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演化博弈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_张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280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演化博弈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_张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演化博弈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_张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演化博弈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_张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2.浙江万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摘要以人才政策和企业吸引为背景,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存在的现实问题,构建政府、企业和高职毕业生三方关于就业选择意愿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探究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提出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引进和毕业生选择当地就业的 ESS 均衡点条件,并以实证调研验证演化博弈推论的现实可行性,提出了有效提升人才引进成功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演化博弈;高职院校;就业选择中图分类号 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23)5-0125-04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2023 年 5 月 第 5 期张 波1,章 妮2基金项目:2022 年度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校级研究课题“高职学生留台工作意愿的形成机制及实证研究基于人才政策、企业吸引的演化博弈”(项目编号:22NDYZ12);2022 年度台州市(高校系统)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重点课题“产教融合下的高职学生增值评价体系研究以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GZ22005)作者简介:张波(1988-),男,浙江台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组合优化;章妮(1989-),女,浙江台州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于演化博弈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3、各行业企业对技能型劳动力,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也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内生动力,各地政府结合发展需要相继出台人才政策来吸引和留住高职院校毕业生,体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一股新鲜血液和活力群体,对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目前针对人才引进及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等方面的探究,更多倾向于宏观政策和影响因素层面,但各地政府宏观政策、企业人才培育方针同质性较强,容易形成“千城一面”,尤其不利于二、三线城市。因此,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其就业选择意愿形成所涉及的复杂影响因素,需要探究

4、一种方法,如演化博弈,综合考虑形成的复杂性、信息不完全性和参与各方的有限理性,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形成的逐步演化过程,探究校内外各主体之间的互相影响机理,对政府的人才政策、企业的培育方针和职业院校的就业率提升予以合理有效的建议。一、研究理论基础(一)就业选择的相关研究高职毕业生对初次就业的城市及企业的选择,很大程度决定其未来一段时间的职业发展方向。关于就业选择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以就业心态和影响因素为主。就业心态方面,周蓉提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心态呈现出求稳、依赖、矛盾等新态势,以家庭、学校为内圈,以社会、行业市场为外圈,所具备的时代特征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选择1;针对高职学生文菲斐等

5、提出疫情期间高职等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动因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家庭是重要影响因素,更倾向于选择“慢就业”2。就业的影响因素方面,Wang认为中国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来自一线城市生源地的毕业生更重视家庭因素,而非一线的毕业生更重视个人发展前景3;此外,医疗、教育和商业等因素在毕业生就业选择时,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以上研究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是一种多因素互相交织的动态变化过程5,其会对各地政府的人才政策、个人在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家庭因素、个人的心理期望等进行动态的比对,一旦无法获得正向的感知效益,其选择放弃或离开的概率便会增大。(二)博弈理论在就业选择的相关研究基于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相关理论成果

6、,学者们通过结合博弈理论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鹏等通过构建政府、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静态博弈模型,对混合的纳什均衡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对策和建议6。李志峰、梁言分析了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劳动力市场的博弈,提出需形成协同控制机制,实现学生培养结构的优化7。相关研究较多以局中人完全理性的静态博弈为主,如以纳什均衡模型为基础建模,但在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城市及企业选择往往表现出有限理性和动态性,因此,现实中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经常性地出现一个适应性的调整过程。此外,以往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就业问题时,一般以数理模型为主,使用特定的数据进行仿真分

7、析,缺少实证调研分析为前置及验证结果,缺乏一定的应用说服力。综上所述,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在理论模型方面将采用演化博弈进行建模分析(惠芸提出大学生就业本质是一种群体博弈的行为,因此使用演化的思想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5),实证方面以125DOI:10.16227/ki.tycs.2023.0261T市高职毕业生为样本,以其选择留 T工作意愿为研究目标,通过样本调研分析确定演化博弈中各参数比重,且将模型分析结果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提升工作中。二、演化博弈的模型构建(一)模型假设假设 H1:假设博弈局内存在三方主体,政府 G、企业 E 和高职院校毕业生 S,局内成员都是有限理

