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下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78899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下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下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下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下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谢I(tio) 酣(hn) 扁(pin)舟 饯(jin)别 校(jio)书 蓬莱(png li) 二 词语解释: 高楼:即题“谢I楼”,南齐诗人谢I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

2、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共登谢I楼,乃作此诗。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I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I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I高斋地。

3、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I,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唐懿宗咸通年间,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书:秘书省校书郎(专掌图书收藏、校勘及抄写事务)省称。叔云:李白族叔李云(华)。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yn)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体裁:因

4、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 (二)结构分析: 开头说:以往的岁月已经弃我而去,无法挽留;如今的岁月却只能使人心烦意乱,忧心忡忡。 接下来却陡然一转,写秋高气爽、寥廓明净的天空,如此壮阔明朗的景色,使诗人不觉烦忧顿释,精神为之一振,“酣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五、六两句又从胸中情转到眼前景。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以谢I自喻,说自己的诗像谢I一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可以登上青天揽取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情感转折,正是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所造成的必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为坚持自己理想,保

5、持人格清白,誓不与昏乱现实妥协的决心。 (三)整体感知: 1、整体分析: 第一、二句:连用十一字长句,喷涌出郁结抑塞之气。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既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有着一泻千里之势,可谓奇矣。 第三、四句:借景抒情。上两句的壮志难酬而时不我待的苦闷之气吐出后,李白的心情为之一弛。第三句忽作转折,接以即席所见之景,第四句连类而下,始落到题面。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的舒畅,于是“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点明了饯别的地点和方式。此:指上句所写的长风秋

6、雁的景色。酣高楼:在高楼上开怀畅饮。酣,畅饮;高楼,谢I楼。 第五、六句:接下来赞美李云的文章可上追两汉,有建安风骨;自己的文章,可与谢I媲美。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仙山,藏有仙家典籍。藏书很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周代的藏室、汉代的东观和唐代的秘书省,都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唐人则多以蓬莱山,蓬莱阁指秘书省,李云任秘书省校书郎,故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辞情慷慨,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把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汉献帝的年号。骨,比喻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故诗中用“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7、中间:指从建安(东汉末年,汉魏)到唐代之间的南朝。小谢:世称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为“大谢”,南朝齐代谢I为“小谢”。清发:清新秀发,指谢I的诗风。因李白非常推崇南朝诗人谢I,这次又是以谢I楼上饮酒,所以,他自喻小谢,显得非常自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负。 第七、八句:主客双方谈古论今,喝酒谈诗,豪放的李白情绪不禁高涨,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俱怀:两人都怀有(也可包括汉代作家、小谢)。逸兴:豪迈高雅的超越凡欲的兴致。壮思:雄心壮志。览:同“揽”,摘取。 小结:可见,五到八句写了对才能的自负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第八句中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豪情达

8、到极点。然而这不过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而已,当他从幻想回到现实,低头却见楼下宛溪水长流不断,就会更加强烈地感到理想与现实难以统一的苦闷无以排遣。这种无以排遣的苦闷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以下四句就表达了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慨。 第九、十句:是本诗的又一大转折,也是本诗的名句。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溪水如带绕城而过,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极易产生阳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第九句借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因此读来感到自然天成。李白一生借酒浇愁,原想解脱,结果是愁上加愁。第十句三个“愁”字,足见

9、愁思之多,与开头“多烦忧”呼应,道出了不得志的苦闷之深。诗人长期陷于一种“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方式,即“散发弄扁舟”。 第十一、十二句:不称意:不如意;散发:古人束发戴冠,而散发就是不束发、不戴冠,有不受拘束、狂放不羁和隐逸不仕两重意思。明朝:第二天早晨。弄扁舟: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扁舟,小船。这里有泛游江湖、归隐江湖之意。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传:“范蠡l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这里暗用其意。 逃避现实虽然不是他的本愿,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最后两

10、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不免流露出诗人消极遁世的情绪。 2、主题: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 3、写作特点: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跳跃,语言明朗朴素,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豪放与悲愤共存,天真与苦闷统一,形成太白独特的“纵逸”风格。另外,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4.参考译文: 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x,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想攀登九天,把

11、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5体验拓展 补充秋登宣城谢I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诗文解释】 水边的宣城明净秀丽,如在画中。秋天的傍晚,独自登上谢北楼。凭高远眺,晴空山色,一览无余。句溪和宛溪两条河流相互辉映,宛如明镜。凤凰桥和济川桥有如彩虹横跨溪水。远处升起一缕缕炊烟,橘柚便掩映在这寒烟里。秋气苦寒,深碧的梧桐染上浓重的秋色。有谁知道,在这深秋的北楼上,有人正临风惆怅,怀念北楼昔日的主人谢I。

