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手册依据GB/T 19022-2003 idt ISO 10012:2003 编制目录前 言401计量手册颁布令50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任命书6第1章 范围71.1目的71.2范围71.3内容71.4手册的管理71.5手册修订记录7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8第3章 术语和定义93.1测量管理体系93.2测量过程93.3测量设备93.4计量特性93.5计量确认93.6计量职能93.7高控测量过程93.8重要测量设备93.9计量网络人员9第4章 总要求114.1总则114.2计量单位114.3计量标准114.4检测能力124.5检测水平124.6安全环保监测对
2、计量的要求124.7能源计量124.8支持性文件13第5章 管理职责145.1计量职能14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75.3计量方针和目标175.4管理评审18第6章 资源管理206.1人力资源206.2信息资源226.3物资资源256.4外部供方25第7章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277.1计量确认277.2测量过程28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30第8章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318.1总则318.2审核和监视318.3不合格控制328.4改进34第9章 附录359.1附录A计量职能分配表及相关文件359.2附录B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359.3附录C管理评审计划359.4附录D管理评审报告3
3、59.5附录E计量人员359.6附录F顾客满意度测评计划359.7附录G顾客满意度测评报告359.8附录H内部审核计划359.9附录I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359.10附录J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自查报告3549前 言本手册依据国家标准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idt ISO 10012:2003),结合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运营和维修的工作要求编制而成。本手册是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开展计量业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本标准起草单位: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基地维修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版本号为第1版、第0次修订。本标
4、准2015年5月日发布。本标准从2015年5月日起实施。本标准由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基地维修中心负责解释。本标准由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工作组归口。01 计量手册颁布令计量手册由基地维修中心负责编写,它阐明了运营事业总部的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描述了运营事业总部的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GB/T19022-2003 idt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及运营事业总部的实际情况。本
5、手册是运营事业总部建立、实施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运营事业总部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绩效的行动准则,也是向顾客提供计量保证的重要文件,现予以批准,自2015年5月日起颁布实施。计量方针规范高效,准确可靠,全面保障2015年计量目标序号项目目标统计部门1在用测量设备计量合格率95%各运营中心、基地维修中心2高控测量过程受控率100%各运营中心、基地维修中心3在用计量标准装置合格率100%基地维修中心4在用测量软件确认合格率100%各运营中心、基地维修中心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2015年5月日02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了更好地在运营事业总部范围内按照计量法律
6、法规、GB/T19022-2003/ISO10012:2003和GB17167-2006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测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现任命刘文涛同志为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和权限如下:1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2.向总经理报告测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的需求。3.向运营事业总部全体员工传达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4.负责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中与外部有关机构进行联络。各单位应全力支持管理者代表的工作,并及时就测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情况向管理者代表报告。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2015
7、年5月日第1章 范围第1章1.1 目的为实现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遵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满足现场的测量要求,建立和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特编制计量手册。1.2 范围计量手册是运营事业总部计量业务工作的总纲,适用于运营事业总部运营及维修、能源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防护和经营管理各项过程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管理。1.3 内容本手册由前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前言包括目录、前言、计量手册颁布令、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任命书、运营事业总部简介等,正文包括GB/T19022-2003标准和GB17167-2006标准对应的内容和资料性附录。1.4 手册的管理计量手册
8、由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编制,企业管理部审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总工程师室负责计量手册的统一编号、登记发放。计量手册的发放按照运营事业总部保密管理实施细则、运营事业总部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要求办理。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每年初负责组织评审计量手册,如需修订,由基地维修中心组织修订,企业管理部审核,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颁布。新版本颁布后,旧版本立即作废,总工程师室负责回收,保留一份后其余全部销毁。1.5 手册修订记录版次修订日期批准日期修订内容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GB/T19022-2003 idt IS0 10012:20
9、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0-2008 idt ISO 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24001-2004 idt ISO 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OHSAS 18001:200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JJF1001-2011计量基础术语和定义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第3章 术语和定义第2章第3章3.1 测
10、量管理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3.2 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3.3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包括计量器具(也称测量仪器)、实物量具、标准物质和测量系统,以及测量设备配套的软件等。3.4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征。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3.5 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 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
11、印和标签。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率)、最大允许误差等。注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3.6 计量职能运营事业总部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3.7 高控测量过程其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对生产经营、质量控制、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影响的测量过程。包括:3.7.1 内部检定(过程)3.7.2 内部校准过程3.7.3 关键产品特性检测(过程),示例:绝缘油中的水分检测(过程)。3.7.4 关键工艺参数检测(过程),示例:轨距检测(过程)。3.7.5 安全防护参数