8、性。参考实际,假设政府 G 对人才引进是一直保持积极欢迎的态度;企业 E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 S 进行培养,并吸引其长期就业的策略=(1主动积极参与,2被动消极参与);S选择目标城市工作意愿的策略=(1强烈,2较弱)。假设 H2:企业 E 选择对高职院校毕业生 S 的策略为“主动积极参与”的概率为 x0,1,选择“被动消极参与”的概率为 1-x;S 的策略为“强烈”的概率为 y0,1,相对较弱或无的概率为 1-y,其意愿受到人才政策、企业吸引和个人情况所影响。假设 H3:企业 E 于周期内固定收益为 Re,因 S 的引进产生的长远收益为 Res,产生的引进成本为 Ces,政府对积极引进企业的补贴

9、为 Me,如因企业消极被动参与导致S 跳槽至其它城市,E 获得的政府处罚为 Fe。假设 H4:高职院校毕业生 S 于周期内固定收益为Rs1,其它目标城市获得的相对收益差值为 Rs2,得到地方政府的补贴为 Ms,考虑高职院校毕业生特点,其机会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损失为 Cs,如服务期内跳槽至其它城市,S 获得的政府处罚为 Fs。假设 H5:政府 G 周期内财政收入为 Rg1,因人才引进获得额外的长期间接财政收入为 Rg2。(二)模型构建根据上述假设,可得政府、企业和毕业生三方的演化博弈收益矩阵,如表 1 所示。其中(S 意愿强烈,E 主动积极)表示 S 被引进后一直留在企业工作;(S 意愿强烈,E

10、消极被动)表示 S 被引进后由于 E 消极培养,最终跳槽至非本地企业;(S 意愿较弱,E 积极主动)表示 E 付出了努力引进,并获得了补贴,但未成功引进;(S 意愿较弱,E消极被动)表示双方均未付诸行动。表 1 政府、企业与毕业生的演化博弈收益矩阵三、演化博弈的模型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可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和雅可比矩阵,分析博弈主体稳定性策略及其形成的过程,从中探究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及提出可行性建议。1.构建企业 E 主动参与和被动消极参与两种策略下的期望收益 E11和 E12平均收益,并建立复制动态方程 F(x):E11=y(Re+Res-Ces+Me)+(1-y)(Re+Me-

11、Ces)=Re-Ces+Me+yResE12=y(Re-Ces+Me-Fe)+(1-y)Re=Re-yCes+yMe-yFeE1=x(Re-Ces+Me+yRes)+(1-x)(Re-yCes+yMe-yFe)F(x)=dx/dt=x(E11-E1)=x(1-x)(Me-Ces)+y(Res+Ces-Me+Fe)2.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 S 意愿强烈和意愿较弱两种策略下的期望收益 E21、E22和平均收益 E2,并建立复制动态方程 F(y):E21=x(Rs1+Ms-Cs)+(1-x)(Rs1+Rs2+Ms-Fs)=Rs1+Ms+Rs2-Fs-xCs-xRs2+xFsE22=x(Rs1+Rs2)

12、+(1-x)(Rs1+Rs2)=Rs1+Rs2E2=y(Rs1+Ms+Rs2-Fs-xCs-xRs2+xFs)+(1-y)(Rs1+Rs2)F(y)=dy/dt=y(E21-E2)=y(1-y)Ms-Fs-x(Cs+Rs2-Fs)3.令复制动态方程 F(x)=0、F(y)=0,可得该博弈收益矩阵的五个均衡点为(0,0),(1,0),(0,1),(1,1),P=(Ms-Fs)/(Cs+Rs2-Fs),(Ces-Me)/(Res+Ces-Me+Fe)。构建雅克比矩阵J=1-2xMe-Ces+y(Res+Ces-Me+Fe!)x(1-x)(Res+Ces-Me+Fe)y(y-1)(Cs+Rs2-Fs

