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 划煤业有限公司72编制人员名单 内 容姓 名单 位签 名 1、矿井概况。 2、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技术科 1、矿井内、外因火灾的预防和处理。 2、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和处理。3、矿井煤尘事故的预防和处理。4、发生火灾、水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事故的避灾路线。 5、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路线。通风科 1、提升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2、供用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机运科 1、水灾的预防和处理地测防治水科 1、火工产品管理及爆破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安全科 1、事故汇报及处理程序。 2、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组成及职责。调度室目 录1 矿井概况31.1基本情况31.2 可采煤层情况31
2、.3 矿井安全生产系统简述42 矿井内、外因火灾的预防和处理82.1 火灾隐患分析82.2 预防火灾的主要措施92.3 火灾发生的处理措施103 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和处理123.1 瓦斯防治的重点123.2 防治瓦斯的主要措施123.2.1 矿井通风方面123.2.2 加强瓦斯检查133.2.3 防止引燃、引爆瓦斯措施153.2.4防止瓦斯积聚措施153.3 发生瓦斯事故后的处理措施164 矿井煤尘事故的预防和处理174.1 主要尘源及易发生煤尘爆炸地点的情况分析174.2 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174.3 发生煤尘爆炸后的处理措施195 水灾的预防和处理205.1 矿井水害分析205.2采
3、掘工作面水灾情况分析205.3水灾事故预防措施205.4矿井排水设施检修225.4.1水泵日常检修225.4.2定期检修235.5发生突水事故后的处理246 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256.1 矿井顶板事故的分析256.2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256.2.1 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前的预兆256.2.2采煤工作面的顶板事故的预防256.3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266.4 顶板事故的处理措施286.4.1 基本原则286.4.2 事故现场处理措施287 提升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处理307.1 可能发生提升、运输事故地点的预测分析3007.2 预防发生提升、运输重大事故的措施307.3重大提升、运输事故
4、的处理措施328 供用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338.1 供用电事故的预防措施338.2 供用电事故的处理措施359 火工产品管理及爆破事故的预防和处理379.1 火工产品安全管理379.2 火工产品运输与储存389.3 发放与领用399.4 爆炸材料装卸运输安全措施409.5 爆破事故预防措施419.6 爆破事故处理措施4210 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避灾路线4410.1 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避灾原则4410.2 采煤工作面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避灾路线4410.3掘进工作面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避灾路线4411 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4511.1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4511.2 各类灾害事故
5、时的自救与互救4511.2.1 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4511.2.2 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4611.2.3 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4811.2.4 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4911.2.5 触电事故时自救和呼救5011.3 自救互救培训与演练5011.4各类灾害事故时的避灾方法5011.4.2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5011.4.3 井下发生火灾时5111.4.4 井下发生透水事故5211.4.5井下发生冒顶事故5312 事故汇报及处理程序5512.1 重大事故发生时汇报程序5512.2 处理程序5513 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组成及职责5813.1 组织领导5813.2 救
