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4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_马梦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418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4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_马梦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4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_马梦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4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_马梦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以1924 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以 1924 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马梦雪 摘要 灾荒史是近代社会史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往往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24 年,上海祥经织绸厂发生巨大火灾,近百人罹难。灾情发生后,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迅速反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对受灾者施以援手。其在弥补政府救助短板、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现代化事业发展、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多有裨益。关键词 祥经织绸厂;火灾;社会力量;灾害救助;1924 年 中图分类号 K29作者简介:马梦雪

2、,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2)1924 年 3 月 10 日,上海祥经织绸厂于夜间起火,“焚毙男女工人百余命”,“如此浩劫,实所罕闻”自该厂火灾发生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申报 新闻报 时事新报 民国日报 等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追踪了该厂从火灾发生到赈济抚恤的全过程。目前学界对于祥经织绸厂的研究撰述,着重于从女工福利角度看待该事件,并从中寻找“惠工”福利设施落后的原因,期望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推进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惠工事业的发展。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相关史料,勾勒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的完整过程,分析火灾发生原因,审视和探讨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重要作用。一、祥经织

3、绸厂失火惨剧1924 年 3 月 10 日夜间十时许,上海祥经织绸厂不慎失火。该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次日,申报 便以“昨晚川公路织绸厂火警惨剧”为题进行了长篇报道,披露了火灾中的众多细节。此后,包括 申报 在内,新闻报 民国日报 时事新报 等报纸对该事件进行长达月余的追踪报道。申报 的一位记者写到:“但有一事为特别紧要,不论何时发生,必须增排入报,则本埠火警是也。夜间一闻救火警钟,出游者驱车而回,安卧者披衣而起,排字房铸版房亦皆各勤职务,决不敢丝毫暇忌。”为什么火灾新闻会被如此高度重视?该记者称:“上海为全国商务所荟萃,火灾损失之67*本文系河北大学 研 究 生 创 新 资 助

4、项 目“近 代 社 会 力 量 在 灾 害 救 助 中 的 作 用 以 1924 年 祥 经 厂 火 灾 为 例”(HBU2023SS023)研究成果。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三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3 日,第 13 版。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四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4 日,第 13 版。池子华:“惠工”福利何以成“祸工”之举 1924 年祥经厂女工宿舍大火及舆情反应 ,社会科学战线 2017 年第 3期,第 8087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以1924 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重轻最为一般人所注意。故断不能漏不登载也”新闻媒体

5、持续月余的追踪报道,也使得学者能够依赖这些报纸资料勾勒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的完整过程。1918 年,广东人岑弼西投资 6 万元在上海闸北建立祥经织绸厂。该厂“有牌名二,一为祥经织绸厂,专制华丝葛等,销售广东;一为祥经丝厂,其丝品销售外洋”。祥经织绸厂经理为张聘棠,副经理为张杏池(张聘棠之弟),正账房为冯守真,副账房为张达聪。据不完全统计,该厂有工人约六七百人,“男工约五六十人,皆不住厂中,女工本地籍者亦多在厂外赁屋自居,约三十余人,散工后纷纷回家。其余都系外埠招来之女工,如盛泽、湖州、南湾、嘉兴等处,尤以盛泽人为最多,共约四百余人,中亦有广东籍者三人,晚间皆分卧东厂底层及二层楼之地板上”。“出事

6、之日,岑、张均不在沪”。3 月 10 日,和平日一样,夜班工人“至下午十时即停工,故火起时,各男女工人均在睡梦中”。“只有女工头一人,在厂旁平屋厨房内洗衣,忽见西面厂屋中烟雾弥漫,火光焰焰,急大呼女工起身,各女工闻声跃起,则火已延烧东屋,东屋本可通西屋之大梯,惟晚间在东屋之门皆关住”。在这种情况下,女工只得奔走东屋之门。而东屋之门“系一横一直者,若底层之人欲进出,则通二层楼扶梯之门即不能开,若二层楼之人欲进出,则底层之门必须关闭,起火后居于底层之女工,当然夺路较快,故通二层楼之门,即为之关住矣”。该厂宿舍二楼本有三扇窗户,然而为方便管理职工,平时皆用铁网和铁栅栏封闭。火初起时,本有扑灭之希望,

