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_臧豪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352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_臧豪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_臧豪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_臧豪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Journal of Ningxia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宁 夏 党 校 学 报2023年3月第 25 卷 第 2 期Mar.2023Vol.25 No.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臧豪杰(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不仅要注重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强烈感染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质的规定性,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证成性和正当性,有助

2、于培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塑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观念环境。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着眼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渗透融合于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建设之中,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层动力。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91(2023)02-0110-09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抗疫斗争的共同体特质研究”(2022ZZJH326),郑州大学2022年度教学改革类一般项目“高校思政课赋权型教学模式研究

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臧豪杰(1983-),男,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 512。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有效性的过程和事业。国家治理现代化既包括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及一系列具体制度并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也包括在

4、此过程中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变。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不能仅聚焦于制度论、工具论,还应厘清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契合之处,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构成性功能价值。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观问题研究综述自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提出后,专家学者“更多的是以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过程或以公共权力、公共组织、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社会治理与国家责任等作为研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及相关问题的切入点”2。但是,也有部分研究中已经涉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观问题,从现有研究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以公共价值或公共性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

5、。张雅琴(2014、2015)认为,社会公共利益构成了国家治理的中轴价值,自由主义治理观强调价值中立,110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割裂了治理实践中工具理性与公共性的联系,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政府秉持公共性原则,实现形式公共性和实质公共性的统一。在探讨国家治理公共性的基础上,张雅琴将国家治理现代化分为“道”和“术”两个层面,“道”即国家治理之道,包括公正、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方面。曹建文(2018)认为,国家治理公共性本质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刘开君(2016)对公共行政领域的价值复归进行研究,认为国家治理与公共价值二者间存在螺旋式、渐进式的互动。高小平(2014

6、)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概括为“一个现代化、三个自信、四个统一、四个结合”3,实质是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欧阳康(2020)认为,公共价值是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平等提供的共享价值,公共性或公共价值是一种实践理性,体现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我国学者对国家治理的公共价值(或公共性)不同角度的研究可以发现,公共价值有时意指“公意”,有时意指“主体间性关系”,有时意指“公共利益”。较为一致的是,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家治理需要一个伦理价值前提或基础,但是对于这个伦理前提或基础应如何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契合却并未进行深入的路径研究。二是将国家治理视为多元要素构成

7、的有机统一体,不同部分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王彩波、陈亮(2015)认为,国家治理价值观由主体价值、客体价值、介体价值三个部分构成。侯耀文、周玉清(2016)认为,国家治理价值观是国家治理文化的核心范畴,是人本、公正、高效、规范、民主、法治、和谐、稳定的价值集合体。伍小乐、陈建斌、徐艳红(2016)等人认为,民主、法治、正义、和谐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廖小平、孙欢(2016)认为,国家治理是协同治理、民主治理、法律治理、道德治理的有机统一体。彭中礼(2015)认为,实现多元使命互动、多元主体共赢、多元利益互惠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价值取向,其中基础价值是多元使命互动,核心价值是

8、多元主体共赢,目标价值是多元利益和谐。李祥、杨凤春(2016)认为,国家治理是公共性、历史性、实践性的统一,通过多维价值观分解式的方法解读国家治理价值观,能够深化对于国家治理的研究。总体上看,学者们对国家治理的价值构建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观选取的理论依据、不同部分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问题仍然需要进行深入探索。三是将正义视为国家治理的价值追求。范逢春(2014)认为,国家治理演变经历了道德魅化、道德祛魅、理性附魅、正义返魅的过程,现代国家治理必须基于现代正义观,结合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性积累,推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融

9、合,构建制度的正义和正义的制度,从而实现“认同的政治”基础上的“政治的认同”。杨俊一(2017)认为,现有的国家社会治理范式尚未在内在逻辑层面实现规制治理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原因在于缺乏将两者有效整合起来的价值正义,经过价值正义阐释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良法善治的伦理基础。向玉乔(2016)认为,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保障国家公共权力的内在善性,其重要价值目标是维护分配正义。正义观关涉个人的德行和社会建制,是指“一个建制的规范是公正的,或指一个大体上公正的建制的规范得到了遵守”4。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适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义观应既包括建制规范的公正性,也涵盖对建制规范的遵守。但是,国

10、家治理现代化的“正义”应如何界定,其内涵和生发依据等问题,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化研究。除上述研究之外,也有部分学者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王永贵、史献芝(2016)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111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值观具有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的功能。刘占祥、闪月(2019)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动力。李效东(2015)认为,国家治理的首要价值目标是富强,即以经济建设带动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综合来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联,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观研究的主要方法,现有部分研究成果对于国家治理的目标、方向、动