12、检测(过程),示例:绝缘电阻检测(过程),空气压缩罐压力检测(过程)。3.7.6 贸易结算的检测(过程),示例:进厂物资称重。3.8 重要测量设备其示值的准确可靠性对生产经营、质量控制、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影响的测量设备。3.8.1 用于内部检定(校准)的计量标准装置。3.8.2 用于高度控制测量过程监视用的核查标准。3.8.3 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的测量设备。3.8.4 用于关键产品特性或工艺参数检测的测量设备。3.9 计量网络人员包括中心计量员、部门计量员和分部计量员第4章 总要求4.1 总则4.1.1 运营事业总部按照“质量-测量-计量”的计量业务管理思路,制定计量要求
13、管理程序,从产品要求、生产经营要求和法规要求中推导出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要求可表示为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率)(或最小分度值)、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4.1.2 运营事业总部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4.1.3 运营事业总部确定生产经营所有活动必需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已考虑到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4.1.4 运营事业总部的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所有测量过程必须受控。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
14、测量设备必须经过确认。4.1.5 测量管理体系按照运营事业总部制定的程序更改。4.1.6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满足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4.2 计量单位1.12.3.4.4.14.25.15.25.35.44.1.4.2.4.2.1 运营事业总部的计量人员、检测人员、工艺员、仓管员在各种记录报表中应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4.2.2 各种广告宣传品、工艺文件、图纸、检测报告、记录等,必须全部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4.2.3 如进口设备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单位或部门应向基地维修中心报告,并在测量设备的明显部位贴上换算表。4.2.4 基地维修
15、中心监督各职能部门(室)、各中心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4.3 计量标准5.6.7.4.14.24.34.3.1 运营事业总部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包括配件)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4.3.2 运营事业总部按照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在上级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范围内,在运营事业总部内开展相关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强制检定如有以下计量器具,必须定期定点开展强制检定:4.3.2.1 运营事业总部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4.3.2.2 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
16、生、环境监测方面且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注:不能检定的最高计量标准装置或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没有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及测量系统不需要强制检定,但必须计量确认合格后才可以使用。4.4 检测能力运营事业总部的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1.2.3.4.4.1.4.2.4.3.4.4.4.4.1 对产品质量特性和工艺参数的监视和测量要求。4.4.2 对环境绩效的监视和测量要求。4.4.3 职业健康安全(OHSAS)管理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和测量要求。4.4.4 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4.5 检测水平运营事业总部的检测水平应满足运营
17、事业总部生产经营和质量检验对计量检测的要求,并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测量设备。4.6 安全环保监测对计量的要求配备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用测量设备时,运营事业总部要充分考虑到作业场所人员的健康安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排放。4.7 能源计量4.7.1 运营事业总部建立、保持和使用程序文件来规范能源计量人员行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和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汇总。4.7.2 运营事业总部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4.7.3 运营事业总部设专人负责各下属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4.7.4 运营事业
18、总部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应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运营事业总部建立和保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档案。4.7.5 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修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4.7.6 运营事业总部备有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台帐。各下属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应备有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台帐。4.7.7 运营事业总部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应能追溯至计量测试记录。4.8 支持性文件计量要求管理程序第5章 管理职责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5.1 计量职能5.55.1.5.1.1 基地维修中心为运营事业总部的计量主管部门,各中心的安全技术部为各单位的计量主管部门,协助基地维修中心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19、。5.1.2 总经理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图(见下图),并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运营事业总部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职能参见附录B计量职能分配表。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注:总部工会、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室不纳入测量管理体系范围。5.1.3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组织各单位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5.1.4 运营事业总部领导、各中心及各计量岗位的计量职能5.1.4.1 总部总经理5.1.4.1.1. 主持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的全面工作,促进各级员工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
20、备的要求。5.1.4.1.2. 任命管理者代表,以确保运营事业总部的测量管理体系按照GB/T19022-2003标准的要求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领导、组织运营事业总部计量工作,保证其行使监督的权限。5.1.4.1.3. 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提供必需的资源。5.1.4.1.4. 批准计量手册、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5.1.4.1.5. 批准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计量职责和权限,确保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5.1.4.1.6. 批准运营事业总部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5.1.4.1.7. 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确定测量管理
21、体系的改进方向。5.1.4.2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5.1.4.2.1. 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5.1.4.2.2. 向总经理报告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的需求。5.1.4.2.3. 向运营事业总部全体员工传达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5.1.4.2.4. 在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中与咨询、认证机构保持联络。5.1.4.2.5. 组织制定并审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5.1.4.2.6. 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5.1.4.2.7. 任命内部审核组长,开展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5.1.4.2.8.