12、 【诗文赏析】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后,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四处飘摇的生活。秋日重登谢楼,秋色伤怀,难免要发思古之幽情。想到谢I和自己相似的经历,虽然事隔古今,却感到他们的精神遥相接应。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只能寄情山水,怀念古人,向大自然倾诉他的心声。 诗人笔下的秋景苍茫壮阔,意境深远。诗中丰富的想像与奔腾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李白的诗歌秋登宣城谢I北楼。渔家傲 范仲淹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塞si下 燕yn然 羌qing管 (二)词语解释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重山峻岭。 二、文学常

13、识: 1、作者简介: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死后谥号“文正”,他的诗词风格豪放,语言简练,有范文正公集,其中诗歌268首,词传世仅五首,这首渔家傲写得慷慨悲壮,最为脍炙人口,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 2、写作背景: 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西夏攻延州(今陕西延安),范仲淹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兼知延州,守卫西北边疆,遏止了西夏的侵扰。当时边境民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今陕西耀县),这首词即作

14、于此时。3、知识点拨:提到词,大家已不陌生了。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渔家傲”。词有两大词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柳永)和“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三、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据宋人魏泰东轩笔录载,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讥之为“穷塞主”之词,现仅传此一首。(二)结构分析: 上阕:着重写景。 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上阕:着重写景。写了什么样的景呢? 塞下:边境险要之地,这里指西北

15、边疆;一句话交待了所写景象的地域、季节及环境,一个“异”字概括总的感受。因为词人是南方人,所以这北方的秋景让他感到非常奇特。 那他是否喜欢这里的风光呢?词中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感觉出来,哪一句? 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何况是离乡戍边的将士呢?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文,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古代传说,秋季雁南飞避寒,到衡阳即止。衡阳:今湖南省地名,旧城南有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这一句烘托出荒凉,极写感受:雁去而人不得去。 接下来从听觉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如边塞的风声、草声、马嘶声、驼羊悲鸣声、牧 人的吟啸声、胡茄羌笛声等。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16、边塞之地,傍晚时分,四面八方北疆特有的悲凉之声随着城头的号角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进一步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千嶂:像屏障一样的群山。在重峦叠嶂的山峰包围中,漫无边际的暮霭、血红的夕阳,衬托、映照着紧闭的孤城。这一句从听觉转入视觉,尽括了悲凉苍茫的气象,展现了悲凉壮阔的北国风光。“孤城闭”三个字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为下阕做铺垫。 小结:可见词人笔下西北边境的秋景,是多么得悲凉奇异!也显示出边地生活的艰辛和军事形势的严重。 下阕: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又抒发什么样的情呢? 浊酒:古人以米酿酒,乳白色,故称“浊酒”。“一杯”与“万里”造语悬殊,暗衬乡愁。这一句紧承“孤城闭”而来。词人身在荒

17、僻的边境孤城,夜晚难免会起乡关之思,于是借酒消愁。但一杯浊酒哪能消得了浓重的愁思!何时才能返回家乡呢?可是尚未破敌立功,回乡之计从何谈起?燕然未勒:是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的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勒,在碑上刻字记功。这个典故道出了词人守边御敌,不胜不归的决心。这两句是本词的名句。 羌: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五胡”之一。笛本出于羌中,故称“羌管”。笛声悠远,寒霜满地。这一句是写景句,从时间上看是“长烟落日”的延续,可见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以及因“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表现出边

18、地之苦。这里的“人”指谁?既指词人自己,也包括戍边士卒。而结句“将军白发征夫泪”最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和思考:将军为什么深夜不寐,愁白了头发?征夫为什么落泪?显然都是因“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可见,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 2、译文参考: 秋天的西北边疆风景非常奇特。大雁向衡阳南飞,对西北的荒凉之地毫不留恋。边塞之地,傍晚时分,四面八方北疆特有的悲凉之声随着城头的号角而起。在重重叠叠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包围中,漫无边际的暮霭、血红的夕阳,衬托、映照着紧闭的孤城。一杯浊酒让人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但敌兵未溃,功业未成,边境未安,尚不能归还。笛声悠远,寒霜满地。将士们深夜不寐,将