6、灾指挥部成员及有关人员职责59附表、附图621 矿井概况1.1基本情况煤业有限公司,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井田为不规则多边形,北南长约2210m,东西宽约1725m,井田面积2.4454km2。开采深度1142-916m标高,批准开采矿种为煤、29号煤层,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60万t/a,设计服务年限为4.6年。2015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当矿井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年时,预计矿井正常水量为480 m3/d,矿井最大涌水量为640 m3/d。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有三条井筒,主斜井担负矿井煤炭提
7、升、行人、进风任务,副斜井担负矿井材料设备下放、矸石提升、行人及回风任务,回风斜井担负矿井回风任务。矿井保有储量1156万吨,可采储量383.13万吨;2016年计划产量60万吨,掘进巷道7118m,其中岩巷74m,半煤岩巷2116m,煤巷4928m,采掘活动主要在8#煤层中,回采工作面分别是80101、80102、80103、80201,岩巷、半煤岩巷为2017年接续进行的9煤二采区开拓。1.2 可采煤层情况2+3+4#煤层:井田范围内2+3、4号煤层大多合并为一层,仅在井田南部边界(923号孔)和西部边界(921号孔)分叉为2+3和4号煤层,4号煤层属中灰高灰、低硫中高硫、特高热值肥煤、焦
8、煤,该煤层已全部采空。7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L4灰岩之下,由于7号煤层地质储量只有81万吨且已蹬空破坏,所以不对7号煤层进行开拓开采设计。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L1灰岩之下,煤层厚度3.515.25m,平均4.30m。结构较简单,含0-4层夹矸,全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顶板为L1石灰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井田北部边界出露,8号煤层属低灰高灰、低硫高硫、特高热值焦煤及零星肥煤。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8号煤层5.5812.82m,平均9.00m。煤层厚度0.482.42m,平均1.22m,煤层结构简单,含1-3层夹矸,稳定大部可采,煤层顶板粉砂岩、泥岩,底板为泥岩,9号煤层属低
9、灰高灰、低硫高硫、特高热值焦煤,煤层底板最低标高890米。1.3 矿井安全生产系统简述1.3.1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全负压通风系统,矿井有三个井筒: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井下三条大巷:轨道下山、皮带下山进风,回风下山回风。主要通风机为2台FBCDZNO23A、功率为2132kw型对旋防爆轴流风机,一用一备,风机的风量范围为33006600m3/min,负压范围为5502200Pa。1.32提升运输系统矿井主运输采用胶带运输方式,主井运输采用的是TD75-800/-255kw大倾角皮带,长度238米;皮带下山装备一台TD75-800/2110KW大倾角钢丝
10、绳芯强力皮带,长度500米。辅助运输采用轨道运输方式,副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装备一台JK-21.5/31.5型单滚筒提升绞车,电压660v,功率160kw,滚筒直径D=2.0m,滚筒宽度B=1.5m;井下采用55kw调度绞车牵引矿车运输方式。1.3.3排水系统井底水仓容量1100m3,主排水泵房装备三台MD155-303型多级耐磨离心式水泵,电压660v,功率75kw,一台使用,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其额定流量为155m3/h,额定扬程为90m。排水管选用1945.0mm无缝钢管,吸水管选用2196.0mm无缝钢管。排水管沿副斜井敷设2趟至地面污水处理站。正常涌水时为1趟工作,1趟备用。采区水仓
11、容量1378m3,采区水泵房装备3台MD155-306型多级耐磨离心式水泵,电压660v,功率160kw,一台使用,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其额定流量为155m3/h,额定扬程为180m。排水管选用1945.0mm无缝钢管,吸水管选用2196.0mm无缝钢管,排水管沿一采区大巷敷设2趟至主水仓,正常涌水时为1趟工作,1趟备用。1.3.4压风系统地面空压机房安装3台AED132A-10型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电压380V,功率132kw,2台工作,1台备用,AED132A-10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额定排气量20m3/min,额定排气压力1.0MPa。主管路选用1334.0mm无缝钢管,支管采用1084.
