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雅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Ⅰ卷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内外朝制度 D.道州县
3.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4.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闭关政策阻碍中英贸易B.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扩大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C.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商利益D.英国为争取自由通商
5、“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6.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7.《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的是(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8.辛亥革命的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9.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B.以民主和科学思想为指导
C.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D.第一次拒绝由列强制订的和约
10.新中国建立初期确定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12.2015年11月,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的会面,双方都强调要坚持“九二共识”,深化两岸合作。“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 )
A.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践行“一国两制”构想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居民相互探亲和旅游
1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B.消灭了日本大量有生力量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14.“最近中国和印度曾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A.《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5.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6.下列关于抗战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 )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7.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18.从行政制度史上看,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地方行政体制的是( )
A.周代的分封制 B.汉初的封国 C.唐朝的三省制 D.元朝的行省
19.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是(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清末“新政”法令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是( )
A.协定关税 B.割占香港岛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21.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广大亚非拉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是开始于( )
A.联合国成立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不结盟运动兴起
22.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它首先成功地运用于解决( )
A. 香港回归问题 B. 西藏和平解放问题
C. 澳门回归问题 D. 台湾问题
23.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
A.台儿庄战役 B.临沂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忻口战争
24.阅读下列征婚广告:“周女士,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北京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士如有与周女士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对此广告评论正确的是( )
①其背景为辛亥革命后,主张婚姻自由 ②反映当时一些女青年思想解放 ③这一现象多出现于中国的大中城市 ④体现了西方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
A.标志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 B.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促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D.表明中美两国结成反苏统一战线
Ⅱ卷
26.(22分)加强地方行政制度的建设并进行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叙述的是什么地方政治制度?(4分)与材料—相比,秦始皇推行的这种政治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4分)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三,元朝在地方行政机构制度上有何创新?(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四 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
(3) 材料四中“指示”促成哪一政治制度的建立?(4分)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深远意义?(4分)
27.(2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以不断改革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而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共同促进了中华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初、宋代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这些措施体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律。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国民国临时约》
(2)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并指出《临时约法》的性质(2分)《临时约法》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2分)
材料三 1949年, 某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领导…….人民民主专政。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65页》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材料三中的“某纲领”的名称是什么?(2分)同时请指出该纲领规定了新中国怎样的国家性质?(2分)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在中国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6分)综合上述所有材料,指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2分)
高一上期期中考历史参考答案
1-5BBDBC 6-10BDACA 11-15BCABB 16-20CCDBD 21-25CABDA
26(1)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4分)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4分)
影响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4分)
(2)制度:行省制度 (2分)
影响: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省的建制沿用至今。(4分)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深远意义: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分)
27(1)史实:秦始皇采用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中朝”,削弱相权;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太祖以枢密院、三司分割相权。(8分)
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2分)
(2)原则:三权分立(2分)
性质:资本主义共和制 (2分)
意义: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2分)
(3)纲领:《共同纲领》 (2分)
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2分)
(4)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成为我国依法治国的依据(6分)
趋势: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专制(2分)
展开阅读全文