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40676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3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包文华 唐馨婷 王宝松a我国东北边疆民族众多,其中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歌舞艺术独具特色。由于相近的自然生态、历史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使他们世代在山林、草原、滩涂过着狩猎、驯鹿、渔猎、游牧、采集和农耕的生活,因此传统音乐文化有很多共性特征。他们传统歌舞均具有“有歌必有舞、有舞必有歌”的歌舞一体、载歌载舞的艺术表演形式和表演特征。歌舞艺术中萨满、狩猎、劳作、娱乐等模仿动作,动感的节奏、悦耳的歌声、铿锵有力的呼号,可谓人类歌舞艺术中豪放之极致。他们萨满仪式歌舞音乐有一定的相似性:

2、萨满诵经中都有典型的念诵、吟诵、唱诵形式,诵词的内容基本相似,诵经调“依字行腔”,唱诵调主要采用民歌作为旋律素材;他们的音乐都有民歌、歌舞、说唱、宗教(萨满)等类型;作者简介:包文华,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唐馨婷,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2022级舞蹈教育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王宝松,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2021级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韩国三育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东北边疆民族舞蹈编创人才培训”项目,2022年度黑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项目,2022年度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14中国舞蹈学(第四辑)各

3、种类型的称谓都用本民族语言的直译,萨满调、“神歌”均称“以诺”;以山歌、小调为主的歌曲中,达斡尔族称“扎恩达勒”,鄂伦春族称“赞达仁或柬达仁”,鄂温克族称“扎恩达勒格”;歌舞形式,达斡尔族称“哈库麦勒(鲁日格勒)”,鄂伦春族称“吕日格仁”,鄂温克族称“努克该勒(鲁克该勒)”,赫哲族称“哈康布力(天鹅歌舞调)”,由于历史上民族文化交流的密切,无论是称谓、文学表达形式与文学内涵都有很多的相似性,绝大多数称谓名称音译与蒙古语音译含义基本相同。他们音乐种类主要是民歌,或者说只有民歌种类。诸如歌舞、说唱音乐等种类的细化,主要是根据民歌的题材内容或体裁类型来划分的。其中歌舞音乐中的“歌”一般是选择节奏感强

4、,旋律轻快、活泼,也有富于歌唱性的适宜舞动的民歌作为舞蹈歌曲。歌词既有反映日常生产生活的内容,又有各种声音模仿的呼号。歌词即兴性强,歌舞者皆能触景生情,即兴而发,极其贴切地披露种种思想和情绪;此外,巧妙的比兴、大胆的夸张、对比、排比和铺陈、词句重复等艺术表现手法极为丰富,有一定的相似性。说唱音乐除了“道白与演唱”结合的说与唱以外,没有器乐伴奏。目前,达斡尔族的说唱音乐(乌钦)借用了蒙古族四胡伴奏,推进了乌钦说唱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各民族传统歌舞艺术除相互间长期交流影响外,同时也受到周边其他民族,如蒙古族、满族、汉族等传统民族歌舞艺术和跨界族群歌舞艺术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传统歌舞之间的交流、互融、

5、互通、互鉴与共生,凸显独具特色的区域歌舞艺术特征。从较宽泛维度审视,均包含具有神圣性质的萨满歌舞形式,以及具有娱乐性质的民间歌舞形式。一、相同的宗教信仰这几个民族均有语言、无文字,信奉原始宗教 萨满教。萨满是北方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起源极早,流传久远。萨满教是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崇拜的多神宗教。他们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一样都信奉万物115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皆有灵魂的基础思想,相信一切物体都有灵魂。“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族曾是这种 万物有灵 的信仰和崇拜者。诸如山、水、火、木、狐、鼬、熊、狮以及天、地、祖先都是神,萨满 是神界派到人间的 使者,是宇宙三界

6、 上界、下界和中界之间的中介。萨满的请神仪式基本上大同小异,仪式中的歌舞也是比较讲究的”a。他们对萨满的称谓不尽相同:达斡尔族称为“雅德根伊惹”、鄂伦春族称为“格依哈恩”、鄂温克族称为“萨满呢伊若勒”、赫哲族称为“巴奇朗”“弗力兰”“温吉尼”等。萨满歌舞最初多是用于祈福、占卜、治病、请神等仪式。萨满歌舞神秘奇异、曲体短小、结构方整、装饰音较多。萨满在进行仪式时,身穿萨满神衣,手持萨满神鼓,歌声、鼓声、舞动夹杂着神衣上所附有的铜片、铜铃等响器共同发出的声响,使萨满进入神圣境域。萨满舞是随着原始宗教产生的,是形成传统歌舞艺术的原型。目前,具有“神圣”性质的萨满歌舞形式遗存较少,远古的萨满宗教仪式仪

