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高考化学一轮物质的量浓度演练有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80811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化学一轮物质的量浓度演练有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物质的量浓度演练有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物质的量浓度演练有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物质的量浓度演练有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物质的量浓度演练有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效演练 1(2018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三模)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 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C. 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D.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答案】A 详解:A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根据公式cB= ,所配溶液浓度偏大,A项错误;B项,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终点读数偏小,所测体积偏小,B项正确;C项,用湿润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c(OH-)偏小,pH测定值偏小,C项正确;D

2、项,测定中和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散失热量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D项正确;答案选A。 2(2018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前,应反复摇动后再开启 B. 在实验室中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之下 C. 实验室制取氢气后的废液,可先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D. 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答案】D 【解析】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前,先将试剂瓶放在自来水流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要对人,A错误;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的蒸汽温度,B错误;实验后的废液都应倒入废液

3、桶中收集,集中处理,C错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观察瓶口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仍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D正确;正确选项D。 3(2018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下列有关硫酸的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4(2018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自选非玻璃仪器)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A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分液漏斗 B 配制450 mL 2 molL1氯化钠溶液 500 mL容量瓶

4、、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C 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 漏斗(带半透膜)、烧杯、玻璃棒 D 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 坩埚、玻璃棒、酒精灯、泥三角 【答案】B 【解析】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需要进行重结晶,所以应该用普通漏斗进行过滤,选项A错误。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所以配制450 mL 2 molL1氯化钠溶液的时候应该使用500mL容量瓶。用天平(非玻璃仪器)称量氯化钠质量,转移至烧杯,用量筒加水溶解,玻璃棒搅拌,转移至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即可,选项B正确。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应该用带滤纸的漏斗直接过滤,选项C错误。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的操作是蒸发,应该在

5、蒸发皿中进行,选项D错误。 5(2018届辽宁省朝阳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 A 制备Fe(OH)3胶体 煮沸盛在小烧杯中的25 ml.蒸馏水,加入5 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星红褐色 B 配制250 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1.0 g NaOH 固体放入25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入蒸馏水到刻度 C 氢气还原氧化铜 用酒精灯加热盛有灼热的氧化铜的反应管并通入氢气,固体完全变红后,先停止通氢气,然后停止加热 D 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的NaI 在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

6、黄色沉淀,然后过滤 【答案】A 6(2018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4月模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主要仪器(铁架台等忽略) 部分操作 A 用浓硫酸配制480mL0.1mol/L硫酸溶液 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将量取好的浓硫酸放入容量瓶中,加水溶解至刻度线 B 从食盐水中得到NaCI晶体 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三角架 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加热 C 分离甲醇和甘油的混合物 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直形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 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混合液液面以下 D 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Br2 分液漏斗、烧杯 分离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

7、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D 【解析】A容量瓶是定容容器,不可用来稀释浓硫酸,故A错误;B溶液的蒸发结晶在蒸发皿中进行,不是在坩埚中蒸发,故B错误;C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到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蒸气温度,故C错误;D萃取操作时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正确;答案为D。 7(2018届辽宁省辽南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 B. 用乙装置分离溴苯和水 C. 用丙装置制取SO2气体并验证其还原性(可加热) D. 用丁装置防止铁钉生锈 【答案】C 8

8、(2018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 目 的 A 取4gNaOH加入96m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配制4%的NaOH溶液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用蒸馏水润洗容量瓶 避免造成误差,且不会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C 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 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 将SO2通入溴水中, 溶液褪色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D 【解析】 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氢氧化钠的质量溶液总质量;溶液的总质量=4+961=100g,氢氧化钠的质量4g,所以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4/100100%=4%;A正

9、确;用蒸馏水润洗容量瓶,对n、V均无影响,则浓度不变,B正确;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C正确;SO2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非漂白性;D错误;正确选项D。 9(2018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二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下列因素对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A. 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 B. 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C. 洗涤液未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D. 定容时液面未到刻度线 【答案】B 10(2018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室温时,甲、乙两同学配制氯

