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江苏实践与思考_郭新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407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江苏实践与思考_郭新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江苏实践与思考_郭新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江苏实践与思考_郭新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2023.01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强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迫切,对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苏省积极调动金融资源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绿色低碳投融资效率,在全国率先推出一批创新支持能源和工业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力支持了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江苏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一)江苏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是全国碳减排的重点区域和潜力地区,必须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大局作出积极贡献。我国碳排放 70%以上来自工业,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

2、造业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数据显示,2021 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为 4.2 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占全国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 13.3%。同时,江苏碳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山东、河北,高于广东、浙江,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纺织和造纸这五个行业占全省工业碳排放量 75%以上。江苏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旺盛、潜力巨大,对于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示范意义。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江苏实践与思考郭新明摘要: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大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力度和质效,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3、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江苏金融系统坚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持续完善制度体系、跟进提供配套措施、健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对江苏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有力支撑。本文梳理了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江苏实践,就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加快布局碳金融业务、建立绿色信息共享机制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绿色金融 制造业 低碳转型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46(2023)01-0003-0742023.01(二)金融支持江苏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良好基础江苏金融系统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系统谋划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强化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

4、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对江苏绿色低碳发展形成有力支撑。江苏创新出台了一系列绿色金融发展举措,并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国内首笔排污权交易、首笔跨区域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均在江苏诞生,2008 年率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2012 年率先启动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2017 年发起设立生态环保发展基金,2018 年推出绿色金融产品“环保贷”,2022 年发布“环保担”政策,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三)金融支持江苏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区域多重试点优势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为江苏更大力度、更深层次系统破

5、解资源环境约束以及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提供了契机。泰州市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昆山市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南京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先后获批,省内无锡等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申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全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内苏州市、淮安市和镇江市被纳入全国第二批低碳建设试点城市,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苏州工业园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进入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名单,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盐城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经济开发区入选首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苏州工业园区、邳州经济开发区、苏州国家

6、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首批全国绿色园区。上述试点和试验区建设为金融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丰富的试点示范经验和条件,赋予了区域多重试点优势。二、金融支持江苏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探索江苏省不断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引导,有序出台支持政策、持续完善制度体系、跟进提供配套措施,通过环保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联动,创新推出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绿色金融覆盖面,助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低碳绿色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成果。(一)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指引绿色金融发展方向1.强化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2018年 9 月,江苏省环保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

7、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省绿色金融发展首次系统性地明确了方向和重点。2021 年 9 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牵头起草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简称“绿金 30 条”),为江苏省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系统规52023.01划,明确全省绿色金融发展思路、任务目标、序时进度和职能分工。同时,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意见 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等文件都体现了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导向。2.建立绿色金融激励机制。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创设对接再贷款政策、与企业碳账户挂钩的普惠型绿色金融产品“苏碳融”,通过指导金融机构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等措

8、施,精准支持绿色企业名录库内的绿色涉农、绿色民营小微企业。制定了江苏省绿色再贴现业务实施方案,单列再贴现额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票据融资支持。截至 2022 年9 月末,通过“苏碳融”和绿色再贴现支持绿色企业 3340 家、金额 530 亿元。全省主要银行机构累计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212.3 亿元,获得资金总额居全国前列,带动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 353.83 亿元,惠及240 个市场主体项目,直接推动二氧化碳减排超 400 万吨。3.建立绿色金融议事协调机制。将全省绿色金融工作纳入省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强化对省、市、县三级绿色金融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通过定期会商、信息共享、

9、联合调研等,充分发挥各部门对绿色金融工作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议事协调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为完善绿色金融支持政策、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渠道、共同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金环”对话机制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绿色金融产品不丰富等难题,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双赢,成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沟通交流的重要机制。4.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一是支持申报国家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为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较好、实施意愿较强的地区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提供支持。二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发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依托高新区、产业园、创业孵化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绿色+

10、高端制造”“绿色+创新”等绿色金融创新试点,探索绿色金融助推金融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路径、新模式。三是探索贴合地方的绿色金融标准,引导法人机构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实现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二)配套措施逐渐跟进,持续激发市场创新活力1.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江苏省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一期)已建设完成,具备了上线运行基础。该平台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依托,是以金融科技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重点的信息化创新平台,将充分发挥省级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主渠道作用,推动政、银、企三方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银行快服务”的功效。该平台对接省委省

