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1.目标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降低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原因,降低安全风险,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适用于企业全部部门、分厂全部活动,包含生产活动、装臵、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原因、违反规程、规章等。3.定义: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根源或状态。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存在并确定其特征过程。3.3风险: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可能性及后果结合。3.4风险评价:依据已确定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时进行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全过程。3.5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事件。3.6 事件:造成或可能
2、造成事故事情。4.职责:4.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企业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订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方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同意;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善方法方案4.2安全环境保护部安全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善方法方案审查。4.3各单位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人员有足够培训,组织制订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单位危害/风险统计,开展隐患治理工作。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5.1 成立
3、评价组企业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企业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环境、消防部门管理人员参与,编制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和表格。全方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同意。分厂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各单位应成立以厂长(部长)为组长、工艺、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参与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小组,全部评价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同时各单位也应激励其它职员参与危害和影响确实定。5.2 评价依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5.3 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
4、及对象评定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风险评价范围,应包含以下内容:计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全部进入作业场所人员活动;原材料、产品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具;人为原因,包含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和处臵;气候、地震及其它自然灾难。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生产步骤各阶段;按地理区域或部门;按装臵、设备、设施;按作业任务。对所确定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深入细分,方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方面识别和评价。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含:所实施任务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频
5、率;可能用到机械、设备、工具;用到或碰到物质及物理、化学性质;工作人员能力和已接收任务培训;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发生过相关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5.4选择危害识别方法评价人员应依据所确定评价对象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个或结合多个评价方法,包含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验表分析(SCL)。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目标;所分析系统和危害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现有些人力资源、教授组员及其它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有效性;是否是法规或协议要求。5.5 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评定人员应经过现场观察及所搜集资料,对所确定评价对象,识
6、别尽可能多实际和潜在危害和环境原因,包含:物(设施)不安全状态,包含可能造成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设计缺点、工艺缺点、设备缺点、保护方法和安全装臵缺点。人不安全行动,包含不采取安全方法、误动作、不按要求方法操作,一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劳动环境和条件,包含物理(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和生物原因。管理缺点,包含安全监督、检验、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具缺乏、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管理。进行危害和环境原因识别时,充足考虑发生危害根源及性质,包含:火灾和爆炸;冲击和撞击;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原因和
7、物理性危害原因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原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臵舒适度、反复性工作等);设备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含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臵和能源、资源和原材料消耗和由此产生后果,包含:人身伤害、死亡(包含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资源枯竭。危害识别应考虑因为过去或未来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影响,包含以往生产遗留下来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弃、废弃和处理活动等。同时也应考虑异常(
8、括开启、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它非预期运行情况)和事故和潜在紧急情况(比如火灾、爆炸、泄漏、地震及其它自然灾难而造成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等)。5.6 评价风险和影响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原因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最大范围,方便采取有效或合适控制方法,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能够容忍程度,具体步骤包含:a)决定所识别危害及影响发生后果有多严重,关键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程度大小、连续时间和对分企业形象影响;b)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可能性有多大,关键考虑危害发生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方法
9、(包含个人防护品、应急方法、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职员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觉或觉察,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和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c)评价风险。结合所分辨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大小和是否能够容忍风险;d)对所识别不可容忍风险和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编制重大及不可容忍风险、控制改善方法清单并编写汇报。5.7风险控制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必需制订针对性风险控制方法,消除、降低危害和影响,预防潜在事故发生。对各单位辨识、评价出来重大或不可容忍,单独制订管理、控制、改善方案,报企业审查。5.7.1 风险控制方法内容a)风险控制技术方法:消除风险方法;降低风险方