7、然执事“恐外人拥入抢劫,将各门关闭,致女工无路逃生”。如此情形,该厂职工及救火会救援时,“用斧砍破门窗墙壁,始救出百数十人”。有些女工因被困时间长,待救火员将其救出后,“身已两段,盖下半截已烧断矣”10。在救火会和童子军的积极救援下,历经三个小时,“至一时半,始渐熄,幸厂屋与左右邻家等稍稍隔离,且墙极高厚,故未波及他处”11。灭火后,祥经织绸厂大楼前,“焦头烂额,断肢截胫,肺腑狼藉,血肉模糊,而手足勾曲,足证被焚时之痛苦难堪,最惨者,有一妇人,面目已焦枯不可辨,一足已断,腹亦破裂,隐约可见胎中尚未成形之小孩”12。二、祥经织绸厂失火惨剧之原因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后,上海乃至全国都对其给予充分关注

8、。一时间,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热心个人纷纷发声和行动起来,表达对受难工人的关切。因此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也不乏针对导致惨剧发生之原因的持续争论和口诛笔伐。关于祥经织绸厂起火原因,至终都没有确切定论。“有谓系香烟头者,有谓走电者,但询厂中77101112雷瑨著:申报馆之过去状况 ,申报 馆编:最近之五十年(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九十辑),台湾文海出版社 1987 年。转引自蔡虹:申报 与晚清灾荒救济,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2007 年,第 18 页。川公路织绸厂火警惨剧续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2 日,第 13 版。川公路织绸厂火警惨剧续志 ,申报 1

9、924 年 3 月 12 日,第 13 版。祥经厂女工被害之既往不咎,T A舜湖公报 1924 年第 2 期,第 2 页。上海祥经丝厂大火 ,寰球中国学生会周刊 1924 年第 140 期,2 页。川公路织绸厂火警惨剧续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2 日,第 13 版。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三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3 日,第 13 版。祥经厂惨灾之善后 ,时事新报(上海)1924 年 3 月 15 日,第 0009 版。川公路祥经丝织厂 焚毙女工一百余人大惨剧 ,民国日报 1924 年 3 月 12 日,第 0010 版。川公路织绸厂火警惨剧续志 ,申报 1924 年 3

10、月 12 日,第 13 版。川公路织绸厂火警惨剧续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2 日,第 13 版。祥经丝织厂大火记 ,新闻报 1924 年 3 月 12 日,第 0013 版。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以1924 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职员,则均不悉,警署拘一职员询问,亦供不知,惟只知从二层楼发生云”。虽然此次起火具体因由无从得知,但致约百人焚毙之巨大浩劫,则隐隐之中有迹可循,并非“天灾”二字可简单概括。邓云特在 中国救荒史 中指出:灾害往往是自然和社会两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于尚不明确的起火原因,社会经济因素是酿成此次祥经织绸厂失火惨剧的

11、罪魁祸首。“追原祸首起来,祥经厂的老板和经理人,当然是要负责的”。对于此次火灾,祥经织绸厂自身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日前租界中一中国剧场失火,因其建筑依照工部局章程,看客得迅速出散,未起恐慌,此与祥经厂情形适成对照,为利为害,皎然可见”。酿成祥经织绸厂火灾惨剧之原因,首先在于房屋建筑布局方面。“查该丝厂设在一人烟稠密之区域内,厂之内幕,用木板夹成许多小间,以两木梯联络上下层,其第二层之窗,外加铁栏,内罩铁网,两木梯之一,有木栏锁断,在顶部之人只有一梯可下火起于下层,烟焰上腾,即使梯未着火,楼上人欲由梯而下,已属不易,再加木板着火,全屋顿成一大洪炉”。祥经织绸厂建造在上海人口稠密地区。这种地

12、区产业发达,人口集聚,如发生火灾,势必将造成比灾情本身更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所幸,祥经织绸厂厂房与左右邻建筑稍有隔离,墙高壁厚而免殃及他人。然而,因祥经织绸厂将厂房隔成众多小间,工人高密度居住,致使在此次火灾中人员伤亡惨重。“祥经绸厂焚毙女工百有余人,演沪上工界空前之浩劫,追溯其由,实与平常火灾不同,在平常失火,即延烧百余家,罕见焚毙至数人者,而祥经一家失火,竟焚毙百余人之多”。再者,该厂房建筑材料为木材,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燃烧。此外,“该厂厂屋系四层楼,每层分十一间,前面为该厂职员办事之所,中间为工厂,后埭即为女工住宿之所”,即厂房、宿舍、仓库均在一座大楼内。在这种情况下,火灾发生后,棉纱