12、0mm无缝钢管,现已敷设至工作面。1.3.5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矿井按照AQ-1029标准装备KJ160N型瓦斯监控系统并联网运行,井下设五个监控分站,安装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负压、烟雾、风门、风量、断电器、馈电等传感器78个,实现了对生产作业场所的24小时实时监控。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为KJ301型,安装了15个读卡器,实现对井下人员进行监测及考勤管理,并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可随时查询下井人员的身份,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或任一指定时间段的活动踪迹。紧急避险系统在井底设置容纳规模为100人的永久避难硐室,可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全部井下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压风自
13、救、供水施救系统在井底车场、皮带下山、工作面运输巷、80101工作面两顺槽、80102轨道顺槽、80102皮带顺槽巷道内安装了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共14套,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水。通信联络系统矿井装备有一套KTJ7-8000 型矿用通信交换机进行行政通讯和生产调度通讯,同时安装一套KT109R无线通讯系统和KTK125井下语音广播系统,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证通信联系畅通。2 矿井内、外因火灾的预防和处理2.1 火灾隐患分析 2.1.1内因火灾 内因火灾一般是煤层自燃引起的,根据2015年2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鸿福煤矿8号煤自燃倾向性性报告:8#煤层自燃倾
14、向性等级均为II类,自燃煤层。我矿废旧巷道比较多,具备煤层自燃的遗煤条件和供氧条件,煤层自燃危险性较大。火灾发生后,造成火风压,出现风流逆转现象,使灾情扩大,破坏矿井的正常通风系统,并造成国家资源的损失。发火后封闭火区将冻结大量可采煤量,严重的影响到矿井的服务年限,使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发火后有时要烧毁高昂设备或将其来不及撤出就被封闭在火区内;从灭火救灾到封闭火区恢复生产,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停产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非常严重的。矿井火灾产生的高温火源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2.1.2外因火灾 2.1.2.1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按煤矿安全规程及其执行说明要求严格对高温热源、明
15、火和潜在的火源进行管理。 2.1.2.2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不得不用时应与潜在热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1.2.3防止产生机电火灾。2.1.2.4防止摩擦引燃:(1)防止胶带摩擦起火。胶带输送机应具有可靠的防打滑、防跑偏、超负荷保护和轴承温升控制等综合保护系统;(2)防止摩擦引燃瓦斯。2.1.2.5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 2.2 预防火灾的主要措施 2.2.1内因火灾: 2.2.1.1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合理布置巷道,有利于自燃发火煤层的防火、灭火。 2.2.1.2建立健全防灭火制度与机构,加强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防灭火意识和能力。 2.2.1.3优化通风系统,合理配风,加
16、强巷道的修复和维修工作,降低通风阻力。 2.2.1.4合理选择通风设施的位置,风门、密闭位置要选择在围岩坚固的地方,防止裂隙漏风,同时兼顾均压防火的要求。 2.2.1.5通往采空区的所有巷道必须及时封闭。 2.2.1.6采掘工作面严格d按设计施工,巷道中浮煤要及时清理。 2.2.1.7通风科要检查(每三天定期检查为主、不定期为辅)密闭的漏风情况,有漏风现象及时修补。 2.2.1.8采取预防性灌浆措施,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 2.2.1.9发现高温点,通风科立即组织力量,全力以赴,尽快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2.2.1.10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编制防灭火内容。 2.2.1.11合理利用束管监测、黄