11、力等问题进行了回答。但是,这些研究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说是一种工具性价值还是构成性价值,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单向关系还是双向关系,等等。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大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治理的工具性价值和单向性关系,未能关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现代国家治理的构成性价值和国家治理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已经关注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观问题,并开展了一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但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选择与价值规范确立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此外,现有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价值观的关系研究往往将二者并列起

12、来,从外部视角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存在双重向度,即外部向度与内部向度,深入研究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应基于内部向度,将价值观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构成性价值,从此视角出发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构成性价值“文化价值观和态度可以阻碍进步,也可以促进进步,可是它们的作用一直大体上受到政府和发展机构的忽视。”5文化价值观对于国家治理既具有本体论意义也具有认识论意义,它塑造着国家治理的形态,对于国家治理效能的发挥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证成性和正当性正当性是对观念、行为、制度等

13、事物所做的价值判断,是对其事物性质的追问。对于国家统治来说,正当性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在政治领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提供一种道德论证,它的价值在于“使支配者拥有发布命令的权利、被支配者负有服从命令的义务,从而确保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性”6。传统政治正当性证成主要依靠外在的客观规范,现代政治正当性证成主要依靠主观表达,即被统治者的意志表达。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权力权利”的关系调整,“支配服从”式的关系变革能否得到人民的情感认同和理性遵守是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不同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形态、路径选择、方式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如果无法得到人民心悦诚服的认同,一方面,人民就不会从

14、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萌生出责任感与义务感,国家治理的实施过程就只能依靠强力的执行,从而提高了治理成本;另一方面,人民将是消极、被动的参与者,不能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国家治理将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从而降低治理效能。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儒家意识形态已无法为统治阶级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发挥凝聚人心的社会管理功能,使近代中国陷入了统治危机和价值危机的双重危机之中。其中,统治危机只是近代中国社会危机的表象,深层次的则是价值危机。一方面,传统价值解体和现代价值重建互

15、相作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影响,秉持传统统治思想的统治阶级缺乏应对能力,既没能深刻认识时代的发展与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无法从传统儒家学理中提出一套摆脱危局112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之道。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传统天理观开始走向没落,公理观处于构建过程之中。公理观一种是以“公”“群”观念为核心,在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和道德实质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关于个人、社会、国家的学说,它具有典型的“去道德化”特征,以集体或社会的意志为其实质性的存在样式,个人自由和权利成为衡量政治正当与否的基本价值和尺度。但是,现代公理观没能为封建统治阶级解决统治危机提供有效的支撑,因为它纠缠于“民

16、权与国权”,而忽视了政治正当性的核心问题,如国家的核心原则是什么,政治共同体中共识性的价值是什么,这些核心价值如何制度化和法治化,等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锚定中国革命在历史与时代相互交织的坐标中所处的位置,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的核心原则和共识性社会价值也集聚于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7 104,在国家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17、,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当代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对于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而言,国家治理现代化既体现为具体化的治理目标与治理策略,同时也注重国家精神、国家情感、国家意志、国家伦理的构建及其正当性、合理性追求。在此过程中,构建核心价值观念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通过构建和倡导国家治理价值观可以有效地凝聚人民的思想共识、维系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描述、价值资源、价值支持,为其提供正当性证明和精神动力。(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国家治理现代化主体相对于“统治”来说,“治理”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具有多元的主体。中

18、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治理国家事务的核心力量。因此,国家治理的主体除了各级党委和政府之外,还包括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法人等。从统治到治理,从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的演变,体现了从“权力”思维向“权利”思维的转化,即权力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实现权利,相较于权利,权力是手段和工具,而不是目的。权利观念起源于西方,具有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的含义,指向“个人的自主行为为正当”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权利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天赋的、抽象的,是由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结构所决定,权利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

19、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权利观念的兴起在于传统的人的“身份”观念被瓦解,打破了依据国家、民族、等级、文化等特殊要素对人进行的区分。权利体现个人的主体利益,当人凭借某一规则为自己的利益要求他人履行或不履行一定行为或承担一定的容忍义务,即为人的主观权利。因此,权利具有主观性、普遍性、平等性等特质。权利一般分为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前者被归结为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和行为规则,后者则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的主张或哲学观点。现代政治把权利视为政治正当性证成的核心,从而与传统政治完全区分开了,虽然“权利”构成了现代政治思想的内核,但是不同的政治思想流派对于“权利”的理解也不同,在此可以借鉴宪法学领域的“消极权利”和“积极

