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坚持问题导向之“问题”的哲学审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4089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问题导向之“问题”的哲学审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坚持问题导向之“问题”的哲学审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坚持问题导向之“问题”的哲学审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2023坚持问题导向之“问题”的哲学审视单连春戚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1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从问题的释义可以看出,问题或指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指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或指关键重要之点,或指事故或麻烦。因此,有必要对问题意识之“问题”进行哲学的审视,把握好承认问题而不否认问题、发现问题而不忽视问题、正视问题而不回避问题、研究问题而不搁置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放过问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一、坚持问题导向的唯物论:要做到承认问

2、题而不否认问题唯物论认为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并且问题具有特殊性。毛泽东指出:“困难是事实,有多少就得承认多少,不能采取不承认主义”。”【2 承认问题就是本着“有问题”的前提去思考,否认或者不承认客观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丧失解决问题的机会,甚至会加重问题的发展。要承认问题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于事物的各方面和发展的全过程。世界是问题的集合体,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又会出现。马克思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3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问题存在的普遍性使得坚持问题导向成为党推动工作、实现

3、治国理政目标的必然要求。对此,必须首先承认问题的存在,才能解决问题。但也不能一直采取“承认主义”,这是一种教条,没有问题却凭空捏造问题,乱扣帽子,这也是不正确承认问题的行为,违背了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会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要承认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人类社会的前进都是在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斗争中实现的。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面对根据地土地荒芜、垦殖率低等

4、问题,党中央积极筹备资金,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大大改善了根据地的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面对现阶段就业难、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中国共产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每个时代的问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只要承认这些问题,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针对不同的矛盾制订不同的解决方案,就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时代难题,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二、坚持问题导向的认识论:要做到发现问题而不忽视问题发现问题是指要积极主动寻找问题所在,这是在思想上承认问题之后进入现实具体工作领域。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问题存在于社会各领域中,我们需要运用一定的方式手段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而不忽视任何一个问题,纠治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瘤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环境。要练就敏锐的政治嗅觉,善于发现各个领域尤其是思想领域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5 练就敏锐的政治觉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在政治上对问题进行判断、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唯笑分析,并保持清醒,不被假象所迷惑,能够积极发现问题,洞察其可能带来的危害,防患于未然。一方面,要强化政治意识,保持高度的政治警

6、觉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对于拜金主义、形式主义等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在一定条件下它是真理,超出这个条件又会变成谬误。为此,领导干部要从实际出发,辨别社会中的“真”问题。要脚踏实地调查研究,弄清楚问题出处和问题的性质。问题的出现通常以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为基础,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揭露和发现其本质需要一个过程。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弄清楚问题的性质的什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6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对此,一是创新调

7、查研究的方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调研渠道,利用“显微镜”对具体问题进行“体检”,弄清楚问题的本质。二是坚持群众路线,调查研究需要倾听人民心声、聚焦民意,找到问题的出处。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将调查研究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既要“走马看花”,又要“下马看花”,切实找出问题,剖析问题的性质。要善于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发生规律,使问题清晰地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7 故而只有找到问题发生的规律,并去解决它,才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出现了右倾错误和“左”倾错误,中国共产党发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全面

8、系统地总结问题发生的规律,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共产党系统梳理以往历史上疫情防控的做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打赢了疫情防控战。将问题清晰暴露在人民群众面前,也为我们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需要继续总结问题的发生规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三、坚持问题导向的辩证法:要做到正视问题而不回避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人类历史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面对问题需要有信心、虚心和决心,通过顽强的拼搏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历史的更迭。正视问题就是指一旦我们发现了问题,就需要

9、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面对,不能“驼鸟式”地回避问题,否则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要有面对问题的信心,有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心态,坚决克服困难。信心是我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非理性因素,对我们的行为起着激活驱动的作用。一旦有了信心,面对再大的困难都会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路蓝缕,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挑战。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面对国内众多问题,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心,坚决克服困难,带领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跨越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创造了伟大成就,突破了量的积累,实现了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质的飞跃。要有解构问题的虚心,分析问

10、题要端正态度,切忌主观臆断。面对问题保持虚心,甘愿向人民群众请教,才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特质,也是不断取得胜利的“大智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国面临着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甘愿下到基层去,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正是保持着这种虚心的态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秉承谦虚谨慎的精神,提出了“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从严治党

11、,净化党内风气,中国人民从此“强起来”了。新征程中需要继续发扬谦虚谨慎的作风,将其内化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为正视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指明方向。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坚信问题无论有多困难终会被解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有矛盾就有斗争。因而必须坚定斗争意志,无论问题有多么棘手,坚持斗争,直至胜利。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一方面需要准确把握斗争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斗争策略,讲求斗争艺术,对问题的把握要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172023面来入手,并采取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斗争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把握时、度、效,做到有理