19、军愁白了头发,征夫落泪。 3、主题: 这首词通过对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的描写,表现词人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4、写作特点: 全词写景抒情完美结合,将爱国情怀、思乡之苦和建功立业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苍凉悲壮的情调。并将视野扩展到塞下孤城、千嶂万壑,着墨于军旅生活,与盛唐边塞诗相近,以悲景苍莽的意境体现出崇高的壮美感,风格苍凉悲壮,开宋代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5体验拓展 欣赏白朴的一首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朗读。 (2)说说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 (3)请选择一句或

20、几句,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4)搜集古诗词中有关描写“愁”的诗句,理解用具体的意象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昏鸦y 天涯y (二)注释: 昏:傍晚。 断肠:形容悲痛到极点。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曾任浙江行省官吏。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后世把他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2、关于元曲: 元代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那就是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21、杂剧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元代出现了最杰出的大戏剧家关汉卿,其代表作窦娥冤,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马致远的汉宫秋。散曲在元代是韵文的主体,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一般指一支曲子(也就是一个曲牌);散套由两支以上以至数十支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首尾一韵到底。马致远的散曲成就居全元之首,他的散套夜行船秋思是其名世代表作。 三、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这首写景小令天净沙秋思以28个字刻划出一幅动人的天涯行象照象图,堪称“千古绝唱”,是其小令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被称为“秋思之祖”,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二)结构分析: 这首曲子分为前后两部

22、分。前三句纯粹写景,末两句不仅写景(夕阳西下:傍晚的太阳向西坠落),而且写人。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这首曲子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三句纯粹写景,大家看看这三句的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每句都是三个名词性的短语排在一起,短语之间、句子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让读者根据前后连贯的几个画面意会“秋思”的主题。 能说出都有哪些并列的短语吗?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根据这些写景的短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所特有的景色呢? 明确:深秋傍晚。昏:黄昏;西风:即秋风(东风,春风)。 这些景色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何以见得? 明确:萧瑟、苍凉、沮丧树是老的,

23、藤是枯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时栖息树上的乌鸦却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其实不然。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第三句更给人以苍凉之感。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古道: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而旅途劳顿的“瘦马”,更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 哪们同学能把这并列的九种景物,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它联缀起来,向大家描绘一幅秋郊夕照图呢? 明确: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几户人家,年代久远的

24、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瘦马缓慢前行。 在这幅图画中,有人吗?是谁? 明确:有,“断肠人”(断肠:形容悲痛到了极点),末两句不仅写景(夕阳西下:傍晚的太阳向西坠落),而且写人。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 2、译文参考: 译文: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几户人家,年代久远的驿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瘦马缓慢前行。傍晚的太阳向西坠落,悲痛到极点的游子,飘泊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 3、主题: 这支曲子选取了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表达了天涯游子思乡的孤

25、寂凄楚的心情。 4、写作特点: 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不仅写景,动静相衬,而且写人,借景言情;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见它被无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称誉为“秋思之祖”是当之无愧的。语言凝炼,刻画准确,格调清逸,音节和谐,最后一句点明本旨,情景交融,妙合无垠。 5体验拓展 同学们能根据曲中的意境,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是个什么样的断肠人? 明确: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

26、、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悲痛到极点的游子,飘泊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由此可见,前面一系列景物的渲染,为末句“断肠人”作了铺垫。末两句是本曲的名句,也是本曲的主旨句,面对此景,不由得让人肝肠寸断,凄然泪下。诗词曲三首同步训练:1默写:_,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_。人生在世不称意,_。(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3、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_、_。 4、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表明李白在行路上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 5、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运用想象写作者

27、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6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并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作者巧着一个“ ”字,统领全词,表现出塞下苦寒、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词的下片重在抒情,作者妙用一个“ ”字,表现出将士们因思家心切、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 词中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7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8、。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街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_。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答:_。 (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_。 8、赏析: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小桥流水人家 与断肠人在天涯表现出的感情基调是否一致?你怎么理解作者的这种写法?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此曲前三句选取

29、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 (2)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 (3)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忧伤,特意选用了几个让人感伤的事物:枯藤、老树、古道、瘦马, 触景生情情更浓。( ) (4)昏鸦、西风、夕阳三种事物虽不直接让人忧伤,但置于特定环境中, 目睹黄昏乌鸦归巢,西风起一年将尽,太阳下山,确能徒增伤感。( )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1、略2、略3、略4、略5、略6.异 泪 异;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1)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8、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是一种温馨的场面,作者游荡在外,十分渴望能够回到家乡,但始终不能如愿,现在看到这种温馨的场面,不由想起自己的家乡,更是肝肠寸断,是以乐景写悲情,我向来觉得,这一句写得最好 (1) (2) (3) (4) 八下第2单元(写作、口语交际)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