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 全科室人员必需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收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检验监督。2、 认真落实和严格实施科室制订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 成立由科主任领导,包含诊疗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理组人员组成科室内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疗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4、 坚持实施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疗汇报书写。5、 坚持实施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6、 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厉制度和落实情况检验。7、 明确各级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时进行考评。8、 加强影像资料管理,实施入库前再次检验查对和借片制度。
2、放射科差错事故管理制度1、 定时检验设备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检验前准备工作,降低差错产生。3、 检验时仔细观察患者情况,发觉异常立即停止,预防意外事故发生。4、 差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方法,以减轻由此产生不良后果。5、 差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医院相关部门,立即组织抢救。6、 差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封存相关资料以备判定。7、 差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全科室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寻求原因,总结教训,改善工作。8、 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立即统计差错事故发生经过、原因、补救方法及后果。9、 差错事故发生后不得隐瞒真相,不得涂改或销毁相关资料。放射科辐射防护制度1
3、、 机房设计合理,面积应满足防辐射要求,墙壁、门窗施工安装后经检测(主、副防护应达2.0和1.0铅当量),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2、 机房外安装醒目标防辐射警示标志及工作灯,提醒周围人员。3、 医务人员和患者多种防辐射屏蔽隔离设备应齐全、充足、并保持完好、清洁、随时能够使用。4、 操作人员在机房内曝光时应穿戴防护衣、帽、手套、面罩,主动采取方法,预防射线损伤。5、 对患者注意防护,尽可能缩小照射野,降低曝光量和曝光次数,对敏感部位应做屏蔽防护。6、 注意周围人员防护,曝光前注意关好门窗,预防漏射线对她人损伤。7、 使用移动式X线机摄片时技术人员应作好个人防护,尽可能远离辐射源并注意周围人员防
4、护保护。8、 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内,确有必需者应作好周密防护并尽可能远离辐射源。9、 操作技术人员发觉机器有异常辐射应立即关机、切断电源,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10、 科室医技术人员应带个人剂量片监测辐射剂量;定时体检,立即了解辐射损伤情况。11、 按相关要求轮番安排工作人员休假或疗养。12、 科室设防护监督员,定时检验监督防护方法落实。放射科受检验者防护标准1、 医师应对X线检验适应症和合理性进行评价,确定合适检验方法,在取得相同诊疗效果前提下,尽可能避免采取放射性检验诊疗技术,合理使用X射线检验,降低无须要照射。2、 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检验操作技术,并依据被检验者具体情况制订照射条件,
5、尽可能采取高电压、低电流、提升射线质量,降低被检者接收剂量。3、 放射科必需建立和健全X射线检验者资料登记、保留、提取和借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及病人转诊等原因使受检验者接收无须要照射。4、 严格控制多种健康体检中常规胸部X线检验;控制X射线检验间隔时间,接尘工人X射线胸部检验间隔时间按相关要求实施。5、 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尽可能以X射线摄影替换透视进行诊疗,尤其是婴幼儿、少年儿童;不得使用有防护缺点X射线机进行X线检验。6、 对育龄妇女腹部及婴幼儿X射线检验,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孕妇,尤其是受孕后8-10周,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X射线检验。确有必需者应做好周密防护方法并进行知情通知。7
6、、 放射科医技师必需注意采取合适方法,降低受检者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8、 候诊者和防护人员(病人必需需被搀扶才能进行检验除外),不得在无屏蔽防护听情况下在机房内停留。9、 科室应计划安全区域,确保候诊者不受射线辐射。X线照片质量分级评定标准X线照片质量分级评定标准,分甲级片、乙级片、丙级片和废片。甲级片:1)、严格按申请单要求,所摄部位应无丢失;2)、投照条件适宜,对比度、清楚度好,组织层次基础清楚,黑白分明;3)、位置正确,中心线、检验部位、胶片三者关系正确无误;4)、不能有体外异物影、伪影及显影过分或不足;5)、日期、号码、左右标识排列整齐、无误。乙级片:符合甲级片标准34条,其中必需含有前三条。 丙级片:符合甲级片标准前二条,但不影响诊疗者。废 片:不能用于诊疗,分析致废原因,发觉问题立即处理登记,严把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