13、、缫丝等的燃烧加剧火势,对该厂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除房屋建筑方面外,酿成此次惨剧的原因还在于消防设备缺乏和消防意识欠缺。“厂主靠工人的劳力来发财,以为场所愈简陋,则所费愈小,花息愈丰,充此一念,视工人的生命,不及资本的花息”,这是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后楚伧在 民国日报 发表的评论。民国早中期,是我国民族工商业发展时期,投资办厂者甚多,但安全措施和消防制度等都很不完善。在祥经织绸厂发生火灾后,“就近各工厂及里弄居户调查,其建筑大都未能十分完备,而对于消防设备,如太平门、风火墙等,尤多疏漏”10。对于消防设施的忽视以及日常生活中诸如“平日纸烟,并不禁止”11之类欠缺消防管理意识的政策,终致

14、此次大祸。“虽由该厂设备不完、照料疏忽所致,然闸北水电厂果能多设太平龙头,有充分水量施救、亦不至肇灾如此之巨”12,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后,闸北水电厂亦成为众矢之的。市民皆认为“此等被难工人,均为官办水电之牺牲者”,故在将焚毙工人棺柩送去安葬时“特雇一军乐队,为之前导,以示悼惜之意,并用白布书就 被官办水电所害 字样”。闸北市民在慈善团开会时也一致认同:“肇灾87101112昨晚川公路织绸厂火警惨剧 ,申报 1924 年 3 月 11 日,第 13 版。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 年,第 71 页。祥经丝织厂底惨剧,YT 新黎里 1924 年,第 22 期第 1 页。祥经丝织厂

15、大火惨剧八志 ,民国日报 1924 年 3 月 19 日,第 0010 版。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四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4 日,第 13 版。女权运动会为祥经厂惨毙女工呼吁 ,民国日报 1924 年 3 月 24 日,第 0010 版。祥经丝织厂大火记 ,新闻报 1924 年 3 月 12 日,第 0013 版。楚伧 追究祥经织厂的灾星 ,民国日报 1924 年 3 月 14 日,第 0002 版。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下卷),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2 年,第 1201 页。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四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4 日,第 13 版。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五

16、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5 日,第 14 版。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三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3 日,第 13 版。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以1924 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之重,全由官办水电无水供给,上次邢家木桥焚屋六百余间,正此原因。倘官方再不觉悟,改归商办,以资扩充,则此后闸北全体人民之生命,谁负全责?”进入民国时期以后,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水电灾害的发生骤然增多,这也引起了各界对于救火设施的关注。然闸北火灾总因缺水之由不能得到及时救助,由此导致了各社会团体对官办水电之不满。随后还引发了罢工风潮,力争水电移交商办。邢家

17、木桥焚屋、牙刷厂大火、祥经织绸厂失火惨剧众多火情接连发生,官办水电并未在一次次的无力救火中反思和整顿,更未改善和加强现代消防设施。市民缺乏现代意识也是酿成本次大祸之重要原因。随着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工厂打工。但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里,他们仍然属于底层人民,现代意识尚远未开化。如:在火灾发生后,“可怜之女工,虽际此生死关头,犹不舍其饭篮与铺盖,于是体大口小,愈难挤出,昏乱中互相践踏,反将门口堵住”,亦更有甚者 “惟当众下梯时,却有一广东女工强众不必逃,并力曳众上梯”。经过之前社会之火灾,祥经织绸厂工人本应从中了解一定的防火常识,但当火灾发生时,女工竟还不舍其财物,将饭篮被褥等均抱在

18、怀中,增加了夺门而出的难度。火灾逃生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女工被难的惨剧。三、社会力量救助民国成立以后,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应对纷繁战争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便发挥了弥补政府救助短板的重要作用。1924 年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后,社会各方力量都积极施以援手。慈善组织、同乡团体、爱心人士,甚至带着“参与者和见证者”双重身份的新闻媒体,为祥经织绸厂受灾工人渡过难关提供暖心关怀和支撑保障。(一)慈善团体祥经织绸厂火灾震惊上海滩后,众多慈善团体纷纷出手相助。其中红十字会和闸北慈善团发挥重要作用。3 月 12 日,红十字会总办事处即着手安排相关事宜,“职员鲍康宁、夏