17、泥灌浆等综合的防灭火技术措施,总结经验,掌握好发火规律做好防灭火工作。 2.2.1.12加强对煤层自燃发火的监测,开展预测预报,定期对采掘工作面及周围采空区密闭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有自燃发火预兆时要依据发火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2.2.2外因火灾: 2.2.2.1井下作业人员熟悉火灾撤退路线,掌握作业地点巷道出口位置和道路情况,必须熟悉撤退路线上电话安装的位置。 2.2.2.2所有井下人员要知道本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并能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2.2.2.3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必须完好、有效。必须选用阻燃性电缆,按规定高度挂好,所有的电气设备杜绝失爆现象。 2.2.2.4
18、加强井口检身制度,防止将烟草及点火物品带入井下。 2.2.2.5井口房和通风机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井口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2.2.2.6井下及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等明火作业。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及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氧焊等工作时,要严格执行井下电焊审批制度,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通风科审查,总工程师批准,作业时必须遵照执行安全措施和煤矿安全规程第223条规定。 2.2.2.7加强井下油脂、可燃物的管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送回地面,严
19、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纸等物品,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不准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井下清洗风动工具,必须在专用硐室内进行,并必须使用不燃性和无毒性洗涤剂。 2.2.2.8井下液力联轴节必须坚持使用难燃液,并指定专人维护,按规定注难燃液。 2.2.2.9禁止非阻燃电缆和非阻燃胶带下井使用,橡套电缆和胶带下井必须经检测站检验其阻燃性能,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下井。 2.2.2.10加强皮带机管理,完善各种保护,皮带队或使用皮带单位要定期对四保护、两装置进行试验、调校,确保正常使用。皮带机头
20、机尾、机械转动部分和储带仓行人侧,必须装设安全防护栅栏并悬挂提示牌,防止人员误入造成人身伤害。各使用皮带机的队组要及时清理机道下部的淤煤、矸石、炭块,及时更换损坏的托辊。 2.2.2.11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选择、装备和使用必须符合规程规定,并正确使用和维护各种保护装置。 2.2.2.12对井下的消防材料库,要配备足够的消防材料和消防器材。井上、下消防材料库由通风科负责日常管理,及时更换过期、损坏和缺失的消防器材。通风科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 2.2.2.13对井下机电硐室的防火门由机电科负责日常管理,要做到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开闭灵活可靠。 2.2.2.14对井下各机电硐室、井底车场、
21、火药库、风动工具清洗硐室等地点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各种消防器材,做到定期更换。 2.2.2.15备用一定数量的CO、H2S等各种气体的检定管,定期更换,保证在出现意外时可随时使用。 2.2.2.16所有采掘工作面的消防水管必须完好,确保消防用水。2.3火灾发生的处理 2.3.1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用不导电灭火器材灭火。2.3.2对油料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应使用砂子、干粉灭火器等灭火器材。2.3.3发生皮带着火时,当火势较小,现场人员应立即停机、停电,迅速利用现场灭火器材就地灭火。2.3.4用水灭火时,要从火源的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灭火人员站在上风侧。2.3.5火势
22、没有被控制以前,应派人员观测风流逆转情况;烟气由流动趋向静止时,预示将发生烟气逆转或烟气弥漫,此时灭火人员应立即撤离烟气影响区域。2.3.6如果火灾规模较大,现场人员不能直接扑灭火灾时,火区现场的带班干部、瓦斯员、安全员应积极组织受火灾威胁区域的人员沿避灾路线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受灾区域的人员在救灾、撤离时必须佩带自救器。2.3.7发生火灾的巷道及火烟流向风井时经过的其他巷道内,除参加救援人员外,其余人员应首先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2.3.8矿井发生火灾后,根据已探明的火区地点、范围等情况,及时确定灭火方案。2.3.9根据火区情况,确定矿井通风方式:在进风井口附近、井筒内及井底车场内