10、化钠溶液。甲同学配制10%的NaCl溶液100 g,乙同学配制1.0 mol/L的NaCl溶液100 mL(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同学所需溶质的质量相同 B. 两同学所配溶液的质量相同 C. 两同学所需实验仪器种类相同 D. 甲同学所配的溶液浓度比乙同学的大 【答案】D 【解析】配制100g5%的NaC1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100g5%=5g,配制100m10.5mo1/L的NaC1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0.1L0.5mol/L58.5g/mol=2.9g,二者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不相等,A错误;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1g/mL,100mL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大

11、于100g, B错误;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质量,用药匙去药品,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在烧杯内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等;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质量,用药匙去药品,在烧杯内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洗涤后移入100mL容量瓶,加水定容,距离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配制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两种配制需要的仪器不同, C错误;配制10%的NaCl溶液100 g,其密度1g/mL,所以100 g溶液的体积小于100 mL,10%的NaCl溶

12、液中氯化钠的量为10%100/58.5=0.17mol,其浓度大于1.7 mol/L;D正确;正确选项D。 11(2018届甘肃省兰炼一中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仪器或用品(夹持装置、活塞省去)能够达到该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试剂 仪器或用品 A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 酸化NaCl 溶液、Zn 电极、Fe 电极、铁氰化钾 烧杯、电压表、导线、胶头滴管 B 铝热反应 氧化铁、铝粉 滤纸、酒精灯、木条、盛沙子的蒸发皿 C 配制1.000 mol/L NaCl NaCl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试剂瓶 D 制备乙酸乙酯 乙醇、乙酸、饱和碳酸钠 大小试管、酒精灯 【答案】A

13、 器不全,无法完成实验,故C错误;D、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需要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因此该实验无法完成,故D错误;故选A。 12(2018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并干燥 B.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 C. 焰色反应时,铂丝需用稀硫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D. 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答案】D 【解析】A、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查漏,容量瓶和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均不需要干燥,故A错误;B.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

14、B错误;C. 焰色反应时,铂丝需用稀盐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故C错误;D. 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配得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故D正确;故选D。 13(2018届江西省等三省十校高三下学期联考)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操作 A 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配制浓度为0.010 mol/L的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15、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答案】D 14(2018届贵州省黔东南州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实验误差分析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及操作 误差分析 A 用pH 试纸测某稀酸溶液的pH 时,先润湿试纸 无影响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溶液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偏低 C 测定某酸的准确浓度时,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偏低 D 测定中和热时,忘记盖上泡沫塑料板 偏高 【答案】B 【解析】A、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时,再滴加待测液会使溶液酸性减弱,酸溶液PH增大,故A错误;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

16、,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B正确;C、测定某酸的准确浓度时,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错误;D、测定中和热时,忘记盖上泡沫塑料板,导致热量散失,结果偏低,故D错误;故选B。 15(2018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A配制0. l0mol/L NaOH溶液 B.除去CO中的CO2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 【答案】B 16(2018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氮气不溶于水,图中装

17、置不会形成喷泉,故A错误;B转移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故B错误;C HCl极易溶于水,不能利用图中装置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D苯与水混合分层,苯的密度小,在上层,图中分液装置合理,故D正确;故选D。 17(2018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溶液中的Fe2+ 先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B 配制0.5mol/L的H2SO4溶液 量取50mL1.0 mol/L H2SO4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再加入50mL水稀释 C 验证乙烯的生成 加热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D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

18、的乙酸 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答案】D 18(2018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误差分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配制1mol/L的NH4NO3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所得溶液浓度偏小 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药品质量一定偏小 C.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终点俯视读数会使测得浓度偏大 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答案】A 【解析】A项,NH4NO3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若未恢复到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恢复到室温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正确;B项,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不使

19、用游码,药品质量不变,错误;C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终点俯视读数,测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会使测得浓度偏小,错误;D项,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由于稀释c(H+)偏小,测得的pH偏大,错误;答案选A。 19(2018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Mg(OH)2 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 向2mL1mol/L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mol/L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mol/LFeCl3 B 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 将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 配制100mL1.0mol/LCuSO4溶液 将

20、25gCuSO45H2O溶于100mL蒸馏水中 D 验证氧化性:Fe3+I2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下层液体是否变成紫色 【答案】D 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进行判断,若要比较Cl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则应比较HClO4与H2CO3的酸性强弱,故B错误;C、将25gCuSO45H2O溶于100mL蒸馏水中,溶质Cu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溶液的体积不是100mL,所配溶液的浓度不是1mol/L,故C错误;D、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变成紫色,则证明产生了I2,说明Fe3+将I 氧化为I2,氧化性Fe3+