22、 审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5.1.4.3 基地维修中心5.1.4.3.1. 制定运营事业总部计量工作年度计划。5.1.4.3.2. 组织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5.1.4.3.3. 组织编制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对文件进行管理。5.1.4.3.4. 管理运营事业总部的测量设备台帐。5.1.4.3.5. 组织各单位设计必需的测量过程。5.1.4.3.6. 评价外部供方实验室的检测/校准能力,配合完成测量设备维护维修机构维修能力的评价。5.1.4.3.7. 对各单位的测量管理
23、体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5.1.4.3.8. 牵头组织计量网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5.1.4.3.9. 组织全员计量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全员计量意识,提高全员测量管理的能力。5.1.4.3.10. 处理计量纠纷,实施计量奖惩。5.1.4.4 总工程师室5.1.4.4.1. 配合基地维修中心做好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5.1.4.4.2. 配合基地维修中心开展测量管理体系监视、审核和管理评审。5.1.4.4.3. 制定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5.1.4.4.4. 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包括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建立和保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档案
24、、能源计量器具台帐。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应能追溯至计量测试记录。5.1.4.5 企业管理部组织完成测量设备维护维修机构维修能力的评价。5.1.4.6 安全质量部5.1.4.6.1. 落实对总部计量检测工作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职责。5.1.4.6.2. 参与和指导总部环保、职业健康、设备设施等方面计量检测原则、标准的制定工作。5.1.4.7 人力资源部负责计量人员的配置工作。5.1.4.8 培训中心负责开展计量教育培训工作。5.1.4.9 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基地维修中心开展计量管理工作。5.1.4.10 各中心总经理5.1.4.10.1. 审批本单位计量规划。5.1.4.10.2
25、. 确保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5.1.4.10.3. 参与管理评审会议。5.1.4.11 各中心的分管领导5.1.4.11.1. 监督指导本单位开展各项计量工作。5.1.4.11.2. 组织编制本单位计量工作规划。5.1.4.12 各中心安全技术部5.1.4.12.1. 制定本单位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5.1.4.12.2. 组织开展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日常管理工作。5.1.4.12.3. 组织开展测量过程的控制工作。5.1.4.12.4. 定期进行计量工作总结。5.1.4.13 各中心下属生产部门5.1.4.13.1. 制定本单位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并实施。5.
26、1.4.13.2. 开展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日常管理工作。5.1.4.13.3. 开展测量过程的控制工作。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5.2.1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确保:5.2.1.1 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5.2.1.2 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5.2.1.3 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5.2.2 顾客的测量要求是指产品标准和(或)工艺标准,为此,运营事业总部将顾客分为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外部顾客是指地铁安全运行的监管部门、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等,内部顾客是测量设备的使用部门,生产、工艺、质量、检测、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部门。5.2.3 为识别顾客要求,确保顾客满意
27、,超越顾客期望,运营事业总部编制计量要求管理程序,并定期开展顾客计量满意度测评。5.2.4 支持性文件计量要求管理程序5.3 计量方针和目标1.2.3.4.5.5.1.5.2.5.3.5.3.1. 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制定并批准计量方针。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宣贯。5.3.2. 计量目标5.3.2.1. 管理者代表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测量管理体系可测量的质量目标。5.3.2.2. 运营事业总部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5.3.2.3. 计量目标必须包括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管理目标,重点解决“测不了”,“测不快”和“测不准”的问题。5.3.2.4. 基地维修中心定期组织
28、检查计量目标的实现情况。没有实现计量目标的,按计量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整改。5.3.3. 支持性文件计量不合格控制程序5.4 管理评审5.4.5.4.1. 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5.4.2. 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5.4.3. 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以公文或通知的形式下发给各单位。基地维修中心组织各单位准备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各中心在运营事业总部管理评审会议前可举行本中心的管理评审会议,总结测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确定测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建
29、议。5.4.4. 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至少包括:5.4.4.1. 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结果。5.4.4.2. 计量满意度测评报告。5.4.4.3. 计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5.4.4.4. 测量管理体系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状况。5.4.4.5. 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5.4.4.6.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状况。5.4.4.7. 测量过程的设计、实现和控制状况。5.4.4.8. 人员教育培训及其有效性评价的情况。5.4.4.9. 测量管理体系重大变更。5.4.4.10. 改进的建议。5.4.5. 管理评审一般以会议形式进行,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总经理也可授权管理者代表主
