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78970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学习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 1、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_直接原因_ 2、时间_、地点_、领导人_ 3、建立政权地点_ 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人。 5、结果_。 6、意义_。 三、农民起

2、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 (1)巨鹿大战:时间:_ 地点:_ 双方:_ 结果:_ (2)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 时间:_ 都城:_ 建立者:_ 合作探究: 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精讲点拨: 1、教师给出史料: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

3、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3、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6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

4、战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达标检测: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 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 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 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 实行族诛 实行连坐 A B C D 2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影响是(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5秦朝灭亡的标志是( )

5、 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 C刘邦攻占咸阳 D西汉建立 6识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请回答: (1)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两个小队长”分别指谁? (3)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 (4)这一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C 6(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陈胜、吴广。(3)会。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他们的革命

6、首创精神。 拓展提升: 1.从秦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道理? 2、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把你的所见所闻,说给大家听听。 课外作业: 必做题:1、查找成语故事:这节课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的多。 选做题:1、某导演拍电视剧,戏中有陈胜和孙武的对打。两位演员不解地说:“我们两人怎么可能打仗呢?”导演 听到了有些恼火地说:“叫你打你就打,你不打来无工钱!” 陈胜和孙武有可能打仗吗?为什么?针对这种情况,你想说什么?你又该做些什么? 2、如你来到陕西参观秦始皇兵马俑,请你在游客留言薄上留下你最想对秦始皇说的一段话。图说历史知识梳

7、理: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堂导入: 1、你知道西汉共经历了多少个皇帝吗?最为有名的有哪些?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2、以电视剧汉武大帝导入。 3、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怎样治理天下?)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

8、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_ 2.文景之治 措施:_ 结果:_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_、_ 2、措施: 政治上,_ 思想上,_ 3、结果: 实现了_ 开始进入_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于_年。 2、东汉建立于_年,定都_,建立者_。 3、光武中兴是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 5、东汉瓦解 合作探究: 1、课本68页“动脑筋”。 2、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 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9、? 精讲点拨: 1、解释休养生息的含义。 2、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文景两帝-节俭治国-盛世 秦始皇-奢侈残暴-亡国 3、 汉武帝摧尊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以儒家学说为主,又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

10、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发行五铢钱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6. 阅读下列材料: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

11、)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阅读材料回答: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C 6

12、.(1)汉景帝时期。 (2)“文景之治”。 (3)他们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节俭。 7.(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2)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以此为戒,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注意节俭。 拓展提升: 联系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提一个建议。 课外作业: 必做题 比一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选做题 1、 以史为鉴,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成由俭,败由奢的短文。 2、看到下列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说说理由。 节俭 “以德化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 大一统 相关链接 唯才是举的汉武帝 古训:得

13、人者昌,失人者亡。汉武帝时代人才辈出,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这与汉武帝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分不开。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武故事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汉武帝到郎署见一老翁,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衣衫不整。武帝奇怪,一般郎官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这位须鬓皆白为什么还当郎官呢?于是就问他:“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听颜驷这么一说,武帝深为震惊,这么一位三朝为官的老者,就是因为碰不上皇帝所好,总也得不到提拔重用,干了大半辈子还是个郎官,这不是颜驷的过

14、错,而是用人上的疏误,武帝考察了颜驷的才识,即任命他为会稽都尉,也就是会稽郡的军事首领。从此出来一个“颜郎老”的典型,成为生不逢时、老而不遇的代名词。 汉武帝即位后对汉初的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汉初用人看重资历,担任一定的官职还要有相应的财产标准,凡是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都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这种近亲繁殖的制度,造成了人才的退化,压制优秀人才的崛起。元朔元年,他下了一道“兴廉举孝”的诏书,宣布不讲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并把它制度化,哪级官吏“不举孝、不察廉”就免职罢官。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

15、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堂导入: 1、引导学生复习前课内容导入,如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 2、激情导入:同学们,你知道炒菜、炒饭,可你知道炒钢吗?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鼓风或加进精矿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的炒钢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就走

16、在了世界的前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 农业的成就: 1、 水利:西汉_、东汉_治理黄河 2、 农具:_、_。 3、 作物: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 1、丝织业:_代表_ 2、冶铁业:_意义_ 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 三、商业繁荣: 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 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规模宏大:人口_、_。 布局合理:_ 商业区_市合作探究: 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2.P72页动脑筋 3.P75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 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两个方面讲解:一是

17、农具的改进,包括犁壁和耧车的发明;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法。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教师可借助于计算机、录像片、投影仪、挂图或模型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与第7课内容相联系。 2.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兴修水利、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三个方面。 3.提花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 4、解释五铢钱。并同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比较。 5强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黄河的治理