7、轨活动也渐渐演变成活跃在民间或舞台上的古朴歌舞形式,萨满口中的诵经渐渐演变成祈愿怀旧的民间歌曲。萨满歌舞的原始仪式形式、仪式场域,从草原到城市,从民间到广场或舞台,实现了民间和舞台的双渠道传承,使其功能向现代化转型。萨满歌舞的娱乐化、舞台化、产业化、旅游化现象较为常见,娱乐性的传统歌舞艺术成为日常表演的主流。二、歌舞艺术形式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富裕县,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温克自治旗、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由于区域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族群之间的文化借用,

8、不同区域的歌舞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歌舞艺a杨士清.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民歌体裁形式的比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9(07):38.116中国舞蹈学(第四辑)术被称为“哈库麦勒”“鲁日格勒”“阿罕伯”“贝勒贝”(或称“贝勒”)。歌舞中有两种类型:“有词歌曲”和“衬词歌曲”。“哈库麦勒,主要以有词歌为主,边歌边舞的形式表演,歌曲动听、舞姿优美;衬词歌舞主要用罕拜、辛伯、西古勒、西古哲、额呼乐、哲呼乐等衬词来衬托舞姿。鲁日格勒,也分为有词和衬词两种类型,属于达斡尔族篝火舞,多在渔、猎和牧场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绕着欢歌起舞,多用衬词和呼号,最后以禽兽的鸣吼

9、等形式达到高潮。”a达斡尔族歌舞中的衬词有“在劳动时即兴发出的喊声、有模仿禽兽的叫声、有对家禽家畜的呼喊声,有用各种事物(如人名、蔬菜、果木、花卉、虫鸟等)名称作为衬词的;有借用外来语词的;有祭祀时配唱的衬词;还有狩猎、放牧、砍柴、洗衣、跳水、做饭、采菜、游戏衬词。”b这些丰富多样的生活内容,为衬词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依据。这些歌舞形式均有“点燃、燃烧、狂欢、兴旺”等文化内涵。“鲁日格勒在表演时,呼号较多,歌唱较少,而哈库麦勒在表演时,歌唱较多,呼号较少。”c“三段式结构”是达斡尔族歌舞艺术的显著特征,不同的歌舞名称虽因不同地区、不同区域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但彼此之间仍然保留着相同或相似之处

10、。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他们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之下,走出山林,过上了定居的农耕生活。他们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南木乡,黑龙江省呼玛县、塔河县、逊克县、爱辉区、嘉荫县。“吕日格仁”是鄂伦春族歌舞艺术的典型代表形式,除常见的边歌边舞、词曲结合、多用衬词外,还有无歌词和无歌曲的特点(一般用萨满鼓敲击节奏舞动)。“吕日格仁”涵盖了多种歌舞形式,由于分布流域的不同,其表a何文军,杨尤臣.达斡尔民族特点论述C.黑龙江省达斡尔族研究会.嫩水达斡尔文集,2004(4):161.b何文军,杨尤臣.达斡尔民族特点论述C.黑龙江省达斡尔

11、族研究会.嫩水达斡尔文集,2004(4):269.c张天彤,李秀明.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复兴喝彩:“四方言区达斡尔族传统歌舞展演暨达斡尔族传统歌舞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音乐,2013(04):181.117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演形式也略有不同,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内蒙古卷(1994年)中把鄂伦春舞蹈分为黑熊搏斗舞、额呼兰德呼兰、恰木巧额日德日舞、哲回哲舞四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黑龙江卷(1996年)中则为吕日格仁、斗熊舞、乌乐阿道、希那给、布谷舞五种。中华舞蹈志内蒙古卷(2006年)详细概述了黑熊搏斗舞、额呼兰德呼兰、恰木巧额日德日、哲回哲、红普嫩、鲁

