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翠峰小学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学校财产和广大师生职员生命安全,将学校安全损失养活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有力维护学校、社会稳定,将制订安全工作应急预案。一、领导小组组长:杨聪慧组员:刘晨曦、冯云伟、代志伟、蒋红艳、李 斌、徐 斌、 徐优权、贾 伟、 各完小校长及主任二、安全标准1.以维护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首要职责。2.阻止事故后果扩大,降低损失到最低程度。3.以全校教职员为主体,“安全工作警钟长鸣”三、工作步骤1.立即发觉事故,及早汇报事故。2.判明事故类型,分辨事故程度。3.立即参与处理事故。四、处理事故前后次序1.疏散学生。2.抢救伤员。3.抢救财产。4.阻止事态扩大。5.消除
2、事故隐患。6.尽可能保护现场和证据,为事后责任调查用准备。五、领导小组职责1.总标准:抢险救灾,不息事态,人人有责,毫不松懈。2.具体责任:立即抵达现场,立即抢救,立即判别事故类型,立即判明事故程度,立即制订出事故抢险救灾具体步骤和前后次序,并依据事故情况,确定是否向上级求援。 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一、领导小组:组长:杨聪慧组员:刘晨曦、冯云伟、代志伟、蒋红艳、李 斌、徐 斌、 徐优权、贾 伟、 各完小校长及主任、各班班主任二、学生交通安全应对方法1.加强对师生交通安全教育,遵守交通规则。 2.发生事故当班老师立即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到安全地段,并快速将信息上报学校,由学校立即上报教育局领导。
3、3.要快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医院进行抢救,立即报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保护好现场。 4.采取有效方法,做好善后事故处理工作。三、职责: 1.发生事故。值日领导、值日老师为第一现场指挥人,要负责立即把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 2.责任老师立即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3.责任老师要立即维持好学生秩序,并立即上报学校领导。拉好警戒线,保护好现场。等候救援和处理。 大型集体(外出)活动应急预案一、领导小组: 组长:杨聪慧 组员:刘晨曦、冯云伟、代志伟、蒋红艳、李 斌、徐 斌、 徐优权、贾 伟、 各完小校长及主任、各班班主任二、预防方法1.活动前对学生进行纪律和
4、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由活动主管领导及班主任负责。 2.老师进行责任意识教育,要讨老师把严格管理贯穿于此次集体活动全过程,由活动主管领导负责。 3.需要车辆活动,要求车辆单位选派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技术熟练驾驶员和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车辆为在校学生校外集体活动服务,由办公室主任徐斌联络。 4.活动前,学校派专员到活动场所,实地察看活动器械(具)、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三、应急程序 在集体活动中一旦发生事故,通常应按下列程序处理;1.汇报和报警:通常事故先口头汇报教育局,以后书面二十四小时内汇报教育局。校外集体活动中交通事故应该立即报警,并报教育局。参与领导、老
5、师负责。2.以最快速度把受伤学生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参与领导、老师负责。3.假如在活动中发生其它事故,组长指挥组员或带队老师进行救治。事情严重立即找110、120、119援助。4.重大事故处理移交上级相关部门。 5.采取有效方法,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地震和自然灾难应急预案 为确保学校发生破坏性地震和自然灾难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国务院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应急机构组成 1.领导小组 组长:杨聪慧 组员:刘晨曦、冯云伟、代志伟、蒋红艳、李 斌、徐 斌、 徐优权、贾 伟、 各完小校长及主任、各班班
6、主任2.关键职责(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制订和各项方法落实。(2)充足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地震灾难知识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难中自救和互救训练,不停提升广大师生防震抗震意识和基础技能。(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主动筹备,落实饮食饮水、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一直保持良好战备状态。(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需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方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难造成损失降到最低点。(5)调动一切主动原因,快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方面确保和促进社会安全稳
7、定。二、临震应急行动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公布相关消息和警报,全方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相关组织随时准备实施防震减灾任务。2.组织相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方面检验,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确保防震减灾顺利进行。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通畅,立即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三、震后和自然灾难应急行动1.不管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县范围或邻近地域发生破坏性地震和自然灾难后,领导小组立即赶