23、的硐室及进风巷道出现火灾时,可采用矿井反风和使用风流短路的措施;矿井内其它地点发生火灾时,应采取调整通风系统,减少风量,局部反风等措施,使火区有害气体 直接进入回风巷;在采掘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改变原有通风状态需进入巷道侦察火情或直接灭火时,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2.3.10矿井发生火灾时要正常控制风流,必须保证人员安全撤出,缩小火烟蔓延范围,以降低损失,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在火源附近进风侧修筑临时防火密闭,控制进风量,降低火风压和火烟的生成,再采取积极的灭火方法,迅速灭火或控制火情。火灾发生在分支风流,特别是在救人时期、灭火阶段,不能采取停主要通风机或停局部通风机措施,必要
24、时可以加大火区风量,以稳定风流,利于抢救灾区人员。尽可能利用火源附近巷道,将烟气直接引入到总回风巷排至地面;清除排烟风路上阻碍风流和火烟流动的障碍物。 2.3.11营救火灾或爆炸事故的遇险人员时,必须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以救护队为主进行。 2.3.12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其它有害气体和风流、风量、煤尘情况,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2.3.13火灾发生在采区内,首先注意防止发生风流逆转,一般不采取减风措施,并根据瓦斯积聚的可能性,自然风压和火风压的大小及其作用方向等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与推论,拟定合理风流调节方法。2.3.14机电
25、硐室发生火灾时,首先切断电源,要关闭防火门或构筑临时密闭隔离风流。2.3.15井下火灾直接灭火法不能奏效时,必须迅速将火区封闭,然后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2.3.16封闭火区的顺序和火区的管理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封闭时应采取“在火源的进、回风侧同时封闭”;不具备同时封闭条件时,根据井下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封闭顺序。封闭火区应采取措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缺氧窒息和瓦斯爆炸事故。3 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和处理3.1 瓦斯防治的重点2015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在矿井建设过程中,从未发现超限现象,但不排除瓦斯有局部聚集的可能,采掘过程中应作好通风工作,尤其是巷道贯通时的调风工作,以
26、防发生瓦斯事故。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炮眼、锚杆眼或裂隙以及初次揭露地质构造复杂区域的岩巷,盲巷及高冒区应作为瓦斯防治的重点,施工前应编制瓦斯探放专项措施,并作为瓦斯重点管理区加强管理。3.2 防治瓦斯的主要措施3.2.1 矿井通风方面3.2.1.1优化通风设计,合理分配风量,保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各作业地点、硐室的风量、风速、温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3.2.1.2掘进工作面采取独立通风,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三专两闭锁。3.2.1.3完善通风设施并加强维护,不得损坏或随意拆除。3.2.1.4杜绝无计划停电停风,防止瓦斯积聚。停风必须撤出巷道内所有人员,并切断巷道内一切电源,严禁在停风或瓦斯超限
27、的区域内作业。3.2.1.5严格执行通防管理规定,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值班人员报告。3.2.1.6掘进工作面风筒出风口到迎头距离必须符合规定。3.2.1.7临时停风地点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3.2.1.8掘进中不得出现盲巷,确定为长期停风的巷道,必须在24小时内在巷道口不超过2m的地方打临时密闭。3.2.1.9加强巷道贯通管理,贯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制定贯通施工措施,贯通后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3.2.1.10完善采煤面通风设计,从设计上避免隅角瓦斯积聚。3.2.1.11回采过程中尽量减少采
28、空区浮煤,以降低回风隅角瓦斯涌出。3.2.1.12回采工作面隅角不能及时冒落的,必须及时处理,锚杆托盘或金属棚在进入采空区前必须完成回收。3.2.1.13在回风隅角瓦斯检查区域应明确检查的位置,并吊挂检查牌版,瓦斯传感器安设在高浓度部位。3.2.1.14采煤工作面每个小班跟班队干必须指定专人负责风障维护,当采空区内大面积空顶时必须采取措施。3.2.1.15工作面回撤时,必须安装局部通风机,回风隅角瓦斯传感器不允许拆除,并配备干式灭火器。3.2.1.16加强对回撤工作面瓦斯检查工作,对回撤进、回风巷每班进行检查瓦斯,对高冒区、垮落区用探杖检查,回撤结束后要进行一次验收并签字,方可密闭。3.2.2