10、法;控制风险方法。b)风险控制管理方法:制订、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订、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方法;制订、落实应急预案;加强职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检验监督和奖惩机制。5.7.2 风险控制方法确实定各单位应依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风险控制方法:a)可行性、可靠性;a)优异性、安全性;b)经济合理性;c)技术确保和服务。5.8 更新危害及风险信息在日常工作中要不间断地使用危害识别方法开展风险评价工作,依据不一样活动不一样采取不一样识别方法,以下表所表示:作业频率方法日常作业活动不间断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工艺过程、作业场所、设备设施、操作规程不间断进行安全检验表分析(SCL)新建扩建改建及其它变更
11、特定时间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验表分析(SCL)设备拆除工作危害分析(JHA)关键生产装置设施定时进行安全检验表分析(SCL)在下列情形下危害统计应立即更新:a)新或变更法律、法规或其它要求;b)操作有改变或工艺改变;c)有新项目、加工过程或产品;d)有因事故、事件或其它起源新认识和了解。假如没有以上所描述改变,也应最少十二个月内进行一次评审或检验危害识别结果。6.评价准则6.1事故发生可能性L判定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方法,或危害发生不能被发觉(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常常发生这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发生不轻易被发觉,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
12、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方法,但未有效实施或控制方法不妥,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方法(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具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实施,或危害发生轻易被发觉(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立即发觉,并定时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方法,并能有效实施,或过去偶然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足、有效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方法,或职员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实施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6.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企业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重
13、大国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企业或行业安全方针、制度、要求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域影响2不符合企业安全操作程序、要求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企业及周围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6.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方法R风险度风险等级应采取行动/控制方法实施期限20-25巨大在采取方法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善方法进行评定立即15-16重大采取紧急方法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时检验、测量及评定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
14、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 年内治理4-8可接收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时检验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可忽略无需采取控制方法需保留统计7.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71 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一个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多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危害和可能事故,设法消除危害。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制订控制方法、编制作业活动安全操作规程,控制风险。71.1 分析步骤71.1.1(1)选定作业活动;(2)结合岗位职责,把正常工作每一个作业活动步骤分解;(3)识别每一个步骤关键危害和后果;(4)识别出现有安全控制方法;(5)进行风险评价;(6)提出安全方法提议;(7)定
15、时评审。分解时应:观察工作;和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利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知识;结合上述三条。71.1.2 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她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没有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7.1.1.3 识别每一步骤关键危害后果。7.1.1.4 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方法。7.1.1.5 进行风险评价。7.1.1.6 提议安全工作步骤72 安全检验表分析(SCL)是基于经验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部分项目,识别和通常工艺设备和操作相关已知类型危害、设计缺点和事故隐患。安全检验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分析。
16、72.1 分析步骤:72.1.1 建立安全检验表,分析人员从相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外部行业资料)选择适宜安全检验表。假如无法获取相关安全检验表,分析人员必需利用自己经验和可靠参考资料制订检验表。72.1.2 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和操作人员交谈、和个人了解,经过回复安全检验表所列问题,发觉系统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和标准、要求不符地方,记下差异。72.1.3 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更正方法提议。72.1.4 编制安全检验表步骤:(1)确定人员,建立编制小组;(2)确定范围熟悉系统;(3)搜集资料;(4)分析潜在危险原因,判别危害;(5)列出安全检验表;(6)风险评价;
17、(7)提出改善方法。作业活动清单(统计受控号) 单位: :序号岗位/地点作业活动活动频率备注12(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统计受控号) 单位: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 :序号工作步骤危害原因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关键后果控制方法LSR风险等级12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备注: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责任人,审定人为上级责任人。)设备设施清单(统计受控号)单位: 单元/装置:序号设备名称类别/位号所在部位备注12(填表说明:1.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
18、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它设备类。2.参考设备设施台帐,根据十大类别归类,根据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能够放在表最终列出。)安全检验分析(SCL)评价表(统计受控号)单位:区域/工艺过程:装置/设备/设施:序号检验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方法LSR风险等级提议改善方法备注12分析人员:日期:审定日期:(填表说明: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责任人,审定人为上级领导或车间主任。)重大风险及控制方法清单序号危险、有害原因潜在事件及后果风险等级部门、装置、工艺、设施改善方法操作、技术人力资源需求限制评定责任人参考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