8、赴本级指挥所,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需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单位集结待命。2.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快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1)快速发出紧急警报(连续急促铃声和呼叫声),组织仍滞留在多种建筑物内全部些人员撤离。上课时间:A、各班学生在上课老师组织下立即撤出教室到操场中央避震; B、全部校内其它人员立即撤到操场中央。(2) 快速关闭、切断电源(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多种明火,预防震后滋生其它灾难。(3)快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关键内容现场救护工作,立即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周围救护站抢救。(4)加强对关键设备和关键物品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查,预防各类犯罪活动。3.主动帮助党委、政府做好广大师生
9、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快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4.快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灾情况,立即汇总上报教育局办公室及党委政府。四、其它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学校指挥部将经过多种路径公布多种命令、指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将经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多种命令、指示。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亲密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通畅和各项工作落实。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消防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人命关天,不得有丝毫马虎。依据“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标准,以预防杜绝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事故为目标。深入改善和加强消防安全和灭火救援工作,落实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责
10、任制,增强抵制火灾事故能力,尽力消除或减轻火灾事故损失程度,特制订此消防应急疏散预案。一、火灾早期处理步骤全体师生要有高度防火意识,坚持常常性检验。切记火警电话:火警电话:1191. 发觉火灾事故苗头或遇有火灾事故时应立即向校领导报警,或拨打火警电话,请求相关部门立即支援,方便立即进入现场组织指挥、扑救。2.在拨打报警电话同时,组织现场人员用灭火器具进行扑救,努力争取能够有效控制火情,尽可能把火灾消亡在萌芽状态。3.在发觉火灾有蔓延扩大,且一时无法扑灭时,应快速组织引导校内人员疏散、撤离现场,清除多种障碍,疏通多种通道,为消防部门人员、设备进入现场扑救发明条件。并上级部门联络,为伤员救治、物资
11、供给管理作好准备。二、重大火灾处理步骤1.组织领导为预防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时出现混乱局面,使灭火工作得到立即、有组织、有步骤进行。各部门能主动配合,指挥适当,处理有方,避免和降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依据实际情况成立学校火灾救急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下设: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通信联络组、物品管理组。2. 任务、要求(1)灭火行动组:由值日校长和学校值日组组员组成。关键任务是:发生火情时能快速组织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消防队队员和广大师生进行救火。要求:务必做到召之即来,来则能战,冲得上,救得出。努力争取把火灾消亡在初级阶段,尽力降低或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2)疏散引导组:由副校长、教导
12、处组员和值日组组员负责。关键任务是:在老师配合下,快速组织校内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撤离火灾现场。同时为立即前来支援消防部门人员、车辆清除道路障碍、开辟通道,引导其进入有利地形,主动配合消防部门进行扑救。(3)通信联络组:由德育主任和办公室主任负责。关键任务是:利用喇叭、电话、手机等通讯设备立即沟通联络,当好学校灭火救急领导小组“眼睛”、“耳朵”。努力争取使其把人力、物力用在最关键地方,确保灭火指挥机关通信联络通畅,指挥正确立即。(4)物品管理组:由总务处人员负责。关键任务是:对从现场抢救出物品进行妥善保管,对珍贵和危险物品要派专员看管并逐件登记造册,以免反复损坏、丢失。三、教育、培训1.各