12、热格尔格、鄂伦春萨满舞、依和纳仁八种”a。有的舞蹈虽因各流域名称不同,但形式与内容仍是大同小异的。例如“黑熊搏斗舞”就是“斗熊舞”。吕日格仁与额呼兰德呼兰虽都意为篝火舞,是在狩猎丰收和喜庆节日时所跳的,但舞蹈动作存在差异。“乌尔阿道”为欢庆狩猎丰收所跳的舞;模仿动物的舞蹈,如希那给,体现了对布谷鸟的崇敬;布谷舞则是男女对跳用来表达爱情的舞蹈;“恰木巧额日德日舞”,又名为“群球嫩”“树鸡舞”,为儿童游戏舞蹈;“哲回哲舞”是女子舞蹈;“依和纳仁”为仪式性舞蹈;“鲁热格尔格”为娱乐性舞蹈;“红普嫩”,亦有采红果称谓,为劳动舞。不同流域虽表演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模仿和再现。鄂温克族是我国北

13、方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历史上曾被称为“索伦”“通古斯”“使鹿部”等,世代在大小兴安岭过着狩猎、驯鹿、采集的生活,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走出山林,过上了定居的生活。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扎兰屯市、根河市,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鄂温克族歌舞被称为“鲁克该勒”“鲁日格勒”“努克该勒”,按照歌舞名称来看,与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歌舞具有符号学上的能指联系,即名称的一致性,在形式上也具有相似性,即具有较为明显的“三段式结构”。除了与达斡尔族歌舞具有关联性外,鄂温克族篝火舞和鄂伦春族“吕日格仁”舞蹈也较为相似,二a因鄂伦春方言不同,亦有“吕日格仁”“鲁力格嫩

14、”等称谓,意为“跳呀,跳呀”“跳起来吧”,主要流行在呼伦贝尔草原鄂伦春人聚居的地方,多为年轻女子在节日和其他喜庆活动中自发组织起来所跳。118中国舞蹈学(第四辑)者都是围绕篝火以圆圈状进行舞蹈的形式。鄂温克族歌舞同样是多种类型的,例如狩猎性舞蹈“爱达哈喜楞舞、巴勒那德舞、礼仪性舞蹈阿芽舞、节庆性舞蹈阿罕拜舞、篝火舞。”a 在近现代歌舞艺术的形式和内容方面,敖鲁古雅猎区尚保留着原始的狩猎生活特点,如“篝火舞”;而牧区和靠山区鄂温克族除了保留狩猎生活的传统特色外,受到其他民族歌舞影响的痕迹比较明显。赫哲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市,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

15、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赫哲族人民由于世代生活在水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演变为以渔业文明为基础的歌舞艺术形式。与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族所不同的是,“赫哲族的历史文化资料只能从其他有文字的民族所记载的书籍、档案资料或其他民族的调查记录以及本民族的口述中得知”b。凌纯声的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1934)是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典范,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专著分上下两册,文中收录了27首民歌,是1930年前后赫哲族音乐重要的资料。“赫哲族传统的歌舞形式是天鹅舞,传统的称谓已消失。”c赫哲族歌舞有模仿鸟飞的“哈康布力”、模仿鱼鹰的鱼鹰舞、模仿捕鱼的草球舞等。2018 年 9 月,笔者赴乌苏

16、里江西岸的赫哲族乡四排乡田野调查,得到了“嫁令阔”省级传承人付占祥老人珍贵的赠予 赫乡放歌、情满乌苏 饶河赫哲语嫁令阔歌曲集。歌曲集共收录了 51 首赫哲族传统民歌和诸多民间艺人创作的新民歌,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其中记录了一部分适合歌舞的民歌。以这本作品集为载体,在民间、学校、社会、师徒、家族之间进行传承,不仅保存了“嫁令阔”现实承传文a李虹儒.鄂温克族“瑟宾节”与节日中的音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44-52.b波少布.北方民族论稿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270.c杨士清.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民歌体裁形式的比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