21、I2,故D正确。故选D。 20(2018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五校联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夹持装置省略),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 A 坩埚、玻璃棒、酒精灯、泥三角 CuSO4溶液的浓缩结晶 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用盐酸除去BaSO4中的少量碳酸银 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0.5mol/L的溶液 D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NaI 【答案】D 【解析】A、CuSO4溶液的浓缩结晶,需要在蒸发皿中进行,所以A错误;B、用盐酸除去BaSO4中的

22、少量碳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新的沉淀,应该用硝酸,所以B错误;C、没有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所以C错误;D、用溴水与NaI反应生成NaBr和I2,然后在分液漏斗中用CCl4萃取即可除去I2,所以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21(2018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进行下列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蒸干CuSO4饱和溶液,制备CuSO45H2O晶体 B. 图乙:可形成红色喷泉,证明HC1极易溶于水 C. 图丙: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若定容时视线如图,则所配NaOH溶液浓度偏低 D. 图丁: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答案】B 22(2018届陕西省西安

23、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为了配制 100 mL 1 mol/L NaOH 溶液,其中有下列几种操作,错误的操作( ) 选刚用蒸馏水洗净过的 100 mL 容量瓶进行配制 NaOH 固体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中 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跟刻度相切 由于不慎,液面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这时采取的措施是使用胶头滴管吸出超过的一部分 A. B. C. D. 【答案】A 【解析】配制100mL1mol/L的NaOH溶液,应选择100mL容量瓶,因为容量瓶定容时仍需要加蒸馏水,所以使用前不需要干燥,正确;NaO

24、H溶于水放热,所以不能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错误;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次,洗涤液也均转入容量瓶中,是为了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正确;定容时为了防止加水超过刻度线,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错误;由于不慎,液面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吸出溶液时减少了溶质的质量,结果偏低,实验失败,需要重新配制,错误,答案选A。 23(2018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误差分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测得浓度偏大 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药品质量一定

25、偏小 C. 配制1moI/L的NH4NO3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所得溶液浓度偏小 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答案】C 【解析】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终点读数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得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最终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稀酸,则测得的pH偏大,故D错误;答案选C。 24(2018

26、届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及原理均正确的是 A. 利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钾元素的存在时,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 B. 用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最终呈蓝色,证明HClO是弱酸 C. 将一定量的FeCl3晶体、盐酸依次加入容量瓶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FeCl3溶液 D. 为证明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可向反应后的混合液加水,若显蓝色即可证明生成了CuSO4 【答案】A 25(2018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博览联考)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下列操作可使所配溶液浓度偏的是 A.

27、 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 B. 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 C. 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 D. 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 【答案】B 【解析】A、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中,溶质减少,浓度偏低,A错误;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量取的盐酸体积增加,浓度偏高,B正确;C、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错误;D、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D错误,答案选B。 26(2018届安徽省淮北市临涣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 用CC

28、l4提取 溴水中的Br2 除去氢氧化铁 胶体中的氯化钠 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配制100 mL0.1 molL1 NaCl溶液 装置或 仪器【答案】A 杯上方放置一个盛有水的烧瓶收集碘,故C错误;D配制100mL溶液需要100mL容量瓶,则图中缺少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故D错误;故选A。 27(2018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5时,将10mL 质量分数为50%(密度为1.4g/cm3)的硫酸稀释成1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俯视容量瓶颈刻度线定容,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B. 上述稀释过程所需要的蒸馏水为90mL C. 50%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9、7.14mol/L D. 上述100mL稀硫酸中含溶质14g,该稀硫酸不属于电解质 【答案】C 【解析】A、俯视容量瓶颈刻度线定容,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A错误;B、上述稀释后溶液的密度不知,所以无法求所需要的蒸馏水的体积或质量,故B错误;C、根据c= = =7.14mol/L,所以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7.14mol/L,故C正确;D、c= = =7.14mol/L,而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上述100mL稀硫酸中含溶质7.14mol/L0.01L98g/mol=6.99g,故D错误;故选C。 28(2018届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操作