19、凤池,带同夫役,前往详细调查,以便着手救济,自上午九时出发,下午三时始调查完后,计暂住宜乐里者一百七十余人,除各人携带之小孩外,已编入名册者一百三十六人,对于各人年龄籍贯,均已查明准前往赈济”。3 月 13 日,鲍夏二人又带同夫役,“用汽车装载棉衣百余套,前往施放每人给以棉衣一套,晚间又给以晚餐,准备今早供给早餐后,并每人发给两元,将回籍之八十四人,带至戴生昌码头,分别予以船票,令其各自回籍”。自 12 日派员对火灾灾情进行调查始至 18 日被难女工全部资遣回籍,7 日内总办事处派员四处奔走,会同上海各慈善团体给予了被难工人最大限度的帮助,彰显了红十字会人道主义的光芒。火灾发生后第二日清晨,闸

20、北慈善团便与其他社会团体共谋被灾女工处置之办法,并将失去母亲之女孩及一时不知去处女工暂时留养。当日八时,闸北慈善团饬匠检收尸身,共计检出尸身三十五具,抬来棺材四十口,按照人名入殓。此后,闸北慈善团又多次会同吴江同乡会和粤侨联合会商议善后抚恤事宜,并提出许多安抚灾民的建设性意见。针对已逝工人,“将续行检出之尸骨及97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四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4 日,第 13 版。川公路织绸厂火警惨剧续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2 日,第 13 版。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三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3 日,第 13 版。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三志 ,申报 1924

21、年 3 月 13 日,第 13 版。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四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4 日,第 13 版。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以1924 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灰烬中余骨,应行统归一处,由公团方面出资造一公墓,立一巨碑,纪其事迹,永资纪念,诚以死者无从辨别,若不葬于一处,既不足以表哀痛,而肢离体绝,必使魂魄不安”。建造公墓一事由闸北慈善团负责,主任王彬彦大力支持。“嗣因各尸属等要求改在原籍,陈炳谦会长首先赞成”,此事仍交由闸北慈善团办理。在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后,闸北慈善团不仅主动救济,合理抚恤灾民,而且将议案等盖章呈请护军使等署备案,作为

22、社会团体充分发挥沟通灾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二)同乡会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的地缘情结很重。来自相同地方的人在异地往往结成同乡组织,这样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彼此之间也能有个照应。因祥经织绸厂的受灾女工多系吴江县人,故吴江同乡会“谊切同乡,叠开干事会,一面安集伤亡,一面与厂交涉”,在此次救助中发挥重要作用。火灾发生后,吴江同乡会赈济新闻频见诸报刊。“吴江同乡会每人发补助回籍费五元,共计九百零五元”。“力劝该厂加给尸棺运费洋二百元,议定由吴江同乡会担任购置”。更为可贵的是,除经济支持外,吴江同乡会又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善后问题,表现出对生命和同乡人民的高度重视。现将一则新闻报道抄录于下,以便分

23、析吴江同乡会在祥经织绸厂火灾善后工作中的贡献。“吴江同乡会,因祥经丝绸厂火案内灾工抚恤问题,于昨日午后三时,会同闸北慈善团、粤侨商业联合会,邀集祥经厂善后代表等,在靶子路粤侨商业联合会开联席会议公推陈炳谦主席,宣布开会宗旨,略谓祥经厂灾工及尸属等之抚恤金额,前经会议,假定分等给恤。而吴江同乡会一秉至公,派员回籍调查一切,以昭慎重,而杜虚冒,其公义之心殊深钦敬,盖因各灾工等,因前议抚恤金额,尚嫌菲薄,要求加给,故特邀集祥经厂善后代表,开联席会议,榷商结束手续,俾各工早日领款回里,安心务农,惟该厂平日,专兴欧美丝绸商,直接贸易,此次失慎损失已属不资,若各灾工等,今再过分要求,恐有志实业者,闻之灰心

24、,此后资本家,不敢再在华界筹办工厂,应请各代表谅解云。继由吴江同乡会代表陈剑冲起立,声明敝会对于恤金之多寡,毫无成见,只望早谋结束等语,复经列席各代表,向祥经厂善后代表,一再商劝结果,避出工人原议。每名发给川资十五元,今再加给五元,因残伤废者,仍照原议尸属之恤金,容再从长计议,议毕散会,时已六时矣。”由于受灾女工多系吴江县人,吴江同乡会深为关切,希冀早日给同乡人民以安慰。根据报刊内容可知,大多数灾工善后抚恤联席会议皆由吴江同乡会主持和推动;相对于片面强调经济抚恤,吴江同乡会赈灾工作更强调人文关怀。在协定赔偿金时,吴江同乡会派代表回籍查明工人生活状况,以期解决受灾工人生活问题。在经济抚恤迟迟未解