13、班要坚持常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如黑板报、图片、录像等)宣传、普及消防知识、提升全体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增强防火工作自觉性。2.加强消防安全人员和义务消防队管理和教育培训、努力争取使其做到“四会”,即会宣传消防知识,会操作灭火器具,会疏散人员,会逃生自救。不停提升消防人员灭火救灾能力。3.定时不定时坚持对消防设施检验、维修、更新。使其长久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十分关键工作。全体老师务必需充足认识其关键性。自觉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升消防安全工作自觉性和高度警惕性,常年处于戒备状态,树立常备不懈思想,确保消防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预防传染病应急预案为了主动做好预防各类
14、传染病(包含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结膜炎、水痘等),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依据上级相关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做好预案基础工作 1.在强调校长是防范各类传染病第一责任人基础上,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实施分层承诺制(学生向班主任、副班主任承诺、老师向学校承诺)。 2.健全和完善校内通讯联络网络,建立两极双向联络通讯网: (1)班主任、副班主任向学生公布手机号;将班级学生家庭地址和家长联络通讯信息查对整理,并张贴于教室内。 (2)校长向全体老师公布手机号;将学校老师手机号等通讯联络查对整理成册,提供给全体教职职员。 3.规范应急情况上
15、报次序,将相关联络电话整理备用,并放于办公室。 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聪慧 副组长:刘晨曦 组 员:冯云伟、代志伟、李斌、徐优权、蒋红艳、各完小校长及主任(李杰、吴少平、陈江雄、杨军、周平华、郭家庚、尹国良)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小组 1.宣传组:刘晨曦、蒋红艳、陆绍荣 2.消毒组:王成昆、罗文生、李斌、徐优权、各班正副班主任 3.信息组:蒋红艳、陆绍荣 4.晨检组:正副班主任、值日组员、值日校长 5.后勤组:李斌、徐优权 四、应急物资准备 1.设置应急隔离室,将老师值班室里间暂定为应急隔离用房,添置好相关设备。 2.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急人员一律做到戴口罩。 3.应急隔离室做好物
16、资准备,如体温表、消毒剂、口罩、毛巾等。 五、工作要求 1.学校建立“日汇报”和“零汇报”制度,各正副班主任立即正确地掌握并值日组员和值日校长上报情况,绝不许可缓报、瞒报和漏报。不然,要严厉追究各正副班主任责任。 2. 值日组长及值日校长每日向教育局汇报情况,有特殊情况立即汇报正副校长和县疾控中心。 3.各正副班主任,值日组长及值日校长要主动、亲密配合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工作组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扰或延误传染病防治工作。 六、各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症状 1.流行性感冒 a.有和流感病人接触史及集体发病史。 b.起病急骤,全身症状较重,有畏寒、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有鼻塞、流
17、涕、咽痛等。 c.体征可见面颊潮红、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可见疱疹。 2.麻疹 a.起病2-3天口腔黏膜处出现细小点状灰白色麻疹黏膜斑。 b.发病3-5天出现充血性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初见于耳后发际,直至扩散至全身。 3.风疹 a.发病前2-3周内和风疹患者接触史。 b.轻度上呼吸道症状,低热,连续1-2天。 c.出现皮疹,于1天内快速延及躯干和四肢。疹为淡红色斑丘疹。 4.腮腺炎 a.有接触史。 b.一侧或双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肿大,边缘不清,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显著。 5.传染性结膜炎 a.有接触史。 b.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怕光、流泪。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
18、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 6.水痘 a.有和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 b.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后变为疱疹,形似露珠。有剧痒。 六、应急方法 1.正副班主任发觉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和其它人接触,做好登记。 2.向值日组长及值日校长汇报,如诊疗为疑似病人后立即向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3.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 4.通知学生家长,送疑似病人到医院就诊。 5.上报县教育局和县疾控中心。 6.对疑似症状者去过地方进行消毒。 7.待该生病愈且经医院出具证实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8.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9.加强门卫值班管理。不许校内人员私自离校,校外人员随意进
19、校。来访人员要进学校,要问清来人身份,并作好登记。 校园暴力及偶发事件安全预案 学生在校期间,因为养成了不一样性格和行为习惯,在玩耍和活动过程中难免发生矛盾冲突,为了有效地预防学生间冲突和发生后妥善处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察和了解,立即预防、立即发觉、立即预防、立即平息事态。 2.实施老师安全事故“首问制”,发觉事故老师,应立即采取方法投入施救,对受伤情况严重要立即送往医院,并向当值日领导和值日老师汇报。 3.对参与冲突学生要立即通知值日领导、值日老师和班主任,并由班主任负责全权处理。 4.班主任要立即展开调查和处理,对事件前因后果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把握,不能听取片面之词。
