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三)秋兴八首(其三)第1页格调格调v许多优异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许多优异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历史过程,故被称为世转向分裂衰微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诗史”。v 在艺术上格调多样,而以在艺术上格调多样,而以沉郁顿挫沉郁顿挫为主;为主;语言精练,继承和发展诗经传统,成为语言精练,继承和发展诗经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高峰。但有些作品也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高峰。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存在着较浓厚“忠君忠君”思想。思想。v沉郁顿挫沉郁顿挫:诗文感情深沉含蓄,音韵铿锵有力。诗文感情深沉含蓄,音韵铿锵有力。第2页创作背景创作背景v公
2、元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年,杜甫为避“安史之安史之乱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接济维持生活。亲友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时(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一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一条破船上。条破船上。第3页题解题解v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
3、,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于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已处于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v秋兴,即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一组诗,共有八首,旅居夔州时写下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第一首。是其中第一首。第4页问题一:哪个诗句表明诗人感情?问题一:哪个诗句表明诗人感情?v丛菊两开他日泪,丛菊两开他日泪,孤
4、舟孤舟一系一系故园心。故园心。v明确主旨:明确主旨:第5页问题一:哪个诗句表明诗人感情?问题一:哪个诗句表明诗人感情?v丛菊两开他日丛菊两开他日泪泪,孤舟孤舟一系一系故园心。故园心。v明确: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明确: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第6页 鉴赏角度:意象鉴赏角度:意象意境意境主旨(情感)主旨(情感)意象:意象:渗透了创作者主观情感客观物象。渗透了创作者主观情感客观物象。意境:意境:意象组合形成一个艺术境界气氛。意象组合形成一个艺术境界气氛。惯用于形容意境词语:惯用于形容意境词语:辽阔高远辽阔高远幽静宁谧、幽静宁谧、孤寂凄清,雄浑壮阔,沉郁忧愁孤寂凄清,雄浑壮阔,沉郁忧愁等等。第7页
5、v从从“意象意象”角度进行诗歌鉴赏基本角度进行诗歌鉴赏基本步骤及格式:步骤及格式:v步骤:步骤:意象意象意境意境主旨(情主旨(情感)。感)。v表示格式:表示格式:诗歌经过诗歌经过(特点特点).(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意境意境(气氛),表示了作者气氛),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个别字(怎样)思想感情。(个别字句能够增加)句能够增加)第8页问题二:在颈联之前,诗人营造问题二:在颈联之前,诗人营造了什么样意境来渲染此情?营造了什么样意境来渲染此情?营造意境有何作用?意境有何作用?意象意象第9页意象?意象?v玉露玉露 枫树林枫树林 巫山巫峡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江间波浪 塞上
6、风云塞上风云v 从菊从菊 他日泪他日泪 孤舟孤舟 寒衣寒衣 刀尺刀尺 白帝城白帝城 暮暮砧砧v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改变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改变悲壮意境,为下句抒发愁苦乡思渲染了气氛。悲壮意境,为下句抒发愁苦乡思渲染了气氛。第10页v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枫林,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枫林,v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气象满目萧瑟阴巫山巫峡气象满目萧瑟阴森。森。v江间波浪兼天涌,江间波浪兼天涌,峡中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峡中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天,v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片
7、阴沉。第11页v丛菊两开他日泪,丛菊两开他日泪,秋菊已开两度,回想秋菊已开两度,回想往日(艰难岁月)再次流泪,往日(艰难岁月)再次流泪,v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我游子故园心。我游子故园心。v寒衣处处催刀尺,寒衣处处催刀尺,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亲人亲人赶制寒衣,赶制寒衣,v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高急暮砧。黄昏白帝城头传来急黄昏白帝城头传来急促捶布声。促捶布声。第12页问题三:问题三:假如只是表示思乡之情,则杜甫假如只是表示思乡之情,则杜甫难符其难符其“诗圣诗圣”之名、之名、“诗史诗史”之说,之说,本诗除表思乡之情外,还透露着什么本诗除
8、表思乡之情外,还透露着什么之情,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之情,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第13页v首联、颔联,除描绘了寓有悲壮色彩巫峡景象首联、颔联,除描绘了寓有悲壮色彩巫峡景象外,又形象暗示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外,又形象暗示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息政治形势和社会黑暗,并从中流露出忧国不息政治形势和社会黑暗,并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愁绪。忧民愁绪。v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枫林,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枫林,v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巫山巫峡气象满目萧瑟阴气象满目萧瑟阴森。森。v江间波浪兼天涌,江间波浪兼天涌,峡中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峡中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
9、,v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沉。v所以,这四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所以,这四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情,意蕴丰富第14页颔颔 联联v紧承首联紧承首联“气萧森气萧森”语意,语意,描绘望中巫峡景象:描绘望中巫峡景象:骇浪骇浪滔天,阴云匝地。滔天,阴云匝地。这里这里明明写写江间波浪、塞上风云,江间波浪、塞上风云,暗写暗写对时局担忧:骇浪滔对时局担忧: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动荡不天,似暗寓了时局动荡不安和心潮翻卷不息;阴云安和心潮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阴沉光景
10、暗淡和作者心情阴沉郁闷。可谓一石二鸟,巧郁闷。可谓一石二鸟,巧妙之至。妙之至。第15页问题四: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问题四: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活中来,写千家万户“刀尺声刀尺声”“捣捣衣声衣声”用意何在?用意何在?第16页问题四: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问题四: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活中来,写千家万户“刀尺声刀尺声”“捣捣衣声衣声”用意何在?用意何在?v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羁旅伤感之情。无依羁旅伤感之情。第17页问题
11、四: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问题四: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活中来,写千家万户“刀尺声刀尺声”“捣捣衣声衣声”用意何在?用意何在?v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羁旅伤感之情。无依羁旅伤感之情。v用意:蕴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于刀尺、捣衣声 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第18页玉露凋伤枫树林 “悲落叶于劲秋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凋谢是最轻易,秋天草木凋谢是最轻易引发诗人感发。引发诗人感发。“玉露凋伤枫树