11、政府“一网通”工程等相关资源,引入绿62023.01金产品服务、政策奖补申报、环境信息查询等重要基础应用,推动绿色企业评定、ESG 信息披露、碳账户建设等创新功能探索,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实现信息采集、产融对接、政策宣介、跟踪督办等功能高效集成,为企业用户和金融机构提供快捷、精准、高效的一站式绿色金融服务网络,打造全省绿色信息共享和服务应用主渠道,助力绿色金融和双碳政策的精准滴灌。2.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构建绿色企业名录库。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和工信厅等建立“江苏央行资金重点支持绿色企业名录库”。二是明确绿色票据标准。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基于企业

12、主体和贸易背景两个维度明确绿色票据认定标准,对经认定的绿色票据优先提供再贴现支持。三是推动碳账户体系建设。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制定项目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开发碳核算程序,指导金融机构核算企业碳减排量并计入碳账户;第二步,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企业碳账户体系,如泰州选取部分碳排放重点监测企业,从能源消耗端跟踪捕捉企业碳足迹并形成企业碳账户指标体系。3.完善绿色金融机构体系。一是设立绿色金融特色机构。金融机构积极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分(支)行、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中心等绿色金融特色机构。江苏银行、紫金农商行、南京银行已宣布采纳负责任银行原则。二是设立绿色金融管理团队。多家银行设

13、立了“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领导小组、绿色金融专营团队。三是绿色金融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精准识别绿色贷款,多家法人银行研发专门的绿色信贷平台,运用多种金融科技手段,提升 ESG 风险识别和绿色信贷管理水平。(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有力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1.绿色信贷。持续探索发展碳金融、环境权益等融资工具,绿色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绿色信贷创新产品发展迅速,授信方式多样,“环保贷”“节水贷”“苏碳融”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国率先创设 ESG 表现挂钩贷款,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发展领域,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成功投放全国首款贷款利率与控排企业碳表现挂钩的贷款

14、产品,最终执行利率将按照企业在贷款期间的碳减排表现以及全国碳市场的履约情况进行调整。2.绿色债券。抢抓市场和政策窗口期,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不断探索绿色债券等新型融资工具,绿色债券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发行量显著增长,首单亮点频现。全国首单绿色碳中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在上交所发行,发行规模为 1 亿元,票面利率 5%,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科创升级项目的设备采购、项目建设和运营。发行全国首单非银机构“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人民币 20 亿元,期限 3 年,72023.01票面利率 3.55,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中诚信进行绿金认证,募集资金投向风力、水电、太阳能项目等绿色产业领域,明确披露碳减

15、排等环境效益信息。落地全国首单“蓝色+碳中和”双品种绿色债券,发行金额 3 亿元,期限 3 年。3.绿色保险。签发国内首单 CCS 或CCUS 项目碳资产损失保险(简称“碳捕集保险”),针对 CCS 或 CCUS 项目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致使所使用设备或相关财产遭受损坏,使得 CCS 或 CCUS 项目所捕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未达到项目设计运营目标而造成的碳资产损失提供保险保障,缓释企业应用CCS 或 CCUS 技术所面临的风险,助力企业实现降碳减排目标。4.绿色基金与绿色指数。江苏省出资参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作为出资主体,积极协调和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省内投资和设立子基金

16、,支持长江生态保护工作。全省首只绿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专注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先后支持了多个省级重大项目。探索推出绿色金融指数产品,丰富债券指数体系,推动市场 ESG 产品开发,形成示范效应,发挥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和公众将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5.增信服务。“环保担”通过担保、再担保、增信等综合金融服务,为符合支持范围的环保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增信服务,支持环保企业开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减污降碳、生态保护修复、节能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发展项目,涉及贷款担保和绿色债券担保。截至 2022 年底,共受理“环保担”项目申请 52 个,审核后纳入项目库项目 32 个