17、报),1989(07):35.119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本,而且为“嫁令阔”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学术资料和科研线索。赫哲族民歌中的衬词非常有特点,“阿郎赫尼那赫赫尼那”就是赫哲族的衬词。付占祥老人说:“从衬词就能听出来这个歌是给谁写的或者是谁唱的,一般情况下,阿郎、赫雷这种衬词偏男性化一些,赫那那赫那那这种女性化一些,而阿来赫来赫尼那这样的衬词就相对比较中性。他也提到赫哲族嫁令阔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就是衬词。提起赫尼那就知道是赫哲族。”“嫁令阔”被认为是除了“哈康布力”(天鹅歌舞调)、“依玛堪调”和“萨满”歌曲三种演唱形式以外的情歌、渔歌、狩猎歌、叙事民歌的泛

18、称,包括改编创作的新民歌基本属于“嫁令阔”。三、歌舞艺术流变达斡尔族歌舞与狩猎文化息息相关,而且渊源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商殷代和渤海国的宫廷舞a。目前,对于达斡尔族歌舞的研究较为丰富,“哈库麦勒”也意为“燃烧”或“舞蹈”,最初多指在篝火旁的歌舞。哈库麦勒起源的探求方式有学者归纳了三种类型:其一是从达斡尔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中探求起源;其二是从民间文学中探求起源;其三是从达斡尔族的萨满信仰中探求起源。沈学英提出,世俗性质的民间歌舞并非是与神圣性质的宗教歌舞相对立,“哈库麦勒舞蹈的结构是:以哈库麦勒舞蹈的形式要素表达神的增值行为,以神的增值行为表达以增值核心的生存方式的二级表意系统。”b传统的“哈库

19、麦勒”歌舞只需女人们表演,男性只可以观赏,不许和妇女们同场歌舞,到了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逐渐变为男女共舞。表演场域由室内转为室外,演员性别由女性过渡到男性,表演形式也演变为现在常见的“三段式”结构。达斡尔族有a吴维,李滨英.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渊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1):102.b沈学英.舞蹈,一种生命的形式:关于“哈库麦勒”起源问题的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5(04):85-90.120中国舞蹈学(第四辑)契丹后裔说,有的专家认为“哈库麦勒”是从辽王朝“宫廷舞”演变为民间舞蹈,充分体现宫廷歌舞的艺术特征。达斡尔族传统歌舞艺术在每年一度的“库木勒节”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2

20、012年荣获国家多项奖励的大型风情音画“达斡尔人”,以达斡尔族传统歌舞艺术为创作素材,再现了达斡尔族抗击外敌和南迁的历史,赞扬了达斡尔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鄂伦春族在狩猎时期具有多种歌舞形式,如起到娱乐和御寒的功效的“吕日格仁”,具有庆祝丰收或模拟房屋样貌的“依哈嫩”,再现采集场景的“红普嫩”,祭祀舞蹈“依和纳仁”,模仿动物的黑熊搏斗舞,等等。“鄂伦春族吕日格仁的表演更灵活一些,参加人数多少不定,少则二至四人,多则男女群舞群唱,更多的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歌舞粗犷、豪放的特点。”a这些舞蹈无不带有鲜明的狩猎采集文化色彩,是鄂伦春族歌舞的原生形态。同时可见,这些舞蹈是鄂伦春人民的生产劳动、生活场景

21、,是山林文化的具体显现。“狩猎时期之后,鄂伦春人在农猎转型时期的传统歌舞本身变化不大,只是御寒功用已经不复存在,娱乐性突出。”b而在当下,鄂伦春族同胞在农闲时自发的歌舞情况逐渐减少,迎合国家新农村建设,“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形势,各地区文化主管部门的文化馆站牵头组织成立了各种类型的“歌舞艺术”活动社团。鄂伦春族国家级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关金芳在呼玛县白银纳乡成立了“白银纳民间艺术团”。另外,鄂伦春族各级学会,民族中小学组织成立各种文艺社团,举办“民族舞蹈”“口弦琴”等各种培训班。鄂伦春族传统歌舞更多地出现在传统的“古伦木沓节”节日、庆典、旅游的舞台上。“鄂伦春族传统歌舞与邻近民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

22、影响。如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与鄂伦春族的吕日格勒形式名称和那耶尼耶 额呼兰德呼兰 这黑这等衬词与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相同或相似;在鄂伦春自治旗和黑河地区也见到一些与a杨士清.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民歌体裁形式的比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9(07):35.b王潇苑.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生活的历史变迁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21.121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蒙古族民歌和汉族东北民间小调很接近的民歌和歌舞歌曲。”a传统歌舞加持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配合以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演变成为舞台综合艺术。近年来我国鄂伦春族广泛吸收俄罗斯埃文基人(鄂