25、决时,更是不断催促,使回籍者早领款项,安心务农。针对抚恤金的具体领取,也做好周全之准备,防止冒领。此外,吴江同乡会并不单纯追求赔偿金之高,而是同时注意维持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平衡状态,以促进资本之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秩序。吴江同乡会之种种善行,也赢得了社会赞誉。1924 年震属市乡公报 称:“上海祥经丝织厂被灾后一般女工家属惶惶道路求签问卜,络绎不绝,后又措资赴申,多地陌生疏者,抵埠后手足无所措,幸得吴江旅沪同乡会热心,诸君见义勇为出而援助,不致冻馁。”08川公路织绸厂火灾善后消息 ,申报 1924 年 3 月 21 日,第 13 版。祥经厂抚恤问题结束 ,民国日报 1924 年 4

26、 月 17 日,第 0010 版。祥经厂女工被害之既往不咎,T A舜湖公报 1924 年第 2 期,第 2 页。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四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4 日,第 13 版。祥经厂抚恤问题结束 ,民国日报 1924 年 4 月 17 日,第 0010 版。祥经厂灾工之善后 ,时事新报(上海)1924 年 4 月 13 日,第 0010 版。梅堰:祥经厂灾 ,震属市乡公报 1924 年第 16 期,第 2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以1924 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三)爱心人士除慈善团体和组织外,一些热心人士也乐善好施,纷纷救济。“

27、各界送物品者,有甘善庭君赠送草毡多具,曾公馆王君给予沪江春早饭钱洋四元,女子政法学校沈铭昌、沈仪彬二君赠送馒头二大篮,川公路三号李宅分给每人铜元二十五枚,沪北公学冯明权君、五区商联会邬志海君随同红十字会鲍君等亲身至戴生昌码头照料轮回被灾女工,红十字会又发给每名二元,船主饭酒钱自愿减半,在沪三十三人之晚餐,由冯明权带往沪江春饱食,一荤二素。除上海本埠爱心人士的积极援助外,侨日华工在得知祥经厂失火惨剧后,也集资日币一百七十元,函冯明权代为设法救济。“鄙人等阅报载上海祥经织绸厂突遭火灾情形,非常苦惨,鄙人等同属工人,不胜心酸,惟服务东京,亦不过作工度日,回思去岁地震遭劫,至难度过,亦幸祖国急捐赈恤,

28、赖以生活,吾邦热心诸工,爱护同胞,至今感激,故鄙人等闻耗,发起劝导,各助微款。”大众纷纷伸出援手,解决了受灾女工吃穿住行等问题,给遭遇大火的不幸者以慰藉,稳定了沪上工人的不安情绪,更在社会上营造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四)社会媒体在民国时期,报纸、杂志等媒体是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1924 年祥经织绸厂火灾可谓轰动一时,各媒体对其争相报道。仅以“祥经火灾”为关键词在晚清民国期刊数据库搜索,便可看到新闻报 等多个报刊都有报道。受灾女工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多多感谢各报馆的先生,肯把我们工厂里失火,烧死了八十多人,当作一件大事情,都肯为我们说几句公道话。”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在此次救助过程中发挥积

29、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报灾情,扩散信息。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后,申报 新闻报 时事新报 民国日报 等报纸争相报道案件细节和过程。申报 更是于 11 日至 20 日连续十天登载火灾新闻。通过媒体报道,民众得以知悉灾情缘由及过程等,增加对受灾女工的同情。新闻媒体因其读者众多的特点,无疑是效果明显的消息扩散平台,因此为受灾女工提供帮助。“祥经厂被难女工中,有严阿大一人,当火起时,由楼窗跃出,以致跌伤,当由闸北三段救火会,车送济生医院医治,昨据该院中人云,严氏伤势甚重,日内恐有性命之忧,若将其伤足截下,或可有望,惟此事须得其家属同意,昨特致函救火联合会,请转致该家属”虽最后严阿大因病情恶化