29、 加强瓦斯检查3.2.2.1瓦检员持证上岗,新增瓦检员必须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并经考核评定合格和持证上岗。3.2.2.2各掘进工作面煤巷、半煤岩巷掘进迎头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放炮区域必须实行“一炮三检”制度。3.2.2.3瓦检员必须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及请示汇报制度,不准空班、漏检、弄虚作假,发现工作面及其它地点发生瓦斯积聚或超限,必须立即停电撤人,汇报通风调度及矿调度,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2.2.4安全检查监测仪器、仪表、瓦斯断电仪必须定期校验,及时挪移,确保准确有效。3.2.2.5研究分析瓦斯积聚及涌出规律,及时预测预报,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3.2.2.6按规定应佩带便携式瓦斯检
30、查仪的人员,下井时必须携带。3.2.2.7使用的瓦斯检定器,便携式瓦斯报警器,必须定期进行鉴定和校正,每台仪器必须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鉴定,并附有鉴定的合格证书。通风科必须有专人、专柜保管、维护、校正、发放,并建立校正、发放牌板和台帐。3.2.2.8瓦检员必须准确记录工作面的瓦斯和二氧化碳含量以及“一炮三检”的瓦斯与二氧化碳浓度。瓦斯日报表必须准确如实地反映当天矿井各工作面及回风侧的瓦斯与二氧化碳含量,给生产指挥提供依据。瓦斯检查必须做到“三对口”即:井下记录牌、井下记录本和瓦斯日报表的记录内容必须一致。3.2.3 防止引燃、引爆瓦斯措施具体见外因火灾预防措施3.2.4防止瓦斯积聚措施3.2.4
31、.1当井下停电停风地点或其它地点出现瓦斯超限时,所有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全风压通风的新鲜风流中,由通风部门进行排放瓦斯、恢复通风,恢复正常通风后,所有受到影响的地点都必须经过瓦检员检查,证实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3.2.4.2处理掘进巷道瓦斯积聚时,必须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按措施执行。3.2.4.3排放瓦斯严格遵循撤人、停电、限量的原则。3.2.4.4按瓦斯分级管理规定进行瓦斯排放。3.3 发生瓦斯事故后的处理措施3.3.1井下一旦发生瓦斯燃烧、瓦斯爆炸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矿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按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人员名单的顺序通知相关人员到调度室或指定地点
32、报到待命。3.3.2发生事故后,各单位应同心协力,密切配合,迅速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灾区及受威胁区域人员,积极设法抢救遇险人员,并立即通知和组织矿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原因和气体成份,发现火源要立即扑灭,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二次爆炸。3.3.3根据灾区地点、波及范围、受灾人员情况,制定救灾方案,按方案进行有计划的救灾工作。3.3.4发生爆炸事故后,通风设施、巷道将受到破坏,通风系统可能发生变化,通风部门要及时检查,并进行相应调整,使产生的有害气体尽快进入回风巷,缩小受灾范围。3.3.5救灾指挥部的重点是抢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故扩大。3.3.6抢救遇险人员的同时,如果爆炸没有引起火灾,则迅速
33、对灾区巷道进行通风,增加爆炸区的风量。3.3.7要迅速地接近遇险人员,积极抢救。3.3.8组织矿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原因及气体成份,遇残留火源时,必须全部扑灭,以免发生连续爆炸。3.3.9迅速修复通风设施,以利正常通风。3.3.10避灾时,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避灾路线撤离,任何人员严禁在波及的巷道中作业。4 矿井煤尘事故的预防和处理4.1 主要尘源及易发生煤尘爆炸地点的情况分析矿井8#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在采、掘、装、运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煤尘,要加强井下煤尘的管理。煤尘分原生煤尘和次生煤尘。原生煤尘主要存在于煤体的层节理和裂隙中;次生煤尘主要由打眼、爆破、截割、装载、支护、运输,提
34、升等生产过程中产生。4.2 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4.2.1建立矿井的防尘供水系统,在地面设立矿井的防尘静压水池,水池的容量为600m3,水通过沉淀池与井下防尘管路联接,确保有足够的防尘用水。各路水管每隔50米开一个三通和开关,在井下的材料库中备有25米长的胶管,作日常防尘用。防尘水管必须每月定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和维护,确保防尘水管畅通,防尘水量充足。4.2.2掘进机均应安装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严禁干式作业。开掘作业进行时综掘机内外喷雾要同时打开,先开水后开机;爆破钻眼时,必须采用湿式作业,而且要做到先开水后开风,防尘水管必须紧跟至工作面的最前端,严禁打干眼。采用喷雾方式净化井下空气风流,