12、林玉露凋伤枫树林”这一句,在凄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一个艳丽感觉。因为凉之中还有一个艳丽感觉。因为“玉露玉露”有白色暗有白色暗示,白是一个冷色;示,白是一个冷色;“枫树林枫树林”有红色暗示,红是有红色暗示,红是一个暖色一个暖色,在悲伤中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强烈对在悲伤中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强烈对比,就更增强了比,就更增强了“凋伤凋伤”这个词给人感觉。这个词给人感觉。第19页 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现在是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现在是身在夔州。身在夔州。“巫山巫山”上到长江两岸高山;上到长江两岸高山;“巫巫峡峡”下到深谷之间长江流水。这即使只是两个下到深谷之间长江流
13、水。这即使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有一个包罗一切地名,但其中有一个包罗一切“张力张力”:从高处: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全部一切都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全部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秋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广已经被萧森秋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广角镜头,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基调,然后再详角镜头,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基调,然后再详细来表现它是怎样萧条和肃杀。细来表现它是怎样萧条和肃杀。第20页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三峡江水湍急,飞跃而下。江面上波涛连天,三峡江水湍急,飞跃而下。江面上波涛连天,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客观写实。但那波涛风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客观写实
14、。但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阴晦苍凉景观,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阴晦苍凉景观,就与杜甫当初时代背景有了一个就与杜甫当初时代背景有了一个“象喻象喻”联络。联络。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动荡混乱之中饱受颠沛流离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动荡混乱之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杜甫诗带有时代感叹和悲伤,他胸怀感情之苦。杜甫诗带有时代感叹和悲伤,他胸怀感情原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这原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气萧森”秋景时,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双重悲伤。秋景时,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双重悲伤。第21页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作者写完夔州秋色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感情了。作者写
15、完夔州秋色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所以这菊花开在秋天,所以这“丛菊丛菊”回应了诗题中那个回应了诗题中那个“秋秋”字。字。“他日他日”能够指过去也能够指未来,在这里是指过能够指过去也能够指未来,在这里是指过去。这去。这“他日泪他日泪”并不是现在流下眼泪,而是说,山上那并不是现在流下眼泪,而是说,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野菊,一点一点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些黄色和白色野菊,一点一点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流下一滴一滴眼泪。此时他依然滞留在异乡,他一直没有流下一滴一滴眼泪。此时他依然滞留在异乡,他一直没有放弃回乡打算。所以他说,我不能放弃我船,我随时准备放弃回乡打算。所以他说,我不能放
16、弃我船,我随时准备登上我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是我唯一依赖和指望,登上我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是我唯一依赖和指望,是是“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一系故园心”!你看,他从玉露凋伤秋天景色写!你看,他从玉露凋伤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命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故园。起,他那感发生命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故园。第22页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中“秋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
17、里边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砧”,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人家,已经处处都是刀,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人家,已经处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声音。人们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都是在秋天剪声和捣衣声音。人们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都是在秋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几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几年了,我一直没有一个安定生活,我用什么来抵抗羁旅途年了,我一直没有一个安定生活,我用什么来抵抗羁旅途中严寒?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秋天起兴引出了他感发,而中严寒?
18、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秋天起兴引出了他感发,而他感发重点则在对他感发重点则在对“故园故园”思念。思念。第23页v这是一篇这是一篇悲秋悲秋之作。之作。悲自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充溢着苍凉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苍凉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诗人由深秋衰残景象和阴诗人由深秋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异乡、因战乱而常年流落异乡、不能东归中原悲伤和对干不能东归中原悲伤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担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担忧。忧。第24页本诗利用艺术手法?本诗利用艺术手法?v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19、。v本诗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本诗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和景互为依靠、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和景互为依靠、相互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相互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第25页v 小结小结v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v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秋,充溢着苍凉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v诗人由深秋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诗人由深秋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异乡、不能东归中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异乡、不能东归中原悲伤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担忧。原悲伤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担忧。第26页v 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是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是“沉郁沉郁”;声韵铿锵低回,(押平声韵)似水流冰下,;声韵铿锵低回,(押平声韵)似水流冰下,凸显是凸显是“顿挫顿挫”。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