30、未及截足便不幸而亡,然如其病情稳定,家属因报纸报道得知信息及时出现,那么新闻媒体便可称得上是严阿大的“救命恩人”。第二,及时报道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赈灾进展。民众不仅关注灾情和受灾损失,而且同样关注善后抚恤问题。申报 等报纸对善后抚恤会议内容等的及时报道,不仅是人们聊以慰藉的一点依赖,而且也是引发公众对某一主体不满的信息来源。如祥经织绸厂灾后赈济不力,便引发民众对其漠视生命的批判。第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某一事件发生后,媒体之报道往往被赋予社会监督之职责。3 月12 日,申报 有一则消息称:肇事时记者曾目睹惨状,有数人因跳下受伤,偃卧街头巷尾,呻吟呼救,心殊恻然,乃于回家后用电话报告素办慈善事业

31、之某会,速往驰救,岂知推三阻四,殊非服务社会之道。该报道虽未指明具体是哪一慈善会,但一经发出势必引发社会民众的不满和批评以及18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五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5 日,第 14 版。侨日华工捐助祥经厂灾工 ,新闻报 1924 年 4 月 4 日,第 0013 版。从祥经厂焚毙女工后所得的教训(未完),劳动旬刊 1924 年第 1 期,第 7 页。祥经厂灾后之抚恤与善后 ,时事新报(上海)1924 年 3 月 23 日,第 0010 版。川公路织绸厂火警惨剧续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2 日,第 13 版。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

32、中的作用 以1924 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对其他慈善团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警示。第四,促进现代化事业发展。“自川公路祥经丝织厂失慎后,上海总商会等各团体,曾根据农商部颁布之工厂暂行通则,建议改良各工厂之建筑及其消防事业,兹闻本埠商务印书馆印刷所,闻得此讯,亦拟克日动工,改善建筑,据该厂重要职员鲍君语,该厂所拟改善者,约分四点,(一)以前木质扶梯,均将改装为水门汀;(二)近扶梯之板壁,均将改为墙壁;(三)失火往往为走电,嗣后对于装置电线,质料务求精美坚固;(四)工厂之门,一概改为朝外开。”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后,有识之士纷纷在报刊上发声,强调现代消防事业之重要性并提出若干改良措施。“前期所

33、议抚恤金额,因尊重各团体调停之意,不得不勉力遵从。”在社会各团体以及爱心人士的积极督促和调停下,祥经织绸厂和受灾工人终于就抚恤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于报纸刊登,广而告之。四、社会力量救助之优势祥经织绸厂火灾 3 月 10 日发生,近百工人毙命,实为震惊全国之噩耗,举国哀悼。至 4 月 16日受灾工人抚恤问题结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众多社团组织和慈善力量伸出援手,给予救济,充分彰显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和优势。(一)弥补政府救助的短板民国时期,战火不断,军费开支不断增加,以致政府财政困难,无力向救助机构拨款。而民国时期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比较丰富,既有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慈善团体,更有众多

34、同乡会或者商业联合会,以及诸多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分散于上海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这些社会力量的主要成员多为士绅、富商及社会精英等,其社会影响力大,本身又拥有一定的财富,有足够能力和财力为各种灾害提供救助。这就弥补了政府救助之短板,在“公”和“私”两方面实现全覆盖。(二)监督政府,促进现代化事业发展民国时期,很多民间组织都参照公司治理结构,设置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这种具有明显权力制衡性质的制度设计,保证民间组织的廉洁和高效运营。此外,民间组织因其公益性要求,必须取得公众的信任才能生存发展。因此,很多社会团体不仅有严格要求自身的体制机制,也愿意充当民众的传声筒,发挥地方精英参与社会治理之职

35、能。在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后,商界联合会及一些地方人士认识到官办水电之不足,特屡次向省署请愿,要求将官办水电厂改为官商合办或商办。在社会力量的推动及广大民众的坚持下,“闸北水电”最终改归商办。社会团体的广泛发声,加上新闻媒体的持续报道,还在一定程度上启迪民智、顺应民意,促进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祥经织绸厂大火“并非因无法预防,实因中国人尚未充分进步,坚持依照预防火灾之良好原则作事耳”,“须知进步之构成,固不仅在改良物质建筑,并在觉悟公众对个人之责任也”,“各工厂等建筑厂房图样,须经沪北工巡捐局会同闸北救火会严密查核,开工时亦须双方随时派员实地履勘”。在祥经织绸厂火灾发生后,地方精英及有识之士常在报刊