30、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 29(2018届重庆市綦江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 实验:制取NaClO2晶体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高于60 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现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的作用是_。 (2)装置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中制备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_。 (3)从装置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 减压,55 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_; 低

31、于60 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 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 mL待测溶液。移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 =2IS4O )。 (4)配制待测液时,除用到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 (5)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32、)。 【答案】 防止倒吸(或其他正确说法) 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2OH 2ClO2H2O2=2ClO2 2H2OO2 用38 60 的温水洗涤 25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 (2)装置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装置中制备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2OH 2ClO2H2O2=2ClO2 2H2OO2。 (3)由题中信息可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高于60 时NaClO2分解成NaClO3

33、和NaCl。所以,从装置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减压,55 (或38 60 )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用38 60 的温水洗涤; 低于60 干燥,得到成品。 实验: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 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 mL待测溶液。移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 =2IS4O )。 (4)配制待测液时,除用到烧杯、玻璃棒外,还

34、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5)由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可以得到关系式ClO 2I24S2O ,则n(NaClO2)=4n(Na2S2O3)= ,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 %。 30(2018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测定硫铁矿( 主要成分为FeS2)中硫和铁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硫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0.5g硫铁矿粉于坩埚中,加入4.5gNa2O2,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上面再盖一层Na2CO3,在700下焙烧15min。 将坩埚及其盖放入100 mL沸水中,浸泡10 min并洗净坩埚。将所得溶液转移至烧杯中。 向上述烧杯中先加入过量硝酸,再加入足量Pb

35、(NO3)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为2.02g。 【铁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0.5g硫铁矿粉,加入盐酸和硝酸使其溶解。趁热加入稍过量的SnCl2溶液(Sn2+2Fe3+=2Fe2+Sn4+),再用HgCl2 氧化除去多余的SnCl2。 以二苯胺磷酸钠为指示剂,用0.05mol/L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K2Cr2O7被还原为Cr3+),直至终点,消耗11.20mL K2Cr2O7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适宜材质的坩埚是_(填字母)。 a.铁坩埚 b.铝坩埚 c.陶瓷坩埚 (2)步骤中上面盖一层Na2CO3的主要目的是_,焙烧时,FeS2和Na2O2反应生成硫酸

36、盐和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 (3)步骤中得到的固体的化学式为_。 (4)步骤若不除去过量的SnCl2,则会造成铁的含量测量值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步骤滴定时,K2Cr2O7溶液应盛放在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中;实验室配制100 mL0.05mol/L K2Cr2O7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_和_。 【答案】 a 防止产生的少量SO2 逸出(或隔绝空气,防止空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等合理答案) 2FeS2+15Na2O2=Fe2(SO4)3 + NaSO4+14Na2O PbSO4 偏大 酸 玻璃棒 100mL容量瓶 【解析】(1)铝坩埚和陶瓷坩埚在高温下

37、可以与过氧化钠或碳酸钠反应,而铁坩埚不会,所以,步骤适宜材质的坩埚是a。 (2)步骤中上面盖一层Na2CO3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产生的少量SO2 逸出。焙烧时,FeS2和Na2O2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2+15Na2O2=Fe2(SO4)3 + NaSO4+14Na2O 。 (3)PbSO4不溶于水和酸,所以,步骤中得到的固体为PbSO4。 (4)步骤若不除去过量的SnCl2,因为Sn2+的还原性强于Fe2+,后面用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时,会消耗过多的K2Cr2O7溶液,必然会造成铁的含量测量值偏大。 (5)步骤滴定时,K2Cr2O7溶液有强氧化性,故应将其

38、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实验室配制100 mL0.05mol/L K2Cr2O7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和100mL容量瓶。 31(2018届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用无水 Na2SO3固体配制 250 mL 0.1000 molL1 溶液的步骤如下图,请回答: (1)在配制过程中必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50ml 容量瓶和_;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方法是_。 (2)下列操作不会对所配的Na2SO3溶液浓度产生误差的是_。 A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 B图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 2-3 次,并转移洗液 C.图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图后,发现液