20、权利”二分法对政治思想流派进行归类。其中,“消极权利”是指公民要求国家权力机关不得作出某些行为的权利,如西方“新自由主义”者鼓吹的公民自由、言论自由等多属于这种权利观113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念。“积极权利”则是公民要求国家权力机关作出某些行为以保障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权利,是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权利。西方现代治理理论的诞生深受“新自由主义”影响,“新自由主义”秉持的权利观念虽然不利于激发治理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但其基本理论认为政府不应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角色、权力应被广泛分布等主张也为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时代课题,是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

21、追求,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既没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也没有从其他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借鉴既定模式,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打破传统的权力统治模式,改变国家权力支配一切的观念、模式、行为,国家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围绕国家的是众多依据实力大小和重要程度依次分布的权力次中心,这些次中心代表着一定的利益相关群体,具备了传统权力系统所没有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摒弃西方治理理论中“权力权利”的二元对立的预设,摒弃传统的“国家社会”的二元分析框架,确立一种国家与社会相互嵌入的关系。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

22、价值观的考察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机制反映的是国家为获得人民对国家价值观念的认同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增强个人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主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凝聚人心的社会意识形态基础,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和拓展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增加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从而培育治理主体将自我价值与国家发展相统一的自觉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涉及对国家权力的价值认知和制度安排,又涉及对人民权利的承认和保障,既反对权力至上论也反对权利至上论。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法治、民主、科学的治理要求渗透于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规范社会运行秩序、

23、激发社会运行活力,真正实现国家、社会、公民的良性互动。(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观念环境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作为支撑和依据,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国家治理价值观的塑造和培育,国家治理现代化就会缺少精神支撑和价值定位,从而也就难以完成国家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西方国家治理理论的产生与实践过程中的观念环境主要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市场论、权利观等主导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改革,并为现代治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新自由主义”被西方学者看作一种现代政治思想,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

24、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有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存在着三个理论缺陷,即经济学形而上学、方法论个人主义迷信、理性化乌托邦主义。“新自由主义”构建了一种新的经济学形而上学,其经济理论把具体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抽象化,忽视了政治、文化、社会等要素对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影响。方法论个人主义将国家看作个人的聚集结果,国家的价值和利益必须还原为个人的价值和利益才有其正当性。“新自由主义”不仅将方法论个人主义当作根本的经济学方法论,还将它无条件地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9。理性化乌托邦主义是指把关于人类未来或理想状态的构想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主张,这种意识形态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贸易联盟的统一以

25、及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结合等方面,并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主要经济、政治和社会论坛上占据着主导地位。正如有学者指出,114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虽然每个国家程度不同,但社会民主主义的理想逐步地被市场信仰所取代;人们抛弃了经济发展方向应通过政治讨论来确定的传统观点,转而认为,发达以及发展中国家出现的绝大部分经济问题,其原因都在于由政治引导所造成的扭曲”10。“新自由主义”契合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左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但它不符合其他国家的发展特性。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营造出有利的观念环境。中国有

26、着悠久的国家治理历史,也形成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不是线性的继承与发展,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不是任意选择和简单重构的过程,它们常常与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具有明显的路径选择特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既要借鉴吸收西方国家治理的基本经验,也要充分挖掘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资源,还应在批判性反思的前提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国家治理结构中,从而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合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有利的观念环境。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践对于理论的产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科学的实践也离不开先进理论

27、的指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在实践中也没有模板可以照搬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最集中的价值内核,具有鲜明的未来指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国家治理价值目标重塑,意在表达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愿景,而落实这一愿景则要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基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国家治理体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价值观念的整合作用,消解价值多元化带来的价值冲突。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28、,由此造成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人的主体意识、利益观念不断凸显,同时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正向支持。但是,当价值观念之间不可通约或是产生冲突,则必然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阻碍,如何将这些存在差异甚至相互对立的价值观念消化、吸收、融合,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空洞的理论体系,而是通过发挥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作用,使社会成员在核心价值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维系社会的有序发展和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冲突带来的阻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

29、程,需要把握根本、抓住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7163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渗透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之中,加强治理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构筑反映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层动力。(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构建党的十八届

30、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是继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目标之后,基于中国现实国情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命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115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学者认为,广义的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转变过程中,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引起了深刻的变革。狭义的现代化则指后发展国家采取高效率途径,通过技术改造和对外学习,引发社会大变革的过程。11对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说,“现代

