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心床心电图基基础概 论心电图概念体表心电图用心电图仪在体 表放大并记录心脏电活动所形成的连续心电曲线。2021/1/1222021/1/123心电系列检查:属于心脏电生理检查范畴,包括各种体表及体内创伤性心电检查,如:单导联或多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心电向量图、高频心电图、频谱心电图、心室晚电位、食道心电图、体表电位图、有创或无创心电生理检测等。2021/1/1242021/1/125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和命名2021/1/1262,心电图的构成及命名,按时间顺序一个心动周期的波段依次为:2021/1/127 P波P 左、右心房除极波;段 心房除极完毕到心室除极开场,
2、包括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初始的电活动。间期 自心房除极开场到心室除极开场,包括P波和段。波 左、右心室除极波;2021/1/128段 左、右心室缓慢复极过程;T波T 左、右心室快速复极过程;间期 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U波U 发活力理不明,可能是心室复极后的舒张期振荡电位。2021/1/129三、心电图的导联络统导联:在体表不同的两个部位放置电极,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的电流表相连,所形成的电路。2021/1/1210临床常用导联络统:1.常规12导联络统 :国际通用;2.备选导联:右胸、后壁等导联及其他;3 导联络统:正交导联,心向量检查用。2021/1/1211常规导联络统12导联络统肢体
3、导联:6个 标准双极导联:I、单极加压导联:、;胸导联:6个单极导联 V1、V2、V3、V4、V5、V62021/1/1212常规导联络统12导联络统连接方法2021/1/12132021/1/1214第二节 心电图的记录、测量、正常值一、心电图的记录:记录纸:坐标纸,最小格子12连续记录;标定电压:10,即输入1电压,记录10的振幅,0.1。2021/1/12152021/1/1216二、心电图的测量:1,心率测量:次/分1心律齐时:60s/间期或间期s1500小格/间期或间期小格2心律不齐时:=6秒钟内心搏数*10=10秒钟内心搏数*62021/1/12172、波形及波段的测量:(1)振幅
4、电压:,以基线为准。正向波:测高度,从基线上缘测到波形顶端。负向波:测深度,从基线下缘测到波形底端。2021/1/1218(2)时限时间、宽度:s,从波形或波段起点的内侧缘测至终点的内侧缘2021/1/1219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成人)2021/1/12201、P波:正常窦性P波意义:代表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方向:P、V4、V5、V6直立,倒置。形态:钝圆形,可有小切迹,其峰距0.04s。2021/1/12212、间期:P波起点至波起点。意义:代表心房开场除极至心室开场除极的时间。时间长度:0.120.20s,随年龄、身材、心率变化。年龄增长、身材高大、心率减慢等,延长,最长1。
5、如:型、型、R型、型。2021/1/1225、右室导联、V1、V2主波向下,1,如:型、型等,可呈型。、过渡导联V3、V4呈双向波,型,1。2021/1/1226、在胸导联上可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1,型型型。2021/1/1227、q波:V1、V2无Q波,其他导联可有q波。一般胸导联q波自V35可依次增大。可有Q波或呈型,导联有时可有Q波,吸屏后减小正常q波符合以下条件 (1)V1、V2无Q波。(3)振幅(深度):同导联中R波的1/42021/1/1228振幅:R 1.5 ,R、2.0,0.5,1.2,1 1.0,5、V6 2.5,左室综合电压:514.0(男),3.5(女)右室综合电压:15
6、1.051.2 2021/1/1229高电压:任一导联电压高于正常值。低电压:各肢体导联波振幅正 向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 0.5,或各胸导联波振 幅0.8。2021/1/12304、段:波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意义: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位置:一般在等电位上缓慢向上移行与T波前肢相连。正常人可有细微向上或向下移位,*向上移位抬高0.1,V12 0.3,V30.5。*向下移位压低0.05。2021/1/12315、T波:意义: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形态:圆钝高大,前后双肢不对称,前肢长、缓升,后肢短、陡降。振幅:一般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应大于R 波的1/10。2021/1/1