35、在掘进工作面迎头退后20、50米范围内各安装一道喷雾水幕,用于净化掘进工作面的回风流。在各装载点,必须安装一道防尘喷雾水幕,进行喷雾降尘。掘进工作面必须采取装煤(岩)洒水器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以降低煤尘产生量。加强通风管理、控制巷道风速,防止煤尘飞扬。4.2.3在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必须先进行煤层注水工作,采煤机割煤时,采煤机内外喷雾同时打开,先开水后开机;且移架及时喷雾。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在炮眼中装填水炮泥,爆破后必须在工作面进行洒水和喷雾。工作面进行装岩时必须先洒水。采煤工作面必须采取煤层注水、喷雾、洒水和其他防尘措施,降低工作面的粉尘浓度。4.2.4矿井内主、副和回风斜井巷道由专人每
36、月一次定期冲洗顶帮,其它主要巷道由专人每七天定期冲洗清除巷道中沉积的煤、岩粉尘,工作面及掘进面每天进行冲洗清除巷道中沉积的煤、岩粉尘,具体的人员由通风矿长根据人员情况安排进行和管理,冲洗的重点是矿井皮带下山、采掘工作面回风侧的巷道。4.2.5加强个体防护,对所有从业人员根据各自岗位的不同,按规定的要求配备所必需的粉尘防护用品。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保护用品。4.2.6为防止爆炸由局部扩大为全矿性的灾难,设计确定在井下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设置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措施。设置地点如下:与井筒相联接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等巷道中,设置集中式主要隔爆水槽;采区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中,设置集中式主
37、要隔爆水槽;采区内的煤层掘进巷道中,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设置集中式辅助隔爆水袋;在井底煤仓上下口相连的巷道设置集中式主要隔爆水槽。相邻采区之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槽。4.3 发生煤尘爆炸事故的处理措施4.3.1煤尘爆炸事故处理的方法与处理瓦斯事故基本相同,同样要灾区停电撤人,向上级汇报,召请救护队,成立抢救指挥部,救护队到灾区救人,侦察情况,灭火,恢复通风系统等等。只是要注意:灾害发生时首先切断灾区(甚至灾区周围的区域)的电源,而且停电操作应在灾区以外的地点进行,以免引起再次爆炸;对灾区进行侦察过程中,发现火源立即扑灭,防止二次爆炸,若火势较大,暂时不能灭火时,应立即局部封闭,再研究灭火方案,防止
38、再次引爆瓦斯或煤尘。4.3.2当通风系统遭到破坏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尽快恢复局部通风,如果局部通风不能及时恢复,要派救护队员向灾区送自救器,抢救灾区人员。4.3.3为防止瓦斯、煤尘事故的蔓延、除恢复通风系统、切断灾区的电源外,还要有计划地排放发生事故时聚集的有毒有害气体。4.3.4抢救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灾事故的遇难人员时,必须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以救护队为主进行抢救5 水灾的预防和处理5.1 矿井水害分析本井田内无大的河流等地表水体,不受地面水害威胁;经调查井田内、外共存在小窑34处,均已封闭,地表水不会通过小窑井口流入井下,且小窑距离主要采掘区域较远,对矿井安全生产影响不大;经过全方位的
39、调查,历年最高洪水水位线为1065-1070m,井口标高为:主斜井1092.973m、副斜井1094.218m、回风斜井1121.86m,矿井井口标高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故不受洪水灌井威胁。2016年主要活动区域在太原组8号煤层,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主要受水害影响为老空水、钻孔水。5.1.1首采80101工作面水文情况。在80101皮带进风顺槽巷道掘进期间,揭露一椭圆形陷落柱,该陷落柱短轴为45m,长轴为70m左右,陷落柱胶结情况较好,不导水。5.1.2井田北部2004老空区。根据2016年采掘计划,8101工作面北部为原咀头村2004年采空区,根据查找资料及走访调查分析,该老空区存在积
40、水情况不大。5.1.3钻孔水。水文补1钻孔、947钻孔位于8101工作面内,其补1为观测矿井奥灰水位的钻孔。5.2水灾事故预防措施5.2.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执行“三位一体”探测和“三项闭合”管理。做好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和措施的监督执行,并对水害隐患跟踪管理,保证生产中不发生突水事故,不危及人身安全和矿井生产。5.2.2回采前在两道顺槽每个10m布置一个钻场,钻孔长度为60m,对工作面实施全覆盖,确保安全回采;提前编制80201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对北部原咀头村2004年采空区进行钻探验证。5.2.3提前留设钻孔防隔水煤柱。水文补1钻孔、947钻孔位于810