36、上发表类似之评论。而这些评论,小的方面来说是为消防设施发展提出建议,从更深远角度来说有助于推动现代化事业之发展和社会之进步。(三)宣传慈善,促进社会互助28商务书馆印刷所将改善建筑为祥经厂火案而起,新闻报 1924 年 3 月 21 日,第 0013 版。祥经厂火灾之善后 ,新闻报 1924 年 4 月 19 日,第 0009 版。川公路织绸厂失火惨剧四志 ,申报 1924 年 3 月 14 日,第 13 版。祥经厂火灾之善后 ,新闻报 1924 年 4 月 19 日,第 0009 版。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近代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以1924 年上海祥经织绸厂火灾为例社会力量

37、在灾害救助中的行为表现,往往被刊登于报刊。这在依赖报纸传播信息的民国时期,起到正向宣传和激励作用,有助于促进社会互助。社会团体和公众在灾害救助中积极参与,一心向善,在社会层面形成鼓励慈善的良好风气。报刊媒体进一步宣传,更多的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社会力量救助灾害事业得到发展。社会力量在灾害发生后施以援手,保障灾民吃穿用度等基本生存条件,安抚灾民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在客观上则减少了灾民的不幸。也就是说,社会力量在此时也部分承担处理公共危机的责任,实际上是在维持社会稳定和工业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责任编辑:陈畅)38Shanghai ChroniclesIssue 1,2023C

38、ontents and AbstractsMing and Qing dynasties,people could learn medical knowledge through mentoring,family inheritance,and self study be-fore practicing medicine A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with a Confucian background entered the medical profession,the con-nections between medicine and Confucianism we

39、re also strengthened Some scholar officials holding cultural rights recor-ded some doctors in local chronicles in their own ways,which not only expressed their own ethical appeals but also showedtheir moral 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for do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own status,doctors were a

40、lso eager to con-tact local scholar officials and shape their own image through some behaviors in line with Confucian ethics Given the su-perior status of Confucianism,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medicine and Confucianism led to a clear tendency of becomingConfucian in all aspects of medicine,which fur

41、ther led to the weake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of doctors and thetechnical nature of medicine being covered by other characteristics in line with Confucian ethicsKeywords:Yongzhou,local chronicles,doctors,become Confuci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Position of Qingpu County in the Ming

42、 Dynasty And the trend of county establishment inSongjiang Prefecture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Xie Chunhui(67)Abstract: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abolishing and restoring Qingpu County in Songjiang Prefecture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issues of governance after the restoration sh

43、owed that county establishment could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due taxes However,this measure was still used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adjusting taxes and corvee For example,the dis-cussion of transforming Jinshan Garrison into a count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ou County

44、 in theearly Qing dynasty both revealed this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counties In the end,this measure turned out to aggravate theissue of uneven taxes and corvee within the same administrative region and among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the samelevel,and triggered further taxation and corve

45、e reforms A review of the above discussion and practices of county establish-ment shows that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of this measure came from the pressure of paying taxes on local officials,and that lo-cal scholars often rejected such establishment because of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even taxe

46、s and corvee caused by thismeasure It reflec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tates tax collection and uneven local taxes and corveeKeywords:County establishment,Qingpu County,Songjiang Prefecture,taxes and corvee,Ming dynastyThe ole of Social Forces in Disaster elief in Modern Times Taking the fire

47、 at Shanghai XiangjingTextile Factory in 1924 as an exampleMa Mengxue(76)Abstract:The history of natural disasters is a key topic in the studies of social history in modern times It often hasclose ties with politics,economy and social life In 1924,a huge fire broke out at the Shanghai Xiangjing Text

48、ile Factory,killing nearly a hundred people After the disaster broke out,social groups,philanthropists,news media and other socialforces responded quickly and carried out various forms of relief to help the victims It made up for the weak side of govern-ments disaster relief,helped maintain social s

49、tability,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and project positive en-ergyKeywords:Xiangjing Textile Factory,fire,social forces,disaster relief,1924On the evolutionary Group Self government ComradesAssociation in Yunna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Xie Jun(84)Abstract:The Self government ComradesAs

50、sociation founded by Zhang Wenguang,Liu Fuguo,Dao Anren and oth-ers was a secret revolutionary group active mainly in western Yunnan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1911 Its members includedsoldiers of the Qing Army,students,workers,businessmen,and numerous members of the Elder BrothersSociety,coveringwi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