18、,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武帝 光武帝 2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 A、杜诗 B张衡 C王景 D郦道元 3水排是一种( ) A纺织工具 B冶铁工具 C灌溉工具 D耕种工具 4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 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汉朝 5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收回地方铸币权 盐铁官营 统一铸五铢钱 奖励工商业( ) A B C D 6发明水排的是( ) A杜诗 B张衡 C王景 D郦道元 7小红家中收藏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枚钱最早铸于( ) A战国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春秋时期 8 东汉时,著

19、名科学家张衡著有两京赋,其中的“两京”指的是( ) A咸阳和洛阳 B长安和洛阳 C长安和镐京 D咸阳和长安 9 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非常繁华,其根本原因是( ) A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C城市人口多 D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10长安城里的“市”是指( ) A商业区 B居住区 C作坊区 D宫廷区 二、识读下面两幅图片 11上面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汉代在农业方面的什么成就?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C2C3B 4D5D6A7C8B9A10A 11牛耕普遍采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西汉采用耧车进行播种。说明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有了

20、很大进步。 拓展提升: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我国古代历来被称为“害河”,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黄河,以使它造福于人类? 2、假如你生活在西汉,你愿意做一个农民,还是商人,说出理由。 课外作业: 必做题:列表归纳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选做题:1、衣、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课下可以广泛收集资料,结合汉代的衣食情况,再和今天人们的衣食情况做个比较,谈谈古今衣食的变化。 2、到农村去做实地考察,了解现代农具,并同两汉时期的农具做比较。 知识梳理: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

21、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学习重点和难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课堂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 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 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第十五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2、时间:_ 人物:_ 经济发展:_ 二、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条件:_ 2.时间:_ 战役:_ 作用:_ 三、 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影响_ 2、昭君出塞: 时间:_ 对象:_ 作用:_、_ 合作探究: 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识图P78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 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讲点拨: 1、民族关系的表

23、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2、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作出了贡献。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3、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4、卫青、霍去病为击

24、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这种以民族利益为重,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汉初的和亲政策是被动的,是屈辱的,是用所谓“和亲”来换取边境一时的安定,其原因是汉初国力太弱。而昭君出塞是西汉国家强盛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再是被动的屈辱的求和,而是平等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短暂的边境安宁,而是民族融合的长久的和平。 达标检测: 一、选一选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A可汗B.单于C赞普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A畜牧业兴旺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 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

25、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 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国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蒙恬出击匈奴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卫青霍去病窦宪窦固 AB.CD 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二、材料分析题 7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

26、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三、问答题 8简述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A 6B 7霍去病;为国忘家,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维护了北部边郡的安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8 汉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才解围。白登之围后,汉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把匈奴赶到漠北,从此不能与西汉抗衡。汉元帝时,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拓展提升: 1、 “昭

27、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民肯定和赞扬?假如你是当时的昭君,你能自愿远嫁他乡吗? 2、对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有人说是失败之举,因为它耗尽了西汉的财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认为是英明之举,因为它巩固了西汉的疆域。你的看法是什麽? 3、秦汉时期为发展民族关系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哪些? 课外作业: 必做题: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请完成: 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 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 3.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最少三例) 4.在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中,你最支持哪一种做法

28、?并说明理由。 选做题:1、搜集有关赞扬王昭君的诗歌、传说故事、画卷、散文、戏曲等,准备在班内交流。2、关于匈奴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它的强大,造成中国北部边患严重,既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也给北部边民带来灾难。因此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没有贡献。另一种观点认为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北疆,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他们创造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你认为上述哪种观点正确,试说明理由。 知识结构:第15课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学

29、习重点和难点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课堂导入: 80年代,诗人纪宇在风流歌里写道:“张骞通西域,我在鞍前。鉴真东渡,我在船后。”我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西汉时的张骞便是我国第一位外交家,世界上第一位探险家。他是怎样历尽艰险不辱使命两次出使西域的?他这一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含义:_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_时间:_ 困难:_结果:_ 3、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_ 时间

30、:_ 结果:_ 作用:打通了_ 加强了_ 4、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时间:_ 政府:_ 意义:_ 职权范围:_ 二、丝绸之路 1、开通时间:_ 2、开通条件: _汉武帝 _张骞 _西域都护 1、基本路线:_、_、_、_、_、_。 2、历史作用:_、_。 三、班超经营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时间_ 2、_出使大秦。 3、大秦使者来访 时间_ 意义_ 合作探究: 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x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精讲点拨: 1教师展示地图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线,结合地图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提