20、 5.班主任要依据事实,划分学生责任,依据学生在事件责任负担对应医药费用。 6.如有必需,班主任要通知学生家长,做好家长之间协调工作,尽可能完成善后工作,预防事件再次扩大和升级。 7.情况严重,事态较大,班主任和值周老师不能处理,要立即上报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求得援助。 上下楼梯发生拥挤安全预案 1.楼梯上下处要有显著标志,课间操和集队集会值日老师要在楼梯口维持秩序。 2.一旦发生拥挤而伤人安全事故,老师要采取紧急方法全力救护受伤者。 3.学校要组织老师主动疏散学生,以免事态扩大或再次发生,对受伤学生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诊疗。 食品中毒事件安全预案 1.学校要认真组织师生学习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
21、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案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并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防病防疫知识深入人心。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2.食堂从业人员必需取得健康合格证,保持食堂内外清洁,严禁投毒事件发生。 3.建立严格商品购入登记制度,粮油米实施定点采购,统筹管理,严防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内。加强生活饮用水管理,预防水源污染。 4.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亲密联络。组织适龄儿童实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发觉传染病立即上报,并采取对应隔离方法。 5.假如发生学生食物中毒,发觉者应立即汇报学校并尽可能提供产生毒源;学校领导应依据各方面情况,判明学生中毒毒源,并由此判明中毒学生所包含
22、范围,立即采取方法找到可能中毒学生;联络医疗部门立即救助,并向相关部门上报食物中毒情况。 6.责任追究:在师生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汇报和处理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个人未按要求推行职责、违反操作规程、瞒报或玩忽职守者,学校及区教育局将给予严厉处理,情节严重,要依法追究对应法律责任。 体育活动事故处理预案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活动保护不妥造成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挫伤、擦伤、关节损伤、肌肉抽筋、拉伤,重则造成骨折、呼吸紊乱、严重休克甚至丧失生命。伤害事故通常发生在球类活动、体操、田径运动等运动项目中。为在体育活动中有效地预防各类伤害事故发生,保护广大学生生命安全,特制订以下预案: 一、引发事故原因: 1.对
23、预防体育活动伤害事故认识不足;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3.运动技术上缺点和错误;4.运动量过大;5.身体机能情况不佳情况下参与体育活动;6.教学、训练和比赛组织方法有缺点;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8.场地设备不安全等。 二、体育活动事故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小学生好胜心强,经验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事有意识,老师要教育学生树立“宁失一球,勿伤一人”思想。 2.完善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运动场地要保持平整,不应有坑洼、石块等,地面不宜太硬、打滑。 3.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需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1)建立良好教学秩序、重视课前准备;老师、学
24、生着装规范,学生不准穿皮鞋、有跟鞋、凉鞋,女学生不穿裙子上课。 (2)精密组织教学,加强纪律教育。体育老师必需常常反复地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遵守常规、服从组织、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教育。 (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意识。 (4)掌握合理运动量、注意区分对待。在运动量掌握上,老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生理反应,进行合理调整;老师对于病痛、体弱、伤残学生要立即关心。 4.重视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老师应依据上课内容和气候情况决定准备活动内容,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体育活动,准备活动要充足、有针对性;学生应掌握自我保护常识。 5.加强保护方法。严格裁判、严禁粗野动作,不使用错误推、拉、撞等危险动作。
25、三、体育活动事故处理 1.在场人员发觉险情后要立即汇报在场老师和班主任,紧急或情况复杂时还应立即汇报学校领导;相关老师应立即抵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定伤情,先行抢救;碰到重伤或不能判定伤情,应立即送医院检验、抢救或打120救护电话。 2.立即通知家长及其它监护人,方便作出救治决定,并作好抚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相关统计,采集相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伤害事故要立即上报教育局办公室。 5.事故发生在课上或因学校设施原因造成伤害,学校应负担责任,必需在第一时间报保险企业校方责任险理赔服务部。 6.前往医院探视,随时掌握伤者身体康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