17、,总投资 127.6 亿元,申请贷款金额 57.2 亿元,可纳入担保补偿资金风险补偿的贷款金额45.6 亿元。三、金融支持江苏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解决的难题(一)部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动性不足。绿色项目具有显著的环境正外部性且收益难以内化,部分企业绿色化投资的内在动力不足,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动性不够。比如,有的制造业企业仍处于追求规模经济的发展阶段,压降成本、获取利润仍是迫切需求。又如,有的制造业企业存有避险情绪,长期投资意愿不强。再如,绿色低碳转型既需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等资源,也需要对设备和技术更新升级,而节能减碳设备昂贵、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投资回报期较长等因素影响了一些企业的投资决

18、策。(二)金融产品体系有待完善。贷款仍是制造业低碳转型的重要融资渠道,但现实需求中绿色项目全生命周期融资期限较长,部分金融产品存在期限错配及风险容忍度偏低等不足,绿色基金、绿色金融衍生工具、绿色租赁、资产证券化、投贷联动及绿色风险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有待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参与度有待提高。由于金融机构并非碳交易的市场主体,目前金融82023.01机构参与碳市场的主要方式是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开户、支付结算、咨询、对账等服务,对碳金融基础交易工具、碳金融衍生交易工具的创新力度有待提高。(三)绿色低碳技术认定和估值存在困难。一是缺乏统一的绿色技术界定/认证标准以及对绿色项目的专业化认证,而

19、银企之间环保信息不对称影响了金融对绿色技术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对绿色技术带来的环境效益(如碳减排量)进行量化、定价和收费存在困难,使得环境效益难以转化为可预期的经济效益和未来的现金流。三是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有待完善。绿色产业升级改造和环保整治项目的信息不够详实,参与环保信用评价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尚未形成挂牌督办、限期治理、污染关停及环境友好企业名单的统一管理与发布机制。四、对策建议(一)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一是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和普惠度。借鉴“先贷后借”的直达模式,结合制造业低碳转型需求,完善绿色再贷款产品和绿色再贴现模式,加大对绿色涉农、绿色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20、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联合控排制造业企业,对绿色金融业务进行研发设计,促进完善绿色产品与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金品牌。三是拓展绿色直接融资市场。积极培育绿色投资者,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绿色制造产业基金,支持并推动绿色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挂牌上市。(二)加快布局碳金融业务金融机构要抢抓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机遇,增强碳资产管理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业务合作,探索为碳交易市场提供更多碳金融服务。一是围绕高排放、高耗能企业的技术升级以及低碳排企业的新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积极拓展碳抵(质)押、碳资产回购等融资业务。二是开展碳中间业务,为企业提供碳减排和交易项目的咨询、财务顾问

21、服务,帮助企业进行账户管理。三是将碳金融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构建碳金融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平台,将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运用到碳金融业务发展中,提升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效能。(三)建立绿色信息共享机制一是优化绿色评价机制。建设包含环保数据、征信数据、生产数据等的综合性金融数据服务平台,整合共享绿色信息,同时引入环境信用评价体系、ESG 评价体系等绿色评价制度,不断完善绿色信用评价体系。二是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夯实环境信息披露会计基础,加快构建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市场主体环境信息披露积极性,持续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三是深

22、化绿色信用信息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绿色信息库和大数据,强化获贷企业信用状况动态监测,开展企业环境气候风险评估,为提升流程管理水平、开发推广产品提供数据支撑,提高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92023.01作者简介:郭新明,男,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责任编辑:彭恒文 校对:HLR)参考文献:1 陈宁.“绿金 30 条”为我省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快进键”N.江苏经济报,2021-11-05.2 崔昊.江苏银行业保险业深化绿色金融服务 EB/OL.http:/ 郭新明.围绕“五个聚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J.中国金融,2022,(12).4 刘瑞霞.银行如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3、J.中国银行业,2021,(8).5 马骏.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J.金融市场研究,2021,(2).6 孟扬.中国制造业这十年:金融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J.中国金融家,2022,(8).7 孙天印.可持续金融和气候风险分析 J.金融纵横,2020,(5).8 王信,杨娉,王琰.持续强化对低碳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J.当代金融家,2020,(12).9 吴琦,温馨.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机会和建议 J.清华金融评论,2017,(10).10 许海燕.借绿色金融“东风”,助美丽江苏建设 N.新华日报,2022-06-11.11 殷红.全球可持续金融原则比较与实践 J.中国金融,202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猜你喜欢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诚招英才     服务填表     联系我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