好地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赢得好成绩。二、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技巧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常常碰到这么问题:数、理、化等学科有相关定理和公式,便于逻辑性推理和掌握、利用;而历史没有定理和公式,只能死记硬背。所以,历史被学生认为是最头疼、最难学科目之一。伴随高考对历史能力要求提升,高中历史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概念,而且还要把握历史基础原理,并以此分析和处理历史或现实问题。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原理、规律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对提升她们学习效率和老师教学质量含相关键意义。下面我们结合本身教学实践,

16、从历史背景和原因、过程和内容、影响或意义诸方面,对相关 “公式”进行概括。 以方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思索和记忆。(一)、 历史背景、条件、原因和目标:1、历史背景=(中国+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如讲鸦片战争背景时,我首先让学生明确从中国和国际两方面把握,然后引导学生具体归纳这两方面情 况:(一)中国:A、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土地高度集中。B、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军队战斗力弱+

17、财政入不敷出。阶级 矛盾激化。C、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A、经济:工业革命完成需要市场原料。B、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和背景分析基础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原因。如十月革命历史条件我是这么引导学生归纳:(一)中国: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人 民生活贫困。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改变等。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可从广度和深度归纳。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事件提议、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原因 。(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原因

18、等。原因广度和背景分析方法基础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 对美国独立战争原因广度分析,我引导学生归纳为:(一)内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市场形成等。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 主阶级形成等。文化:统一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英国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启蒙思想影响等。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关键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偶然性原因(导火线、借口等)。(2)关键原因:包含引发事件主观、客观各方面关键原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现有层次区分,又有联络渗透,如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我引导学生概括为

19、: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关键原因包含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输等原因;根本原因则是关键原因中最深层原因,即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4、目标、动机:直接关键根本 (1)直接动机:处理目前面临种种危机或问题 。(2)关键目标:实现某首先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3)根本目标: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目标、动机属于主观方面原 因,是事件发动者主观意愿。如对王安石变法目标,我让学生归纳为:直接动机是处理面临社会危机;关键目标是增加财政收入,缓解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 兵等;根本目标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

20、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客观记载。活动主体包含关键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含经济政治方面事件、事态、制度、政 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件等。通常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1)古代经济=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

21、币+边贸+外贸+ 。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百分比改变+经济重心改变+经济方法扩展+ 古代经济通常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讲唐朝经济时,我先分析总体重农政策,唐初恢复 经济方法,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改善,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加等;手工业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 商业繁荣、民族、对外贸易发展等。然后,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法向边疆扩展等。 (2)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

22、构+经营方法+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含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经济+合资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 。如新中国早期:地主经济被消亡、富农经济保留、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 体协作经济兴起等。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如现代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 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

23、关税贸易等方面协作和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1)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含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2)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政治情况:包含政局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斗争、人民基础权利问题等。 (3)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两大集团对抗和妥协,集团内部合作和

24、矛盾,冷战和热战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1)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2)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 术+ 。(3)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输+吸收)+文化地位+ 。如隋唐文化,(1)自然科学:A、建筑:赵州桥。B、科技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C、天文:测量子午线长度。D、医学:唐本草、千金 方。(2)社会科学:A、教育:学校制度完备、专业教育确立、私人办学。B、宗教:佛教、道教和外来宗教兴盛。C、哲学:柳宗元天说、刘禹锡 天论。D、史学:刘知几史通、杜佑通典。E、文学:李白、杜甫、白

25、居易诗,韩愈、柳宗元散文,唐代传奇。F、艺术:阎立本、吴道 子画,颜真卿、柳公权书法,墩煌莫高窟壁画。(3)文化交流:唐文化世界地位。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 件是指大家在短时段内进行含有突发性、间断性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大家在较长时段内从事含有常规性、连续性历 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次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如辛亥革命经历了准备、开始、高潮、失败 过程。(三)、 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

26、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含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 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能够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中国+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1)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2)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如十月革命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

27、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开端等。 (3)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如两次鸦片战争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定成败及原因 (1)判定成败依据:直接目标关键任务根本任务。(2)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3)成败根源=(社会条件+ 阶级本质)(进步/局限)。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成。从成功原因分析:包含革命派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孤立、各派政治力量配合等。从失败根源

28、分析:包含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局 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阶级不足。 4、 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1)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能够合作,也取得一定结果。从教训看,必需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2)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要正确定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实状况,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照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连续发展,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结合 (3)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如马克思主义必需同中国具

29、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停发展等。 5、历史评价=(主动原因+消极原因)史实+结论 (1)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如评价李鸿章: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次序叙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具体史 实;对其主动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分析,最终得出全方面结论。 (2)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如对维也纳体系评价:我先引导学生概述维也纳会议和维也纳体系概况;再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对其历史反动性及客观进步原因进行实事求是分析评判,最终得出全方面结论。 假如我们能掌握以上“公式”,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再不会认为历史难学了。当然,以上各项原理和“公式”,只是反应历史学科通常规律。 在实际利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历史问题,灵活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