23、伦春、鄂温克族)的歌舞音乐文化,对我国鄂伦春族歌舞音乐文化起到了一定的重构作用。2019年1月11日,作者带领研究生参加了在黑河市逊克县举办的为期10天的“黑河市第七期少数民族文化(鄂伦春)培训班”。此次活动聘请了俄罗斯联邦雅库茨克口弦琴演奏家戈里阿莉娜,堪察加阿拉夫盖艺术团舞蹈艺术团团长李莉娅、舞蹈编导娜伽等俄罗斯著名艺术家。在此其间,认真学习了鄂伦春族(埃文基)传统口弦琴技艺、萨满鼓技法以及鄂伦春族原生态舞蹈;参加了中俄鄂伦春族(埃文基)歌舞艺术学术交流,鄂伦春族(埃文基)传统音乐传承现状座谈会,舞蹈培训成果汇报会等系列活动。鄂温克族在东北边疆呈“大聚居、小分散”的分布形态。由于各族群生活

24、的地理空间不同,主要分为索伦部鄂温克族群、使鹿部鄂温克族群以及通古斯部鄂温克族群。“鄂温克族鲁克该勒和达斡尔族哈库麦勒的表演程式分三段,第一段是以歌为主、以舞为辅的赛歌段;第二段是以舞为主、以歌为辅的比舞段;第三段是以拳斗比武的高潮段。”b各个部族彼此之间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也具有较为显著的区别,以此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歌舞音乐文化。不同区域的鄂温克族群各自演化形成了不同的歌舞音乐文化。如“牧区鄂温克族群的歌舞多是描写自然景色,而林区鄂温克族群歌舞则多是描写狩猎场景;基于万物有灵的信仰理念,向自然祈求、祷告、崇拜等一些的原始行为在歌舞表演形式中得以体现”。c2013年创作的大型歌舞剧彩虹之路,2

25、011年创作的大型民a白杉.白杉自选集(1)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2(5):68.b杨士清.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民歌体裁形式的比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9(07):35.c李虹儒.鄂温克族“瑟宾节”与节日中的音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43.122中国舞蹈学(第四辑)族歌舞剧呼伦贝尔大雪原,前者是完全采用鄂温克族歌舞音乐素材,再现了索伦勇士为巩固边疆,维护祖国统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鄂温克族西迁史、戍边史和风俗史的真实写照。后者是全景式地展示了北方游牧和森林狩猎民族的风情画卷,采用了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民族经典的民歌、口弦琴

26、、鹿哨、萨满鼓等,使整个作品音效新奇独特,感情真挚,生活气息浓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赫哲族同胞们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上,对传统歌舞进行了一系列的创造和改编,如吴氏家族以吴福常为代表改编的天鹅舞在赫哲族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值得注意的是,赫哲族歌舞音乐与民间说唱音乐伊玛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歌舞音乐中的天鹅舞描述了伊玛勘中女性反抗婚姻的故事,其曲调也是由说唱音乐发展而来的。吴氏家族其他一系列歌舞创编作品包括萨满歌舞等,2018年5月,赫哲族舞剧乌苏里船歌的诞生,把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间文学等民间传承形态,做了舞台化的展演,对赫哲族歌舞艺术的继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27、用,也激活了赫哲族传统歌舞的创新和发展。目前,赫哲族通过传统的乌日贡大会、开江节、河灯节、鹿神节等节日盛会,使他们的歌舞艺术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近几年来,东北边疆体裁的达斡尔人 呼伦贝尔大雪原 乌苏里船歌 情安乌苏里 焕春的乌姑日 达斡尔民间呼号表演 养驯鹿的乌娜吉 蒙古族部落风格舞蹈 扇骨等歌舞剧和舞蹈作品,提取了民间舞蹈元素,赋予艺术色彩,保留民间原生形态与风格进行创新,把东北边疆民族精神风貌与地域文化的内涵融于其中,着实让我们感到欣慰。这些作品从创作实践中探寻舞蹈的文化与本体实质,能够真正成为风格显著、形态独立、符号清晰、意境深远、语境对位的标杆式好作品。四、歌舞音乐形态比较他们