13、)(1-2)(Ms-Fs-x(Cs+Rs2-Fs)#$)建立五个均衡点关于行列式 det(J)和 tr(J)矩阵迹 的数值指标,如表 2 所示。表 2 均衡点数值指标4.依据 Lyapunov 间接法,通过对表 2 数值指标进行均衡点稳定性分析,得出如下推论。推论 1:当地方政府 G 予以高职毕业生 S 的补贴高于在该城市就业与其他城市的收益差值、机会成本和社会成本之和时,企业倾向于主动积极引进,毕业生倾向于来该城市就业。证明:面向均衡点(1,1),其 det(J)值为(Res+Fe)(Ms-Cs-Rs2),tr(J)值为-(Res+Fe)-(Ms-Cs-Rs2),其中(Res+Fe)0。因此

14、,当(Ms-Cs-Rs2)0 时,即 Ms(Cs+Rs2),均衡点(1,1)为该演化博弈的 ESS 均衡点。推论 2:当地方政府 G 给予企业 E 的补贴 Me少于引进成本 Ces,且给予毕业生 S 的补贴 Ms少于处罚成本Fs时,企业 E 和毕业生 S 对于引进就业,均存在不愿付诸行动的可能。证明:面向均衡点(0,0),其 det(J)值为(Me-Ces)(Ms-Fs),tr(J)值为(Me-Ces)+(Ms-Fs),当(MeCes)且(MsFs)时,均衡点(0,0)为该演化博弈的 ESS 均衡点。?!?126?附表 1 学生就业选择意愿主要影响因素及权重推论 3:当企业 E 和毕业生 S

15、策略为(积极主动参与、意愿强烈),或(消极被动参与、意愿较弱),达到演化博弈的 ESS 均衡点时,其他策略必为非 ESS 均衡点,最终将逐步调整策略演化成上述两种 ESS 均衡点之一。证明:分析均衡点(0,1)的 det(J)和 tr(J),可发现该点无法达到 ESS均衡点的条件,为不稳定均衡点;均衡点(1,0)与均衡点(0,0)(1,1)互斥,即当(MeCes)且 Ms(Cs+Rs2)时,均衡点(1,0)为 ESS 均衡点,但在该条件下,均衡点(0,0)(1,1)均无法满足ESS均衡点的条件;此外,P点为鞍点。四、实证分析本研究实证阶段选取了 240 名高职院校学生和 13家规模及以上企业的

16、 HR,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是否符合演化博弈的数理分析结果。学生样本中在校生 40 名,应届毕业生 100 名,毕业5 年内往届生 80 名,毕业超过 5 年的往届生 20 名,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本地生源学生和非本地生源学生比重为 37。通过半结构式问卷访谈,以 Likert5 级评分法进行打分,结果如附表 1 所示。此外,针对 13 家规模及以上企业 HR 的访谈中,其对于人才引进工作中涉及的敏感因素进行打分,以 1 作为敏感度基准系数,结果如附表2所示。从调研访谈的结果分析发现,应届生和在校生对其就业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权重排序依次为:现金及住房补贴、家庭因素、发展机会

17、、城市规模及配套;毕业五年内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往届生对其就业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权重排序依次为:发展机会、现金及住房补贴、城市规模及配套、家庭因素。于企业层面,其对新入职员工三年内跳槽比例和毕业生对企业认同较为敏感。以上实证结果基本符合演化博弈的推论。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一定的人才引进补贴是吸引毕业生来当地就业的有效方式,但在工作一定时间后,高职院校毕业生更看重自身未来的成长空间,而对补贴力度关注度下降。对于企业,是否愿意主动积极配合人才引进的关键因素是引进的毕业生未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何引得进并留得住,是企业关于未来发展的一笔“人才资源经济账”。五、对策建议基于演化博弈和实证分析结

