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名称防护用品使用制度初审日期/08/01文献编号 XXK-ZD-0*-0*批准日期文献类别*执行日期初审人审核人批准人回顾日期页 数*1.目指引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提供服务时,对的使用各种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医源性感染风险。2.合用范畴各业务科室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3.定义防护用品使用所采用办法和办法4.原则 在需要时,可以获得并对的使用手套、面罩、护目用品、其她防护装备、肥皂和消毒剂4.1规定:所有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原则,并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4.2口罩使用:4.2.1应依照不同操作规定选用不同种类口罩。普通诊断活动,可佩戴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
2、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4.2.2医用口罩使用时间应不超过4小时,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使用时间不应超过8小时。4.2.3应对的佩戴口罩,详细办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4.3护目镜、防护面罩使用4.3.1在进行诊断、手术、护理操作,也许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4.3.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传染病患者时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4.3.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也许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4.3.4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4
3、.3.5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摘办法见附录B。4.4手套使用4.4.1应依照不同操作,选取适当种类和规格手套。4.4.2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4.4.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4.4应对的戴脱戴菌手套,详细办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4.4.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4.5隔离衣与防护服使用4.5.1应依照诊断工作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所有衣服和外露皮肤。4.5.2下列状况应穿隔离衣4.5.2.1接触经接触传播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4.5.2.2也许受到患者
4、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4.5.3下列状况应穿防护服4.5.3.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传染病患者时4.5.3.2接触经空气传播、飞沫传播传染病患者,也许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4.5.4应对的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详细办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4.6鞋套使用4.6.1鞋套应具备良好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4.6.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4.6.3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4.7防水围裙使用4.7.1分为重复使用围裙和一次性使用围裙。4.7.2也许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她
5、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4.7.3重复使用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入时,应及时更换。4.7.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4.8帽子使用4.8.1进入污染区和干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4.8.2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4.8.3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4.9所有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原则,并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附:个人防护用品用法A口罩佩戴办法A.1 外科口罩佩戴办法A.1.1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A.1。A.1.2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
6、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渐向两侧移动,依照鼻梁形状塑造鼻夹。A.1.3 调节系带松紧度。图A.1A.2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办法A.2.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一面背向外,如图A.2。A.2.2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3。A.2.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A.2.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5。A.2.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依照鼻梁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6。 图 A.2 图 A.3 图 A.4 图 A.5 图 A.6A.3 注意事项A.3.1
7、不应一只手捏鼻夹。A.3.2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A.3.3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A.3.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办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迅速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2.5调节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节到不漏气为止或者更换适当型号佩戴。A.4 摘口罩办法A.4.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A.4.2 先解开下面系带,再解开上面系带,如图A.7。A.4.3 用手仅捏住口罩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8。 图A.7 图A.8B、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戴摘办法B.1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办法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
8、罩,调节舒服度,如图B.1。B.2 摘护目镜或面罩办法捏住接近头部或耳朵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B.2。 图B.1 图B.2C、无菌手套戴脱办法C.1 戴无菌手套办法C.1.1 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开口处,如图C.1。C.1.2 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某些(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如图C.2。C.1.3 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无菌手套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如图C.3、图C.4。 图 C.1 图 C.2 图C.3 图C.4C.2 脱手套办法C.2.1 用戴着手套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边沿将手套脱下,如图C.5。C.2.
9、2 戴着手套手握住脱下手套,用脱下手套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边沿,将手套脱下,如图C.6。C.2.3 用手捏住手套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C.7。 图C.5 图C.6 图C.7C.3 注意事项C.3.1 诊断护理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C.3.2 操作完毕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办法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C.3.3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C.3.4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D、隔离衣与防护服穿脱办法D.1 隔离衣穿脱办法D.1.1 穿隔离衣办法 D.1.1.1 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如图D.1。D.1.1.2
10、 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勿触及面部,如图D.2。D.1.1.3 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沿向后系好颈带,如图D.3。D.1.1.4 再扎好袖口,如图D.4。D.1.1.5 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沿捏住,如图D.5。D.1.1.6 同法捏住另一侧边沿,如图D.6。D.1.1.7 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如图D.7。D.1.1.8 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如图D.8。D.1.1.9 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如图D.9。 图D.1 图D.2 图D.3 图D.4 图D.5 图 D.6 图D.7 图D.8 图D.9D
11、.1.2 脱隔离衣办法D.1.2.1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如图D.10。D.1.2.2 解开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如图D.11。D.1.2.3 解开颈后带子,如图D.12。D.1.2.4 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如图D.13。D.1.2.5 用遮盖着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外面,拉下右侧袖子,如图D.14。D.1.2.6 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如图D.15。D.1.2.7 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区;如果悬挂污染区外,则污染面向里。D.1.2.8 不再使用时,将脱下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状,丢至医疗废物容
12、器内或放入回收袋中,如图D.16。 图D.10 图D.11 图D.12 图D.13 图D.14 图D.15 图D.16D.2 防护服穿脱办法D.2.1 穿防护服 联体或分体防护服,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顺序。D.2.2 脱防护服 D.2.2.1 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图D.17)。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离头部(图D.18)。脱袖子、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图D.19)。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置于医疗废物袋(图D.20、图D.21)。 图D.17 图D.18 图D.19 图D.20 图D.21D.2.2.2 脱联体防护服时,先
13、将拉链拉究竟(图D.22)。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离头部,脱袖子(图D.23、图D.24);由上向下边脱边卷(图D.25),污染面向里直至所有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图D.26)。 图D.22 图D.23 图D.24 图D.25 图D.26D.3 注意事项D.3.1 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D.3.2 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既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D.3.3 隔离衣使用一次后即更换穿脱办法 D.3.3.1 穿法 同D.1.1。D.3.3.2 脱法 按D.1.2.1和D.1.2.2操作后,消毒双手,解开颈后带子,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左手捏住右侧衣领内侧下拉脱下右袖,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清洗消毒后备用。D.3.4 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5.参照文献1上级文献: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JCI原则: PCI93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原则:第二某些,第三章,3.4.4.3 6.文献属性 制定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 批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生效日期: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