28、的歌舞音乐都有比较鲜明的艺术风格特点,同时又有许多共性特123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有对音乐的比较研究,但只是对旋律形态的比较分析,本文在此延续分析理路,使之从“日常生活、人”的民俗舞蹈研究角度做更为全面深入的阐述。“一种典型音调形成多种变体,这种现象反映出该方言区各部族间的历史文化亲缘关系。”a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之间的歌舞音乐具有广泛的交融性,表现在有很多歌舞音乐旋律形态十分相近或虽有一定的变化,但完全可以窥探出其“母体”是一个。刘正维先生在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中提出“音乐形态是民族音乐的遗传基因”,正如人类身体中存在的 DN

29、A 一样,民族歌舞音乐也因为不同形式、不同特征的组合,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基因”。谱例1达翰尔民歌绣花鞋绣花鞋b,乐段结构,共8小节,(4+4)双乐句的乐段。旋律是乐句型主题,采用F五声宫调式陈述乐思。第二乐句是对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形成了一问一答式的音乐形态。第二小节是对第一小节的变奏写法,下行大六度的大跳凸显了达斡尔族音乐的典型风格。a白杉.白杉自选集(1)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2(5):88.b载杨士清达斡尔族民歌汇编2006年版第279页。124中国舞蹈学(第四辑)谱例2鄂温克民歌额呼楞德呼楞额呼楞德呼楞a共16小节,可划分为a+b(8+8)两个乐句,在F五声宫调式上陈述乐

30、思。相较于达斡尔民歌绣花鞋,额呼楞德呼楞扩充了8小节,在结构规模上二者形成较大差异。在旋律形态上,两者同样围绕着宫音形成的波浪形的旋律线条。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两者的主题旋律相同,唯独节奏型有所不同。绣花鞋节奏型多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仅在第6小节出现一次附点节奏,而额呼楞德呼楞则是频繁出现附点节奏与切分节奏,所以相同的主题在不同的节奏形态中陈述,使音乐形象的塑造有很大的差异性。谱例3绣花鞋与额呼楞德呼楞主题a白杉.白杉自选集(1)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2(5):83.125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通过谱例3的对比发现,绣花鞋与额呼楞德呼楞采用相同的主

31、题,后者的旋律在前者的基础上加花变奏,以弱拍的非主题音调骨干音进行过渡,凸显旋律的律动性。其余乐句均采用此类方式进行发展。谱例4鄂伦春民歌额呼兰德呼兰额呼兰德呼兰a共8小节,可划分为a+a(3+3)两个乐句。在G宫调式上陈述乐思。民歌额呼兰德呼兰相较于前两首民歌绣花鞋和额呼楞德呼楞,在规模上缩减至6小节。三首民歌在调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性,绣花鞋与额呼楞德呼楞都在F五声宫调式中进行呈示,而额呼兰德呼兰却在G宫四声调式中陈述。从共性的角度考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三者都使用相同的主题音调。a晨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02):53.

32、126中国舞蹈学(第四辑)谱例5绣花鞋与额呼楞德呼楞与额呼兰德呼兰额呼兰德呼兰作为前者材料分裂的主题,在节奏上融合了上述两首民歌绣花鞋与额呼楞德呼楞附点节奏型。另外,以“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民族所共有的民间歌舞额呼兰德呼兰 额呼楞德呼楞 绣花鞋为例,在鄂伦春族传统歌舞中有三种变体。”a谱例6其一及变体a白杉.白杉自选集(1)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2(5):68.127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谱例7 其二谱例8其三其一及变体a,与达斡尔族歌舞音乐曲调基本相同;其二b与鄂温克族歌舞音乐鄂呼楞德呼楞(哲会楞)的后半句非常相似;但是,其三c却具有鲜明的鄂伦

33、春族歌舞音乐特征。生活在牧区、农区、林区的这几个民族与蒙古族、满族、柯尔克孜族、汉族长期杂居,传统歌舞音乐中渗透了其他民族的民歌音调,歌舞音a白杉.白杉自选集(1)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2(5):68.b白杉.白杉自选集(1)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2(5):69.c白杉.白杉自选集(1)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22(5):69.128中国舞蹈学(第四辑)乐呈现出多元性音乐特征。如敖鲁古雅地区的鄂温克族临近俄罗斯边境,民歌音调与俄罗斯自然小调很相近。但是,各地民族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不能掩盖本民族间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五、歌舞音乐文化比较歌舞音乐的