31、化”是对国家治理转型过程的描述和目标指引。具体来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不是将工业主义渗透到国家治理之中,也不是全盘接受或引进某种国家的治理模式,而是要“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 549。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指向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规则的双重特性,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价值出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柔性”与国家治理的“刚性”融会贯通。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

32、价值观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价值力量与政治力量的融会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共生合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此外,还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则价值出发,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要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融入国家治理之中,融入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之中。(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中的制度供给,就是由国家定规则、定规矩、定规章,为治理行为划定边界,使治理主体的行为受到必要的约束和限制。制度是受社会历史环境、社会成员心理、社会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社会成员的

33、价值取向往往也体现在制度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契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国家现实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先进制度能够引导人民创造美好未来。从一定意义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动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 547-548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应一手抓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一手抓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抓治理体系主要是抓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抓治理能力主要是抓治理主体的制度执行能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12中国特色社

34、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7 104-105。无论是构建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还是提升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并不是单纯的道德规范,而是具有鲜明

35、的制度特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规范制度运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规范内化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安排之中,使民主、公平、文明、正义、友善、和谐等价值导向能够成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灵魂,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价值目标的制度化与法116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治化,确保制度规范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避免了制度规范与价值倡导之间“两张皮”的现象13。(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主体培育全过程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实现治国理念革新与价值信仰整合的有机统一,两者的有机融合只有在人民对国家治

36、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纳、理解、认同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机制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实践,人们往往在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自觉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主体培育全过程,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构“权力权利”关系。一是以党委和政府为代表的政治主体要强化权力的公共属性。公共权力是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具有公共性和特殊性的双重属性,即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与公共权力的持有者的特殊利益的需要。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寓于特殊

37、性之中,并通过权力运行来实现。公共权力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权力的运行机制应用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从单纯依靠人的道德自律转变为通过法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政治主体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治理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其关键在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及每一成员都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与推动者。二是以维护、保障、实现人民权利为出发点,促进企业、个人、社群等社会主体提升权利意识。积极培育国家治理中的社会主

38、体,要从多领域、多层次、多范围、多方面创新和完善民主治理的机制和路径,同时着力强化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的理念,使其由被动的“治理客体”向主动的“治理主体”转变,使人民参与治理与自我治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成员的作用,积极探索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等社会治理方式,激发基层社会成员的社会治理热情。三是改变社会主体在参与治理中的被动状态和“非常规”参与习惯,充分调动社会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提升社会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传统的治理理念认为,政府与企业、个人、社群等社会主体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在现代治理理念中,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尽管依然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更强调政府与社会主体形

39、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协同关系,只有通过法治的赋权,给予所有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相应的参与资格和利益回报等法定权利,才能激发治理主体的参与意识、增强参与能力、实现参与目标。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内化于国民之心、融入整个社会,使人民群众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及相互融合必然性产生认同,并将其转化为全体人民的内化价值、高度共识、民意诉求,从而培养治理主体的自主意识和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过度夸大权利、否定义务的权利主义,不断增强治理主体的政治参与观念、法治观念、公平正义观念,使其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格参与者。参考文

40、献: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 王永贵,史献芝.国家治理效能的价值向度学习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效能新理念新思想的重要论述 J.马克思主义研究,1172023.2宁夏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2016(12).3 高小平.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J.行政管理改革,2014(12).4 慈继伟.正义的两面 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4:1.5 塞缪尔 亨廷顿,劳伦斯 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43.6 周濂.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 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

41、书店,2008:5.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8 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04.9 吴畏.作为治理哲学的新自由主义批判 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1).10俞可平.治理与善治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8.1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7.1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372.13蔡雄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优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42、版),2021(2).Integr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Modernizing National GovernanceZang Haojie(School of Marxism,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450001)Abstract:The realization of modernizing national governanc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transformation of institu

43、tional advantages into national governance efficiency,but also lay stress onplaying the value supporting rol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with strong leading force and strong appeal.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working defin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spiritual quality of the socialist system,embody the

44、pursuit of common values of all the people,reflect the justification and legitimacy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and help to cultivate the subjec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national governance and shape the id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In the process

45、 of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we should focus on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s overall leadership,deeply integrat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tothe building of the system of institutions and values,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core socialist values with multiple governance subjects,so as to provide internal impetu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s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governance.Keywords:Modernization of China s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Governance;Socialist Core Value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责任编辑:杨柳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