30、持评审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讨论、评价评审输入的信息,对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针对主要问题做出改进的决议。5.4.6. 管理评审输出采用管理评审报告的形式,内容包括:5.4.6.1. 测量管理体系(包括计量方针目标)改进的措施;5.4.6.2.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改进计划;5.4.6.3. 资源需求计划。5.4.7. 管理者代表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基地维修中心以通知的形式下发管理评审报告给各单位。管理评审报告由基地维修中心归档保存。管理评审报告中要求的改进计划(或项目)由基地维修中心负责跟踪实施。5.4.8. 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的格式见附录C管理
31、评审计划和附录D管理评审报告。第6章 资源管理1.2.3.4.5.123456第6章6.1 人力资源6.6.1.6.1.1. 人员的职责6.1.1.1. 人力资源部在基地维修中心、各运营中心安全技术部的协助下,在组织结构图、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或程序中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6.1.1.2. 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如下:6.1.1.2.1. 各中心安全技术部分管领导1)制定本单位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并督促各部门实施。2)督促计量网络人员开展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日常管理工作。3)督促计量网络人员开展测量过程的控制工作。4)定期进行计量工作总结。6.1.1.2.2. 各中心生产部门负责人1)指
32、定计量网络人员,并为计量网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2)监督计量网络人员的计量管理工作。6.1.1.2.3. 各中心计量网络人员1) 组织计量要求导出。2)负责计量要求管理。3)编制本中心测量设备台帐,组织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日常管理。4)对本中心测量过程进行管理,对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组织定期核查和计量确认。5)推广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6)将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纳入设备维护保养计划。7)组织全员计量培训。6.1.1.2.4. 中心各部门计量网络人员1)管理本部门测量设备台帐。2)组织本部门测量设备的送检,按时完成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3) 维护保养本部门的测量设备,确保测量设备标识的完整
33、。4) 确保本部门必需的测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5)教育本部门员工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6.1.1.2.5. 计量管理员1)新增测量设备的编号、入账。2)更新测量设备台账。3) 编制测量设备年度检定校准计划。4) 编制测量设备月度检定校准计划。5)审核待检测量设备。6)组织已知量值的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的盲样测试。6.1.1.2.6. 检定员1)负责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并做好记录。2)负责计量标准器的维护保养工作。6.1.1.2.7. 检验员(化验分析员)1)负责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2)负责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6.1.1.2.8. 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1)负责对送检样品进
34、行检验,并做好记录。2)负责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6.1.1.2.9. 能源计量员1)协助和督促本单位负责人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法律、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2)负责本单位能源管理制度、节能计划、节能技术进步措施、能源消耗定额、节能奖惩办法的制定及执行的监督。3)负责本单位新增用能项目的合理用能评价,参与本单位新增用能设备的审查。4)考核监督本单位能耗定额执行情况,确定节能奖金的使用方案。5)组织用能分析、节能测试,协助节能管理工作部门完成节能监测,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6)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节能培训,进行节能信息交流,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7)组织编写并
35、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按照管理节能工作部门的规定定期报告工作。6.1.1.3. 各中心确认计量人员配备是否符合总部经营的要求,协助人力资源部择优录取。6.1.1.4. 基地维修中心应形成计量人员名单并定期更新名单。计量人员名单的格式见附录F计量人员名单。6.1.2. 能力和培训6.1.2.1. 人员能力要求6.1.2.1.1. 人力资源部应指导并统一协调岗位说明书体系,明确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各岗位对员工个人能力(包括教育、技能、培训和经验)的要求,以此作为人员招聘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并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如果员工的素质达不到要求,应采取培训或其他措施,以满足要求。6.1.2.1.2. 负责主
36、办委外项目的部门应当代表总部,要求合同方能够证实他们的员工具有必要的能力并接受了适当的测量管理培训。6.1.2.2. 人员意识要求总部或代表总部工作的人员都应意识到:6.1.2.2.1. 符合计量方针和符合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6.1.2.2.2. 他们工作中的测量管理水平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经济和安全效益。6.1.2.2.3. 他们在实现与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和职责,以及偏离规定的测量控制程序的潜在后果。6.1.2.3. 人员培训要求培训中心负责总部的培训管理和内部培训的实施,制定并实施培训管理的各项制度,识别培训需求,提供培训以满足这些需求,评估培训的有效性,并保留
37、相关记录。6.1.3. 支持性文件运营事业总部培训管理办法6.2 信息资源6.2.6.2.1. 程序6.2.1.1. 总部按照GB/T19022-2003标准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规范的要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文件。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6.2.1.2. 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需要时可获得和提供。总工程师室对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受控状况进行监督管理。6.2.1.3.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文件:计量手册计量手册阐述了运营事业总部的计量方针和目标