34、生态环境方面。这几个民族均是生活在东北亚地区,广泛分布在中国、俄罗斯、蒙古等国家。我国则主要集中于黑龙江嫩江(两江)流域,生活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他们的歌舞音乐均是发生、根植、依赖于各自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均是由狩猎、渔猎、游牧的劳动形式转换至农耕抑或半农半牧的生活。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起先以游猎、狩猎、采集为生,且较晚转型至定居的农耕生活,因此歌舞音乐中带有典型的狩猎、模仿林中动物形态与呼号等元素;达斡尔族较早进入农耕生活,歌舞音乐中,除了模仿动物形态外,还具有很多如“农夫打兔”等农耕、日常生活的元素;赫哲族歌舞音乐与上述三者相比,渔猎文化元素更为突出,所模仿的动物形态也多是生活在水域

35、的动物,如天鹅、鱼、鹰等。歌舞音乐作为能指符号方面。他们均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虽然一些民族在某一历史时期常常借用其他民族如满族、蒙古族的文字书写,但整体上来说,仍然尚未形成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符号,对于本民族歌舞音乐的表述则通常依靠语言符号。歌舞音乐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但在能指符号方面,仍是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如达斡尔族歌舞名称为“哈库麦勒”“鲁日格勒”“阿罕伯勒”“贝勒贝”“贝勒”,鄂伦春族歌舞被称为“吕日格仁”,鄂温克族歌舞音乐被称为“鲁克该勒”“鲁日格勒”“努克该勒”,赫哲族有歌舞“哈康布力”。从上述的语音文学表述来看,是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的,这也充分验证了黑龙江嫩江流域少数

36、民族歌舞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认同和借用。歌舞音乐表演形式方面。歌舞音乐均是歌舞一体、载歌载舞的艺术形129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式,其中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歌舞之中常常伴有呼号,体现了山林文化的深刻影响。“达斡尔族与鄂温克族歌舞形式也具有相似性,鄂温克族歌舞的动作更加粗犷矫健,鄂伦春族歌舞更加灵活。”a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都有围绕篝火舞蹈的歌舞形式。“模拟动物搏击的舞蹈如鄂伦春族有黑熊搏斗舞,鄂温克族的犬舞的动作、呼号等均与鄂伦春族民间舞蹈 黑熊搏斗舞 相近”b,与之类似,达斡尔族“鲁日格勒”同样具有“熊斗”和模仿黑熊号叫的呼号。此外,达斡尔族、鄂伦

37、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均具有模仿天鹅形态的舞蹈,这种不同民族间具有相似舞蹈动作或呼号类型的例子就更是举不胜举了。歌舞音乐形态特征方面。他们的歌舞音乐均是曲体短小,一段曲式是其典型特征,常常是双句式或四句体的结构。歌舞音乐均是以五声性音阶为主体,有少量的六声和七声调式音阶。歌舞音乐节拍以2/4、3/4、3/8、4/4为主,均分式、顺分式、逆分式、切分式节奏为主要的节奏类型。歌舞音乐均具有较为丰富的衬词和呼号形式,齐唱或一领唱众和的演唱形式居多。歌舞音乐传承发展方面。歌舞音乐均是以血缘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为主,但是由于族内老者的离世、时代的变迁、娱乐方式的丰富等原因,民族歌舞传承存在着一定的劣

38、势。新时代,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他们的歌舞音乐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且拓宽了传承维度,增加了传承路径。同时可以看到,由于他们均是跨界民族,同宗同源的一脉相承关系使得族群内部的歌舞音乐文化具有传承性。a杨士清.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传统民歌体裁形式的比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9(02):35.b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内蒙古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4:472.130中国舞蹈学(第四辑)结语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共生于东北边疆,与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接壤,是开辟“一带一路”的重要