7、232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与波主波方向一致。T、V4、V5、V6直立,倒置。1、V2、V3可以直立或倒置,如1直立,2、V3直立;如1倒置,2、V3可以倒置。2021/1/12336、间期:波起点至T波终点。意义:代表心室复极全过程的时间。时间:随心率改变,心率快时缩短。正常值0.44s。2021/1/12347、u波:T波后0.020.04s出现的小波。意义:产活力制不明,多认为是心室舒张期 膜电位震荡的后继电位。方向:一般与同导联T波方向一致。振幅:低于同导联T波。2021/1/1235二、心肌缺血和改变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供血缺乏引起的。所以,有一定分布范围。心
8、肌缺血首先引起心肌的复极过程改变,即改变。缺血的改变类型,与缺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部位有关。2021/1/1236一心肌缺血 的表现典型缺血型段压低近似缺血型段压低J点压低型段变化损伤型段抬高缺血型T波变化2021/1/1237 1、典型缺血型段改变:程度型、下垂型、下斜型压低 0.05。2021/1/1238 2、近似缺血型段改变:近似程度型段压低2021/1/12393、J点压低型改变:J点压低,迅速上升至基线。也可见于正常人。2021/1/12402021/1/12414、损伤型段改变:段弓背抬高,与直立T波形成向上的单向曲线。可能是心外膜损伤形成向外的向量。常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和急性
9、心肌梗死。2021/1/12425、缺血型T波改变:冠状T:倒置的、双肢对称的T波。可能是心外膜缺血导致复极顺序改变,由心内膜先复极,向心外膜推进,产生与正常相反的心电向量。直立“冠状T:高大直立的、双肢对称的T波。可能是心内膜缺血时复极延缓,致心外膜复极电量更占优势。2021/1/12432021/1/1244二改变的临床意义1、心肌缺血可导致各种类型的改变。伴有临床病症如:胸痛的一过性改变,是诊断一过性急性心肌缺血的有力根据。2、改变可为一过性的,或持续性的。可由心肌缺血及各种非缺血性病变引起。对上改变临床意义的判断,一定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2021/1/1245三、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10、导致心室复极改变和除极改变波。的特征性改变及其演变规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确诊根据,也是反映心肌梗死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病程进展及推测预后的主要根据。2021/1/1246一根本图形1、“缺血型T波:“冠状T正对病变区导联的图形:心内膜缺血:高大直立的T波,“直立 的冠状T。心外膜缺血:“冠状T。2021/1/12472、“损伤型段:1面对损伤区的导联或心外膜损伤:弓 背向上的段抬高,形成单向曲线。2相对于损伤面的导联或心内膜损伤:段压低。2021/1/12483、“坏死型Q波:仅在透壁性梗死时面对梗死区的导联出现。满足于以下任一条1Q波时间0.04s;2Q波深度本导联R波1/4。3其他:Q
11、波出现切迹;V1出现Q波等。2021/1/1249临床意义:1、三种特征性图形改变,单独哪一种改变都不能明确诊断心梗,如三种图形同时出如今同一个上,诊断根本可以成立,但分期要根据临床、心肌酶以及的动态变化。2、某些非心梗病变,也可引起冠状T、段抬高、异常Q波等改变。诊断急性心肌堵塞不能靠一次检查结果确定,需动态观察。2021/1/12502021/1/12512021/1/1252心律失常概念:心脏冲动的起源异常和/或传导异常,统满意律失常。最多表现为心率和节律异常。冲动起源异常:1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2起源点改变:异位心搏或异位心律。冲动传导异常:1传导速度异常;2传导途径异常;
12、3意外传导。2021/1/1253心律失常分类2021/1/1254二、异位心律失常:非窦性一期前收缩:早搏,异位的提早冲动。产活力制:折返、触发、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等。分类:#根据起源部位分为:室早、房早、交界性#根据起源点数目分为:单源性、多源性 2021/1/1255#根据早搏数量分为:偶发性、频发性早搏。#根据早搏临床意义分为:良性、恶性复杂性、高危性早搏;功能性、器质性;生理性、病理性等。2021/1/1256常用的诊断术语:#联律间期(:提早的异位搏动与其前面窦性心搏之间的时距。2021/1/1257代偿间期():提早的异位搏动前面和后面的窦性心搏之间时距。完全性代偿间期():代偿间期=2倍窦性周期;不完全性代偿间期():代偿间期波频率;(3)波可以正常或宽大畸形:#如波正常,频率40-60次/分,为交界性逸博心律。#如波宽大畸形,频率40次/分,为室性逸博心律。2021/1/12702021/1/127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波呈室性波形,心室律根本匀齐,频率为140-200次分,有时可以见到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交融于波的不同部位。遇适宜时机可发生心室夺获。2021/1/1272 End!2021/1/1273医学资料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