18、果,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及就业率的提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政府部门需加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补贴力度相对于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就业补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补贴力度相对较低,但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且该教育层次的毕业生基数庞大,对基层应用型岗位的认可度较高,相对跳槽、离职、更换就业地的几率较低。此外,相关补贴应采用按年度阶梯式的补助方式,对无法达到一定承诺期的,应设计合理的补贴追回机制,降低毕业生在一定时间段内非必要的离职率。(二)企业应积极参与引进并注重人才培育从长远角度看,引进新鲜劳动力,必然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应当积

19、极响应政府人才政策,并在企业吸引人才方面修炼内功。对引进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配给有效的成长激励体系,让毕业生感受企业的人文关怀,认可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共进退,才能让毕业生引得进留得住,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三)高职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毕业生学校应以高职学生的培养及就业特点,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结合社会需求,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好学生与社会的连通“桥梁”。在校期间,着力培养学生的真理观、认识观和方法论;校外实践阶段,通过高质量的产教融合项目,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就业技能。培养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评价优的高质量毕业生,形成良好的毕业生就业口碑

20、。(四)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提早做好职业规划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点,既有较强的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功底,但三年内离职率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长的耐心,无法在一定领域内深究提升。因此,在校期间应提早考虑各方影响因素,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在企业工作中,应在自身能力所及的领域范围内将技能做强,发挥主人翁意识,与企业、与城市同呼吸,共发展,共成长。参考文献:1周蓉.大学生就业心态:社会生态视域下的新常态及其应对J.当代青年研究,2022(2):94-101.2文菲斐,杨永贵.疫情会让大学生更愿意选择“慢就业”吗?基于广州 5 所应用型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劳动

21、关系学院学报,2021,35(5):109-124.3WANG W B,SONG Q,LI P J,et al.Influence FactorsStudy of Graduates Regional Flow Based on FactorAnalysis Method J.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2012,28(8):691-695.4岳昌君,邱文琪.高校毕业生城际流动的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17(3):88-104.5惠芸.基于群体博弈动力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D.贵阳:贵州大学,2020.6陈鹏.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各方博弈分析及对策J.高

22、教论坛,2014(5):88-92.7李志峰,梁言.学术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拐点与博士生培养结构调整基于三方博弈模型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5):105-113.8秦黎明.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途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1(11):111-113.127附表 2 企业参与人才引进工作的敏感因素及系数权重?!摘要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院校“345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中的“迭代思维”“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协同育人平台进行构建,对培养符合产业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互联网思

23、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 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23)5-0128-03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年 5 月 第 5 期邹 华1,2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院校“345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1.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1。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机遇,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因此,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

24、型人才,是职业教育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题中应有之义。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院校“345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一)研究背景1.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职院校提出新要求。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2.严峻的就业形势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保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高职院校要创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3.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给高职院校教育提供新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兴起

25、催生多种经济产业新业态,大大拓展了就业的渠道。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经过多年的探索,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与改革中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2。1.体制机制不健全。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认识不到位或理念上的偏差而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建立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其他激励措施、效果评价等配套制度也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及活动开展比较分散,

26、从而导致育人合力难以形成。2.课程体系不完善。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明确的专业和学科。在课程设置中有的院校将创新创业课设置为选修课,有的没有单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只是在就业指导课中增加了相关的内容。因此,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零散性、教学过程不连续等问题。3.师资队伍不专业。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大部分缺乏创新实践和创业经历。因此,在具体教育教学中无法将市场的最新趋势、行业的最新标准引入到课堂,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无法给予专业的指导。4.实践平台不坚实。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短板”。有的院校仅停留在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主要是以

27、技能训练为主,忽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需求,无法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有效促进产教研融合。(三)互联网思维概念的提出业界第一位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一次演讲中他提出,“今后企业家们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要逐渐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3。随后,业界精英分别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个性化的阐释,但尚未形成权威界定。在业界广发讨论的同时学界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致力从理论层面揭示和把握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和内涵。刘双胤等从互联网与人、物、经济、政治等社会关系进行总结,提出“互联网思维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特点,改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和方法”4。金绪泽等认为,“互联12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