12、有利有节,正视各种问题,真正为人民解决问题。四、坚持问题导向的价值论:要做到研究问题而不搁置问题价值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坚持问题导向的价值就是研究和分析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追求。研究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性质,找到症结所在。搁置问题并不会让问题迎刃而解,相反,只有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要去粗存精,挑出对自己有用的问题,删除细枝末节的问题。社会问题纷繁复杂,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因而研究问题就是去粗取精,删除细枝末节的问题,聚焦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好地满足人民各方面的需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

13、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现阶段必须全力抓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问题,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一方面,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绿色、共享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以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去伪存真,剔除虚假问题,找出真问题。问题存在真假之分,真问题是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研究价值、还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应该以“真问题”为导向,才能找到真办法,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找出真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深挖根源。真问题以现实社会为背景,反映社会现状并影响社会

14、的发展。另一方面,找出真问题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真问题是人民关心、期盼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我们党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人民所需、所困、所盼,解决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一系列真问题。要由此及彼,避免片面认识问题,用联系观点看问题。联系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的基本方式。从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去把握事物,使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进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相互依存,研究问题如果不从全局入手,就会顾失此彼。同时,全局性的事物不能离开局部而存在。要做到以部

15、分服务整体,通过局部的发展推动全局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研究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当下的社会状况,应当放眼未来,由此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一步一个脚印去解决问题。要由表及里,避免停留于感性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毛泽东曾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8 对问题的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解其规律性,才能真正认识问题,找到症结所在,进而解决问题。一方面,抽丝剥茧,分析问题结构。即细化关于问题本体论的认知,包括问题的组成部分、涉及的重难点、短板等。另一方面,查找问题根源,找出规律。把问题中最核心的因素作为解决问题的主攻方

16、向,同时以问题根源为中心探究问题根源与分支、内容等方面的规律,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问题本质的把握,牵住了“牛鼻子”,因而准确把握时代的问题,对症下药。五、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论:要做到解决问题而不放过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9 坚持问题导向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需要形成实践理念、制定实践方案、进行中间实验,并将人民群众的力量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要形成实践理念,即解决问题的理想蓝图是什么。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实践成效是由一定的实践理念引领

17、的。问题产生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实现理想蓝图。每个理想蓝图都是从每个问题的萌芽开始的,而每个理想蓝图的达成都是从每个问题的解决开始的。因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需要形成理想蓝图,明确问题解决的效果。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内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一方面,思想上要扎牢全面从严治党信念之根。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缺少了它,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和精神高地,保持立场坚定。另一方面,行动上要保持18责任编辑:刘景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唯宝反腐败斗争坚强意志。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保持廉洁自律,从根本上杜

18、绝不正当的私念。思想与行动上同时进行,才能形成客观的实践理念,实现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要制定实践方案,即把解决问题的理念具体化为计划、措施和手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 0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人们进行更自觉的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问题的解决不能空有理想蓝图,而是要制定实践方案,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解决贫困问题时,共产党人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了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三大理念”,并付诸实际行动,由此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一方面,调研基层,明确扶贫方向,实现科学治贫。通过群众座谈会、走访农户等形式,及时了解农户的切实需求,为

19、扶贫工作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强化责任落实,实现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确帮扶对象与年度脱贫任务,切实做到贫困群众户户有帮扶,帮扶干部人人有责任。要进行中间实验,即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受普遍性制约,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先试点,再推广,就是从个性中找出共性,再从共性中发现个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问题的特殊性规律,再逐步推广,由此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一方面,先试点后推广是重要的改革方式,能够破除经济体制难题。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选择部分农村作为试点,从而探索出以家庭为基础、统一与分工相结合的体制,并进行全国推广。另

20、一方面,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我们要把握好改革的总体方向。某一特定方面的改革,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大方向一定要“指向对岸”,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要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提高群众问题意识,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问题意识是人们对已有的问题做出的能动性和前瞻性的反应,蕴含着主体有着超越现实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1 1 提高群众的问题意识就要站稳人民立场,在就业、医疗、住房等具体领域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努力将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需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倾听人民呼声,将人民群众的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不断去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我们需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对问题有着清晰的认知。承认问题而不否认问题是问题存在的前提,发现问题而不忽视问题是认识问题的过程,正视问题而不回避问题是辩证对待问题的态度,研究问题而不搁置问题是分析问题的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放过问题是付诸实际行动,这五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问题体系,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

22、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 0 2 2-1 0-26(1).2 8 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3,28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2:2 8 9.【4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35.5年轻千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千成事N.人民日报,2 0 2 0-1 0-1 1(1).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49.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01.91 1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J.求是,2 0 1 9:4-8.1 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9.【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新世界观生成中的哲学革命研究”(2 1 FZXB058)的阶段性成果】(单连春: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社科处副处长;戚贤: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