38、,确立了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各级计量管理人员的职责,规定了测量过程控制、计量确认和支持性过程的管理要求。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清单见附录B: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叙述了测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管理程序和(或)要求,包括目的和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权限和管理程序和(或)要求等内容。第三层次文件: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描述了完成计量工作的详细步骤,包括:1)测量设备操作规程。2)计量器具内部检定操作规范(或细则)。3)测量设备内部自校准方法(或细则)。4)检验方法。5)测量设备(高控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方法。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引。7)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
39、产品标准等外来文件。第四层次文件:记录表格记录表格规范了证实测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容,包括计量要求导出记录、检定/校准记录、计量确认记录、测量设备台帐、检测记录、测量过程控制记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记录等。6.2.1.4. 体系文件按照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号,记录表格按照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编号。6.2.1.5. 支持性文件: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6.2.2. 软件6.2.2.1. 由基地维修中心组织各运营中心识别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总部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的配置、测试、确认和使用、维护等过程
40、的管理按照测量软件管理程序加以控制。6.2.2.2. 总部使用的测量软件的任何修改都应按运营事业总部软件升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在启用前都将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6.2.2.3. 测试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6.2.2.4. 支持性文件:测量软件管理程序、运营事业总部软件升级管理规定6.2.3. 记录6.2.3.1. 测量管理体系所需记录按照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各单位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6.2.3.2.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包括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6.2.3.2.1. 管理记录包括计量目标实现情况,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内审计
41、划,内审报告,测量管理体系监视计划,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报告,计量不合格报告等。6.2.3.2.2. 技术记录包括计量要求导出记录、检定/校准记录、测量设备管理记录、计量确认记录、测量过程控制记录等。6.2.3.3. 填写基本要求填写记录的要求及格式按照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6.2.3.4. 记录的标识基地维修中心按照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计量管理、计量检定/校准所需记录表格的统一编号。6.2.3.5. 记录的贮存和保护、检索记录应分类装订成册,整理归档,妥善保存,便于检索,方便使用人员随时查阅。6.2.3.6. 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的管理记录至少保存两年。计量标准器
42、的检定/校准证书和大型、关键的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证书、测试报告应长期保存,并保持有效性和连续性。6.2.3.7. 记录的处置保存期满,经保存记录的单位负责人审核,单位的主管领导批准后,由保存记录的单位办理处置手续。如需销毁,由指定的监管人员监督销毁。6.2.3.8. 支持性文件: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6.2.4. 标识6.2.4.1. 运营事业总部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6.2.4.2. 测量设备必须有计量确认状态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必须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6.2.4.3. 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
43、的设备必须与其他设备清楚地区分。6.2.4.4. 总部在计量标识管理程序计量标识管理程序中详细规定计量标识的管理要求。6.2.4.5. 支持性文件:计量标识管理程序6.3 物资资源6.3.6.3.1. 测量设备6.3.1.1. 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必须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6.3.1.2. 测量设备在确认有效前必须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6.3.1.3. 测量设备必须在受控的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以确保有效的测量结果。6.3.1.4. 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必须包括在测量管理体系内。6.3.1.5. 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建立、保持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来
44、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以防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纳入或撤出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必须有处理程序。6.3.1.6. 支持性文件: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6.3.2. 环境6.3.2.1. 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测量过程有效运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必须形成文件。6.3.2.2. 负责测量设备管理和测量过程控制的单位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必须予以记录并用于测量结果。6.3.2.3. 基地维修中心组织各运营中心编制测量环境管理程序,详细规定测量环境的管理要求。6.3.2.4. 支持性文件: 测量环境管理程序6.4 外部供方6.4.6.4.1. 计量外部供方包括测量设备的制造商、代理商、检定、校准、检测、维修维护等服务机构等。6.4.2. 对测量设备的制造商、代理商应按运营事业总部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对供应商(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对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维修维护机构应按计量外部供方管理程序,对供应商(外部供方)为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