31、出问题:“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并引出对张骞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出“这个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新物种有哪些,汉族的哪些技术和物品传入西域”?可以结合本课“活动与探究”第2题的插图,通过提问加深印象。 3可以通过讲述的方式,突出强调西域都护的设置,解释“都护”的含义。 4让学生在教材丝绸之路的地图中指出路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先讲清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再通过地图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并指出海上这条线随着远洋技术的提高,不断地被

32、拓展。这两条商路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可以在此用幻灯或计算机打出丝绸之路的地貌:荒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地带,茫茫无际的大海和滚滚波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认识丝绸之路的艰辛。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

33、文明的相互渗透。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5中国古代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对班超在西域的活动,尤其是他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胆识、机智及结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引导学生对班超进行评价。 达标检测: 一、选一选 1、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2、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 ) A、长安河西走廊今x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x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x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x疆欧洲西亚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同西汉一起东西夹击( ) A、大秦

34、 B、匈奴 C、大宛 D、楼兰 4、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 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 (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x疆 5、西汉以前,x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在 A、张骞通西域之后 B、班超经营西域之后 C、西域都护设立以后 D、昭君出塞 之后 6、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7、当时,西汉传入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丝织品与金属

35、工具 铸铁技术 井渠法与坎儿井 葡萄与石榴 A、 B、 C、 D、 8、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9、回答下列有关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问题: 西汉武帝时,曾两次出使西域的是谁?这个人出使西域,开辟孔道,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么? 试从与西域建立外交、发展国际交通与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说明他通西域的贡献。 你认为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试抒发你的意见。 拓展提升: 1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位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你会怎样进行买卖?又有哪些所见所闻?(展开想象

36、,大胆发言) 2. 近年来,“东突”势力频繁在我国制造恐怖事件,妄图将x疆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成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请结合所学知识,批判东突厥势力的例行逆施。 课外作业: 必做题:请对照历史地图和当今地图,模拟重走丝绸之路。说说丝绸之路的自然风貌、地理物产及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谈谈你对古人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和探险精神的体会。你能试者画出古丝绸之路的示意图吗?请试试。 选做题: 1、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汉朝,游览了丝绸之路,请你描绘你的所见所闻,并试着办一份历史小报或者制作有关丝绸之路的网页。 2、从网上查找有关丝绸之路的网站,请从“丝路花絮”“丝路人物”“丝路风情”“丝路故事”中任

37、选一题,写一篇小文章。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 丝绸之路 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

38、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古代丝绸之路

39、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丝绸之路上,也流传着许多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佳话和传说。 说到丝绸之路,人们自然首先会想到中国丝绸的西传。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就已经大量转运到了西方世界。在古代罗马,丝绸制的服装成为当时贵族们的高雅时髦装束。因为来自遥远的东方,所以造价昂贵,罗马为了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黄金。我们今天在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的女神像身上,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收藏的酒神巴克科斯的女祭司像上,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所穿着的丝绸服装,轻柔飘逸,露体动人。丝绸服装的追求已经到了奢侈浪费和伤风败俗的地步,使得罗马元老院多次下令,禁止穿用丝织服装,但并没有

40、起多大作用。 罗马帝国的古典作家们把产丝之国称之为“赛里斯”(Seres)。公元一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Gais Pliny the Elder,2379)在博物志中说:“(赛里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赛里斯就是中国,这是当时丝绸远销罗马的真实写照。 老普林尼和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的西方学者,并不清楚丝绸是如何织成的。中国的养蚕和缫丝的技术是很晚才传到西方的。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玄奘,在公元644年回国途经于阗(今和田)时,听到一则传说,在现存的有关于阗佛教史的藏文文献中也有大同小异的记

41、载。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讲于阗王曾娶东国(一本作中国)女为王后,暗中要求对方将蚕种带来。新娘下嫁时,偷偷把桑蚕种子藏在帽絮中,骗过了关防,把养蚕制丝的方法传到了于阗。从此以后,于阗“桑树连荫”,可以自制丝绸了。于阗国王为此特别建立了麻射僧伽蓝, 以为纪念。近代考古学者曾在和田东北沙漠深处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一块八世纪的木板画,上面描绘着一位中国公主带着一顶大帽子,一个侍女正用手指着它。研究者都认为,这里所画的正是那位传播养蚕制丝方法的丝绸女神。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盆地的古墓中,发掘出大批高昌国时代(502-640)的汉文文书,证明了塔里木盆地的西域各绿洲王国生产的丝织品情况。 至于更远的西方世界,是迟到六世纪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theGreat,483565年在位)时,才由印度人(一说波斯人)从塔里木盆地的西域王国那里,用空竹杖偷运走蚕种的。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中国奉献给西方世界以精美实用的丝绸,欧亚各国人民也同样回报了各种中国的需求品。 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