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初三二模试卷 化 学 2014.6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34道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铜 B镁 C铁 D银 3决定
2、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个氧分子的是 ACO2 B2O CO2 DO2- 5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CO BCa(OH)2 CNa2CO3 DH2SO4 6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氮气用作保护气 8在森林中设防火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 D方便运输 9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 B 火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10在公园内能闻到花香,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小 B
3、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分裂成原子 1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13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14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8 B10 C8 D2 15下列物质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
4、Mg BFe2O3 CNaOH DCaCO3 16pH是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 ApH1.3的工业废水 BpH4.5的雨水 CpH7.0的蒸馏水 DpH7.3的矿泉水 17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18下列有关 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盐作调味品 B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C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D甲醛用于浸泡食用的海产品 19区别下列物质选用的试剂或进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水 B稀盐酸和食盐水无色酚酞溶液 C浓盐酸和水闻气味 D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观察
5、颜色 20下列关于醋酸(C2H4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由8个原子构成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21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广口瓶内盛放的药品 用途 Axk|b|1 浓硫酸 干燥氧气 B 水 收集氧气 C 氢氧化钠溶液 除去H2中混有的CO2气体 D 石灰水 检验CO2气体 22适当提高蔬菜大棚内CO2的浓度,可增大农作物中葡萄糖(C6H12O6)的含量。这一过程可表示为: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下列关于该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B葡萄糖属于糖类 C
6、适当提高CO2浓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2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5 g 甲、乙, 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将10%的甲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4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2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将水通电 一段时间25欲测量久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中Na2CO3
7、的质量分数。取a 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 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 g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 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 g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1分。) 26(5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填序号,下同)。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填“元素”或“分子”),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 A蔬菜 B牛
8、奶 C米饭 (2)塑料滑板主要由塑料、钢、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和 氧化铝等)、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3)乙醇汽油是将乙醇与汽油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27(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2)“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其中碘的化合价是 。 (3)在一密闭容器中,某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示意图如下所示: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
9、物”)。 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元素种类 B原子质量 C分子种类 D分子个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8(6分)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得到的生铁可炼成钢。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都属于铁的合金 B都属于混合物 C都属于金属材料 (3)目前世界上有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下图是从海水提取镁并获得氯气(Cl2) 的示意图: I中加入的试剂甲可能是 。 II中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IV
10、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9(7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区分软水和硬水的试剂是 。 (2)采用如右图所示的“淡化膜渗透法”淡化海水,淡化膜能使水分 子通过,其他离子不能通过。这一淡化过程属于 (填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将一包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和泥沙的混合物,通过如下操作可得到氯化钠。 【资料: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操作I的名称是 ,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若用溶液B配制100 g16%的氯化钠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需再加入氯化钠和水的 质量分别是 、 )、称量、量取、 、装瓶贴标签
11、。 30(7分)初中常见的6种物质AF,由H、C、O、Na、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常温下,固体A与液体B反应,无气泡冒出,该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加热食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固体C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则C的溶液的pH 7(填“”或“”),CO2不能用固体C干燥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将固体D久置于空气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E的溶液,得到黄色溶液,同时有气泡冒出。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4)向F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E中的一种,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变化前后溶
12、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bF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F可能是Ca(OH)2,加入的物质可能是Na2CO3 d向上述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三、实验题(共 3个小题,共19分。) 31(6分)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A B C (1)仪器a的名称是 ,A中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2)B中红 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2(6分)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向外拉注射器1 气球1微微鼓起, 注射器1中溶液变浑浊 将注射器2中的液体推入瓶中 气球1继续微微
13、鼓起, 打开K,将气球2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倒入瓶中后, 关闭K 气球1继续变大, (1)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补全步骤中的现象: 。 (3)补全步骤中的现象: ,其中“气球1继续变大”的原因是 。 (4)通过本实验能验证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33(7分)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 实验 实验I、II中均观察到:白色固体逐渐减少,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在实验过程中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2CO3的试管变热,盛NaHCO3的试管变冷。 【提
14、出问题】两个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Na2CO3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而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甲的猜想有不足之处。 【设计实验】乙同学欲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向盛有0.5 g Na2CO3固体、0.5 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 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t1 静置,测量温度t2 分别加入10 mL 密度约为1.1 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实验记录】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记录如下: t1/ t2/ t3/ Na2CO3 23.3 20.0 23.7 NaHCO3 18.5 20
15、.0 20.8 【分析与结论】 (1)甲同学猜想的不足之处是 。通过步骤得到的结论是 。 (2)通过步骤和得到的结论是: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反思与评价】 老师指出乙的设计仍存在不足,并补充做如下实验:向盛有10 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 mL密度约为1.1 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1)此实验的目的是 。 (2)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盐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过程 B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实验和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溶解和稀释有关 四、计算题(共1个小题,共5分。
16、) 34(5分)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8.5%的过氧化氢溶液40 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5%的硫酸铜溶液6.6 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 计算:(1)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g。 (2)产生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所得硫 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初三二模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D D B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7、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C A A B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B C 说明: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参照本标准给分。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1分。) 26(5分) (1)C 元素 骨质疏松 (2)塑料 (3)ACD 27(6分) (1)水 (2)+5 (3) 混合物 4U1 AB C2H4 + H2O C2H6O 28(6分) (1)铝 (2)3CO + Fe2O3 2Fe + 3CO2 ABC (3)氢氧化钠溶液 复分解 MgCl2(熔融) Mg + Cl2 29(7分) (1)肥皂水 (2)物理变
18、化 (3)过滤 除去氯化钙 9 g 33 g 溶解 30(7分) (1)CaO + H2OCa(OH)2 (2) 2NaOH + CO2Na2CO3 + H2O (3)Fe + H2SO4FeSO4 + H2 Fe2O3 + 3H2SO4Fe2(SO4)3 + 3H2O(各1分) H2SO4 FeSO4 Fe2(SO4)3 (4)b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 31(6分) (1)集气瓶 防止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2)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P + 5O2 2P2O5 (3)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 + CuSO4Cu + FeSO4 32(6分)
19、(1)Ca(OH)2 + CO2CaCO3+ H2O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4)二氧化碳分别能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答全得给2分,漏答、错答均得0分) 33(7分) 有气泡冒出 NaHCO3 + HClNaCl+ H2O+ CO2 【分析与结论】(1)没有考虑固体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Na2CO3固体溶解放热,NaHCO3固体溶解吸热 【反思与评价】(1)探究盐酸稀释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B (2分) 四、计算题(共1个小题,共5分。) 34. (1)3.4 (2)解设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2H2O + O2 68 32 3.4 g x 答:略。 (3)硫酸铜的质量:6.6 g 15% 0. 99 g 所得溶液的质量:40 g + 6.6 g -1.6 g45 g 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2.2% 答:略。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