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研考试
化学试卷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卷Ⅰ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卷Ⅱ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所有答案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Na-23;Mg-24;Al-27;Si-28;S-32;Cl-35.5;Ca-40
卷Ⅰ(选择题,共5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2.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
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起还原作用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4.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98 g H2SO4 B.6.02×1023个CO2 C.44.8 L HCl D.6 g H2
5.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6.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少量酚酞的蒸馏水中,此实验能证明( )
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率越大。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率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8.300 mL 0.2 mol/L KCl溶液与100 mL 0.3 mol/L 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3 B.2∶3 C.2∶1 D.2∶9
9.在下列所示的转化关系中,X不可能是( )
A.N2 B.Si C.Na D.C
10.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11.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具有链状结构的含水钙镁硅酸盐,某种和田玉的化学成分为Ca2Mg3Fe2(Si4O11)2(OH)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和田玉可与某些酸反应
B.和田玉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C.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钙元素质量分数的0.9倍
D.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12.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封状况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一口锅,锅内放硫黄,加热使硫黄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不烂,且对人体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
A.S的漂白性 B.SO2的氧化性
C.SO2的还原性 D.SO2的漂白性
13.浓硫酸和2 mol/L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敝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a升华,b冷凝 B.a挥发,b吸水
C.a挥发,b潮解 D.a冷凝,b吸水
14.溶液中有Fe3+、Mg2+、Fe2+和Al3+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Fe3+ B.Mg2+ C.Fe2+ D.Al3+
15.某溶液中含有NH4+、SO32-、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H4+、Na+;②有胶状物质生成;③有气体生成;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6.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共设计出下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在硫酸亚铁、硫酸铁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除铜外,尚有少量铁粉,那么在滤液中( )
A.肯定有Fe2+,可能有Fe3+ B.肯定有Fe2+,可能有Fe3+、Cu2+
C.可能有Fe3+,可能有Cu2+ D.只有Fe2+,没有Fe3+和Cu2+
18.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19.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挥发性出的HCl反应生成了固体NH4Cl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20.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Fe3+、SO42-、Al3+和M,经测定Fe3+、SO42-、Al3+和M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M可能是下列中的( )
A.Na+ B.OH- C.S2- D.Cl-
21.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C.石灰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稀硫酸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2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23.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加入试剂
稀硫酸
浓硫酸、加热
稀硝酸
浓硝酸
实验现象
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
无色气体
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
红棕色气体和蓝色溶液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A.Cu B.Cu2O
C.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24.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SO2和NO B.肯定没有Cl2和NO2,一定有O2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
25.4℃时,若20滴水的体积恰好为1 mL,则1滴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约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20NA B. C. D.
26.将足量的铜屑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L的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100 mL中,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0.6 mol B.0.8 mol C.0.45 mol D.0.4 mol
卷Ⅱ(填空题,共48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8分)
27.(本题共10分)某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M g/mol,该气体的质量为m g,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
(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L。
(4)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_个。
(5)该气体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8.(本题共18分)Fe2O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1)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用上述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2)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液体呈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已知强酸氢碘酸(化学式:H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取上述烧杯中的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的HI稀溶液,边滴加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Fe3+将I-氧化,生成碘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向该溶液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出现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Fe3+与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5)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4)种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__(填序号)。
29.(本题共12分)铝用途广泛,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nH2O、少量SiO2和Fe2O3)制取Al有如下途径:
(1)写出滤渣A中的主要成分的一种工业用途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Ⅳ中灼烧时盛放药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中生成固体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滤液B 100 mL,加入1 mol/L盐酸200 mL,沉淀量达到最大且质量为11.7 g。则滤液B中c(AlO2-)=__________,c(Na+)________(填“>”“=”或“<”)2 mol/L。
30.(同学们注意:本题为分叉题, 13~16班同学完成A题,其他班同学完成B题,本题共8分)
30A.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之后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③中液面上方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④中液面上方_______________。
30B.实验室可用图中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
(1)盛装70%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_______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O2生成的快慢,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_(填代号)。
A.蒸馏水 B.饱和Na2C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OH溶液
(3)C试管中的试剂可以验证SO2的氧化性,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SO2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装置F中为____________溶液。
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调研考试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D
D
B
D
C
D
B
B
D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
A
A
D
C
A
D
D
C
D
A
B
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8分)
27.(本题共10分,每空2分)
(1) (2) (3) (4) (5)
28.(本题共18分,每空2分)
(1)Fe2O3+6H+=2Fe3++3H2O (2)FeCl3+3NaOH=Fe(OH)3↓+3H2O
(3)红褐 (4)①HI是电解质,使胶体聚沉 ②Fe(OH)3+3H+=Fe3++3H2O
③2Fe3++2I-=2Fe2++I2;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 (5)①②
29.(本题共12分,每空2分)
(1)制光导纤维、冶炼硅、生产玻璃等合理答案均可
(2)坩埚 (3)2Al2O34Al+3O2↑ (4)AlO2-+2H2O+CO2=HCO3-+Al(OH)3↓
(5)1.5 mol/L;>
30A.(本题共8分,每空1分)
(1)3 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3NO2+H2O=2HNO3+NO
(5)气体仍为无色,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30B.(本题共8分,每空1分)
(1)分液漏斗;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2)C (3)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4)Ⅲ;SO2+Cl2+2H2O=4H++SO42-+2Cl- (5)防止倒吸;NaOH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