41、1工作面内,其补1为观测矿井奥灰水位的钻孔。掘进80201工作及回采面期间必须提前留设隔水煤柱;947钻孔为8#、9#煤见煤点钻孔,该孔封孔情况不详,回采工作期间需留设煤柱。5.2.4加强防治水培训。矿井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防治水全员培训,提高防治水意识。对防治水人员每月组织一次地测防治水业务培训,并纳入月度工作计划中,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5.2.5定期开展井上、下隐患排查。每季度及暴雨前后对井田内小煤窑、地表塌陷、裂缝、季节性河流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矿井严格执行暴雨停产撤人制度。5.2.6根据矿井采掘计划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编制水害应急预案,矿井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水害应急演练,根据演
42、练情况及时做总结分析。5.3矿井排水设施检修5.3.1每天对水泵的闸阀,真空表,压力表进行检查,确保真空表,压力表指示正确,对水泵的真空度进行试验,检查密封盘根的密封度,发现密封不好,要及时更换盘根。检查泵房的环形框架管路以及管子道的两趟排水管路。确保管路的各个闸阀开,关正常。管路无漏水,无锈蚀,无变形情况,并定期对闸阀的螺杆涂防锈油,并试验水泵的性能,确保水泵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并对备用泵和正在使用的泵定期倒换使用。5.3.2每周检查水泵靠背轮和电机靠背轮之间的间隙,撬动水泵使间隙最小,然后再撬动水泵,使间隙最大,测量两次的间隙,然后比较,最大与最小之差不能超过5mm,否则必须更换水泵的平衡盘
43、,平衡环。对电机两端的轴承每运行2000小时加注2#润滑脂。5.3.3每年雨季前应对水仓的淤泥情况进行检查并安排专门的队伍对水仓的淤泥进行清理,并保持所有水泵都处于完好状态,并且要进行水泵的联合试运行,以检查排水管路,供电线路的可靠性,检查防水门的关闭密封情况,配水闸阀的开,关必须确保灵敏可靠。5.3.4主要排水设备必须满足下列要求: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涌水量。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
44、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配电设备:应能同工作、备用以及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够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水泵。5.4发生突水事故的处理5.5.1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由调度值班人员迅速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地点的人员发出警报。5.5.2突水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波及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5.5.3在水势很猛,无法抢救时,应按实际情况有组织的迅速撤到涌水地点的上部水平和地面;在独头巷时,要保持镇静,耐心等待营救。
45、5.5.4矿领导在接到透水报告后,逐级上报并通知矿山救护队进行抢险救援,且要根据事故地点,通知有关人员撤出险区,开启水泵进行排水。5.5.5突水事故发生后,矿救灾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工作,协调组织人力、物力和资金供应,保证抢险工作的正常进行。5.5.6发生突水后,要加强水位、水量的观测和对空气成份的测量及测定,防治二次透水或有瓦斯从水淹区涌出。5.5.8当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井下人员要根据险区的位置分别由险区撤出地面并立即将具体情况上报调度室。具体针对头面写措施6 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6.1 矿井顶板事故的分析构造带自身围岩强度低、采掘面遇到的较小构造在精查报告和补勘资料不能提供及时性预测、过构造
46、带时支护不及时,顶帮暴露时间长、支护参数不合理、工人违章漏支或少支、开采地质条件多变 ,造成矿压显现相差较大,掌握规律不够等造成掘进和回采过程中顶板冒落。冒顶灾害事故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失修巷道等地点。在地质构造复杂顶板管理困难地区,如断层带、冲刷带、裂隙发育带附近是顶板事故易发生地点。6.2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6.2.1 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前的预兆工作面压力增加,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顶板破碎、掉渣由少到多,由稀到密,顶板裂隙由小到大,煤壁变形、变酥,片帮增多,有淋水的顶板淋水量增加,工作面大量支柱安全阀同时间卸液,采空区大面积跨落等。6.2.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6.2.2.1回采工作面严格按回采作业规程进行作业,支护的数据不得随意变动,不准随意加大或者放小柱距和排距,在顶板压力增大或者过断层等地质构造时,应制定相应措施,缩小排距和循环进度,管理好顶板。6.2.2.2回采工作面的放顶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执行,放顶时将老塘支护回收干净。6.2.2.3回采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超前支护不得小于20米。在10-20米时巷道支架应加单中心柱预防冒顶。6.2.2.4由于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