39、面略低于刻度线,再滴加少量水使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 (3)已知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钠,请设计实验检验配制的 Na2SO3 溶液是否发生变质_。 【答案】 电子天平 在容量瓶中注入水,盖好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倒立, 观察瓶塞是否漏水; 如不漏,将塞旋转 180 度,再重复检漏 A 取少量 Na2SO3 溶液,加入盐酸酸化、 滴加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有溶液已变质产生硫酸钠 (2)下列操作A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无影响;B图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 2-3 次,并转移洗液,则溶质减少,所以配得的Na2SO3溶液浓度偏低;C.图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配

40、得的Na2SO3溶液浓度偏低;D.图后,发现液面略低于刻度线,再滴加少量水使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则溶液体积偏大,配得的Na2SO3溶液浓度偏低。综上所述,不会对所配的Na2SO3溶液的浓度产生误差的是A。 (3)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钠,要检验配制的 Na2SO3 溶液是否发生变质,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方法是:取少量 Na2SO3 溶液,加入盐酸酸化、 滴加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有溶液已变质产生硫酸钠。 32(2018届x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某次实验需用450mL、0.5mol/L 的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

41、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玻璃棒,还有_。 (2)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_。 (3)配制过程: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NaCl 将NaCl缓缓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溶解 用玻璃棒引流将冷却后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已经检漏的合适规格的容量瓶中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待用。 上述步骤中缺少_,应放在步骤_之前(填“序号”)。 (4)在横线上填写下列各种情况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转移溶液时有少量的溶液洒出_。 定容时,俯视液面_。 容量瓶中有少量的水_。

42、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_。 (5)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多选)。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答案】 500mL容量瓶 14.6g 洗涤烧杯,洗涤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 偏低 偏高 无影响 偏低 BCE 【解析】(1)没有450mL容量瓶,应该配制500mL,所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玻璃棒外,还有500mL容量瓶。(2)所需NaCl的质量为0.5L0.5mol/L58.5g/mol14.6g。(3)根据配制过程可知上述步骤中缺

43、少洗涤操作,且洗涤液要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该操作应放在定容即步骤之前。(4)转移溶液时有少量的溶液洒出,溶质减少,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液面,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容量瓶中有少量的水无影响。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5)A容量瓶可以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A正确;B容量瓶不能贮存溶液,B错误;C不能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C错误;D容量瓶能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D正确;E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E错误,答案选BCE。 33(2018届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

44、一,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 _ ,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 _。 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答一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请完成该实验方案。(已知: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少

45、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 _。 有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含NaCl 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_。 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pH10.2 样品含NaOH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准确称取a g 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 第二步: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 第三步: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则c(Na2S2O3)_molL-1。 (4)在(3)的实验中,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

46、Na2S2O3浓度可能_(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IO3-5I-+6H+= 3I23H2O, 4I-O2+4H+=I22H2O ,2S2O32-I2=S4O62-2I-) 【答案】 品红溶液 颜色很快褪去 控制SO 2 的流速(或适当升高温度) 滴加足量稀硝酸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振荡 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静置,用pH计测量上层清液pH值 3000a/107V 偏低 4I-+O2+4H+=2I2+2H2O,2S2O32-+I2=S4O62-+2I- 为了使SO2 尽快完全吸收,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以适当提高反应的温

47、度,使速率加快;也可以控制SO2 的流速,使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适当提高反应的温度(或控制SO2 的流速)。 (2)Cl-的检验所需要的试剂为AgNO3,同时CO32-和OH-也能与Ag+生成白色沉淀,从而干扰Cl-检验,故先必须将CO32-和OH-排除,所以先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使CO32-生成CO2气体挥发,OH-生成H2O,再加AgNO3 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证明含有NaCl。故答案为:滴加足量稀硝酸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振荡。 NaOH溶液呈碱性,可以用pH计测量其pH,如果pH7,就可以说明混合物中含有NaOH,但Na2CO3溶液也呈碱性,故必须先将Na2CO3除去,可以加入过量的中性的CaCl2溶液生成CaCO3沉淀,同时生成的NaCl也为中性,再用pH计测量上层清液的pH。答案为: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静置,用pH计测量上层清液pH值。 (3)根据IO3-5I-+6H+= 3I23H2O, 2S2O32-I2=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