39、窗口,是连接东北亚“一带一路”各国跨界族群的重要文化纽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是加强各国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源。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四个少数民族是中、俄、蒙跨界族群。其中民族歌舞艺术有别于跨界族群民族歌舞,他们创造了北方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歌舞艺术,具有浓郁的东北边疆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对增强文化自觉、打造民族文化软实力高质量强劲引擎,创新发展民族歌舞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歌舞艺术的生态系统和生态链条的趋同与差异性,催生了山林、游牧、驯鹿、渔猎、农耕等相同和相似抑或不同的艺术特征。歌舞艺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性风格特征。以山林文化为主,兼具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歌舞艺

40、术能指符号,多民族文化的借用和相互影响非常明显。歌舞音乐形态、歌舞音乐流变的整理和分析,理清了发展与变迁轨迹;典型歌舞音乐形态的比较,明确了旋律发展内在逻辑关系;多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歌舞艺术的能指符号具有很多相似性;歌舞艺术表演形态以模仿动植物形态特征、再现生活场景的歌舞形态居多,以歌唱或呼号伴奏为主;歌舞艺术传承发展中原生性歌舞逐渐减少,次生性、再生性歌舞形式逐渐增多,“非遗”传承、跨界族群歌舞音乐文化重构成为传承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传统民族歌舞艺术保护、传承力度不断加强,力求在发展中传承,传承中发展。通过政府抑或政府与各级学会协办的诸如达斡尔族“库木勒节”、鄂伦春族“古伦木

41、沓节”、鄂温克族“瑟宾节”、赫哲族“乌日贡节”等民俗节日语境下的保护与传播,使传统的歌舞艺术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未来民族歌舞艺术的研究将拓宽研究思路、创新理念,不断延展研究范围,加强跨界、跨族群比较研究;深化文化内涵研究,把歌舞艺术研究的目光投向日常生活、投向人、投向社会。343内容摘要与关键词life and advocates harmony and benevolence,promot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ance body of Puxian Opera;The ancient and regional characteri

42、stics of the dialect sing in Puxian Opera stick to the actors social body,while the rich folk music stimulates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stylized and civilized body action;The Zaju and Nanxi,which are widely popular in Puxian,highlight the artistic separation and penetration between the official and

43、the folk,lyric and teasing,and thus establish the performance program,system and spirit of Puxian Opera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profession.Key words:Nanxi;Puxian Opera;Mazu;Puxian dialect;Kejie performance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包文华 唐馨婷 王宝松摘要: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居于黑龙江、嫩江(两江)流域,是我国东北边疆独有的民族。他们的语言均属于阿尔泰语系

44、,其中达斡尔族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他三个民族均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他们的传统歌舞既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特点,又有许多相似性的共性特征,是我国北方东北边疆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共同或相近的地理空间、相同或相近的族源关系,使得这些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在其发展的审美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生命力的审美优势和美学特质,蕴涵在民族歌舞中的经过历史检验和筛选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取向,在今天尤其应该得到继承和强化。民族传统歌舞贯穿了民族生产生活的全部领域,是他们狩猎、驯鹿、渔猎、农耕等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东北边疆民族舞蹈与其生存的自然生态和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紧密联系

45、在一起,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关键词: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地域特色;比较344中国舞蹈学(第四辑)Compar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Song and Dance Art of Daur,Oroqen,Ewenki,and Hezhe Ethnic GroupsBao Wenhua,Tang Xinting,Wang Baosong(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Qiqihar University)Abstract:Daur,Oroqen,Ewenki,and Hezhe have lived in Heilongjiang and N

46、enjiang(two rivers)basin for generations and are unique ethnic groups in the northeastern border of China.They belong to the Altaic language family,among which the Daur ethnic group belongs to the Mongolic branch of the Altaic language family,and the other three ethnic groups belong to the Tungusic

47、branch of the Altaic language family.The traditional song and dance have distinct artistic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many common features,making them unique song and dance art in the northeastern border of China.Due to the common or similar geographic space and ethnic origin,these ethnic traditional

48、 song and dance arts have formed aesthetic advantages and aesthetic qualities with vitality in their development and aesthetic practices,embodying the core values and ethical orientation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at have been tested and selected through history,and should be inherited and strengthene

49、d especially today.Ethnic traditional song and dance runs through all aspects of ethnic production and life,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ir hunting,deer-taming,fishing,and farming activities.The ethnic dances in northeastern border area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natural ecology,unique producting and living methods,and unique worldview,outlook on life,and aesthetic views,which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culture.Key words:Nation;traditional song and dance art;regional characteristics;comparative study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