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的的成立教案华东师大版【内容标准】(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等知识;比较辨异:五四运动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中共一大和二大对建党的历史贡献。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初步掌握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的区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他们关心民族前途,用于反帝反封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五四精神值得一代代
2、青年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教学要点】要点:五四运动重点:五四运动的经过和历史意义。难点:课文内容有不少理论性概念和新名词。如何作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释,是个难点。【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你知道为什么中国青年节定在5月4日?同学们将在本课中找到答案。【新课探究】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直接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对德的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相关资料:一战后结束后,战胜国为了制裁战败国,1918年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如下要求
3、:取消列强在华的特权,废除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二十一条”,归还一战期间日本掠去的此前德国在山东的各种侵略权益。但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讨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被拒绝,说明了什么?说明列强损人利已,中国国际地位低下。2、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后来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3、口号与革命要求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要求:拒签和约,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卖国贼。4、领导李大钊
4、、陈独秀等。5、过程前期(5月4日到6月初)中心:北京 主力:(青年)学生 斗争形式:罢课游行后期(6月初至结束)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无产阶级)斗争形式:罢工、罢市、罢课的三罢斗争6、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职务(罢免三贼);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拒签和约)。7、意义(P52-53)性质上,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表现出伟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
5、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五四精神讨论:巴黎和会上的权益之争本来是外交官的事,青年学生为什么要上街游行,冒被捕之险?这反映了什么精神?古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读书求知是为了报效国家。国家危亡,个人前途何在?以天下为己任,是爱国青年的职责。五四精神,其核心就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不计个人利益与安危。9、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中国近代史(18401949)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区别名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起止时间1840-19191919-1949开始标志1840年鸦片
6、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领导阶级(根本区别)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前途资本主义共和国社会主义【总结巩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真题训练】1、在某课本剧中,出现了内容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条幅,你认为该剧的名字最有可能是( C )A、武昌起义 B、兴办洋务 C、五四先锋 D、北伐凯歌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C )A、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C、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运动的主力D、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小华同学在今年“青年节”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立的吗?( 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南昌起义【教学实践与反思】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